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网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8:36
上次去老冒那边留言,发现自己的邮箱注册过了,不过忘了用户名,只好央老冒想办法发个认证邮件过来了,有意思的是,老冒告诉我,04 年我就注册过了UUzone 了。前两天在 Gtalk 遇到了Daniel Chan,他可是个大忙人,难得看见的主儿,不过就 SNS 的话题交流了一下。
社会化网络有两个基本元素:社会化和网络,(到这里还算废话),网络的含义也有两层 --- 一是基于信息化交流更为迅速的互联网,二是人际关系网络。我一向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而事实上互联网在于加速信息的传递乃至跨地区和避开社会角色的人际关系连接莫大的助力这一点上,十几年的互联网历史中是越加明显。同样的,社会化也包含两层意思 --- 一是在网络环境下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角色引起的能动力,二是在网络工具之外的社会化实行力。
1. 网络除了是一个工具之外,还是比特世界的载体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渠道,和社会行为密不可分。记得还在 AIG 的时候,由于业务很多,那一年我新的联系人(这是目前比较网络化的称呼,包含客户、工作中的关系人)达到了七万多,当时使用的管理方式,仅仅是纸质的通讯簿,通过首字母来区分而已,非常繁琐。而从一个关系人到另一个关系人,基本上也就靠电话和直接的会面,地域性限制非常大。有了互联网之后,所产生的人际关系格局就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了。当然,这里还是提到了一点,社会化网络是社会的衍生,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产物。
2. 物其必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社会化网络服务:Qunu Live,用户的自我介绍很简单,对于擅长的领域(比如软件方面或者医药等等不限领域)使用 tag 标示,而求助者可以直接通过搜索 tag 来明确所找的人可以帮助自己,最后通过基于 Jabber 的 WebIM 来完成求助解答。这是一个很明确用途的 SNS,也把设计的概念有效的落实于用户实际使用中。无论什么样的新奇玩意儿,如果毫无用处,也最多是案几上的摆设。
3. 物其何用,网络服务只是一个平台,在 Web 2.0 概念中是不会限制用户的,怎么用,用于何处,在法律限制内,都是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拿 UUzone 来说,有个人的门户、Blog、相册、个人资料、圈子等等,但是优友只能交友么?当然不是,业务联系、家庭、同乡、同学、FB 聚会、书友会、歌迷会等等等等,看用户以什么目的和要求去使用了。UUzone 这样的服务商并没有去限制用户应该怎么用,最多是在部分活动上引导,用户自身不该被固定的思路给限制了。而服务商也不该过多的限制用户的思路,毕竟,这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
4.LinkedIn 和其国内的翻版Wealink 是 SNS 其中的一个形态,强化了人际关系方面的特征,通过个人实际经历的描述加上关系人的评价来充实网络中的社会角色,同时通过方便的搜索来强化人际关系的"触角",但是还不够,网络能体现的社会角色还不够丰满。另外通过 LinkedIn、Wealink 等类似服务找到了关系人之后,很多人便无从下手了,关系网上的链接指数不是拿来炫耀自己的人脉的,仅通过站内消息来达成联系,实在有点降低互联网本来的效率了。
Blog 、Podcast 和图片 Blog之类的东西,都很具有时间轴向,说白一点,大部分这类东西都很日常化、生活化,通过文字记录、相片、视频等等起码可以对一个网络上的社会角色丰润很多。Daniel 在这里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没有 Blog 没有相册,或者不参加圈子的人对于大家来讲就像是一个全新的对象,除非是你在生活中熟识,否则实在无法让人在网络上接受你。"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然在 Gtalk 上面我也即时回答了:"总有一款适合你吧?这样的人,也根本不会(或者不须)用SNS来拓展人际吧?"其实理由远不止这些,试想一下,互联网才发展了 10 多年,Web 2.0 的概念提出也仅两三年光景,至此造成了互联网用户的年龄和领域上的一些限制,但是互联网还是得继续发展,目前互联网使用者的主要群体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放弃互联网,而更多的用户会充实互联网。Blogging 是一个趋势,相当于用户在网络中生存的轨迹,以此基础上的社会化网络更为社会化和生动。
以 UUzone 为例,已经有了 Blog、相册、圈子等基础环境,如果能以 LinkedIn 为参照强化个人资料和用户之间的关联,相应来说,等于是给了用户一个能更多了解彼此的环境。当然,未必要那么专业化,这一点只是前段时间有人跟我提及想办一个业务来往合作的圈子站点想到的,只要在 UUzone 这样的站点中开辟一个主题的圈子,何须再独立办一个网站?而且在关系人搜索以后,除了看用户本人的描述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 Blog、圈子形式的讨论区等等进行交流,把人际关系网的具体行为进行下去。
至于圈子为何要存在,在上面也提到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起点在于共同的话题,商业活动是其中一种,豆瓣以书为名是另一种,各类大学 SNS 则是以学校、班级、同学为支撑点还是一种,UUzone 其实是这些站点的原始形态,而有了圈子以后,就有了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就有了基本的评价关系。
外国人对于某人的评估,很注重其关系人的评价,或者说是以评价系统来替代日常生活中的面对面交际的体验。虹个人理解,理想的社会化网络应该是由 Blog 和个人履历资料为基本单位,以站内搜索引擎、评价系统和关系网络为连系,通过相册、视频、讨论组来丰富个人角色展示,最后以地理位置系统和即时通讯软件来达成最终的实际关联。
这里顺便也给老冒一些对于 UUzone 的建议,目前 UUzone 的系统中,已经有着不错的基础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尽合理。
首先是个人门户,我觉得完全可以用类似于 LinkedIn 的个人履历资料来替代,直观而简单,放弃一些空洞的元素。
然后是圈子应用的讨论组,必须要有落实,如何应用可以让用户们自己考虑,不用过多限制,其中是否利用 digg mode 系统可以酌情考虑。
第三,相册、播放器、地理位置等等可以通过和其他站点合作来简化 UUzone 本身的开发强度,也可以让 UUzone 专注于社会化人际关系。当然合作者的服务稳定性是一个基础。
第四,搜索系统不仅可以搜文,也要可以搜人和搜索关系以及圈子(我似乎没有看见 UUzone 有搜索引擎)。
由于我使用 UUzone 比较少,有一部分也是个人肤浅的想法,或者是一种理想的想法,关于中文市场的社会化网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虹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