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和逆境谁更有助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30:50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一世,难免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相信成功人士都知道,顺境更有利于充分发展,逆境却有助意志磨练。正所谓「不经彻骨寒,哪里有扑鼻香?」
 
人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大舞台。顺境是我们渴求事事顺利的理想境遇,对于心智的成长、认知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创造有利的条件。居里夫人女儿就是从小受到她的「特殊教育」,才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更是赞颂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而成为北宋著名词人的苏轼三父子。顺境固然可喜,但如若贪图享受、乐在其中,易生惰性,骄奢淫逸,或会乐极生悲。当我们身处顺境时,要时刻把握机遇、努力奋斗,并应加快步伐,向成功的彼岸迈进。真正的智者能够在顺境中不矜不骄,且善于在顺境中累积资本,居安思危,把握时机。
人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有时荆棘丛生、变幻莫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真正勇者敢于直视?淡的人生,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幸」是天才的进身阶、信徒的洗礼水、智者的无价宝、弱者的无底渊。逆境既能摧毁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到处碰壁,一生遭受冷遇困境但不气馁,晚年执笔著《春秋》,成为一代圣人;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博大胸怀,至今依然激励著许多正遭受各种各样挫折、甚至穷途末路,但誓死不向困难低头的好男儿、大丈夫;李嘉诚年少失怙,又曾患肺病,仅靠二、三千元起家,就凭借顽强的毅力,不断拚搏,最终成为亚洲首富……这些惊世伟才,不畏艰难,面对逆境,坚强抗争,最终摆脱逆境、有所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时下青少年过分娇生惯养,犹如温室中的花朵,知识水平虽超越前辈,但逆境应变能力却不足够,遇事不知如何面对,故学校及家庭应该多为青少年进行逆境教育。最近媒体报道:内地一些大学生自发组织「生存考验」活动,每人身带若干钱分别到异地若干日,自找工作,经受考验。但不要刻意制造「逆境」,毕竟逆境成才如「火中取炭」或有所伤。要让青少年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为他们创造机会,经历各种挫败,总结经验,奋发图强,造就处变不惊、能屈能伸的一代新人。
古语:「顺境能节制,逆境方坚韧;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我们不论处于何种情境,都应该正视现实。不仅要珍惜顺境,并不因顺境而故步自封及狂妄自大;更要时时与逆境相处,且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和妥协丧志。善待顺境,挑战逆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面对顺境与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丰盛。 祝瑶(正方一辩):“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在贫穷落后的艰苦社会环境中,人也许能成功,但比在良好的环境中付出更多的艰辛。另一方面,社会在进步,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成长也比过去顺利。
即使如此,老师、家长、学校仍然不断地为我们创造良好条件,为我们营造一个顺利的成长空间,这就是为了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这也说明在主观条件有利的情况下,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费佳(反方一辩):正方提出的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的观点,我方不敢苟同。这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也没有康庄大道直通成功,当然更没有不经坎坷就轻而易举成长的事例。
逆境给人经验,逆境锤练意志。筋骨因摔跤而强健,意志因磨炼而坚强。逆境刺激潜能,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风险、挑战与实力会使人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正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极佳条件。人类社会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壮大,每一次重大艰难之后,人类都在不断反省与思考。最后,我要说:“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李江静(正方二辩):我方观点认为,虽然逆境对成长有利,但是顺境更容易成长。因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基于他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客观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他成长。当他在拥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那么顺境更有助于他的成长。顺境能使他减少逆境的阻碍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额外精力,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中去。因为顺境拥有逆境所不具备的一定优势,处于逆境的人可能会为了生计而产生忧虑,甚至四处奔波,以致他们无法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而顺境则反之。
唐娟(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请注意,何为逆境。逆境即不如意的境遇,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可通过主观努力而改变。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命运的颠沛中方才可以显出一个人的气节。”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克服困难走出逆境是丰富经验阅历、磨砺人格的重要阶段。
古往今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华罗庚逆境成才,张海迪与命运抗争,失去听觉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这些例子都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的最好证明。
刘艺夫(正方三辩):如果说逆境真的比顺境有利于成长的话,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为什么要引进最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因为只有提供这样顺利的环境,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才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正因为在顺境中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所以我们的父母才为孩子准备了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容易成长。我相信在座的父母正是因为顺境更容易使孩子成长,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有良好环境的泸州天立国际学校来的啊!如此看来,对方辩友不也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明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吗?
舒晓康(反方三辩):对方一辩将人和桔子进行对比,以此来论证在顺境中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确,人和桔子的成长要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依托,但两者却始终有着根本的区别。桔子,它只是一种自然植物,而人则是一种具有高级智商的高等动物,人除了懂得吃饭穿衣外,它与桔子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所处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存体。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生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生活。正方辩手以桔子为例,不合时宜。因为今天我们辩证的是人的成长而不是桔子的发育。
张利平(正方四辩总结陈辞):成长,顾名思义就是掌握才干,形成能力。在中国古代有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孟轲,也有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的荀况。其实,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之初无善恶之分,正如一张白纸,是否所描绘出成长的蓝图,完全由他的经历和所受教育决定,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所有才有“昔孟母,择邻处”的佳话。鲁迅曾说,“天才的出现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才是否,不仅与他主观努力有关,而且与他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关,诸葛亮成为千古人龙,如果没有刘玄德三顾茅庐是不可思议的,曹雪芹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没有他青少年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成才与否是由环境所决定的,正如我方观点: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许宪(反方四辩总结陈辞):对方辩友犯了一个概念性的根本错误,把今天辩题中的逆境扩大为绝境。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好比6是6根指头,对方辩友却要说它是9根指头,偏把逆境与绝境之间划等号,岂不是笑话共套话一色,喧嚣与浮华齐飞吗?
真正的人才,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丰富的阅历。而这些,只有在逆境里才能得到最佳的锻炼和发展。因为逆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丰富人的经验,历练人的意志,促进人的成才。诺贝尔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绝对比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多而且更好。”
纵观历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腐刑终成《史记》。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自古纨绔少伟男。”所以我方的结论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双方辩论环节结束后,评判团全体退场进行紧张的评判。最后,正方一辩祝瑶、反方四辩许宪评选为现场的优秀辩手,反方三辩舒晓康评为最佳辩手,而此次辩论赛以反方观点获胜。
点评: 泸州地方史学家、天立国际学校学监赵永康先生亲临辩论赛现场,并担任评委团团长。辩论赛在完成最后一个观众互动提问环节后,赵先生对本次激烈的辩论赛进行了初略的点评。
赵永康先生笑称,此次学生辩论赛的举行,正好与此前在京举行的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遥相呼应,从而掀起一股校园辩论热潮。就辩论赛的比赛情况来看,显然双方辩手事前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言词犀利、思维敏锐,善于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寻找对方的漏洞。
综述两方的辩论,正方提出的在顺境中有利于人的成长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物质基础上。因此,在这样一种大的发展环境下,势必有一批人才在顺境中成才或走向成功。反方选手强调的逆境磨炼人的意志,促进个人成长也是有理有节。特别是反方的选手,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内收集到众多精典语言作为自己的论据,可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赵永康先生在点评中指出,不论是顺(逆)境都有利于人的成长。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人只是在顺境中成长,没有遇到任何逆境,他将失去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最终被社会所摒弃。赵老师还借此提醒在场的同学:现在入读天立国际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好,若不注意刻苦学习,生活勤俭,很容易走上一条自我陶醉、荒废学业的道路。顺境对人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在逆境中磨炼意志。
古往今来,许多人们都赞同逆境可以造就人才。的确,艰困的环境,不平的生活,坎坷的经历,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时还能促使人开拓出不同凡响的基业。“司马迁受宫刑后,写成《史记》;孙膑被挖了膝盖骨以后修撰兵法;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却写出《国语》;爱因斯坦只上了两个月的学,因为精灵古怪,被迫退学,最后却做出如此杰出的事。”
的确是,那么,顺境,就不利于成长了吗?就不能够造就人才了吗?
1、 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母亲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他终于登陆了月球。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3、 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最好证明吗?
4、 轰动一时的张海迪,可以说他的成功筑足于逆境中,但是,我们站在顺境的角度来看,没有同志们的帮助鼓励,她有勇气活下来吗?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关怀,照顾,她能战胜病魔吗?如果没有党的哺育指导,她又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5、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能发现,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捏造?曹雪芹,祖父曾是江浙织造,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
6、 从前那么遥远,我们来说说眼前的事例。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追星族,那么,影星章子怡大家一定不陌生,她从小喜爱唱歌、演戏,第一次歌唱就得奖,第一次舞蹈就出名,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事实证明她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
7、 回到我们自己。现在社会上提倡“小康”,那么试想,逆境中的人能够做到这条吗?如果说顺境会使人变得轻浮,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不是都生活在顺境中吗?你看看自己,问问自己,自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你拿什么来反驳这条观点?
往往是逆境扭曲了人格,而阻挡了脱颖而出的人才,也使那些在逆境中生活的孩子蒙上一层阴影,总是不敢抬着头来面对一切。
正方中山大学也以一分险胜世新大学,我相信,顺境能够塑造出一个七色的童年!
“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互相倾轧。可以是飞来横祸,也可以是人为事端。总之就好像一条铺满荆棘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充满了障碍和阻力。逆境即能打击一个人,甚至毁灭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逆境使强者获得新生,使弱者走向沉沦。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英国的培根也曾说过“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对于强者来说逆境是上天给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挫折则更是人生一所最好的大学。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是强者。试看古今中外接踵走来多少大智.大勇.大才.大德者可有那位称的上”一生顺境‘或“半生顺境”者!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陈景润文革受迫害提出了著名的哥达巴客猜想。孔子与磨难相伴一生而留《春秋》。贝多芬晚年失聪而谱《命运》。这些古今中外的贤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生的灯塔。他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使我们在黑暗中不会迷失方向。当我们身处逆境中要处逆不惊,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向命运宣战,敢于向自身的贪图安逸思想开刀,敢于在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从一重重的逆境中冲杀出来。让“不经一翻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让厄运在你的不屈和无畏的精神下战栗。
 君: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与之相对。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虽然顺
境逆境,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但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比起匮乏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
心智的成长,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逆境中,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可以认知事物,但是顺境中,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
认知的系统发展。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而顺境当中,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
的可贵,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逆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顺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却是潜移
默化的,通过积极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锻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在破碎中家
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时候,顺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谋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迷失生活方向。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
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而逆境的冲击,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因为人的成长,总是以
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逆境中的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
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谢谢!
正方一辩的陈词概括如下:
1、关键概念界定:
(1)顺境:良好的境遇;逆境,与顺境相对:恶劣的境遇。
(2)人的成长分两个方面:人的身心发展(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
2、既然在命题中有了一个“更”字,自然要对双方方进行比较。中山大学在“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两个方面,分别对“顺境”“逆境”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1)人的身心发展:
物质层面,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生理成长:
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顺境)比匮乏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逆境),更有利于生理成长
精神层面,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心智(认知能力、性情、品格)的成长:
认知能力的提升:鼓励性的教育氛围(顺境)比压制性的学习环境(逆境)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
性情的陶冶:(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的可贵)顺境可以形成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
逆境容易产生焦虑、痛苦、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
品格的养成:顺境(积极的教育手段、良好的性情陶冶)可以锻造更健全的人格
逆境容易超出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造成人格的扭曲
(2)人的社会化:
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
儿童时期:家庭的关爱(顺境)使人具有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破碎中家庭(逆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
青少年:良好的教育(顺境)使人学业有成谋生有道
缺乏教育(逆境)让人迷失生活方向
成年、老年:顺境使人自我肯定,终生成长
逆境使人自我否定,意志消沉
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
顺境(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逆境(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
中山大学的立论可谓匠心独运:
第一,从概念来看,对“顺境”与“逆境”的定性非常巧妙:
整个一辩陈词中,“顺境”的外延非常宽广:
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可贵的友情、鼓励性的教育氛围、积极的教育手段、良好的性情陶冶
可见,正方的“顺境”几乎将有利于人成长的全部因素都揽入了怀中。
在此基础上,中山大学也对对方的“逆境”进行了很好的阐释:顺境,良好的境遇;逆境则与之相对。
这个“与之相对”可了不得,结合前面来看,既然“顺境”是一切有利于人们成长的因素,逆境又与之相对,自然“逆境”也就包括了一切不利于人们成长的因素:
匮乏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压制性的学习环境、破碎的家庭、缺乏社会的关爱、没有友情孤苦伶仃、粗暴消极的教育手段、良好的性情陶冶等等。
这个定义厉害之极,一下子就给己方的论点建立了很大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也对对手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压制,给下一步的二者比较做了完美的铺垫。
第二:概念列出了,就得比较了,谁更能有利于人的成长,既然有了这个“更”字,自然就要进行比较,问题是正方此前的定义已经把“顺境”和“逆境”定性为:
顺境是一切对人成长有利的因素;逆境是一切对人成长不利的因素;这几乎等于是说:
顺境好比是“营养品”,逆境则是“毒药”,前者是有利于,后者则是不利于,接下来所谓的两方面比较,也只不过是继续论证一下:
营养品对人体多么有利,而毒药对人体多么有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因为命题中有“更”,习惯性的思维会要找出一个“衡量标准”,可是,要想找出一个各个领域都说得通的“衡量标准”也非易事,中大的这种立论根本无需不用直接提出衡量标
准,二者优劣明明白白,实在是厉害。
那么,他们的对手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反方
梁佑诚:在听完对方辩友的言论当中,对方辩友告诉大家,顺境是等于顺利的境遇,但是她没有告诉大家,到底她谈的是过程中的顺利境遇,还是结果的顺利境遇,所以显然
的这一点,我方认为是存疑的。
现在我们来理清现在辩题的一个基本的概念,今天我方所指的逆境,其实所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他所付出的努力,及遭遇的困难是高于一般所谓的预期。所
以如果一个人,他要付出付出三分努力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结果他付出了八分,甚至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没有办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他面对了一定的逆境,但
是当然一这种逆境,不能威胁到他的生命,这种绝境就不是我们今天双方应该讨论的范围。
我方认为所谓的成长,指的是一个人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及人格方面获得增进,所以简单来说,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当人付出的努力,或者他遭遇的困难,高于他自
己本身的预期的时候,
我方说,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
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的实验,才能够成功地发明了这个简用的电芯,于是就有人问他说,哎,你怎么知道最后的成
果一定是成功的呢?爱迪生告诉他说,成功不是惟一的成果,我有了5万多个成果,因为我吸取了5万多次的经验。第二、我们认为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
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
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
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我相信在座每位都看过《西游记》,熟悉《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西天取经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取经的结果,而是这一路上克服了困难的这种过程。所以我们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谢谢大家!
对反方一辩的陈词概括如下:
1、明确概念:
逆境: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遇到了了超出预想的困难。
绝境:威胁到生命与付出努力无法完成。
成长,指的是一个人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及人格方面获得增进
反方对“逆境”“成长”的定义中规中矩,提出“绝境”也给自己设了一条防御线。
与正方相比,反方显得更加老实,并没有给出“顺境”的定义,这就有点麻烦:
如果不对“顺境”进行定义,又如何在本方命题中对双方进行比较呢。
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的阐释不清,并不利于接下来的论证。
2、从“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进一步论证了“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我在这里认为:
因为此前的“顺境”定义缺失,这使反方的三点论证更像是在单纯的论证“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没有比较,突出不了“更有利于”,这使反方在一开场就显得立论很单薄。
盘问
1、反方盘问正方
庄智凯:对方辩友您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现在我们桌上,上面有三个杯子,请您猜一下,哪个杯子里面,我们有放喉糖。
马薇薇:这个真猜不出来。是不是有放喉糖的就是顺境,没有放喉糖的就是逆境呢?
庄智凯:对方辩友,你先猜猜看就知道了,你随便猜,猜错还可以再猜一次也没关系。
马薇薇:那我猜三个里面都有行不行啊?
庄智凯:可以呀,对方辩友。我们先看,对方辩友这里面有喉糖对不对。
马薇薇:嗯。
庄智凯:那您如果猜对这个时候,想请问您,如果你没有机会再猜下一次的时候,你如何证明这两个里面有没有喉糖呢?
马薇薇:我为什么一定要证明这两个里面有没有喉糖呢?我觉得人活着,如果真的有糖吃,然后过得比较好,自己能获得发展,就已经够了。不需要去尝试很多条错误的途径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去上,你说是不是呢?
庄智凯:对方辩友,我想要告诉您的是,如果说今天您猜对了,这两个杯子里面到底放了什么东西,您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吧?
马薇薇:可是人生不是一场猜谜游戏,在这里,我猜对了喉糖有糖吃,猜错了喉糖没糖吃,很简单,损失并不大。可是有的时候,往往是对我一生都非常有影响重大的选择,
如果我选错了,可能真的是追悔莫及了。所以能走正确的路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往弯路上走。
庄智凯:对方辩友,今天你来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如果说今天你遇到都是实力非常强的队伍,而他们的实力都超出您方所预期的实力,这时候,下次您再参加这场比赛的时
候,您会不会更充分的准备,更认真的准备,因为担心会遇到更强的对手?
马薇薇:可是无论我的对手多么强,都有我的教练、队友,还有场下的观众支持着我,我觉得这是我发展的顺境,在这种顺境之中,无论遇到多么强的对手,我都会迎难而上
,取得成功的,谢谢你。
庄智凯:对方辩友意思是说,下次遇到更强的对手,您方就不打算更认真地准备,因为觉得现在这个程度就可以打败更强的对手的吗?
马薇薇:不,就算您是我的对手,您也不是我的困境,我觉得您是我成长中的动力,您的关心和鼓励,我都非常感谢。
庄智凯:谢谢您。
2、正方盘问反方
黄磊:好,我们也谈一些小道具,刚才在场上,有人为我们擂鼓助威,但是有时候打辩论,可能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哪一种更有利于您的发挥呢?
黄靖文:对方辩友,只要肯为我们加油鼓励,那就是好的了。
黄磊:是呀,所以刚才有人为我们助威,更有利于我们的发挥,否则冷冷清清,可不利于我们的成长。第二个问题,您桌子上放的应该是方便面的盒子吧,方便面可以解饱和
方便面能够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一个概念呢?
黄靖文:对方辩友,方便面它是一种食物,我实在不清楚,这个问题跟顺逆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呀?
黄磊:其实呀,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在逆境中,人是可以解饱,也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是它和有利于人的成长,是不是两个概念呢?
黄靖文:对方辩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正因为这样子,苦其心志,我们才能够更加的成功,正因为我们失败过,正因为我们遭遇过逆境,我们才知道,我们更应该上去,
更应该努力,更应该迈向人的成长啊。
黄磊:如何是降大任于斯人呢?可要先饿你,再空乏你哟,要劳你哟,才能把责任给您。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不是这样的经历呢?再问对方辩友,刚才上场的时候,有
人为我们每个人送了一瓶水,让我们上场前润喉,这可谓是对我们的帮助吧,这是不是更有利的呢?
黄靖文:我当然要非常感谢刚刚送水给我们的这位先生,他的确让我们润润喉。再者对方辩友,刚刚所谓顺境可以饱食,然而对方辩友,当我们饿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原
来非洲的难民他们是这样的饥饿,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才会因为我们在饥饿的时候,遭遇过这样的逆境,我们才可以帮助这些人,才可以使我们人生更加地成长,不是吗?
黄磊:可是按照对方的立论,非洲的人身处逆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救助他们,不就是遏制他们的成长了吗?
黄靖文:正因为他们在非洲,他们饥饿,他们想要努力,他们就更加发展。对方辩友,你可以看看现在……
我可能要说点厥词了,呵呵,不赞成的朋友请尽管拍板砖,只求你下手的时候轻一点就好,呵呵。
这两段盘问给我的感觉是双方都有点不着调。
首先来看庄智凯的盘问:
双方在“润喉糖”上的纠缠就占了一大半的时间,庄智凯可能是想把“润喉糖”猜错了比作逆境,把猜对了当作顺境,借此论证逆境可以比顺境得到更多的理念与知识。
可问题是这颗“润喉糖”的例子实在不怎么样,用它来论证庄智凯的命题绕的弯子太大,不够明了直接,让别人理解起来颇为吃力。
并且也不容易给对手构成压力,因为它绕的弯子太大,甚至有点牵强,这就容易形成对“润喉糖”的多种理解,使马薇薇可以有充足的空间去辗转腾挪轻松避开。
随后的以对方参与辩论赛作比,更是有些无聊了,难道说对手不够强大就不做认真准备了吗,这比前一个例子更离谱。
本来,反方拥有先盘问的机会,这是一个先发制人的好机会,可是,却用了两个山路十八弯的例子浪费时间,让人感觉有点无奈。
再来看看黄磊的盘问:
黄磊开始的“助威团”还是有些靠谱的,不过这也仅仅是暂时的。
随后的“方便面”则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庄智凯的“润喉糖”就够能绕弯子了,黄磊比他还能绕,黄靖文的那句“我实在不清楚,这个问题跟顺逆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呀”完全道
出了我的心声,真可谓“没有最能绕,只有更能绕”,“润喉糖”至少还能让人稍稍猜到点边,“方便面”则完全让人一头雾水;这二位真有点像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后来仔细看看,才明白“方便面”代表的是“逆境”,只能用来温饱不能用来有利于人的成长,这种论证除去绕弯子太大不说,即使用来反驳对方,也实在是过于牵强。
随后的“送水润喉”更牵强,“送水润喉”就是“顺境”?有利于人哪方面成长呢,难道是增强泌尿系统功能?
这些例子与类比有的绕弯子太大,有的过于牵强,比起99年、01年的决赛中简洁有效直击要害的提问,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不过,黄磊最后的一次发言:非洲  倒是显示出了一条很强力的进攻线路:
如果逆境(注意正方的“逆境”定性)有利于人的成长,人们为什么要救济正处于困苦中的人呢,这岂不是妨碍其成长吗?
不过,如此重要的主攻线路,黄磊只是在最后才稍稍提到一下,时间太少,而且也只是说了一半。
到目前为止,正方一辩陈词占了上风,反方的盘问因为毫无效果而丧失了先发制人的机会,此时的黄磊应该趁此良机迅猛进攻,立刻从这条进攻线路发起冲锋,进一步扩大领先优
势,可是他用很多不着调的话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实在是可惜之极。
正所谓“打蛇不死,反被蛇咬”,你给了对手喘息的机会,也就给了他反手掐死你的机会。
可能我的评论会让一些朋友的心情不爽,那在下深表歉意,如有得罪,还望见谅。
驳论
反方反驳正方
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
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
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
,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
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
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
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
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 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 PASS ,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
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
品格会正常吗?谢谢大家!
不着调的盘问阶段过去之后,得以喘息的反方开始反击,黄执中的驳论可就不怎么客气了:
他的驳论陈词最大的优点就是弥补了此前己方一辩留下来的空当,我们在前面的一辩陈词分析中提到过,反方的一辩陈词有些单薄,没有提出顺境的含义,也没有对顺境逆境的作
用进行比较,而黄执中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弥补:
对顺境他做出一个很好的阐述:那就是一顺百顺,养尊处优,溺爱娇惯,安逸之极。
在这个基础上也向对手发动了强有力的进攻:
生理上:人体的免疫力恰恰是在逆境(与病痛的斗争中)增强的,如果在顺境中(没有得过病),一场病就足以把人击倒。
心智上:老师的严格要求(逆境)比老师的宽容放纵(顺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格上:家长的溺爱(顺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黄执中的驳论陈词让人耳目一新,让比赛完全从此前的云山雾罩中摆脱出来,他的进攻简洁有效咄咄逼人,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感觉颇为有趣,这些问题为什么不在盘问阶段提出呢?其中的关键概念和二者的比较为什么不在一辩陈词中提出呢?
是整体战术?还是黄执中的个人发挥?
呵呵,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真的是后者,那只能说是世新大学内部有严重的不统一,此种不统一对一支队伍绝非幸事。
 
正方反驳反方
黄磊:谢谢执中师兄。我们呢也来简单分析一下对方的立论告诉我们什么?他们说啊,顺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安逸的环境,而逆境呢给人带来了一种机制,什么机制,让您知
道哪条路是错误的,化学元素中有 108 项元素,如果在座的各位想实验一下,哪项元素是有毒的,您可要一个一个品,但是当品尝第一个有毒的时候,您就已经一命呜呼了。况且
人的成长是什么?对方告诉我,人的成长就是猜巧克力的过程,这点我方不认同,其实人生啊,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加以保障,对方混淆的是什么?在逆
境中,人可以成长,和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爱迪生,通过实验,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有所获得,我可告诉哟,爱迪生有一流的试验
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如果这些都匮乏的话,切莫说爱迪生实验 5 万种材料,恐怕他还在街边流浪,不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话说回来,什么是在逆境中可以成长,这好比说司马迁的《史记》呢,是在逆境中造就的,但是逆境有利于科学研究,是另外一个概念,对不对?大家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毒
品可以起到医疗麻痹的作用,但是要论证毒品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否则我们还要禁毒干什么。其实逆境给人提供的是某些个别品格历练的过程,而顺
境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和某些极端性格的养成,是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呢?其实对方所说的逆境,我方不予否认,他所说的是逆境给人带来了挫折,但是顺境给
您带来了克服挫折的能力和条件,是否更为重要呢?
看到这里,我总算是明白了:
原来在正方中山大学的体系中,建了一条防线:
要知道逆境确实是对人的成长有帮助的,这些问题也对中山大学是个难点,因为此前的立论已经近乎将对手封死了,承认这些帮助,自相矛盾;硬是不承认,于理不合,于是就建
了这么一条防线:
逆境对人的成长还是有帮助的,但是片面和有限的,远不如顺境能让人全面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方便面”只能温饱,却不能利于人们成长。
这条防线的建立完善了正方的立论,增强了本方的防御,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此前的“顺境”“逆境”的定性几乎成为了“有利于”“不利于”,这条防线与这个定性
是有一定矛盾的,但是,辩题自身存在先天不足也是现实,原本就是偏颇的观点,阐述的完美无缺,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防线设好了,但是队员的理解似乎有点问题,这个地方是作为防御用的,不是用来进攻和反驳的,最多就是对手提到的时候,拿出来稍稍抵御一下,然后从本方的主要进攻线路上
来进攻,这就好比是守门员扑救防守成功之后,立刻把球交给中场球员或者前锋,开始反击。
可黄磊似乎偏不信这个邪,拿着本方的防线主动出击,这更像是守门员扑住球之后冲出禁区带球突破,真是有些本末倒置。
在驳论这个阶段上,世新大学开始从被动中摆脱出来,初占上风。
对辩一
薛乐:谢谢您,也许我们要谈一些成长中沉重的话题了。据调查,说身处暴力家庭中的儿童,自卑心理的产生率是 60 %,而正常的家庭呢不到 10 %,请教您,家庭的关爱
是否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呢?
庄智凯:对方辩友刚刚说的这个虐待家庭,这是个绝境啊,他不是逆境啊,就像对方辩友说的,如果按照您方顺境来说,天天躺在那边,就有饭可以吃,完全什么事都不要做
,这样有成长吗?
薛乐:对方辩友首先请您告诉我,为什么出现了家庭暴力,儿童就面临生不如死,还是必须要死呢?
庄智凯:对方辩友,因为它还没有成年,无法为自己的能力负责,再请问对方辩友是,如果顺境可以让人成长,请问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薛乐:富不过三代是一条必然的定律吗,那今天我们大家都不要致富好了,因为如果您一致富的话,您的孙辈可能就要倒霉了呀。
庄智凯:对方辩友,顺境如果让人成长,可玉不琢不成器,对方辩友,这句话您再解释一下好了。
薛乐:对方辩友,为什么老让我们解释一些我们的问题呢?请教对方辩友了,今天我们说,犯罪心理学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果身处破碎家庭的话,比正常家庭来说,他的
犯罪率要高出三倍,请教您,健全的家庭是否更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呢?
庄智凯:对方辩友又在举绝境了,我们应该是讨论,在家里叫你做事跟不做事,是哪个比较好。那请教对方辩友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辛苦了他,让他获得磨炼,为什
么还不能成长?难道说躺在那边,就可以变成一个大将军,或是一个大圣人吗?
薛乐:对方辩友,孟子的这句话,这个斯人并不是说伟大的人物,而是指我们作为一个人,要这样做。请教对方辩友了,如果破碎的家庭就等于绝境的话,那今天我要告诉你
……
(正方时间到)
庄智凯:对方辩友一直说,顺境有利于成长,想请问对方辩友,《西游记》里面,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他们取经的经过,难道按照对方辩友的讲法,顺境如果很简单的话,那么
唐三藏直接请那个孙悟空带他到西天拿个经回来,不就取经成功了吗?
难怪薛乐能够成为2002年全国比赛的最佳辩手,他并没有受到此前队友的影响,并且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所以在对辩的开始阶段,立刻打出了一条本方的进攻线路:
良好的家庭环境(顺境)比暴力家庭(逆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可能黄执中的进攻鼓舞和点醒了他的队友,庄智凯则开始顺着黄执中搭建的框架开始进攻,并且采用“绝境”对薛乐的问题加以防御。
这一轮薛乐的进攻遇到顽强抵抗,而针对对方的反问则顾左右而言他,稍显被动。
不过,也能理解,盘问让反方缓过了口气,黄执中的陈词则无疑是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此时反方的士气达到了最高点,薛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明确本方的进攻线路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辩二
梁佑诚:延续刚才的话题,请教对方辩友,为什么我们孙悟空不直接飞往西天,马上取经呢?
马薇薇:因为他是孙悟空啊,他有 72 变,可是要换了我去取经的话,一变都没有,可能第一难的时候,就已经被老虎吃了,您还要故意这样磨难我吗?
梁佑诚:说得非常好,所以您看嘛,就是因为你怕被老虎吃,这些逆境都让你成长,如果你没有遇过这样逆境的话,你下一次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困难呢?
马薇薇:对方辩友,难道您不怕被老虎吃吗?那您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请教对方辩友,你们所说的绝境跟逆境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梁佑诚:那在这之前,请教对方辩友,您方会认为成功跟成长有什么分别呢?
马薇薇:所有的成长不一定都成功,但是成长包括成功。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绝境跟逆境有什么本质区别?
梁佑诚:首先我方认为没有必要回答为什么,因为对方辩友今天根本上在前提上是错误的,他们让我方所选择的是什么,在成功和失败当中,您要选择什么,我们大家当然就
会选择成功。但是问题,今天我们谈的是在成功之前那段过程,对方辩友请你告诉大家,在过程当中,为什么顺境更有利。
马薇薇:我方一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原来对方辩友是概念轰炸机,逆境不成,提出绝境,然后绝境解释不出来,然后又使出了凌波微步。请正面回答,绝境跟逆境到底有什
么区别?
梁佑诚:如果自己解释不清楚的话,人家听不进去,那到底是谁的错,我想大家心知肚明。对方辩友到现在还没有清楚告诉大家,你们认为顺境它的定义是什么?
马薇薇:是从生理、心理社会化两个层面四个点,我们都论证的非常清楚了,倒是对方辩友,从来不解释他们逆境跟绝境的区别。
梁佑诚:那请问在生理、心理这四个点上怎么样更,才算是“更”。
马薇薇:我方一辩刚才说的非常清楚了,难道您还让我再给您复述一遍吗,您从来不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因为你们的逆境是不太逆,有点逆,还有一点物质帮助,又得到了
人们的支持,这是人间仙境吧!
梁佑诚:是你方把我方能力讲成“绝”,然后把你方的“顺”讲成是非常奋发向上,当然我们就没有办法回答了。对方辩友完全没有办法理清今天的前提,我们要怎么辩论下
去呢?对不起,我们不认同这样的态度,谢谢。
这一轮的对辩,可谓是全场比赛的转折点:
中山大学从一边陈词的优势,到盘问环节的疲软,再到驳论阶段的窘境,直到对辩1的回归,在攻辩2总算是扭转了败局。
梁佑诚初期的“唐僧取经”还是保持了一下此前的势头,迫使马薇薇避其锋芒,但是在继续进攻上出现了问题:
不能让孙悟空直接飞往西天,原因很简单:九九八十一难才可取得真经,历尽磨难方可成佛,顺境(孙悟空直飞西天)是不可能造就如此的成果的。
不知道为什么,梁佑诚却并没有进一步压迫对手,反而是被对手的回避性的答复吸引了过去,不仅脱离了此前本方辛辛苦苦构建的逻辑框架和优势,也给了对手喘息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你给了对手喘息的机会,也就给了他反手掐死你的机会。
缓过气来的马薇薇开始连续反问“逆境”与“绝境”的区别,梁佑诚避而不答,他的表现令人费解,既然是作为本方的重要防线,那应该会对这种提问有所准备的,并且参赛的四
人应该早就烂熟于心了,何至于被追问得如此狼狈,我不禁奇怪:他是不屑于回答呢?还是根本就回答不了呢
这或许也反映了一个问题:
从表面现象来看,中山大学那单薄的理论框架不仅对本方的论证不足,似乎连设置的防线也准备不足,想起此前对黄执中的驳论,我不禁疑渎丛生,黄执中的框架真的是中山大学
立论框架中的吗,可是如此重要的论述为什么要放在盘问之后的驳论才阐述呢?
就像我曾经怀疑过的一样:反方世新大学对本方那单薄的理论框架的整体认可出现了问题。
这种不统一也导致了对辩2阶段中被中山大学翻盘,黄大叔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局面就此被葬送。
接下来的嘉宾提问略过,直接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自由辩论
第一阶段:
张君(正方):请问人们去救助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是不是为了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的成长呢?
黄靖雯(反方):对方辩友,人们救助荒乱之中的孩子,他们是为了一份怜悯,一份爱。对方辩友,我想要请问你,如果在顺境当中可以让人成长的话,军队何必行军,僧侣
何必苦行呢?
薛乐:为什么我们要付出我们的关爱呢,不正是因为看到他们身处逆境,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要付出关爱吗,如果逆境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话,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
羡慕,让大家都去贫困山区,更有利于大家的成长吗?
黄执中:对方辩友,非洲饥民饿到快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我们去拯救他们,去帮助他们,属于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马薇薇:如果我们的怜悯却阻碍了他们在逆境中成长的话,这不是一种道德的虚伪吗?至于僧侣的问题,印度的苦行僧,可是能七天七夜在坟墓里不吃不喝,他成长好了,难
道咱们成长,也要不吃不喝修道成佛吗?
梁佑诚:对方辩友,您告诉大家说,今天如果我们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选择逆境,但是问题是,您刚才告诉大家很多人生的哲理,请问人生何时有选择呢?
既然重掌优势,也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张君开场就从己方的重要进攻线上开始进攻:
如果逆境(注意正方的“逆境”定性)有利于人的成长,人们为什么要救济正处于困苦中的人呢,这岂不是妨碍其成长吗?
这个阶段中山大学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让对方疲于招架。
第二阶段:
黄磊:其实人生何时有选择,对方辩友已经给我们选择,他要故意去尝试错误的道路,以验证道路的错误。我想请问您了,有良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和自己盲目摸索,哪
一个更有利于您的成长?
庄智凯:对方辩友,这里有 100 位名人的故事,他们统统都在逆境中成长,如果按照您说的,他们的故事内容应该写的是他成长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躺在那里他就成长了吧

黄磊:这里有 200 万的观众告诉我们,顺境中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成长,又说明什么?
黄执中:对方辩友,我们已经说过了,我们一般人,我们不忍心他承受逆境,我们一般人也只会选择顺境。可是伟人之所以成伟人,是因为他做选择的时候,他愿意挑难的路
来走,我没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我不会成为印度的苦行僧啊。
这个部分中山大学乘胜追击:
从良好的教育(顺境)比缺乏教育(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迅即进攻,形成连贯追问的大好局面,黄执中在这里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我们一般人也只会选择顺境”。
这几乎就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对方的观点:
对呀,为什么选择呢,因为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呀。
连核心辩手都乱了,只能说是:败局已定。
第三阶段:
薛乐:对方三号辩手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可是对方一号辩手刚才又告诉大家,其实人生没有选择,本来就是命定的,是不是要告诉大家,原来龙生
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呢?
梁佑诚:其实我方只是想告诉对方辩友,对方辩友一直告诉大家,人生是那个选择是可以选择好和坏的,但是他们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谈的是人生还是谈逆境和顺境呢?顺境
逆境如果是可以由自己选择的,有谁愿意走出街上,被大砸牌砸下来砸死的呢?没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这证明什么?当逆境和顺境基于我们什么条件的时候,我们必须从当中寻
找我们成长的元素到底来自哪里,对方辩友。
马薇薇:非常感谢对方辩友,难道您告诉我们说,有选择就等于逆境了吗?刚才我们抽签的时候,有选择吧,难道一抽签,我们双方就一起进入逆境了吗?
庄智凯:对方辩友,您方一直说的顺境,其实是得到别人的帮忙,不是顺境这个人成长,他只是获得别人的帮忙。请问这样他为什么可以成长呢?
黄磊:谁在比较更有利的成长,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比较。有朋友为您两肋插刀,可谓是顺境吧,但有朋友插您两刀,可谓是逆境吧,请比较一下。
黄执中:有朋友为我两肋插刀,我以后知道相信朋友,可是不是所有朋友都值得相信,我非得哪一天被人家插两刀之后,我才知道谁可信,谁不可信,我成长。
马薇薇:那对方辩友,您为了验证谁可信,谁不可信,是不是就要每天都挨上好几刀呢?
黄执中:对方辩友,不对,我们要讲的是,如果人永远都不被朋友插上两刀,他就会盲从地相信所有的朋友,这样的人只是蠢木牛马,怎么会成长?
张君:人如果被插上两刀的话,都死了,您还何谈成长呢,请问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众叛亲离,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呢?
这个阶段打得有些混乱,薛乐是想找到对手自相矛盾的地方进攻,除了让对方浪费发言时间,效果一般,黄磊的“两肋插刀”好歹是拉回了本方的进攻方向:(拥有可贵的友情)
顺境比(形单影孤遭人迫害)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黄执中在这里再次犯了错误,完全脱离了此前他自己精心构建的进攻体系,毫不犹豫的就跳了进去,这种做法得到的结果很简单:纯属找揍。
第四阶段:
梁佑诚:刚才对方辩友的四辩不是告诉我们,他们谈的不是谈死的绝境,现在正方的一辩现在告诉我们说,他都已经死了,那怎么谈成长呢?
薛乐:好吧,我们说如果插上两刀不死,身患重伤,是不是对方辩友认为就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呢?请教对方辩友了,如果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话,孟母三迁说明了一
个什么道理呢?
梁佑诚:那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谈插刀的话,那在顺境当中,我们所有的朋友每天陪着我们花天酒地,这就是你方所谓的成长吗?这是你方所谈的归谬的方
法,我方要强调的是,这种态度我方不太认同。
黄磊:为什么孟母要三迁,要躲开赌场,要躲开土匪所聚集的地方,按照对方观点,这都是更有利于人成长的环境啊。
黄执中:我解释给对方辩友听吧,孟母第一次迁的时候不晓得环境对孟子会影响那么大,发觉孟子学人家在那边玩不正经的把戏,才二迁,才三迁,是因为每次都搬错房,孟
母才知道,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马薇薇:那么孟母第一次发现自己搬错房的时候,就应该很后悔,原来赌场是个逆境,我们应该搬回去,让孟子在赌场里面好好成长,那不成了千王之王了吗?
这个部分中山大学继续了本方的进攻线路:
(良好的教育环境)顺境比(糟糕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两个人打架,如果你的左脸已经挨了一拳,那你最好别把你的右脸也勇敢地凑上去。
上一个阶段已经吃了亏了,似乎黄执中还不长记性,继续跳进来,结果如何:
不仅继续挨揍,而且还变向的承认了对方的一个观点: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第五阶段:
庄智凯:对方辩友,孟母就是因为三迁之后,她越来越成长了。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要顺境,《西游记》的唐三藏,他只要坐飞机去取经,不是更快吗?
薛乐:我方不是告诉大家了吗,孙悟空是 72 变,我们可是肉体凡胎啊,如果让我们去面对妖魔鬼怪,恐怕我们是在劫难逃了。请教对方辩友了,今天古代的社会,讲究男尊
女卑,现代的社会呢,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何者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啊。
黄执中:对方辩友,我们还是先聊一下刚刚没聊完《西游记》的问题,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是一开始,如来佛这本经书,不要你来取了,我做一个祥云,跑过去, E-mail 给你
唐三藏,那唐三藏是不是更顺利,他成长就更大了吗?
马薇薇:那问题是人生不是每一次都是取经,我们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孙猴子,虽然我也很羡慕他,请问妇女缠小脚和今天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哪个更有利妇女的成长呢?
黄执中:如果妇女以前没有缠过小脚,妇女怎么会知道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有压抑,所以反弹才会更厉害啊。
黄磊: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逆境中,人们怎么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为呢?
世新大学好歹在最后想起了“唐僧取经”,只不过太晚了,大局已定回天乏术,黄执中在最后的时刻还没忘了再勇敢一次:
“如果妇女以前没有缠过小脚,妇女怎么会知道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有压抑,所以反弹才会更厉害啊。”
问题是:女人捆过小脚才知道地位不平等,那是不是为了让现在的女孩子们体会到地位平等,先要捆一下小脚呢?
看来左右脸都被打了,还是不长记性,这实在是让人无奈了。
我个人认为:
在四辩陈词阶段才分出胜负的比赛不多(包括此前的01年决赛),但是这场比赛之后,很多朋友对黄执中的四辩陈词评价很高,我就尝试浅析一下:
总结陈词
反方世新大学队
黄执中: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
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清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
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 72 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
丹里头,练了半天,才成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 72 变。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他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
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
对方辩友认为,这场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决呢,他认为逆境是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可是只有顺境才能克服问题,解决困难,因此他们,比我们价值上是更高的。可是仔细
想想可能又不对了,什么叫做在顺境当中能够解决问题,那是人家帮你解决问题呀!我在顺境当中,父母帮我解决衣食问题,老师帮我解决课业问题,同学帮我抄笔记,解决了可
能会被老师点到名的问题。在这样的顺境当中,我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我的解决吗,我这个人有成长吗?我也许学历越来越高,可能我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是我还是我,一拉开你
的衣服跟学历,你还是一只猴子呀!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要了解,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机是因为逆境当中勇于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当中,你由于没有顺境了,没有贵
人了,没有机运了,你能够有的什么呢,两双拳头,两只脚,你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在这种过程当中,你如果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失败了,好歹你奋斗过一次嘛,这样的人生,不
是比遇到贵人更值得我们欣赏吗?这样的人生不是不管成,不管败,好歹轰轰烈烈吗?
如果今天我们在帝王家,从小养于深宫富人之手,就算有多大基业,这边有诸葛亮帮忙,那边有刘伯温妙算,底下这些一列开来,都是岳飞,要不然就是韩信的,这样当皇帝
,你有成长吗?我不知道啊。所以我们要了解,逆境让人的本质成长了,让我们的历练成长了,让我们心智坚韧了,让我们看的东西,跟顺境家的小孩子看的不一样。他们看得到
光鲜的门面,我们看得到厕所,他们看得到锦衣玉食,我们看得到馊水桶。这样眼界的不同,难道不是一种成长,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我们的小孩子能够偶尔试一下的成长吗?父
母亲是父母亲,成长却是希望小孩子自己去历练,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谢谢!
黄执中的四辩陈词概括如下:
1、“孙猴子”继续论证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2、在他此前驳论陈词中“顺境”定义的基础上,提出逆境有利于人们克服困难自立自强(注意此前驳论中的“人体免疫力”,二者极为相似)
我的个人感觉:
黄执中的这篇最终陈词与01年胡渐彪无法相比,胡渐彪的四辩陈词完全建构在本方的整体攻防体系之上,并以此为基础,巧妙将对手的立论一点点分解开来,逐个消灭,具有一种
极强的整体逻辑感。
黄执中的陈词尽管有即兴发挥的好处,但是又有点即兴过多,这使他好像也是在反驳,但是这种反驳整体战略性太差。
逆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的资料?和对无利于人才成长的问题? 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人性都是脆弱的,都希望自己处于顺境,顺顺利利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人生总是充满着起伏,人,一旦遇到逆境,就容易让自己一蹶不振。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逆境不等于绝境!!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知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更是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而且,在国外也不例外,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无不是在深刻的苦难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这才超越了自我,创立了伟大的学说或宗教理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相对于顺境,逆境更能够锻炼人,使人坚强。 其次, 面对现实, 我们看到. 人们在顺境中体现的更多是惰性. 人的内在潜能只有在逼迫中,在逆境中才能挖掘. 试想, 如果一个人可以很容易的吃到足以充饥的面包, 他会激情十足的去奋斗另一片面包吗?我方认为他有可能会去奋斗, 但他的激情必定不高. 因为他身处顺境. 他没有逆境中的困难作为动力来支持他.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磨练, 是动力. 正如 杨振宁 教授所言, 逆境相对于顺境而言给他很好的影响, 因为不受打搅,可以专心学习.可见,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再次, 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力是因为逆境迫使我们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在解决中成熟,在解决中成长.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人没有经历逆境就不会成长. 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安逸的生活而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辛苦,他永远不知道米香.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逆境把放大为绝境!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化逆境为前进的动力! 所以,我觉得,逆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环境与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无庸置疑的。良好的环境,即所谓“顺境”,有着成才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利于造就人才。反之,恶劣的环境,即所谓“逆境”,处处限制乃至扼杀人们在学习与事业上的努力,就不利于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有时甚至可以把人毁灭。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社会和家庭必须努力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和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就一个人来说,为实现成才的希望,努力为自己选择较好的环境也是无可非议的。时下,广大青少年,都在尽最大努力迈入名牌或重点学校,就属于这种无可非议的行为。大家所以争向进入,就是因为这类学校设备、师资及其他环境条件优于同类。 总之,环境与成才确实关系密切,环境对成才确实重要。可以这样说,没有起码的环境条件,根本不可能出人才。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到这点,就违背了唯物主义。然而,我们却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顺境中就一定能成才,在逆境(总体条件不好,但仍有一些有利条件)中就一定不能成才。这样认识也是不对的,我们还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样的人不是也不少吗?家庭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学校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也有各种成才的机遇。但是,由于他游戏人生,不愿付出劳动和汗水,最后只能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有的人虽然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不是得天独厚,但由于他能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发愤图强,却终能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客观环境对成才确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具体到一个人来说,要想把成才的希望变成现实,不管身处什么环境,归根结蒂,还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身处“逆境”,不加倍努力,固然不能成才;即使身处“顺境”,不付出汗水,也同样不能成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至理名言,毛泽东同志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外因指的就是客观外部条件,即环境;内因就是主观自我努力。没有内因的主观发动,外因便起不了什么作用,一个人就不会发生从“不是人才”到“人才”的变化。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才,必须具有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遇到困难绝不示弱,遭受阻碍决不退缩,要不断前进,不断追求,直至成功。切不可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而不从主观方面寻找原因。总的来说,我们国家对要求成才的人来说,是“顺境”,但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很多,有些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鉴于这种现实情况,广大青少年朋友,在认清环境与成才的辩证关系之后,一定要把着重点放在个人的主观努力方面。 既然逆境成才,何必给我们设立像……顺境,在这里读书接受教育? 娇生惯养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我们在顺境中,但我们不是娇生惯养 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扼杀着学习欲望 从人类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看,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最不利于人才成长,对人才摧残最严重。在欧洲中世纪,军队人事制度以封建门第为核心,军官身份是少数贵族的世袭特权,这就堵塞了大量平民及其子弟成为军官并展现和发挥其军事才能的渠道。我国隋唐后实行.的科举制,实际上是限制人们发挥才能的一个圈套,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走人仕途。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应考者只能依葫芦画瓢,替古人立言,不得有独立之思想,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成才的一道枷锁。这种制度性逆境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轻易不用) 首先请问对方辩友,困难就是逆境吗?你们说困难也是逆境,但是要知道,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才是最典型的逆境呀!听对方辩友的宏论,似乎觉得你们实在偏爱逆境,但你们又说人的本性是避难趋易,这如何能自圆其说呢?我方一辩已一再声明,逆境可以出人才,但顺境更有利于出人才,因此顺境出人才与逆境出人才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从种种方面来统计,逆境出人才的机率远远低于顺境出人才,今天,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顺境,使得人才辈出,不正说明了顺境更容易出人才吗? 我方早已说明这个问题,对方辩友为何听而不闻呢? 对方辩友片面看到了个别逆境成才事例的表面现象,你所说的大量事例,都是社会为了教育人在困难的环境中不要丧失追求理想的信心而。。。不要把结论作为你的依据。(轻易不用) 客观现实表明还是顺境出人才,不然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努力为我国青少年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父母老师还要竭尽全力为我们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什么不本着逆境出人才的原则让我们自己去奋斗呢?逆境出人才不是客观现实嘛 鼓舞人心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超越客观现实 一叶障目,井底之蛙,以偏概全 一个人在有主动选择权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有利条件而选择不利条件。显然这和人类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违背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寻求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 现在对于一个各方面都一样的人,自然是顺境更有利于成长。好比2辆汽车性能完全一样,当然是公路上跑的比小路上快。 顺境 1、 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母亲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他终于登陆了月球。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3、 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最好证明吗? 4、 轰动一时的张海迪,可以说他的成功筑足于逆境中,但是,我们站在顺境的角度来看,没有同志们的帮助鼓励,她有勇气活下来吗?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关怀,照顾,她能战胜病魔吗?如果没有党的哺育指导,她又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5、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能发现,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捏造?曹雪芹,祖父曾是江浙织造,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 6、 从前那么遥远,我们来说说眼前的事例。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追星族,那么,影星章子怡大家一定不陌生,她从小喜爱唱歌、演戏,第一次歌唱就得奖,第一次舞蹈就出名,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事实证明她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谢谢 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样也会造就优良的教育环境。 比如教育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名建筑学家,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一位数学家,等等。。。。。。 没有父辈的熏陶,没有父辈的支持,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境成材后。当然途中会遇到挫折,但不属于逆境,谁的人生没有挫折? 顺境中成长的孩子要比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成材! 古今中外,哪几位名人是”顺经出人才”的? 在很多的人眼中,逆境往往比顺境更好造就人才,毕竟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是,非如此。 还记得有这么一个成语“骄兵必败”吗?还记得“赤壁之战”吗?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就这样毁在赤壁,从此曹操一蹶不振。咱就撇下周瑜和黄盖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计谋,我们就曹操而言来议一议。曹操在赤壁之前,曹***数之大,军心之合是少有***可比的。就这样,曹军就陷入这样一个“顺境”的迷雾中。更为招人才,不惜千军万马赶到赤壁。毕竟“骄兵必败”,忽视了谋略,战争的开始是一代枭雄的没落。 一时的顺境,往往能蒙住人看前路的双眼。往往也是这种时候,高悬的达魔克利斯之剑就会落下来,辉煌灿烂的现实便成了一场春梦。 二战结束后,英国王室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错误操作。而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激烈的交火中,不是紧急撤退之时,而是凯旋归来还有几分钟便着陆之际。 心理学家对这一结果的解释: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出“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机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环境恶劣,反而不易出错,但在返航的途中,飞行员越来越放松,看到熟悉的基地,看到跑道,便产生了安全感,也就是这刻的放松,铸成大错。 这就是“虚假安全”。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请不要因一时的顺境放慢你的脚步,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顺境比逆境更能造就人才,因为顺境能教人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教人“居安思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