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阅读记忆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6:21
怎样提高阅读与记忆能力
一、阅读的意义与作用
  1、阅读活动是人类获得新知识、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
人们获得知识,大体上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实践,获得直接的知识;一是通过阅读文献获得间接的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猛增,古今中外的知识汇聚在一起,犹如汪洋大海,人们欲想获得这些知识,不可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知识,而必须通过阅读文献,以间接的途径,获取、吸收人类数千年的知识成果与营养。故尔,它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人们的视野开阔,启迪智力,萃集精华,广收博采,餐享人类的丰盛的智慧财富。统览古今中外,无数杰出的伟大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对于贮藏人类知识的宝库—书籍,无不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喜爱。因此,在他们成长的的历程里,无不通过阅读获得人类宝贵的知识、信息。可见,阅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知识层出无穷,旧知识即速过时”的信息时代。人们以充分运用阅读途径如饥似渴的看书学习,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成为人们当务之急和迫切要求。根据科学家估测,目前科技成果中,新的创造发明或发现,仅占10%。而90%的成果,是从阅读文献中获取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我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的肩膀,系指通过文献阅读、获取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显然,通过阅读,从书刊资料中,获得人类的丰富知识,对人类社会的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人类将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2、阅读活动,对人们世界观的形成 ,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阅读文献,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充实、武装人们的头脑,对提高素质,感染情操,增强修养,树立正气,修正缺点,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阅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灵魂高尚的人谈话,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一部优秀的著作,常常对人们的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修养,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人们阅读马列主义著作、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就能树立起革命理想,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 。通过阅读活动,可使人们明事理、辨事非,增才干。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凡是好书,必须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事实的确如此。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都是通过大量的革命书籍、优秀的思想理论作品,开始认识革命真理,勇于走向革命成功的道路。
总之,人的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关键是以学习为基础、为起点的,一切书本知识和经验总结都是学问,一切才干、素质、美德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 ,都离不开知识。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丰富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懂得更多更深的道理,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阅读,不仅给人以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追求,而且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3、阅读活动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四化”建设大业
阅读要有正确的阅读观,才能服务于社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四化”建设大业。旧社会,人们的阅读观是一种为了追逐名利的个人主义阅读观,宋代真宗有一篇《劝学篇》,成为人们阅读的至理名言:“读、读、读,书中自有千石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颂扬了封建社会个人主义读书观。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一切均属于私有,知识也成为私有财产。当时,为了自已的私利而读书,实乃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当今,为了个人而读书,把阅读视为猎取名利的手段,这种类型的人,并没有销声匿迹。还有一类人“一杯浓茶,一包香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百无聊赖的消磨生命。然而,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中华崛起、振兴而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多。许多改革家,每天必须读报纸,目的十分确,主要领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精神,掌握市场信息,拜报刊文章为师,掌握更多的经济管理知识,同时了解与本企业有关厂商的改革发展状况,以便在竟争中求得生存,超过同行的发展水平。
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更有突出的意义。正如列宁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就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论,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固然重要,而文献信息资源比开发与利用更为重要。特别是面对当前世界上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形势,只有通过阅读、获取最新知识信息,吸取和利用人类的一切先进成果,才能顺利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诚然,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掌握信息量的多与少,每个人只要有正确的阅读观,不断攀登知识阶梯,扩大信息库的容量,才能迸发出光和热,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正如达尔文说:“读书唤起我强烈的愿望,立志把身心化作一堆小小砖瓦,奉献给宏伟的自然科学大厦”。鉴此,就必须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
二、阅读的技能、技巧
在日常阅读活动中,常常发现读书不够刻苦,花费时间、精力不多,然而,每次考试成绩却领先;而另一种,手不离书,时间精力花费较多,然而,每次考试,成绩却不高。究其原因,前者已巧妙地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后者却恰恰相反。因此,古今中外学者,科学家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    1、能出能入阅读法
此法由清代惠周惕创造,他说:“初读能入,既读贵能出”,这里所说的入是指手段,出指的是目的。该法要求是:先“博闻强记”,即牢牢记住一本书的要点,甚至警句。再“不守章句”即不要被书内具体字句所束缚,而要进行思考,领会其精神实质。这两点要求,是有阶段性的。开始阅读时要“博闻强记”,即读透文献内容,记住要点。在熟读之后,才要求“不守章句”,而要善于思考,领会实质,消化内容,把文献中的死文字,变成自己的活知识。
  2、“八方受敌”阅读法
此法是指把文献化整为零,分解成各个方面,每次阅读只注重一项内容,单路挺进,各个击破的方法。该法首创于宋代苏东坡,使用时,集中全力,一个个问题的“一意求之”搞成专题,再各个击破。如此化整为零,就易懂易记了。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大部头巨著,是精读和研究学问的重要方法。目前各种综合性的书刊资料很多,有些读者运用之,可以在费时不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  3、创造型阅读法
该法是指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或者新的一章时,把自己当做一名研究者,对文献中的论题、论点、论据、用词及应用等方面,用创造型的目光去分析它的阅读方法。使用时分为三个程序:
(1)当读到文献中新的一节时,先合上书本,想想这节该怎样讲可能出现什么现象、概念等,针对这些应怎样进行分析、概括、总结。
(2)打开书本,仔细阅读,了解文献的讲法,对某些具体事例,做出结论时是怎样概括、论证和分析,再看怎样总结。与自己事先所做的分析,总结等做以对比,有何不同,为什么?
(3)阅读一节后,去粗取精,总结出规律的认识。这些认识对工作有何作用,用于何方,怎样运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记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创造思维水平。
  4、讨论阅读法
该法的核心是,通过讨论,提高阅读效果。这种方法,是我国古代学者非常重视的阅读法。如陶渊明在《移居》中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因为,一个人的认识有限,人们欲想更深入的消化、理解文献内容,与曾读过该种文献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讨论,集思广义,通过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进而共同提高认识水平。使用时,参加讨论的人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参加者要敢于提出看法,要求互相虚心听取,切不能相互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讨论中,要以理服人,不许嘲笑对方,凡属正确的,都要接受,为已所用。
  5、涉猎阅读法
涉猎阅读法又称浏览法、速读法。该法的利用及其作用如下:
(1)阅读时,利于快速了解全文梗概,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概括能力,只抓主干即中心事,主要人物或中心论点的阐述,对插叙、回忆、联想、引文等都可略读。从而达到猎新奇、寻争论、开阔视野的目的。因此,该法是一种“科学的扫描阅读法”,它能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阅读量。
(2)阅读时,利于提高把握文献的中心思想的能力,只了解其思想内容,不可能做深入分析,只能用“内部语言”(即无声的思维语言)对文献内容进行简述阅读(即概念阅读),以节省时间与精力。
(3)阅读时,为了快速获取所需文献,就要求必须有“一目十行”的本领,猎读中目光停留在一个词和一个概念上,要以较小的振幅,顺着中心设想线索,从左到右,几行几行的横项扫阅。如果读到重要之处,可以慢速细品,或者边看边想,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  6、要点阅读法
该法是爱因斯坦经常使用的阅读法。一般常用于阅读参考书和普通读物。利用要点法可在短时间里,有针对性的掌握一本文献的基本内容,提高了阅读效率。此法通常采用“总、分、合”三个步骤进行:
(1)“总”。指浏览文献的前言、后记、内容提要等总述性介绍的基础上,认真看目次,了解其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点等等,形成对文献的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分”。是指在“总”的浏览基础之上,逐页掠读正文。但不要逐字读,而是熟悉内容中的大、小标题、加框边的要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以及根据学习目的认为需要掌握的内容。
(3)“合”。是指在“分”的掠读基础之上,头脑里产生一定印象,将它们条理化,系统化,使文献中的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再回头仔细读目次,认真思考、综合、以便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  7、提要钩玄阅读法
此法是人们根据唐代大学问家韩愈谈读书问题的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概括出的一种阅读法。其方法如下:
(1)分门别类,各类读法不同。就是将所要读的文献,进行分门别类。再按照其性质类型,采用不同的读法。
(2)提纲挈领,深究奥秘。就是将文献内容中主要部分,提纲挈领式的抽出来,而对某些理论方面的文献,要探求其深奥的观点,抓住其精深的部分。具体阅读时,若能用上述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就能使自己对文献中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原因一目了然,了解到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经验,吸取有益东西。同时,便于把握文献内容的重点,吃透其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活跃思路,增长知识,提高水平。
  8、回忆阅读法
此法是一种在没有文献的情况下,静坐在那里,回忆曾读过的文献的特殊阅读文献的方法。它是著名作家巴金发明的。其优点是: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利用人的脑子里贮存的文献仓库,进行回忆阅读。可见,在一些不具备读书条件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阅读”。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法,将过去读过的记存在脑子里的文献拿出来,一点一点的理解,进一步消化吸收,每使用一次回忆法,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不断吸取精神力量。通过回忆法,能够从已读过的文献中,反复消化,吸收有益的营养,不断充实精神力量。
  9、“二十四字”阅读法
此法是我国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总结规纳的方法。该法是由“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须教有疑”24个字组成的方法。
(1)循序渐进。即从基础知识读起,一本本读通,读时对文献中字、词、句、篇等要逐一弄通,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有系统、有步骤地从低向高、从浅入深的进行阅读。
(2)虚心涵泳。即要仔细认真的阅读,反复自我切磋、研磨、体会、切忌马虎从事,或自以为是。
(3)切已体察。即要结合思想、经验、阅历、需要,去体验文献中的意味,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4)熟读精思。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深刻领会其要旨,使书中之话好象出于自己口中,其思想似如自思。
(5)著紧用力。即要聚精会神、下苦功、花大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松懈,刻苦用功。
(6)须教有疑。即要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学会“质疑”,阅读要从“有疑”到“无疑”之后,才算真懂,才算掌握其实质。
总之,“24字法”,是一种精读方法,对于当今社会兴起的读书活动,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  10、眉批阅读法
此法是指在文献正文空白处,即书头、地脚、段尾等空白处,批注的阅读心得、评语、订误和校文等。该法的优点在于:
(1)批注所感。如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文学赞叹、异议、质疑、评价等感受,顺手利用文献的空白处,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注一闪念。采用眉批,能及时将阅读中所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3)利于理解、记忆。眉批留下的墨迹,有利于读后研究,加深理解、记忆,还有助于发挥独到见解。总之,眉批后,每隔一段时间,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伸、发挥,否则,时过境迁,与时俱逝,前功尽弃。
  11、精细阅读法
此法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老人创造的“贵在精”的阅读法,具体要求是:阅读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高质量的精读,要抓住文献中的精华,或事物的核心和实质,以此法阅读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宋朝赵普,原来学识较浅,当了宋太祖的宰相之后,才开始用此法读书,成效很大,提高了处理政务的能力,太祖逝,又任太宗宰相,他对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他死后,打开其书箱,果然只有《论语》一部,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至今还广为流传。
  12、重复阅读法
许多文献,特别是一些名著,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只读一遍,难解其义,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因此,该法古人采用甚多,如明末顾炎武,每年用九个月读新书,三个月读已读过的书。此法,不仅能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又增强记忆,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记忆力惊人的经验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  13、“四步”阅读法     此法是由面到点的综合概括,逐步缩小记忆范围,利用较短时间,掌握全部文献内容的阅读方法。它包括以下四步:
(1)精读材料。对所读内容、抓住中心、进行细读。根据文献类型不同,份量不同,掌握其要点、重点、难点,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的阅读方法。
(2)编写提纲。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仔细筛选、概括、组织,再根据内容性质,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提纲。具体做法:每本文献划分几部分,每部分几段,每段概括一句话,以此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提纲,便于识记和保持。
(3)尝试背诵。按照所编提纲顺序,一遍遍试背,遇到不会之处,翻开书本对照“反馈”,从而增进知识的理解、演化和记忆。  (4)强化记忆。用最简短的语言,抓住概念内涵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再对提纲每句话进行压缩成关键性的几个字,成为简纲,然后强化记忆简纲,在头脑中,留下长久抹不掉的印象。总之,几经反复强化和重复,确保牢记,有了缩编提纲,就可用最短时间,以每一句、每一字所含的内容,忆起原文内容。   14、分配阅读法
此法是把不同内容的文献,搭配阅读,以调剂大脑神经活动,提高阅读效果,这是符合脑力劳动规律的好方法。其法是:
(1)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如科学、文学等不同书刊杂志内容,交错阅读。如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宝贵头脑疲倦,它已经太辛苦了。若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从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时,我就作代数和三角习题”。
(2)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主要阅读的文献,其时间应多花一些,更应放在脑力活动最佳时间里进行,求以最佳效果。
(3)分配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时间。许多读书人的经验总结是:“8-1>8”即是从8小时的读书时间里,抽出1小时来锻炼身体,学习效果反比8小时都用于读书的效果更好。
  15、约取实得阅读法
此法是我国明末清初文学家叶奕绳所创。叶氏性迟钝,记忆力极差,读书时往往前读后忘。他没有因天资而沉沦,更是发奋刻苦,想出“笨鸟先飞”的办法。即是每读一本,凡是他喜欢的篇章、段落、格言和警句,就用纸抄下,认真读十余遍,再一张张贴在墙上,每日写十来段,每当做事累了,休息时就在房间里,边走边读墙上的纸片,直至读得烂熟,四壁贴满了,取下收藏,再贴新的,一年以后,可积累3000段精彩文字,数年以后,就很可观了。由于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来“下笔如神”,后来成为学识渊博、文彩横溢、擅长戏曲的著名文学家。
  16、三个“W”阅读法     所谓三个“W”,是提取英文What(什么)、How(如何)、Why(为什么)中,三词首母“W”。阅读是为了知理,就是要经过是什么、如何做、为什么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这是一条规律。如过去有人读书三年,不解其义,其原因是只知“是什么”,不解“怎样做”,“为什么”,成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因此,三个“W”阅读法,是知道每一个事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真正解决问题,这是阅读效果良好的一种阅读法。
  17、鲁迅阅读“五法”     鲁迅阅读的“五法”是指“多翻”、“跳读”、“设问”、“五到”、“立体”等“五法”,其方法如下:
(1)“多翻法”。是鲁迅在1934年,写过的《随便翻翻》的短文里,专门加以介绍,称它为“消闲的读书法—多翻法”。此法是看看序、前言、后语、目次,读上几页内容。利用该法可以防止某些坏书的欺骗,还可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尤其今天,文献量巨增,采用之,可以迅速获得有关新信息。
(2)“跳读法”。鲁迅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就是跳读法。
(3)“设问法”。鲁迅在译述的《读书方法》一文中,介绍过一种设问法。就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中结构和内容,合上书自己想想,然后一边散步,一边自问自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接着再去细读。这样,就可以把书读得越来越深。
(4)“五到法”。鲁迅少年时,曾在一张书签上写道,读书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指集中精力;口到是读得清楚响亮;眼到是指目光专注,看得仔细;手到是边读边记笔记或笔录;脑到是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5)“立体法”。是鲁迅阅读专业文献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先泛读诸家,从“面”读起集中到一个点上,选准著者的专集,再由“点”深入到“史”,再研究著者功绩。这种方法很科学。人们称赞说,既有一般泛读,又有重点“深掘”,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既有原著的研究,又有辅助读物。总之,我们学会和掌握阅读技能、技巧,才能提高阅读效果,懂得更多的知识。上面介绍各种阅读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个人的具体条件、所处环境、习惯和爱好等等差异,可以在具体阅读实践中,灵活选用切合自己的方法。
三、记忆的14种方法
人们在阅读生活中,要记忆很多知识信息,就必须提高记忆效率。除了勤奋刻苦、多下功夫以外,必须不断改进阅读方法。为了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介绍如下可供选用:
 1、理解记忆法
该法是通过对识记材料深入理解而增进记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先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弄清其内容的实质,再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这样会使记忆得到巩固、深化。然而机械记忆也是不可少的,如读古文,一边背一边琢磨,背熟便于理解,理解后便于记牢。二者往往有机结合起来。
  2、概括记忆法
该法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从中抓住关键来作记忆。此法主要适用于记忆内容较多、较系统的文科知识。它要求运用此法的人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具体方法是:
(1)主题概括。任何文科文献都有主题思想,只要把主题提炼出来,就能概括记住内容。
(2)内容概括。对内容复杂的识记材料,可用浓缩的方法,化多为少,抓住要点,减少记忆量。
(3)简称概括。对较长的词语、名称进行简化,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如美利坚合众国,其简称为美国,便于记忆。
(4)顺序概括。把识记材料,按原来顺序进行概括,记忆时突出顺序性。如记王安石变法内容是:一、青苗法,二、募役法,三、农田水利法等,可简记为“一青二募三农”等。
(5)数字概括。用数字概括识记材料。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概记为“双百方针”;“五讲四美”,“四项基本原则”等。
  3、交替记忆法
该法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进行记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
(1)时间要有间隔。阅读每隔45分钟或50分钟,安排一次休息,到户外做做运动。可解除大脑疲劳,又可巩固已学知识。
(2)材料要有穿插。由于大脑细胞是有分工的,应根据此规律,交替学习材料,使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消除抑制,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3)抓紧体育锻炼。由于长时间思考,记忆,大脑血液会减少,记忆效果随之下降。适时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恢复疲劳,精力焕然,再进行阅读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  4、联想记忆法
此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法。所谓联想,就是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与该刺激有关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事物、相似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其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彼事物。称为“接近律”。如,一提到南京必然想到长江,一提到秦始皇必然想到兵马甬。  (2)利用事物在现象或本质方面的类似关系,由此及彼的联想。称为“相似律”,如中国行政区图形象只鸡,马上联想鸡头是东三省,两只脚是台湾,海南岛;记忆汉字时,对同义字、同音字、同形字可进行归纳记忆。
(3)利用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由此及彼的联想,称为“对比律”,如由痛苦想到幸福,由黑暗想到光明。该法很简单,如果一旦掌握了它的决窍,用起来就很方便。
  5、图表记忆法
该法是通过对图形的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据心理学家研究,文字与形象的识记材料相比,形象记忆效果最佳。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此法由来已久,早已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其具体方法如下:
(1)表例要制作简单、清楚,使人触目难忘,易于记忆。如中国大事年表,只用几页纸,就把我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大致记下来,使人一目了然。
(2)图表绘制,最好自己动手“创造”,因为,“创造”过程,就是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过程,一张图表绘制后,识记的材料就“胸有成竹”了。
(3)绘制图表,应注意线条简洁,立意要新颖,最好使用彩色笔,令人触目豁然,图表的记忆效果更为显著。
  6、“多通道”记忆法
此法是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眼看、耳听、口念、手写、心想等多种器官协同动作,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它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其具体方法是:
(1)发挥读和写的作用。学习中比较普遍的形式是看和听,因此,多读多写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如学外语、汉语时,尽量多读多写。增强记忆效果。
(2)积极参加实习、实验。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要到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如理化实验、采集标本、下厂下乡等。都能促进对书本知识记忆的效果。
(3)利用各种手段,调动人们各种器官的积极性。如,利用幻灯机、电唱机、录像机、投影仪等视听设备,调动视听器官,对加强记忆大有好处。
7、运算记忆法
此法是把需要记忆的数据转化为简单算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此法实际上是一种联想记忆的方法,是将枯燥的数据,进行有趣的加工,使之增加易于联想的内容。具体方法如:
(1)用加法。如记李时珍于1578年写成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可把年代记成:15=7+8。
(2)用减法。如记东周开始年代为公元前770年,可把年代记成7-7=0。
(3)用乘法。如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年代为1644年,可把年 代记成16=4×4。
(4)用除法。如记秦统一中国为公元前221年,可把年代记成2÷2=1。
(5)用叠加法。如用叠加10的方法,记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  8、兴趣记忆法
此法是指有意激发对识记材料的兴趣,以增进记忆效果的方法。由于对所记的材料产生直接兴趣,就成为促进记忆的内在动力,使大脑进入高度兴奋状态,不易产生疲劳。具体方法如下:
(1)要事先体会学习的乐趣。虽然开始不喜欢或厌烦。但是主动培养,表现出“我喜欢学”,“我会学会的”。这样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习惯,初见成效。
(2)如果暂时没兴趣,可用诱导法,排除干扰。如做做数学题,或者从1数到100等方法,千方百计和造成诱发自己兴趣的客观条件,,点燃起求知欲望。
  9、自编韵语记忆法
此法是把识记的材料,自约成韵文句子,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这是我国民间广泛运用的一种记忆法。它可以缩小记忆对象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增加趣味性,减轻大脑负担,不但记的牢,还能避免遗漏。如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将编成四句韵文:“两湖两广两河山,三江云贵吉福安,双宁四台天北上,新西黑蒙青陕甘。”
  10、卡片记忆法
此法是把所识记的材料抄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以便增强记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卡片的规格、用纸的大小,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记忆的内容,由自己选定。
(2)记忆时,先把全部卡片背二、三遍,然后只看正面,回忆反面,再只看反面,回忆正面内容,经过几遍以后,凡记住的可减去卡片。这样越减越少,兴趣和信心必将由然而生。
(3)用比赛的方法,像打朴克一样,每人每次取一张,看正面说反面或看反面说正面,说对得1分,最后记总分,可提高记忆兴趣,激发竞争意识。采用本法,卡片可随身携带,拿取便捷。此法主要适用于记忆外文单词、数学公式、问题的答案等识记材料。
  11、分类记忆法
此法是把识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以增加记忆效果的方法。由于识记材料很多,又不属一类事物,采用此法,收效最佳。该法是将许多零碎的杂乱的材料,依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加工整理成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的有序的识记材料。便于掌握、记忆。其分类的方法是:
(1)复杂的分类。即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属性进行分类。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2)简单的分类。即按事物的外部联系或非本质属性进行分类。如记历史事件,按年代分类记忆等。此法应用时应注意,一定要有一个统一标准和依据,否则容易出现“站错队”的情况;还应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否则将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分类。
  12、使用记忆法
此法是在实际生活中,将识记的知识付诸实践,进而增强记忆的持久性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此法,能使记忆深化、牢固。因此,依据它能增强记忆力的规律,创造一切机会,力争把所识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记忆。现以学习外语为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口说,即用录音机录制对话练习,朗读原文,或练习对别人讲课等。或用镜子校正自己发音口型。
(2)耳听。即耳听自己录制的录音,听原声磁带,听外语广播等。
(3)眼看。即看识记材料,如选看外语读物、专业资料、电视外语节目等。
(4)手写。即从简单单词、句子、写短文、日记到专业文章等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
13、复习记忆法
此法是通过对识记材料进行及时的、多次的重复,加深记忆的方法。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可以巩固记忆。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其具体方法是:
(1)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在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这样,复习必须在二天内,及时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由于集中复习易使大脑疲劳。分散复习可消除大脑抑制,使之保持兴奋状态,提高记忆效果。如学外语单词,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分散复习。
(3)计划复习。它主要包括时间安排和内容的分配。时间安排上,主要制订复习日程表,照章办事,按时完成,注意间隔休息,做些体育活动,消除疲劳;内容分配上,适量安排复习,不能冷热不均和对同一性质材料过于集中,避免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抑制作用。
(4)变样复习。复习方式要求多样化。如在复习时,可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一题多解等形式,变单调为有趣。调动人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
  14、自测记忆法
本法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此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确切了解自己的记忆“底细”,培养人们随机应变能力,即多方面理解消化,就必然会妥善处理实际问题。其具体运用的方法如下:
(1)定期自测。可分当日测、周日测。自测时,自己出题、答题,写在纸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2)随时自测。主要用于外语学习,如采用单词卡片,进行测试。
(3)默写自测。汉字、外文都各有其形、意,默写其形比只看不写记忆效果更好。因为默写时,注意力特别集中,大脑思维活动十分兴奋,使记忆更加巩固。
(4)设问自答。采用经常对自己提出问题,或从多角度设问自答,收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5)互问互答。找同志和朋友,互问互答,可以激发竞争意识,互相启迪,培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