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就诊后个人信息遭泄露 1条信息1元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0:4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11:59   生命时报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本报记者
唐 珍  刘深
高高兴兴地在医院生完孩子,却没想到麻烦从此找上门。很多新妈妈最近向本报反映,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手机上不断接到奶粉、婴儿保健品和用品、儿童摄影的推销短信,电话更是一个接一个,引起她们和家属的强烈气愤。《生命时报》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医院里这类泄露信息的情况,从生到死都不能避免,有些人亲属过世还不到10分钟,殡葬服务公司的电话就追了过来。这些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哪些人在买,又是哪些人在卖?记者深入挖掘出了背后的秘密。
“孩子的生日,他们比我还清楚”
“张新女士您好,我们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孕妇学校,得知您怀孕已经3个月了,不知是否愿意报名参加孕妇学习班……”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新告诉记者,推销电话对她的骚扰从做完第一次孕检就开始了。“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五通电话了,而且每次打来的公司都不一样,也不知我的名字和手机号怎么会被这么多人知道!”她说,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六七个这样的电话,有时睡着午觉电话就来了,关了手机,这些人竟然会打到家里来。更有甚者,还直接上门推销,见面就说,“您的预产期在明年5月,我们这有经验特别丰富的月嫂,您看要不要?”
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后了解到,超过六成的孕产妇都接到过骚扰电话。针对怀孕和生产的不同时期,商家会实施“阶段性”推销。刚开始怀孕,推销的多是孕妇奶粉、孕妇学校、胎教公司;再过几个月,则以家政服务、保姆月嫂为主;孩子一生下来,婴儿奶粉、日常用品,做胎儿手足印、纪念章、胎毛笔的,甚至起名公司马上就会打来电话;宝宝快到一百天和周岁时,儿童摄影机构的电话又纷至沓来。“孩子哪天出生、哪天过生日,他们比我们还清楚!”
除了孕产妇,接到推销电话最多的,就是刚去世病人的家属了。老家在广东的王先生向记者讲述,去年他父亲去世后,医生宣布消息还不到10分钟,就有中介打来电话,表示他们可以承办葬礼“一条龙”服务,让家人“省心省钱”,处于悲痛之中的王先生答应了他们。但接下来的1小时内,他又接到了3个同样的推销电话,这些公司间还压低价格互相竞争。“亲人去世全家人已经很难过了,再受到这些人的骚扰,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1条信息1元钱
患者的信息,到底是从哪儿泄露出去的?不少患者和家属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医院!”关于自己的姓名、地址、家里电话、手机号只在医院做过详细登记。但记者为此致电北京、上海、广州多家医院妇产科时,相关负责人都表示,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医院对这些信息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一般会封存备档,泄露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自己医生生孩子时都接到过这类电话呢,我也很想知道信息是从哪泄露出去的。”一位妇产科主任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新生儿名单”,发现网上求购及出售这类信息的大有人在。一个号称能提供北京市孕产妇信息的孙姓男子称,他手中有将近3万条孕产妇信息,北京市三甲医院均有涵盖。杨央(化名)从事婴幼儿奶粉销售已有5年,他向记者披露了自己公司的信息来源。据他介绍,他们的销售部门有固定人员会和医院里的人联系,通常先电话约好时间,然后业务员直接去医院附近等着拿患者信息。有些信息是打印出来的,有些则是拷在U盘里面,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般一次能拿到上百人的新资料。价格是1条信息1元钱,但公司为了搞好关系,有时会给到2元一条,还会给医院人员其他好处。
但不是谁都能从医院买到这些信息。杨央说:“卖信息只是个别医护人员的行为,他们只卖给熟人,医院能接触到这些信息的医护人员很多,因此轻易不会被人发现。”他解释,公司每年在购买信息上花费很大,但绝不是“赔本买卖”。“孕产妇信息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准确的目标定位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信息用完后,还可以倒手卖给儿童摄影机构、保姆公司等。2008年,广东曾报道过深圳《泄密光盘:兜售四万孕产妇信息》一事,指出有人以1.2万元的价格倒卖4万条孕妇信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并受到卫生部门关注。没想到事过一年,买卖信息的人依然猖獗,这类事有增无减。
问题的关键还在医院
“不管是不是医院中的个人行为,泄露患者信息和为经济利益购买个人信息,甚至再次出售,都是违法的。”长期关注医疗卫生领域纠纷案件的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范玉强告诉记者,曾有孕产妇或家属不堪这类推销骚扰,请他代理过类似案件,找他咨询的人就更多了。但结果是,他们大多和医院和解了。范玉强说,这类信息买卖,双方交易的过程非常隐秘,想要获取证据证明是由医院泄露出去的难度很大。当然,他也从很多产品推销人员口中了解到,信息确实是从医院处购买的。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对于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来说,法律维权成本太高,所以很多人选择了隐忍。
“这不光是法律问题,泄露患者信息,是很不人道的。”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现在各类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情况极为普遍,已形成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泄露者的违法成本太低,需要承担的风险太小。“问题的关键还在医院。”他呼吁,医院应提高对患者信息的保护意识,把它们当成机密来保存管理,对查看的人员进行限制,不能随意拷贝、拍照等。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志平也指出,“隐私权”在目前法律中,未能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在信息异常发达的当今社会,造成泄露在所难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法律上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