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短缺牵制黄三角 百万亩盐碱地盼重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56:54

鸬鹚在黄三角湿地上飞翔
黄龙入海、沙鸥翔集、天鹅旋舞、芦花飞雪、长河日出、河海交汇……“黄三角”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总能让人心旷神怡;而另一方面,土壤盐碱含量高,水资源短缺,风暴潮、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黄三角的生态现状可以用“美丽与忧愁”并存形容。就在媒体纷纷聚焦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出现了:黄河三角洲要开发,开发之路怎么走?会不会破坏原有生态?记者采访获悉,在国家战略大棋盘上,已经为这块有着磅礴发展潜力的土地定好了基调:高效、生态。走好生态这枚重要棋子,黄河三角洲一定能够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新型经济区。
>>喜
黄三角成鸟类“国际机场”
12月6日,在位于东营城区20多公里处,一群群洁白的天鹅在湖面上结伴嬉戏,不远处的芦苇荡内,洁白的芦花像雪花一样在微风中飘舞……这里,就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天鹅湖。
“黄河塑造的美,让人震撼!”在东营市出租车司机卢涛眼中,与天鹅湖的秀美相比,黄河口天然湿地才叫壮观之美,这里是中国目前最年轻、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总体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
记者从东营市有关方面得到的数据显示,今年在黄河口天然湿地度夏繁殖的夏候鸟达到了110多种,繁殖总量超过200万只。据介绍,黄河三角洲目前已成为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每年迁徙路过保护区的鸟类有600万只,有43种鸟类超过全球总数量的1%,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
>>忧
淡水短缺成生态瓶颈
然而在美丽面纱的背后,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湿地上泛着白色,当地村民说这就是土壤盐碱含量太高而导致的,另外,在这片湿地上风暴潮、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东营市东营区的王富鲁,住在一栋三年前刚交付的小高层里,为了能有个好视野,他选房时毫不犹豫买了顶层,但现在,对他来说缺水的烦恼远大于看风景。
“用水高峰的时候,水压明显不足,马桶都没法冲,只好在晚上多接些水备用!”王富鲁说,在东营虽然不像中东地区那样“水比油贵”,但缺水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记者了解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水资源每年仅有288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淡水短缺成为黄河三角洲所面临的最大的生态问题。
除了缺水之外,黄河三角洲地区还存在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含量高;海潮侵蚀易发生且侵入距离远、危害大;海岸蚀退明显;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蒸发强烈、海水顶托和海潮侵袭,加上不合理的农、牧、工业生产,使土壤盐渍化。
>>出路
270万亩沉睡盐碱地待“唤醒”
目前,黄三角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其中盐碱地就占了270万亩。据了解,通过治理 ,大部分盐碱地可以被改造,目前仅东营市至少有130万亩荒碱地可形成耕地。
据东营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黄三角这块冲积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而成,地下埋水浅,土壤结构不稳定,易返盐,大规模的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目前改良盐碱地效果最好的是暗管排碱技术,但因每亩1500元左右的较高成本等原因,限制了技术的推广进程。
“开发黄三角,‘唤醒’盐碱地是当务之急!”东营科技局农社科科长杨学武说,应加快制订黄河三角洲乃至我国东部沿海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规划,并对盐碱地改良予以补助 ,以此来提高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展望
开发黄三角扛起生态旗
作为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东营、滨州两市相关负责人均表示,“黄三角”产业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端污染的产业及企业,一概排除在外。
记者通过东营市政府网站了解到,今年东营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投资1100亿元,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现代渔业及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这一高效生态经济区,将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园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事实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一开始就注重开发、保护的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着眼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高效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结合自然资源的组合特点,区域发展规划按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区规划。”这也就意味着,黄三角开发将摈弃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粗放模式,而首先扛起生态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