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SNS盈利模式已清晰 关键在用户体验2007-11-18 22: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2:08
“做SNS,团队的气质很重要。团队的气质决定产品的气质。”张锐在访谈中强调,“如果团队的气质和团队的性格特点,和团队的价值观,与用户差距远的话,SNS是一定做不好的。”
1998年,张锐以广东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并获得法律和经济学双学位,获保研资格继续留校攻读研究生,提前一年获得国际金融法硕士学位。
北大6年,张锐创办了北大明德校友会、中国新聚合会、和君创业投行俱乐部等社团,出版了3本畅销书。毕业后,张锐进入摩根斯坦利,成为该银行第一个在内地直接招聘至境外工作的中国籍员工。2005年,张锐回国,创办了以事件为核心的互动性社会交际网站——“魔时网”。
简历里的那些耀目成绩,给了张锐足够自信的资本。而现在,这种自信更多源自对创业理想的坚持:“我们觉得在中国目前的活动产品里面,我们可能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我们如果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很快的每个月盈亏平衡,或者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做事情的话,也许我们可以慢慢的做到一个年收入在百万或者千万级别的公司,但是我们可能会丧失成为Myspace和Facebook这样公司的机会。”面对搜狐IT提出的一个再常规不过的问题,这个网站该怎么盈利?张锐的回答依旧很有信心,“其实现在SNS的盈利模式已经非常清晰了,肯定是有颠覆性的广告。张锐认为,现阶段魔时网的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怎么样给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使用。”
张锐认为,SNS本身难做在其需要一个很综合的把握能力,还有对于海量细节的处理能力,很可能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最后就会对这个产品整个特色、气质、用户体验有一个特别巨大的影响。
“做SNS,团队的气质很重要。团队的气质决定产品的气质。”张锐在访谈中强调,“如果团队的气质和团队的性格特点,和团队的价值观,与用户差距远的话,SNS是一定做不好的。”
 
八月,《红鲱鱼》杂志将Mosh选入“2007年亚洲最有前景的100家私人高科技企业”。张锐当时在博客里写下了自己对于人生与事业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你每天你醒来时,想想昨天发生的事情和今天要做的事情,感觉自己是不是在变成一个更有趣和更完善的人,只要你确定是在向这个方向变,就没问题。”
 
以下为访谈实录:
今天的事情要有明天的意义
主持人:你觉得魔时网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张锐:魔时网是一个以城市活动为主要特色的社交网络,我们让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更方便的和自己的熟人、朋友,还有和自己有各种各样社会联系的人更加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的特色产品是一个城市活动平台,这上面通过广大的用户,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协作,不断的来整理、发布、搜集、更新城市中数以万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话剧、演出、现场音乐、讲座、网友聚会等等。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然后在活动开始之前,就会看到都有什么人会到现场去,并且在活动后可以回到网站上继续分享自己的经历。
所以我们Mosh和其他的社交网络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是一个线上和线下联系的更加密切的这样一个社交网络,所以这个特点会使得用户在这个网络平台上的各种各样的互动更加的有趣和更加有价值。
主持人:Mosh成立有几年的时间了?
张锐:我们的网站上线大概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主持人:做到现在,你们目前最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或者说现阶段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锐:其实努力的重点还是放在产品和团队建设上,下一步的推广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其实之前你也参加过很多的访谈,我看了很多介绍里面,很少提到你们当初建这个网站,钱是从哪里来的,能不能给大家透露一点。
张锐:其实很简单,这个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团队自己的钱,还有一部分是投资人的钱,在前期主要都是团队自己的钱,现在这个阶段也有投资人的钱在里面。
主持人:包括你自己也有钱投进去?
张锐:对。
主持人:你们网站的有很多功能,比如活动、交友、相册、俱乐部,包括这些产品之间怎么样打通起来?
张锐:我们现在这个版本其实说起来还不是特别的完善,特别是在产品跟产品之间的互动性和细节上面不是很流畅,整个网站上的产品结构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版之后会推出一个新版,我们自己认为这个新版会把很多问题有一个高层次的解决。
但是具体到我们特色的活动产品上面,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互动性很强的创新性的应用,每个人可以看到活动的发起人、参与人和感兴趣人的个人空间,活动之后用户可以上传相片到用户相册里面,跟大家分享相片,活动之前大家可以通过话题、留言各种各样方式来互动,而且有的活动发布方本身就是一个俱乐部。
从这些产品的设计上,我们觉得在中国目前的活动产品里面,我们可能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说网站做出来后,下一步就是找VC了,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张锐:在这个项目很早期的时候,我们曾经给一些机构投资人接触过,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通过自己获得的信息的判断是投资人对当前的网络的前景感觉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信心也不是很确定,而且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当初也没有特别迫切的资金压力和资金需求,所以我们选择回去继续练好自己的内功。
但是我觉得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准备之后,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现在也有了比较清晰和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所以可能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有意识的再去接触一些合适的投资人。
主持人:你刚提到说,当时有些投资人在短期内还不太有信心,你自己也曾说过Mosh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流行,你好象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这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张锐:不是没有信心,实际上我当时说那句话的背景,意思指的是不光是Mosh,其实整个中国的SNS,就是社交网络,以及其他范围更大的web2.0应用都很可能不会在短期之内像美国同类产品这样有这么大的用户群。
因为现在你会发现很多中国web2.0的网站核心用户是同一批人,所以很有意思,有一些ID会在不同的网站上重复的看到。其实我们对SNS,我们自己对社交网络的前景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我觉得这段时间,特别是在这几周之内的很多发展,我觉得对于它的前景,大家也越来越明朗了,基本上不用再怎么重复、宣扬这件事情了。
而且有另外一点就是,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面,我们特别是想强调今天做的事情一定要有明天或者后天的意义,因为当一个事情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基本上你也没有机会了。而且我们觉得环境发展也很快,在我们做这个网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面,从用户的成熟度,中国网民的网络使用习惯各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其实我们还是很看好这样一个事情的。
主持人:那我问的直白点,将来你们怎么赚钱?
张锐:其实我觉得从做这个项目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而且我觉得这两天,11月5号Myspace发布了他的广告产品,Facebook也发布了,SNS的商业价值一定是广告,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觉得盈利模式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应该是你怎么样给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使用你。我们曾经在半年多前就推出过一个商业性的产品,叫俱乐部,这个产品今天回头来看,跟Facebook刚刚推出的商业产品上面的页面非常相似,而且我们当时这个产品在市场上也销售过,情况还可以,但是我们后来自己把这个产品暂停了,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个不应该是我们在这个创业阶段的重点所在。
我们如果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很快的每个月盈亏平衡,或者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做事情的话,也许我们可以慢慢的做到一个年收入在百万或者千万级别的公司,但是我们可能会丧失成为Myspace和Facebook这样公司的机会,所以现在SNS的盈利模式已经非常清晰了,肯定是有颠覆性的广告,具体的广告类型,已经有很多媒体在讲Facebook的三大产品了,不用再重复了。
反对Facebook以收购方式进入中国
主持人:刚才提到Facebook,最近提到它可能以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你怎么看这一说法?你认同以收购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吗?
张锐:我觉得如果我是Facebook的话我是不会收购任何的网站,因为它这个团队从历史的行为可以看出来,他们非常有信心,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的团队,而且做事情也非常的有战略性,从来不会做急功近利的事情,我想象不出来在中国收购一家同类型的网站,除了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和用户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意义,但是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和用户对他们来讲也是不是战略重点了。
我认为他们未来会收购一些技术性的公司,或者在商业流程上面有战略型价值的公司,甚至是广告公司,但是未必会在中国收购社区型的网站。
主持人:你是说他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收购?
张锐:他的团队风格不会让他做这样的事情,我自己的感觉。
主持人:刚才你提到一个收购的问题,我突然想到你们之前有一个新闻出来,说雅虎可能会收购你们,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有人在炒作,还是怎么一回事?
张锐:那篇报道,我觉得主要还是属于谣言性的IT消息。
主持人:你们愿意被大公司收购吗?
张锐:我其实个人会觉得被大公司收购对SNS式的网站来讲风险会很大,因为很重要一点就是文化是不是能够保持住,大公司会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来牺牲用户的体验,在这一点上我们当然希望持续发展下去,短期内不会考虑被别人收购,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去发展。
主持人:但是现在有一种评论就是说国外的互联网公司不了解中国市场,必须要有本地的团队,本地化的问题怎么样解决?
张锐:的的确确,其实社交网络是一个高度本地化的产品,特别是中国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无论是从网民的结构,还是从任何一个子分类下的网民的习惯,从他们的要求和美感的体验,到会吸引他们的内容,都跟国外用户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外的公司要进入中国的话需要做大量本地化的测试。
但是我觉得Facebook未来发展重点未必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他去关心和做,所以在这一块我倒不一定赞成他会有很多的动作。
SNS难做在产品的气质
主持人:我也经常关注你们的网站,但我注意到你们已经有过好几次改版,在短短时间内做这么多次改版,会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和用户忠诚度?
张锐:在初期我们产品开发流程并不是特别成熟,我们只有很少的程序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快速开发,不做测试,快速发布这样一个方式。
但是随着团队逐渐成熟,我们慢慢不断有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加入进来,现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上变得比较成熟了,但是这些人不断的进入,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我们改版的速度,所以我们的的确确是一直在不停的改版。
但是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改版过程中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讲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为我们每改一次版都是对自己之前的一种否定,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做的不足,我们把自己当成用户看,我们觉得并没有对这个产品满意,我们想大部分用户也不会对这个产品满意,因此我们选择了改版。
的确像你说的,频繁的改版会给用户带来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是三四次改版过程当中我们觉得我们跟用户的沟通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起来,总体上来看,通过改版获得的经验,在我们看来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我们马上会在11月中旬最后一次改版,最后这个版本应该会进入一个稳定和成熟的阶段,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
主持人:魔时网目前的人气情况和用户的积累有没有一个统计,包括几次改版,用户曲线是什么样的变化?
张锐:其实在后几次改版中,表面上的改版是一方面,重点也是我们在我们内部的数据库,对用户各种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上,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所以我们的很多改版实际上都是根据用户的行为观察出来,有数据支持之后我们再决定要不要这么做,或者是要不要那样做,因为产品对SNS来讲是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看一下全世界比较成功的SNS网站的发展历史,其中有一点还是有高度的相同性,你会发现这些网站的创始人通常在做这个网站之前做过一个不太成功的,但是是社交网络类型方面的产品,通过那次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可以在下一个产品中迅速的打开局面,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我们不会短时间内关注通常网站会关注的一些指标,我们会把用户满意度以及UI友好程度放在第一位,作为我们团队努力的目标,所以之前,前一年半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为了这些目标在努力。
主持人:我听说,你们团队里有人曾抱怨说每一次改版,都会有一些东西被人所模仿,是真的有这样一回事吗?
张锐:其实是有的,我们到现在为止改了四次版,数量非常多,每改一次我们都会发现,或者是新版,或者是老版,被其他各种各样的网站抄袭,甚至有的网站完全原封不动的抄袭,甚至我们发现在有一些站长论坛上有人完全出售我们的整个页面风格,还有整个产品框架图,有人在公开的出售这样的东西。
我们觉得,一方面也不会太生气,因为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是一种肯定,另外一方面,就觉得在中国创新的东西还是比较少,所以当你稍微有一些创新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学习,我们自己其实也不断的在学习很多产品的优点,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学习和借鉴最后还是要融入你自己的观察和你独到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创新。
主持人:像这样的活动类网站,你们做一些产品的时候很快就被人模仿和抄袭,那么有一天有一个大公司对这个感兴趣了,他也可以很快做一个了,你们的竞争力在哪里?
张锐:这个我不是特别的担心,因为SNS到底怎么做的好,现在不是很多人清楚,这里面有一个很高的门槛是你的经验,还有你对战略的把握能力。
第二个,SNS本身其实是很难做的,就难做在它其实需要一个很综合的把握能力,还有对于海量细节的处理能力,举一个例子,很可能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比如朋友之间加的方式是怎么样的,最后就会对这个产品整个特色、气质、用户体验有一个特别巨大的影响,这里面的产品气质是怎么样的,还是靠人的感性判断力起作用,在这点上不是说谁可以轻轻松松做一个好的SNS产品出来的。
第三个,我觉得SNS这个产品的特色,其实我们也在中国看到了一些历史经验了,不是说谁有钱就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的,某些情况之下,当你有特别多的钱的时候,你会抑制不住的用你这个钱的势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恰恰给你的SNS的发展带来一些破坏性的作用。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也不觉得它是一个类似于视频网站或者是其他模式,主要要靠拼资本的这样一个项目,所以在这种程度之上,我们不觉得压力特别的大。
主持人:所以你说你们在寻找VC方面没有像视频网站在这方面那么迫切的心情?
张锐: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把之前一段时间的战略重点都放在培养内部团队和积累产品经验上面。
团队气质决定产品气质
主持人:你现在在做社会活动网站,你大学期间也是各种社团活动的积极组织者,自己也去全世界各地游历过,你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活动的爱好者是吗?
张锐:对,一开始做这个网站的初衷,说实话,这个需求和观察是从我们这个创始团队的需求中出发的,一个城市中有很多很好玩的活动,但是你从来也不知道,而且也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这个活动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或者你在活动现场可以看到很多人,而且很多人可以经常看到,中国人是没有当面搭腔的习惯的,我们当时基于这样的想法做了这样一个产品,我们做了以后发现我们周边的朋友真的很需要这样一种服务,他能够很轻松,很随意,又能很有效的拓展年轻人的社交网络。
因为中国年轻人有一个特点,当他们离开大学去上班很快会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子非常狭窄,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同事和原来的同学,想要认识一些这个圈子之外的朋友很难找到途径。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上比较火的服务,比如婚恋网站,实际上在国外,这种类型的服务吸引的用户主要是年龄层比较大的用户,目的性很强,还有一些是以商务需求为出发点的社交网站。
但我觉得它也跟中国人的这种拓展圈子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违背的地方。所以慢慢我就意识到年轻人的社交应该主要通过一个社交网络产品来实现,因为他可以很自然的认识很多的朋友,或者很自然的通过一些线下活动展开自己社交网络的拓展,所以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产品做好,给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真正好用、有趣和有效的社交网络,我觉得这个事情的价值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了一些国内外的差异,包括SNS的概念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我们现在是谈在中国如何做SNS,包括在中国的发展,你在一些访谈中也提到过,要有中国特色,要有本地市场特点,在你看来中国特色具体到做社交网络这一块,它的特点体现在哪儿,你们是怎么样结合这个特点做一些事情的?
张锐: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一定要从用户的需求来出发、设计和制作产品,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是团队必须要非常了解用户,最好团队本身由一些典型用户构成的,因此他能最确切的把握用户各种各样需求的方方面面。这在做SNS上面特别重要,如果团队的气质和团队的性格特点,和团队的价值观,与用户差距远的话,SNS是一定做不好的。而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包括全世界做的成功的SNS,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第二个,我觉得因为现在SNS在中国,其实全世界范围也是一样的,并没有特别多的人知道怎么做好一个SNS,经验分享还没有到这样一个阶段,现在它基本上是一种隐藏性的知识,在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迅速的积累经验以及迅速的与用户沟通,发现用户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两点做好了的话,我觉得可能对用户需求的回应就会做的比较完善一些。
主持人:刚才你讲的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你本身对你自己网站上的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自己是很想参与这些活动的,说明你本身就是一个产品的使用者、爱好者,刚才你也提到团队的气质决定了SNS的气质,你觉得你们的团队现在是什么样的气质,或者说将来会成为什么样气质的一个团队呢?
张锐:我们现在这个团队,我觉得跟我们目标用户的年纪、消费能力、价值观,还有喜好的选择都非常的重合和相似,因为这是一个我们当时在挑选团队的时候也非常看重的地方,就是你是不是我们的典型用户,我们现在的团队大部分是78年出生的人,从78年到86年,每年都有,涵盖了每个年龄层的范围,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喜欢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虽然各种各样性格的人都有,但是整个团队的氛围非常轻松,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开玩笑的气氛是非常浓重的。
另外,这些人还会对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觉得这个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拿工资的一份工作,而是我们在实现自己的小小的理想。我们整个公司的文化有这么五句话,叫敢于创新、诚于负责,精于专业,勤于学习和忠于事业,所以我们是比较强调这个团队要也创新能力和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对这个事业的投入感,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大概的情况,我们也特别希望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广告,招募到更多对我们这个理想认可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来。
SNS的技术门槛比外界想的要高得多
主持人:你提到细节是很重要的。
和你做访谈之前,我问过你的很多下属,他们说你做什么都好,但是你做事情要求很苛刻。我们知道你从小到大一直在光环下成长,高考状元,大学游历世界各地,还出版了好几本书,一毕业就到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顶级投资银行工作,有人评价你说你在人生已有的每个阶段都做到了最好,你觉得你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吗?
张锐:我觉得在生活和跟朋友交流过程中,我其实是一个完完全全很大大咧咧,也比较随和的一个人,但是在工作上头,特别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在一些细节的要求上,我会特别强调。
我们公司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精于专业,专业精神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觉得现在中国SNS领域里面的团队都很缺乏的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可能有点追求完美。
主持人:在别人眼里,你从小到大都非常厉害,在创业的时候你也一直强调一个所谓的快乐创业这样的心态,但我相信你也有沮丧过,或者很烦恼过的时候?
张锐:肯定是有的,创业其实是所有职业选择中痛苦程度可能最高的一种选择,所以我说创业是很快乐的,但并不意味着每天都不会有失败、挫折、迷茫和沮丧的心情,其实中间是有很多的。
但是创业最大的快乐实际上是来自于成长,你在一个阶段之后会发现自己的成长,以及你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成长,这一点来讲是非常让人觉得快乐的事情,我觉得创业快乐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主持人:很多网站创业到现在都是理工科背景的人,这些人往往是先掌握技术,做出来一个产品后开始创业,你是一个文科背景,甚至有人还觉得你有几分浪漫主义气质,你觉得你创业有什么样的不同的感受?
张锐:我们CTO是百度出来的,做技术方面的专业事情的人还是理科背景多一些,但是在产品设计上面,我们并不太在乎他是文科出身还是理科出身,因为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Facebook两个创始人员其中一个是被哈佛录取,但是一直没有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文科背景的人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我自己虽然是文科出身,但是我自己一直很关注通过技术改变人的生活和创造价值,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脑子里会非常的活跃。我们做社交网络,之前有很多人理解是个性的展示,代表了一种文化,代表了以人为本的潮流,都是偏文科的说法。
其实在我看来,SNS更大的价值是在于它真正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用技术的手段提供一种新的平台,传递一些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很难有效传递的信息,你的朋友在做什么事情,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事情,怎么样这么多人当中找到某一个环节中有一些联系的人,这些都是技术的力量,技术在背后发掘出这样的想法和挖掘出这样潜在的需求,而且SNS本身的技术门槛,其实我觉得我们做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也可以说比外界很多人想象的要高很多。
比如说Facebook的一个产品,特别是当社交网络规模越大的时候,所需要的运算难度都是几何级扩张开来的,包括现在Facebook开放S8之后,都是有非常难度的,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SNS这个产品其实本身是有很强技术特点的。
主持人:在技术与人文背景的团队成员之间,你怎么促成一个比较融洽的合作氛围?
张锐:因为公司还比较小,所以沟通的成本显得还是比较低的,因为大家在一块吃饭,吃完饭后散步,在一块熬夜,会有很多的机会交流起来,我们也非常看重怎么样在公司内部增加大家交流的机会,或者各种各样的环节,无论是会议,还是非正式的一些聚会,尽量的让大家能够有一个轻松的沟通。
80年代出生的人更有理想
主持人:我听说你们团队的很多核心成员都是你从大公司里面挖过来的,当时你有没有费很大的力气,他们都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吗?
张锐:我觉得合适的人通常挖的难度反而会降低很多,大部分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想要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我们只需要讲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多大的挑战,还有多少时间,已经有多少人加入我们了,你来了以后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基本上说清楚这些,我觉得就会很清楚了,反而待遇和工资是最不需要去花时间谈的事情。
我们也不是说所有人都是从大公司出来的,但是从大公司出来的人基本上加入公司之后都会有一个薪水的折扣,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因为不太合适而离开了,其他人都在这个团队里面。
主持人:这些团队成员没有跟你提过物质上的要求吗,你们的团队成员之间的薪水是保密的吗?
张锐:对,我们不鼓励在公司内部公开薪水。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公司比较小,大家可能互相之间都比较清楚。我们会一开始就会用我们不高的工资水准排除掉了哪些对工资特别敏感的人,他们来这里都不是为了钱的,至少不是为了未来一年两年的工资的。
主持人:你也是有一段时间工作之后再来创业的,现在很多大学校园里面有很多创业团队,你觉得对一个人来说是工作一段时间,尤其是去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来创业好,还是毕业之后如果想做的话就来做就可以。
张锐:创业肯定是一个没有固定模式的一个选择,所以很难讲,我觉得很难笼统的讲什么时间点创业最合适,但是我觉得在大公司里面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人在我们的团队中,可以看到他们通常在执行和流程上面更加成熟一些,但是那些没有在大公司做过的人他们有的时候往往会在创意甚至是工作态度上有他们闪光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这两种人都挺合适的,没有什么一定要有这样的背景或者没有这样的背景的说法。
主持人:我跟那些和你一次创业的朋友们聊天,他们说现在工作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公寓,里面有厨房,有生活设施,感觉像一个家,也有人说感觉像一个实验室,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创业型的公司等将来有一天做大了,还会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吗?
张锐:可能还会持续下去的,因为我自己本人很喜欢这样一种很宽松,但是周围的环境有很多能够刺激你灵感的地方,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觉得被尊重,以及很自由,可以做一些自己特别希望尝试的事情的这样一个工作机制,所以我自己个人觉得Google那样的工作环境,当然是我们将来有一天变大之后希望学习和效仿的。
主持人:但是你有没有被一些琐碎的事情烦恼,比如今天我要报一个出租车票,比如今天欠了谁谁谁多少钱,包括公司的运营管理,包括行政的很琐碎的事情,也包括一些人事方面,各种各样的,公司一步步的长大,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张锐:对,一个大公司一定要建立起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平台,但是当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之后,就会在流程上变得更加烦琐,所以我觉得在公司运作的一些方面是需要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管理,必然也会带来一些效率的丧失,还有那些不那么尽人情的灵活性的丧失,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公司的创新方面,在公司文化真正体现的重要环节上面,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开放性的氛围,所以我们慢慢长大过程中肯定也在平衡这两件事情,我们刚刚开始也有自己发票报销的流程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慢慢一步一步的来调整吧。
主持人:刚才你说到你们公司里有86年的,这些86年的员工是你们去校园里面招的还是从用户发展来的?
张锐:都有,我们有从用户发展过来的会员,也有朋友介绍,也有是通过收取简历挑出来的同事,各种各样的渠道都有,所以其实整个来讲公司文化还是比较80后的,因为只有三个人是属于7字头的,其他全是8字头的。我自己是79年的。
我觉得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真正驱动力是80后的消费力,我不断的在生活中用各种各样的细节验证过,80后这代人开始学会用信用卡消费,80后这代人开始对文化消费和满足个人情感方面的投入会明显增加,其实我们SNS服务人群应该说大部分是面向80后来做服务的。
我从80后的身上也看到很多优点,我们公司大部分80后的人会比70年代的人更加有理想,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没有那么多跟物质相关的,感觉到物质压力特别大的记忆,反而让他在做选择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倾向于自己的理想和个性的张扬,80后这一代其实反而也没有像想象中或者很多评论中那么物质,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在一个物质比较丰富的情况中长大的,物质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物质有一种天然的被吸引的感觉,所以80后的很多人不但有理想,而且还愿意为了理想放弃一些物质的需求,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中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自己是对80后有非常好的印象的。
主持人:刚才你也提到希望更多认可你们理想的人加入你们的公司,在访谈的最后,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服这些80后们,为什么要加入你的公司。
张锐:如果你立志一起做出一个在中国用户体验最好的社交网络的话,希望你能认可我们现在是最好的一支团队,希望你能够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发挥你最大的价值。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