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代走,一代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8:26
       西班牙,欧洲的尽头,陆终于此,海始于斯。十五世纪,哥伦布等一干伟大航海家就从这里直挂云帆,驶向茫茫的大西洋中,去寻找新大陆。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哈米尔卡的时代,西班牙本身就是新大陆的代名词。
  
  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东西南三面环海,北面是高耸的比利牛斯山脉,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基本与外界隔绝,因此当地发展较慢。前文曾有提及,腓尼基人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在西班牙南部建了加的斯城,以此城为中心,是一小片迦太基势力范围,在半岛东部沿海还散布着一些弱小的希腊化城邦,广大内陆则住着欧洲的第一批主人:凯尔特人,他们分属若干大小部落,政治形态还十分原始,就像哥伦布等人初次到访时的美洲一样。
  
  这些弱小部族却坐守着令人垂涎的财富,西班牙饱有各种金属矿藏,从锻造军械的铜铁到充当货币的白银,一应俱全,而且这里的居民身体条件也比利比亚人更出色,适合训练为战士。哈米尔卡此行的目的就是占据这些战略资源,攫取其矿藏,役使其人民,把西班牙变成迦太基复兴的战略大后方。
  
  西班牙原住民虽然彪悍健壮,但在战场上却是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被哈米尔卡轻易地逐个击破,对待敢于抵抗的部落首领,他无不用尽酷刑而后残杀,而对俘虏和降卒则极尽优柔,留下的一视同仁,愿走的悉听尊便。这个征服过程花了九年,这九年中哈米尔卡把海量的战利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当地重建,修复征服战争造成的损失,以此换取原住民的认同和支持;一部分犒赏三军、积草屯粮,把赏罚之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免得再发生雇佣军战争那样的哗变,有了物质上的保障,再加上哈米尔卡一贯的感召力,他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雇佣军对国家没多少忠爱之情,对他本人却忠心耿耿,临敌之际无不用命;另一部分钱财,他送回迦太基,除了上缴国库,还用于扶植支持他的政治派别,使得他的政敌们难以在他背后耍花样。
  
  患生肘腋,罗马人不是没有注意到,他们曾遣使来质问哈米尔卡意欲何为。闪电在政治斗争中学会了韬晦,他谦卑地对罗马人表示:我是在为迦太基筹集给你们的战争赔款啊。使者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相信,但当时罗马人正秣马厉兵,准备对付波河以北的高卢诸部落,一时也顾不上西班牙,既然看不出哈米尔卡有在短时间内发难的迹象,也就暂且听任他在这个陌生的边缘地带发展。
  
  按照这个趋势,西班牙早晚会被哈米尔卡开发成他的王霸之资,就像蜀地之于刘邦。但与罗马争霸的宏大使命注定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这不是马拉松,而是接力赛,跑第一棒的哈米尔卡此时已近知命之年,该到了交棒退场的时候了。
  
  公元前228年,他带兵去镇压维托尼部落的叛乱,大军一到对手就宣布投降。此时哈米尔卡的威名早已传遍半岛,常常是旌旗指处敌酋束手,因此他也放松了警惕。果然,对手赶着无数辆满载的牛车来投,车上盖着帷幔,似乎是来献上军需用度,但快要走到近前时,维托尼人忽然点燃牛车上的帷幔,牛群受惊,向哈米尔卡的部队猛冲过来。
  
  今天的西班牙奔牛节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头强壮的伊比利亚公牛冲将起来都有难当之威,何况是一大群发了狂的火牛,哈米尔卡的部队猝不及防,惊慌之下四散奔逃。维托尼人跟在火牛阵后面掩杀上来,哈米尔卡此时知道中计,可惜为时已晚,只能裹在乱军中逃之夭夭,结果逃亡途中,渡过一条小河时不慎落马溺毙。见惯大风大浪的哈米尔卡就这样阴沟翻船。
  
  哈米尔卡的中道崩殂对迦太基人的西班牙事业并没构成太大的影响——这也正体现出哈米尔卡杰出的组织能力,他的战略构想并没有人亡政息。时年19岁的汉尼拔还比较青涩,哈米尔卡“资深执政官”的位置,由他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接掌。由于哈米尔卡的多年经营,迦太基议院中他的支持者已为数甚众,这些人让对哈斯德鲁巴的任命顺利通过。
  
  美男子并不都是绣花枕头,哈斯德鲁巴继承岳父的权位后,即刻提兵北上,没费多大力气就尽屠维托尼部十二座城镇,报仇报得极为到家。而这一轮旨在立威的杀戮过后,他马上又使出长袖善舞的政治手腕,换上亲民面孔,加大与原住民高层的联系,努力淡化自己的“外来党”属性。其时他的原配夫人,哈米尔卡的二女儿已然亡故,这位人到中年风韵犹存的鳏夫索性为国献身,娶了一位西班牙土王的女儿作续弦。这种豁得出去拿自己去“和亲”的努力没有白费,西班牙诸国诸部的土王酋长们渐渐地把他当成了“家族的一员”,后来的罗马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经过在西班牙的一番现场考证,在其著作中把哈斯德鲁巴称作“伊比利亚的最高统治者”,甚至将其功业与亚历山大相提并论。
  
  在哈斯德鲁巴治下,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伊比利亚半岛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他的军队已扩充到步兵50,000人,骑兵6,000骑,当初随哈米尔卡渡海的70头大象也努力繁殖,现在种群数量增加到了200头。
  
  不过和他的岳父相比,哈斯德鲁巴似乎缺乏一点雄心壮志,他坐稳了伊比利亚半岛统治者的宝座,对哈米尔卡的遗志就变得不太热心,把注意力转移到城市建设方面。他在西班牙东南岸的一个大港营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市,将殖民政府从哈米尔卡时代的埃克拉·卢克迁到此处,这里修了宏伟的神庙,豪华的宫殿,府库中巴卡家族历代收藏充栋盈门,海军大营拱卫着水路门户,莫雷纳山银矿中4万矿工日夜劳作,开采出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来……仅仅两年时间,这个事实上的伊比利亚首都已隐约有了迦太基战前的风采,罗马人把这座新兴的城市叫做迦太基纳,意为“新迦太基”。
  
  如果在和平年代,哈斯德鲁巴的才智和成就无愧为“治世之能臣”,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罗马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把迦太基压制在了北非,把地中海变成后院,没了后顾之忧,他们开始北伐,从高卢人手中夺取波河以北的土地。这时,罗马人决定先对西班牙的哈斯德鲁巴采取缓兵之计。公元前226年,一艘罗马使节船抵达新迦太基,在哈斯德鲁巴的宫殿中双方进行了谈判。据波利比乌斯记载,罗马人提出一纸条约,规定迦太基人不得“携带武器越过埃布罗河”,这条河位于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以南,过了河不远,就是高卢地界。波利比乌斯没有写明条约是否也对罗马人有同样的限制,但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罗马显然是怕哈斯德鲁巴从西班牙出兵支援高卢人,才用外交手段稳住他,而且他们不谋求和约于迦太基中央政府,而是直接来找哈斯德鲁巴这个殖民地长官,可见对他的实力和自治程度有相当的了解和忌惮,因此必定也会在谈判中对他许以一些好处。
  
  不知是满足于在西班牙的统治地位,还是自度无力与罗马相抗,哈斯德鲁巴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从战略上看,这个条约对罗马人百分之百有利,他们不割寸地不费一钱,只拿本就不在自己辖下的西班牙做个顺水人情,就让一个潜在的强敌保持中立,不但可以放心地纵兵于高卢,还赢得了对西班牙迦太基人的心理优势。对哈斯德鲁巴来说,则是利弊杂陈,他推迟了与罗马人矛盾激化的时限,为西班牙多赢得了一段暂时的和平,使后继者多了几年积蓄力量的时间;但另一方面,他坐视高卢诸部被罗马兼并,非但失去了潜在盟友,也失去了与罗马人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使西班牙陷入唇亡齿寒的不利境地。因此,这个以空间换时间的和约,是得是失难说得很,但用自己的局部获利,成全了敌人的整体获利,哈斯德鲁巴起码是没占到便宜。
  
  不过这位美男子也注定是个过渡人物,没有机会亲自验证他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公元前221年初,他在狩猎时遇刺身亡。刺客的动机不同的史籍中记载各异,总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是,哈斯德鲁巴杀了一名西班牙土王,此人手下有位死士,有豫让之风,决意为主报仇。他的运气和手段要比豫让强,豫让刺赵襄子,刺了几次都没刺着,这位则是一击得手,美男子纵马逐兔的时候,自己却不小心变成了猎物。
  
  哈米尔卡的武功、哈斯德鲁巴的文治,似乎都是为了下一位迦太基领袖的出场而作的铺陈。一代走,一代来,大地永存,太阳照常升起。对迦太基民族来说,这轮“红日初升生其道大光”的太阳,就是汉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