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布什遇刺”电影痛并快乐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7:19
多维社记者刘红综合报道/耗资200万英镑(约322.6万美元)打造的“布什遇刺”电影尚未公映就已备受争议。英国《每日邮报》11日报道说,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近日收到死亡威胁。
死亡威胁针对《总统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导演加布里埃尔.兰奇和制片人西蒙.芬奇。《总统之死》10日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全球首映仪式时,会场如临大敌,布满私人保安和警卫。
所有持票进入多伦多派拉蒙电影院的人须接受检查,以确认包内是否藏有危险物品。电影放映过程中,安全人员部署在导演和制片人身边,警卫也不断巡逻过道,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安全,另一方面也防止有人偷拍影片。
布什遇刺?
这部影片饱受争议,因为影片中出现了现任美国总统布什“遇刺”场面。影片把“总统遇刺”时间设在2007年的一天。布什那天将在芝加哥演讲,1.2万名示威者聚集在街上,手中挥舞写有“战争是恐怖主义”和“阻止布什”的牌子。
一名虚构的特工处官员回忆说,当时他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他(布什)看着我,然后问我,‘拉里,有什么不对吗?’”拉里回答说没事,但他的眼睛盯着人群。
数秒钟后,人群中一个中东裔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对着不远处的总统连发两枪,子弹全都射入布什的胸膛,布什应声倒地。随后人们看到布什被送往医院之后不治身亡的新闻。副总统切尼宣誓就职。当“切尼”宣读悼词时,电影制作者使用的是电脑合成头像和修饰过的声音。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机器”也发动起来,全力追寻这名杀手,当公众了解到主要嫌犯出生于叙利亚时,更大的愤怒和恐惧蔓延开来……
将在美国上映
据《名利场》杂志报道,新市场影业公司11日在多伦多签订合同,将在美国影院放映有关美国总统布什成为虚构的暗杀事件受害者的电影《总统之死》。
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即将在其数字频道上放映一部名为《总统之死》的政治纪录片,该片假想美国总统布什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的一个旅馆里被一名狂热的狙击手暗杀身亡。目前,人们对这部饱受争议的电影的争论声正在转化成大量的财富。
加拿大枫画电影公司和独立电影院联盟的五家欧洲影院也在11日签订合同购买放映权。
《总统之死》在10日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非常巧合的是,就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布什总统在纽约参加9.11恐怖袭击五周年的纪念仪式,进行默哀。签署合同的公司代表们都不想谈论价钱的问题,但这三份合同总价值据说高达300万美元。
目前,美国影院播放这部电影的日期还没有敲定,新市场影业公司则正在仔细研究,计划于秋季放映此片,从而搭上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式的便车。
这部由加百利.兰杰导演的电影主要是在芝加哥拍摄的。英国第四频道为本片的拍摄提供了近400万美元的预算资金,而第四频道的电影工作组则享有这部电影的全球放映权。电影9月9日在英国数字电视频道More4播放了此片,并将于10月17日在第四频道播出。
《总统之死》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犯罪调查”片,跟踪了调查“布什被杀事件”的种种转折,从而揭示了这个事件的背景:伊拉克战争的继续、“爱国者行动”的扩大化,联邦政府获得了更大的监视公民的权力,以及其他在“9.11”事件后发生的事情。
英国数字电视频道More4的编辑莉莎.马歇尔为《总统之死》播出开了绿灯。她认为,影片的出发点是观照反恐战争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影响美国。但第四频道还是认为,如果影片只是塑造一个完全虚构的总统,就不会引起这么大争议,也不会被一些人看成是耸人听闻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导演为加布里.兰杰,他曾拍摄过纪录片《英国停顿之日》,该片假想一连串事件最终导致英国交通系统完全瘫痪。兰杰说:“我们研究了很多有关布什的纪录片。这部电影混合了特技、纪录片剪辑和数字造型技术。”兰杰表示,他获准在芝加哥的一个旅馆里拍摄这部电影中的暗杀场面。
“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在看这部电影前都很好奇这部电影讲了些什么,我很惊讶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棒的商业和政治惊悚片,但丝毫没有耸人听闻或者宣扬暴力。”新市场影业公司的合伙创办人克里斯.博尔说。
满堂彩与愤慨反映不一
《每日邮报》报道,《总统之死》冷静探视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如何窒息公民自由,并探讨了伊拉克战争的起因、影响和美国安全问题。
《今日美国》报道,《总统之死》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犯罪调查”片,跟踪了调查“布什被杀事件”的种种转折,从而揭示了这个事件的背景:伊拉克战争的继续、“爱国者行动”的扩大化,联邦政府获得了更大的监视公民的权力,以及其他在“9.11”事件后发生的事情。
《总统之死》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之后赢得满堂彩,观众在电影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上鼓了好几次掌。很多观众都表达了对这部影片的喜爱,房地产商林达.沃尔什说:“我真的喜欢这个片子,它看上去非常真实,很难相信那些演员是在表演,我觉得我被催眠了。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像这样的电影,它能让人们去想以前从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比如战争,比如爱国行动,比如我们的司法系统。”
但是,在英国的美国人对这部电影都感到震惊。35岁的米歇尔.鲍曼说:“多数美国人将认为这部显示一位现任美国总统被暗杀的电影格调低下,我猜测任何一家美国电视网都不会愿意播放这部电影。”
新市场影业公司发行的最成功的电影是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基督受难记》,这部电影耗资3亿7000万美元。《总统之死》的大部分观众是福音派信徒,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政治保守派,他们非常愤慨地反对虚拟布什总统被谋杀的情形。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的罗杰.弗里德曼,指责影片耸人听闻、不负责任,“彻头彻尾的低格调”。他说,这好比在布什的头上放靶子。一些美国人也有同样想法,认为导演这样做无异于在鼓励激进分子“照葫芦画瓢”,把布什给干掉。
英国第四频道也认为,如果影片只是塑造一个完全虚构的总统,就不会引起这么大争议,也不会被一些人看成是耸人听闻的电影。但导演兰奇反驳说:“关于刺杀的虚构电影很多,我想没有人会因为我的影片冒出刺杀布什的想法。”而且,兰奇认为这是一部严肃的电影,希望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究竟要把世人带到何处去。
英国恶搞美国?
英国电视台为什么在当前特定时空出台了这么一部“恶搞”布什的影片?英国媒体在评论《总统之死》时说,这部影片最终让美国人明白,“虽然英国首相被视为美国总统的跟班,但实际上英国人有多么憎恨美国人”。或许吧,该片的出现的确让英国人感到“解恨”。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7位总统曾遭遇暗杀事件,巧合的是,他们均为“0”年当选总统,即1840年的当选总统哈里逊、1860年的林肯、1880年的加菲尔德、1900年的麦金利、1920年的哈丁、1960年的肯尼迪、1980年的里根。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7位总统曾遭遇暗杀事件,巧合的是,他们均为“0”年当选总统,即1840年的当选总统哈里逊、1860年的林肯、1880年的加菲尔德、1900年的麦金利、1920年的哈丁、1960年的肯尼迪、1980年的里根。
布什是2000年的当选总统,很容易让人产生历史联想,或许,这其实是《总统之死》创作的“历史灵感”。据英国报刊介绍,故事中的杀手来自叙利亚,背景是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世界性混乱。
据中国媒体评论,这种与当今现实“无缝对接”的选材手法,无疑将使影片具有一种现实冲击力。它可能会激怒布什的支持者,但它提出的问题不容回避:这场反恐战争究竟要走向何方?在取得正面效果之前,它造成的破坏效果还要持续多久?
在文化上,英国和美国是“近亲”,但英国似有一种从文化上对美国进行“大批判”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BBC电视台播放过两部专题片,一为《受审判的美国》,一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其收集材料之详尽,批评手法之锐利,真是箭无虚发,刀刀见血。
英国媒体在评论《总统之死》时说,这部影片最终让美国人明白,“虽然英国首相被视为美国总统的跟班,但实际上英国人有多么憎恨美国人”。
折射“反恐战争走向何方?”
《总统之死》尚未公映,细节尚不得而知。根据英国报刊介绍,故事中的杀手来自叙利亚,背景是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世界性混乱。这种与当今现实“无缝对接”的选材手法无疑将使影片具有一种现实冲击力。
英国《每日镜报》评论说,这部电影挑战了艺术极限,向渴望思考的人提供了“与众不同的食物”;它会激怒布什的支持者,但它提出的问题不容回避:这场反恐战争究竟要走向何方?在取得正面效果之前,它造成的破坏效果还要持续多久?
反恐战争走向何方?这或许是当今人们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布什总统近来将其定义为反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一场战争,此前他还无意识地提及过“十字军”,让许多人深感困惑和担忧。
这种带有文明冲突、宗教对立、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定义内含着极为恐怖的不祥之兆。在人类社会中,宗教和信仰极具敏感性,不可亵渎,冲突一旦围绕这一命题展开,恐怕将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血拼”。影片未面世先轰动,原因就在于它触动了当前人们心理上最敏感的一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