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0:19
华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当今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华德福教育主张教育艺术化,把教育当作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协助每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发挥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以达到自我生成;华德福教育中,教师在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了解华德福教育,借鉴华德福教育理念中的先进成分以及华德福教育实施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是不无益处的。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才刚刚萌芽,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留给时间来回答。华南师范大学的袁爱玲教授认为,华德福教育关注人、关注个体、关注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关注人的心灵和人生价值,具有一种点亮受教育者生命之火、焕发出巨大心理能量的功能,与忽略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德福教育通过发展人积极的一面,培养对自我发展和社会生活负责的人,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所强调的人文性、多元性、情景性、复杂性、非体系性等特征,对扭转极端程度的应试教育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具有积极的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洛曾说过:“如果我有一个学龄孩子,一定送他去华德福学校学习。”
也许我们的孩子暂时进不了华德福学校,但我们的老师们能不能从华德福教育中得到一些启发,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观点:让孩子自己成长
2001年,我远涉重洋到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从一名大学物理教师转变为宣传华德福教育的自由职业者,家人和朋友都为我担心,这么做是否风险太大?人到中年开始一条全新的道路,是否太晚?但我义无反顾,我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对女儿的热爱,对千千万万孩子的热爱。
天下的母亲都有共同之处。留英期间,我在华德福学校遇到一年级的主课老师劳拉,她的三个孩子上的都是华德福学校。现在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女儿正在读大学,第三个孩子还在华德福学校读书。看到孩子们个个健康成长,劳拉决定接受教师培训,6年前成为华德福学校的教师。
劳拉说她喜爱华德福教育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让孩子成为孩子,没有过早地剥夺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和孩子们的天性合作,力求发现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把成年人的一套想法强加于孩子。二是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三是不单纯从书本上学习,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学习各种知识。四是注重培养有责任感的而不是自我主义的个体,使人认识到个人对集体、对大自然负有责任,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在英国,像劳拉这样由家长转变成教师的人很多。比如从德国来到广西农村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卢安克,他的父亲就是目睹了卢安克从公立学校转到华德福学校后的惊人变化,45岁时决定做一名华德福老师的。许多华德福学校最初也是由热心的家长们建立起来的。
那么,华德福学校里的孩子们什么样呢?四年级的小女孩路易丝令我难忘。只见她拿着蜡笔在本子上画线涂色,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百灵鸟跃然而出。另一页上,一棵大树的树杈上静卧着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雏鸟。整幅画从构图到色彩的搭配,怎么看都恰到好处。可是绘画时充满自信的路易丝,到了数学课上连4位数除以12都不会做。比如4896除以12,她从12开始背:12、24、36、48……我能感觉到她在数学方面比较迟钝,学起来很困难,班上大部分学生做得比她快。但老师既不表扬谁,也不批评谁,当堂改作业,做错的当场更正。
虽然路易丝数学很差,可她动作敏捷,面带笑容,性格开朗,自信、快乐、无忧无虑,还有一种女孩子的优雅。在她的身上,觉察不到一丝一毫数学差的阴影。可如果路易丝是一位中国孩子,在中国的某个学校上学,她会怎么样呢?她的数学这么差,考试肯定不及格,画画好有什么用?路易丝会整日闷闷不乐,脸上失去灿烂的笑容;会灰心丧气,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她的眼睛会变得茫然而没有光泽……谢天谢地!她是在英国的华德福学校上学。我相信,快乐的童年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健康的基础。但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路易丝这样的孩子,他们怎么办呢?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教师和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华德福学校不仅有常规的科目,还有农业、戏剧、声韵舞课,手工、绘画、音乐课占的比例也很突出。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考试,不鼓励竞争。华德福教育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多少成功人士,而是毕业的学生**率、犯罪率最低。如果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而工作,他就会生活得幸福美满。
曾经有一位中国的大学生告诉我,他从不敢去想对所学专业是否喜欢,他怕一旦想清楚就根本读不下去了。他说自己从小就是被安排,从来没有自己的梦想。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人生全是围绕着考试,他担心自己已经丧失了梦想的能力。
我深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深明考试在现阶段的必要性,但望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失去朝气,失去梦想,我们能做点什么?
留学的第二年,我把女儿带到英国上初三,她上的是一所公立学校。圣诞节放假前,我观看了她所在学校的文艺演出,舞台上学生们大多穿紧身衣表演歌舞,从歌曲到舞蹈动作,很像美国好莱坞的风格。两天后,我在华德福学校观看的文艺演出,却感动得我热泪盈眶。学生们站在舞台上,上身一律雪白的衬衫,下身穿深蓝色的裙子或长裤,他们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赞美诗、民歌,还唱了一首中国的摇篮曲,平日调皮的孩子们此时就像是天使降临人间,他们纯洁优美的歌声,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暗暗下决心,不管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一定要把华德福教育介绍给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
如果我的生命是一首歌,是一首来自光明的歌,我就要唱、不停地唱,直到星星围着圆圈,在夜晚的天空上跳起舞。
这是华德福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们唱的一首歌,也是我的心声。(吴蓓)
思考:我的三个疑问
在美国纽约留学的三年中,最近的华德福学校和社区离我只有半个小时车程。通过义工、访问、夏令营等,我慢慢走近了华德福的圈子,幸运地接触到了原汁原味的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的世界是一个清新、温暖、富有韵律的生活空间。我发现,凡是选择了华德福教育的人家,从根本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人生理念。比如说,不鼓励小孩子看电视,注重艺术才质的培养,使用天然制品的玩具,重视传统、神话和童谣的熏陶,等等。不仅小孩要受到这样的教育,大人也需要一起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随着对华德福教育日益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育理念乃至人生观念的淳厚与深远。但是,欣赏的同时,心中却一直存有疑问,尤其是当把这套理念应用于中国现实中时。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第一个疑问来自我个人的教育与成长历程。坦白地说,我是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和受益者。说是受害者,是因为古板、枯燥甚至有些残酷的千百次考试,压抑和扼杀了我许多早年的兴趣和才华。对我要求甚高并且家教极严的母亲,不允许我看任何跟考试无关的书籍。虽然我借着上书店和她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了不少小说和诗歌,但后天总觉得“缺氧”厉害,就更不要说什么艺术才华的栽培了。但是回想起来,考试却并非一无是处,充满考试的学校也并非都不堪回首。至少,通过考试我从小就培养起了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综合分析复杂信息的思维和方法,以及必要的自律和坚忍。而考试后的成功又一遍遍印证了我的自信和在同龄人中的威信。
而今已成年,回望走来的教育路,遗憾与欣慰、幸与不幸并存。如果让我重新活一遍,接受了华德福教育,会如何呢?会跟现在的我有什么不一样吗?会比现在我的状态更让人满意吗?因为不可能重新开始,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就是将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我希望他的内心充满更多的阳光,并且能够充分地发展个性和兴趣。我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不幸,不希望我的下一辈再去体验。但是,我也会让孩子学会正视考试,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会遵守挑战和竞争中的奋斗法则。毕竟,虽然华德福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强大的惯性和条件下,孩子要具备生存的能力,而后再发展。我对华德福教育这一问将在我的后代身上看到答案,我满心期待着。
从我的故事扩大,就是华德福教育与中国文化相撞相融的又一个疑问。“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流传至今的《三字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尚智的成分。历经千年磨难和洗礼的中国文化,包容性很强,兼并性和同化性也很强。带着新鲜气息和独到理念的华德福教育,如何与中国文化在特定的点上契合,甚至能够对中国文化进行再梳理和提纯,那将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课题。我知道,华德福教育已经在除了中国大陆的其他国家和文化体系中成功举办,所以对于华德福教育思想的弹性我深具信心。剩下来的就是一个“how”的问题,即怎么做?比如华德福教育不主张过早对儿童进行智力(intellect,如有形的计算和有逻辑的科学知识)开发,与中国文化的“尚早尚智”传统如何协调?在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上,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会阶层和知识资源重新分配的。尽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越南的孤儿院、非洲的贫民区等地方都办起了华德福学校,但从全世界近千所华德福学校来看,穷人孩子还是比富人孩子少得多。而在中国,谁将是这种新教育理念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受益后又将会给华德福教育植入怎样的新需求,这也还是一个疑问。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张俐老师说:华德福不因为经济原因拒绝任何和华德福教育有缘的孩子。这是非常美好的宗旨,但是需要更广阔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体系的支持才可能得以实现。
当然,就像一掬水不能解千人渴一样,我们不能像期待灵芝草一样指望华德福教育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相信,有疑问是对一种新生事物更认真的对待,以及今后更诚挚的接受。毕竟,有了华德福教育,就像打开窗户,让房子里多了一股新鲜空气一般,至少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又多了一层触动,随之,便是可能的一点改变。(谢逸)
声音
华德福教育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实践,给充满矛盾的现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对于那些被校园内外的暴力、故意破坏、失学等严重问题困扰的很多国家及其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华德福教育的实际经验是非常有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 Federico Mayor
华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当今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华德福教育主张教育艺术化,把教育当作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协助每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发挥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以达到自我生成;华德福教育中,教师在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了解华德福教育,借鉴华德福教育理念中的先进成分以及华德福教育实施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是不无益处的。
但是,对于华德福教育崇尚灵性与人文精神,而忽视理性与科学精神,我保持不同的看法。对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来说,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偏废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张景斌
华德福学校培养的是真正独立、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社会的机器人。——志愿者 郭瑞
台湾把“Waldorf”译成“华德福”,中华德(得)之而福之意,昭示着它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幸福。了解华德福教育后,你会发现这样翻译的确恰当。
华德福学校常常建立在美丽的郊外或乡下,为的是让孩子们有宽阔的地方奔跑,学校会在周围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和饲养一些小动物,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生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爱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他们不能成长为自己,很容易失去生活的目标和快乐。华德福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就是保护孩子们的灵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我的观察力、判断力,帮助学生追寻他们的梦,实现他们的理想。——志愿者 胡伟和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设计好所有的路,然而做了妈妈以后,需要学会照顾别人,自主承担责任时,我感到非常迷茫。我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我发现孩子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套用,我更需要的是思想上的成长,才能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志愿者 熊英
中国教育是培养人才,华德福教育是培养人。
愿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和抚慰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志愿者 徐添
华德福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志愿者 高清转
在华德福生活的这段日子,大家一起生活、学习、劳动,每个人都把个人的光辉反射在集体中,在集体中找到共性中的个性。
华德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是成人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志愿者 赖玉芳
华德福不仅是教育,更是生活,它帮助儿童成长为身心健康,有爱,有责任感的真正的人。感激华德福来到我的生命中。——志愿者 邵蕊
华德福教育是全面的教育。
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教会人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生活的乐趣和智慧,最次是生活的技能和方法。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听到老师和家长评价孩子的时候,最常使用的词语是:聪明,满分,成绩不好,不及格,尖子生,笨,全校前五名,全班第一等等。智力水平和考试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学生成绩也成了家长和学校评价老师的主要指标。这样过分强调竞争,强调个体能力,是极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的。在这种过分强调个体竞争的文化背景中成长,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缺乏大局观、协作性和团队精神,也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应该让孩子知道除了竞争外,合作、利他、多赢也是一种处世之道,而且是一种更有效,更快乐的生活方式。——志愿者 周远斌
华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当今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华德福教育主张教育艺术化,把教育当作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协助每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发挥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以达到自我生成;华德福教育中,教师在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了解华德福教育,借鉴华德福教育理念中的先进成分以及华德福教育实施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是不无益处的。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才刚刚萌芽,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留给时间来回答。华南师范大学的袁爱玲教授认为,华德福教育关注人、关注个体、关注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关注人的心灵和人生价值,具有一种点亮受教育者生命之火、焕发出巨大心理能量的功能,与忽略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德福教育通过发展人积极的一面,培养对自我发展和社会生活负责的人,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所强调的人文性、多元性、情景性、复杂性、非体系性等特征,对扭转极端程度的应试教育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具有积极的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洛曾说过:“如果我有一个学龄孩子,一定送他去华德福学校学习。”
也许我们的孩子暂时进不了华德福学校,但我们的老师们能不能从华德福教育中得到一些启发,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观点:让孩子自己成长
2001年,我远涉重洋到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从一名大学物理教师转变为宣传华德福教育的自由职业者,家人和朋友都为我担心,这么做是否风险太大?人到中年开始一条全新的道路,是否太晚?但我义无反顾,我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对女儿的热爱,对千千万万孩子的热爱。
天下的母亲都有共同之处。留英期间,我在华德福学校遇到一年级的主课老师劳拉,她的三个孩子上的都是华德福学校。现在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女儿正在读大学,第三个孩子还在华德福学校读书。看到孩子们个个健康成长,劳拉决定接受教师培训,6年前成为华德福学校的教师。
劳拉说她喜爱华德福教育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让孩子成为孩子,没有过早地剥夺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和孩子们的天性合作,力求发现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把成年人的一套想法强加于孩子。二是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三是不单纯从书本上学习,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学习各种知识。四是注重培养有责任感的而不是自我主义的个体,使人认识到个人对集体、对大自然负有责任,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在英国,像劳拉这样由家长转变成教师的人很多。比如从德国来到广西农村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卢安克,他的父亲就是目睹了卢安克从公立学校转到华德福学校后的惊人变化,45岁时决定做一名华德福老师的。许多华德福学校最初也是由热心的家长们建立起来的。
那么,华德福学校里的孩子们什么样呢?四年级的小女孩路易丝令我难忘。只见她拿着蜡笔在本子上画线涂色,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百灵鸟跃然而出。另一页上,一棵大树的树杈上静卧着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雏鸟。整幅画从构图到色彩的搭配,怎么看都恰到好处。可是绘画时充满自信的路易丝,到了数学课上连4位数除以12都不会做。比如4896除以12,她从12开始背:12、24、36、48……我能感觉到她在数学方面比较迟钝,学起来很困难,班上大部分学生做得比她快。但老师既不表扬谁,也不批评谁,当堂改作业,做错的当场更正。
虽然路易丝数学很差,可她动作敏捷,面带笑容,性格开朗,自信、快乐、无忧无虑,还有一种女孩子的优雅。在她的身上,觉察不到一丝一毫数学差的阴影。可如果路易丝是一位中国孩子,在中国的某个学校上学,她会怎么样呢?她的数学这么差,考试肯定不及格,画画好有什么用?路易丝会整日闷闷不乐,脸上失去灿烂的笑容;会灰心丧气,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她的眼睛会变得茫然而没有光泽……谢天谢地!她是在英国的华德福学校上学。我相信,快乐的童年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健康的基础。但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路易丝这样的孩子,他们怎么办呢?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教师和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华德福学校不仅有常规的科目,还有农业、戏剧、声韵舞课,手工、绘画、音乐课占的比例也很突出。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考试,不鼓励竞争。华德福教育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多少成功人士,而是毕业的学生**率、犯罪率最低。如果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而工作,他就会生活得幸福美满。
曾经有一位中国的大学生告诉我,他从不敢去想对所学专业是否喜欢,他怕一旦想清楚就根本读不下去了。他说自己从小就是被安排,从来没有自己的梦想。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人生全是围绕着考试,他担心自己已经丧失了梦想的能力。
我深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深明考试在现阶段的必要性,但望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失去朝气,失去梦想,我们能做点什么?
留学的第二年,我把女儿带到英国上初三,她上的是一所公立学校。圣诞节放假前,我观看了她所在学校的文艺演出,舞台上学生们大多穿紧身衣表演歌舞,从歌曲到舞蹈动作,很像美国好莱坞的风格。两天后,我在华德福学校观看的文艺演出,却感动得我热泪盈眶。学生们站在舞台上,上身一律雪白的衬衫,下身穿深蓝色的裙子或长裤,他们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赞美诗、民歌,还唱了一首中国的摇篮曲,平日调皮的孩子们此时就像是天使降临人间,他们纯洁优美的歌声,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暗暗下决心,不管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一定要把华德福教育介绍给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
如果我的生命是一首歌,是一首来自光明的歌,我就要唱、不停地唱,直到星星围着圆圈,在夜晚的天空上跳起舞。
这是华德福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们唱的一首歌,也是我的心声。(吴蓓)
思考:我的三个疑问
在美国纽约留学的三年中,最近的华德福学校和社区离我只有半个小时车程。通过义工、访问、夏令营等,我慢慢走近了华德福的圈子,幸运地接触到了原汁原味的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的世界是一个清新、温暖、富有韵律的生活空间。我发现,凡是选择了华德福教育的人家,从根本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人生理念。比如说,不鼓励小孩子看电视,注重艺术才质的培养,使用天然制品的玩具,重视传统、神话和童谣的熏陶,等等。不仅小孩要受到这样的教育,大人也需要一起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随着对华德福教育日益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育理念乃至人生观念的淳厚与深远。但是,欣赏的同时,心中却一直存有疑问,尤其是当把这套理念应用于中国现实中时。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第一个疑问来自我个人的教育与成长历程。坦白地说,我是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和受益者。说是受害者,是因为古板、枯燥甚至有些残酷的千百次考试,压抑和扼杀了我许多早年的兴趣和才华。对我要求甚高并且家教极严的母亲,不允许我看任何跟考试无关的书籍。虽然我借着上书店和她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了不少小说和诗歌,但后天总觉得“缺氧”厉害,就更不要说什么艺术才华的栽培了。但是回想起来,考试却并非一无是处,充满考试的学校也并非都不堪回首。至少,通过考试我从小就培养起了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综合分析复杂信息的思维和方法,以及必要的自律和坚忍。而考试后的成功又一遍遍印证了我的自信和在同龄人中的威信。
而今已成年,回望走来的教育路,遗憾与欣慰、幸与不幸并存。如果让我重新活一遍,接受了华德福教育,会如何呢?会跟现在的我有什么不一样吗?会比现在我的状态更让人满意吗?因为不可能重新开始,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就是将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我希望他的内心充满更多的阳光,并且能够充分地发展个性和兴趣。我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不幸,不希望我的下一辈再去体验。但是,我也会让孩子学会正视考试,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会遵守挑战和竞争中的奋斗法则。毕竟,虽然华德福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强大的惯性和条件下,孩子要具备生存的能力,而后再发展。我对华德福教育这一问将在我的后代身上看到答案,我满心期待着。
从我的故事扩大,就是华德福教育与中国文化相撞相融的又一个疑问。“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流传至今的《三字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尚智的成分。历经千年磨难和洗礼的中国文化,包容性很强,兼并性和同化性也很强。带着新鲜气息和独到理念的华德福教育,如何与中国文化在特定的点上契合,甚至能够对中国文化进行再梳理和提纯,那将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课题。我知道,华德福教育已经在除了中国大陆的其他国家和文化体系中成功举办,所以对于华德福教育思想的弹性我深具信心。剩下来的就是一个“how”的问题,即怎么做?比如华德福教育不主张过早对儿童进行智力(intellect,如有形的计算和有逻辑的科学知识)开发,与中国文化的“尚早尚智”传统如何协调?在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上,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会阶层和知识资源重新分配的。尽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越南的孤儿院、非洲的贫民区等地方都办起了华德福学校,但从全世界近千所华德福学校来看,穷人孩子还是比富人孩子少得多。而在中国,谁将是这种新教育理念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受益后又将会给华德福教育植入怎样的新需求,这也还是一个疑问。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张俐老师说:华德福不因为经济原因拒绝任何和华德福教育有缘的孩子。这是非常美好的宗旨,但是需要更广阔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体系的支持才可能得以实现。
当然,就像一掬水不能解千人渴一样,我们不能像期待灵芝草一样指望华德福教育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相信,有疑问是对一种新生事物更认真的对待,以及今后更诚挚的接受。毕竟,有了华德福教育,就像打开窗户,让房子里多了一股新鲜空气一般,至少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又多了一层触动,随之,便是可能的一点改变。(谢逸)
声音
华德福教育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实践,给充满矛盾的现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对于那些被校园内外的暴力、故意破坏、失学等严重问题困扰的很多国家及其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华德福教育的实际经验是非常有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 Federico Mayor
华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当今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华德福教育主张教育艺术化,把教育当作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协助每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发挥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以达到自我生成;华德福教育中,教师在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了解华德福教育,借鉴华德福教育理念中的先进成分以及华德福教育实施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是不无益处的。
但是,对于华德福教育崇尚灵性与人文精神,而忽视理性与科学精神,我保持不同的看法。对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来说,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偏废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张景斌
华德福学校培养的是真正独立、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社会的机器人。——志愿者 郭瑞
台湾把“Waldorf”译成“华德福”,中华德(得)之而福之意,昭示着它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幸福。了解华德福教育后,你会发现这样翻译的确恰当。
华德福学校常常建立在美丽的郊外或乡下,为的是让孩子们有宽阔的地方奔跑,学校会在周围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和饲养一些小动物,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生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爱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他们不能成长为自己,很容易失去生活的目标和快乐。华德福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就是保护孩子们的灵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我的观察力、判断力,帮助学生追寻他们的梦,实现他们的理想。——志愿者 胡伟和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设计好所有的路,然而做了妈妈以后,需要学会照顾别人,自主承担责任时,我感到非常迷茫。我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我发现孩子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套用,我更需要的是思想上的成长,才能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志愿者 熊英
中国教育是培养人才,华德福教育是培养人。
愿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和抚慰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志愿者 徐添
华德福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志愿者 高清转
在华德福生活的这段日子,大家一起生活、学习、劳动,每个人都把个人的光辉反射在集体中,在集体中找到共性中的个性。
华德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是成人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志愿者 赖玉芳
华德福不仅是教育,更是生活,它帮助儿童成长为身心健康,有爱,有责任感的真正的人。感激华德福来到我的生命中。——志愿者 邵蕊
华德福教育是全面的教育。
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教会人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生活的乐趣和智慧,最次是生活的技能和方法。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听到老师和家长评价孩子的时候,最常使用的词语是:聪明,满分,成绩不好,不及格,尖子生,笨,全校前五名,全班第一等等。智力水平和考试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学生成绩也成了家长和学校评价老师的主要指标。这样过分强调竞争,强调个体能力,是极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的。在这种过分强调个体竞争的文化背景中成长,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缺乏大局观、协作性和团队精神,也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应该让孩子知道除了竞争外,合作、利他、多赢也是一种处世之道,而且是一种更有效,更快乐的生活方式。——志愿者 周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