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41:17
九九归医
杂谈
喜剧或者相声其实是很挑演员的,不仅要舍得自己,还要有富裕出的智力,否则就是舍得了对自己的糟改,对祖宗的编排,也不能让人笑。演悲剧就比较值,悲剧向来比喜剧显得深刻,可以让人泪流满面,连带着演员也似乎做着触及灵魂的事。其实,悲剧中的演员更像一个“药引子”,只负责挑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情事,悲剧效果的后延靠的是观众自身的心理乃至生理。
史铁生有过一句可以安抚大众的名言:“……其实,每个灾难之前,原来还有一个‘更’字”。他就是借助这种反观不幸时的平和态度,度过了瘫痪的岁月。用这种心态去看别人的悲剧,更会有劫后余生的侥幸,释然又知足,疲倦而踏实……这种感觉的出现,不独心理的事,还有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后者只在遇到伤痛时方显潜力。
在医理说,人体在遇到疼痛或者剧烈伤害性刺激时,会自动地分泌出一种被叫做“快感激素”的物质,为的是快感来缓解疼痛之类恶性刺激带来的伤害,那种物质叫做“内啡肽”。所以,我们感受到的疼痛,其实已经是被“内啡肽”缓解后的效果了,非此,人类可能早就是剧烈疼痛的伤害中中止了繁衍。
“内啡肽”的效果如果用成语表述的话,就是“痛快淋漓”。“痛快”“痛快”,必要先“痛”后“快”。在和平时期,健康岁月,这个换取快感的“痛”的可以被取代,比如人们对辣椒的嗜好,之所以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归根结底是贪图被辣到时,“内啡肽”的一次次分泌,和一次次的快感引发……白岩松的那本描述他职业感受的《痛并快乐着》,其实也是人类欲望被成全时的轨迹。
近日有报道称,美国已经找到了引起疼痛的根源,这就意味着,以后可以让人过上没有疼痛的生活。但从痛快的角度上看,很难说这是福还是祸?痛与快的关系就像冷热与悲喜,没有前者的代价和比照,后者的价值便无从体现,至少在“痛快”这个因果关系上,我们会因为不再疼痛而失去很多快乐的机会。
研究标明,关乎人类智力的大脑沟回,与人经历的挫折有关,挫折越深,在脑中留下的印记也越深,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生物学基础,也是伤痛造福人类的另一个指证。之所以有“乱世出诗人”,“文章憎命达”的经验之谈,因为只有乱世,才更有伤痛刺激的可能,才更有因痛而快的灵感和激情。至于“命达”之人,大约早就过上了没有疼痛的生活,这会影响他们沟回的构筑,也会平庸其曾经激扬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