《夜宴》后,还有多少“晚饭”等着我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9:00
《夜宴》已经开席了,曲未终人未散,但也已经满城丝管乱纷纷,一片议论之声。总而言之,按照惯例,仍是弹多赞少。媒体依然以笑场做大标题,拿来和去年的《无极》比较,看看哪个被笑的多,哪个跌得惨,被骂得重。
从2003年的英雄到现在,中国的商业性大片已经拍了三年多了,无论是张艺谋、陈凯歌还是冯小刚,都是一边收获票房一边收获骂声,中国电影大片,似乎已经失去了群众信任。最近的《夜宴》甚至因此成了被告,被唐山一名少女认为对自己造成了心理伤害,影片夸大宣传的嫌疑,还多次出现情色和暴力的场面,要《夜宴》向其道歉,赔偿一元。虽然,这名曾做过歌手的女子这一举动无法摆脱炒作的嫌疑,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观众对大片的普遍失望,这样的炒作也只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不是会心一笑。
《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拍了《千里走单骑》,以艺术的名义催人泪下;陈凯歌《无极》之后,据说要拍《梅兰芳》了;《夜宴》还没有下线,冯小刚已经放出风声,要趁热打铁拍摄战争电影《集结号》,继续冯氏电影故事。
这究竟是失败后的回归,还是螺旋式的上升进步呢?三大导演中,只有张艺谋又拍起了古装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以《雷雨》为情节构架,以大唐宫廷为背景的大片。据说,已经点映的反响很好——虽然周润发已经曝料,有幸被点的观众全是自己人,反响大好乃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与西方电影相比,中国电影历史不长,更兼有其中“革命”岁月的耽搁,电影的工业化和商业化不成熟是情理之中的事实。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正是这样的不成熟,加上中国观众对大片、大导演的期望,好莱坞大片的成功使得中国电影人急切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商业模式。总结一下,这样的模式暂时固定为:以华丽的宫廷包裹着一个充斥了武侠、暴力、情欲和沉重主题的躯体。如果这样的理解成立,那无疑是一种浮躁的风气。
在没有大片之前,所有的大片都是值得期待的;而当大片马蹄得得地奔腾而来,人们又恍然发现这并不是他们期待中的大片。这个矛盾,是我们在电影产业中看到的事实。
允许商业模式的探索,就积极意义上来说,《英雄》、《无极》和《夜宴》都推进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化成熟。然而拔苗助长却不必了,况且这样的拔苗助长乃是以东施效颦的方式前进的。
我们看到,这样的大片潮流,其实都是在《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获成功后才出现的。青冥剑的轻灵,竹林打斗的飘逸,李慕白和俞秀莲对彼此爱的克制,这些意象和情节使西方人得到了对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初步认识。东方、武侠和爱欲遂成为电影票房,以及获得西方垂青的重要因素。
不管自《英雄》之后的大片有多少不同,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得好莱坞的青眼相加。这样不但可以借此打开西方电影市场,还能名利双收,得到西方主流电影界的认可。于是,一身华丽的中国大片在好莱坞面前仍然仿佛一个小妾,举手投足都看人家的脸色行事。捆手捆脚,格外不自信。
无一例外,这些电影都在贩卖“东方”要素,以祖上曾经的雄壮和深沉拿来说事,支撑起一个气喘吁吁的庞大躯体。
贩卖“东方”要素是必要的,然而优美的服饰和外景成不了电影的支撑力量,也不是“东方”的代表。对《卧虎藏龙》的跟风是一种保守的谨慎,不自信,同时也代表了想象力的缺乏。而当“东方”要素被过度使用,热切的好奇劲过去了,电影被除魅,支撑电影站立起来的仍应是故事本身。
尽管我们普遍失望了,但依然有值得庆幸的。《英雄》之后,中国电影里至少有了大片,电影终于有市场,有市场所以有人愿意投资了。电影行业因为商业化的逐渐成熟而变得健康稳固,我们因此有了更丰富的银幕世界。《夜宴》被喝了倒彩,这真的没什么关系,冯小刚仍奋勇地拍片,但不再《夜宴》。
《夜宴》之后,晚饭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希望上的是另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