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当前幼儿园的故事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56:53
10月23、24两天,秀洲区幼儿园“新秀杯”评选活动分两组,分别在华侨幼儿园和新时代幼儿园进行。参加新秀杯的教师都是工作三年以内的新教师,因此万老师对她们的要求定位非常清晰,以语言领域为基础,以主题教材为蓝本,以常规课堂为标准。这样的评比要求体现了新教师的发展必须从根本抓起、从常规入手的发展理念。本人有幸能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委,聆听了六位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收益颇丰,感悟良多。同时,也从此次评选活动中,看到了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着的众多问题。
一、教材缺少文学性
目前秀洲区幼儿园使用的是华师大的建构式主题课程,这套教材强调幼儿的主动建构和操作体验,在社会和科学领域有很大的可取之处,但反映在语言教学上则不尽其然,比如教材中故事的选用,就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故事在内容的选择或编构上是偏向于为主题服务的,而缺少了故事本身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所应有的文学性和优美性,在教育价值上更多的是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价值,而非文学作品对幼儿所特有的美的熏陶价值。因此,故事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常常以说明一种道理,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的,而忽略了文本本身字、词、句的组合和由其描述的优美意境。还有的一些故事的教育主体模糊,并没有考虑清楚是否适合幼儿,故事应该给谁看。例如《露水蘑菇》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挑食的小兔什么都不要吃,兔爸爸想了个办法,让孩子在参加一定劳动后,用“露水蘑菇”来吸引小兔,帮助小兔改正挑食的的毛病。这个故事更适合作为教师培训的教材使用,让教师懂得,在幼儿出现挑食的情况时,硬逼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露水蘑菇”,运用一定的方法——劳动后能增加食欲,来机智巧妙地帮助幼儿改正。用此教材来教育幼儿,就存在着如何让中班的幼儿理解“露水”是什么?为什么劳动后会有饥饿感这些超出中班幼儿认知能力之外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给教师的语言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教师缺少语言功底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应该要数语言功底了。幼儿教师与孩子互动交流、组织教学、与家长沟通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尤其是幼儿没有阅读文本的能力,大部分的教材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转化,同时,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的语言在一定层面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语言功底是多么重要。但是,现在许多新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够透彻    有些新教师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影响,对文本(故事)内涵的理解不透,出现不能把握故事主题、对故事所传递的信息不敏感、不能挖掘故事内涵的现象。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她们的课往往是浮于表面的,没有深层次的感悟。
2、对故事的有声演绎能力差    故事是需要教师用声音去演绎的,但新教师多数只是停留在讲的层面。我个人认为演绎与讲是不同的,讲只是文本的口头表述形式,是机械的复述。而演绎则不同,是教师将文本内化后,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眉目传神的体态动作加以表现的。但目前,我们的新老师缺少的就是这种演绎的能力。
3、对文字的词性、概括能力弱    经典的故事中有许多优美的语言,有许多值得幼儿学习的字、词、句,但新教师却不能发现这一点。也许是怕套上“灌输”的帽子,在教学中,很少会有老师让孩子去学说一些优美的词句,并鼓励孩子运用这些词句来表达。另外,我们的教师还缺少一种概括、提升的能力,当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意识到这些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有时还是词不达意的,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帮助他们总结、提炼、概括,让孩子从中提到提升和发展,这才是我们语言教学所追求的。
三、忽略第一遍完整讲述的重要性
故事教学中,一定有教师讲述的环节,但现在的新教师很少有清楚每一遍讲述的作用,尤其是孩子第一遍聆听故事时的讲述。我曾在《由孩子为什么不爱听故事——谈幼儿园故事教学》一文中提到,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不光听到,他还会看到。也就是说,孩子会将听到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转换为图画信息,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相同的故事在每个孩子脑海中呈现的图象是不同的。这是一种再造想象力的培养,那些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种想象的能力。而我们的新教师往往忽视或者说她们不知道第一遍讲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新教师在第一遍讲述时,不是急于出现图片、多媒体等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就是用提问将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当然一些因教学设计需要而进行的师范幼共建故事除外),殊不知,教师的这种帮助剥夺了幼儿对故事想象的机会和权利,在一定层面上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我园的姜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比赛,我在对她的教学进行指导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她的教学策略中,她是这样写的:故事教学具有声音艺术的特征,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自身的语言能力去演绎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在活动中,我共讲述了三遍故事:第一遍是纯讲述,希望幼儿通过我的声音去主动建构故事的场景,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同时,给予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第二遍讲述时,我运用了图片,边讲述边结合提问进行,起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作用。第三遍是我与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我的讲述起到了联结和调动幼儿情绪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第一遍完整讲述一定要教师亲自讲述,而不提倡运用录音机等媒体来进行。也许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声音不够动听、普通话不够标准,没有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讲得好,但其实不然。因为录音机讲述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种人机交流,是没有情感互动的,而教师就算讲得再不好,但那种交流是有生命力的,是一种眼神与眼神、心灵与心灵的互动,这种交流强调的不是某一标准,而是真情实感,对于孩子来说是真实的、鲜活的。同样,我也不欣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来进行故事教学。多媒体动画是依靠视觉效果来吸引孩子的,此时孩子的注意力是处于无意注意状态,他在观看时不会去记忆期间的情节和对话,吸引他们的是变换不停的画面。虽然在观看时我们看到孩子目不转睛,但看完成却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影像画面是转瞬即逝的,不便于幼儿进一步观察、深入。
我觉得,新教师要先上好常规课,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因此,新教师必须重视故事教学中的第一遍讲述。
四、缺少语言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故事教学是典型的语言教学,其目的是促进幼儿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学习和模仿,并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述。目前许多老师都会在目标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要求,但对在教学中如何来做到这一点却没有相关的要求和策略。我们应该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语言是很优美、很动听的,当在说话时运用这些语言时,会让你讲的话更好听、更完整;我们应该要求小班的孩子学说完整话,要求中班的孩子学习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大班的孩子学说一段话;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讲一件事情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想好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要才不会漏掉要讲的内容。这些要求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那么,孩子的语言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然,在此次评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出现明显的只集中于个别幼儿的现象;提问缺少针对性,无效提问较多;教具摆放不当,教具繁杂但起不到作用等等。但我想,新教师存在这些问题是正常的,作为老教师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更何况新教师。再说没有缺憾的课堂是不完美的,正是有了这种缺憾,才会促进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去提升。对于新教师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她们知道该如何做,然后鼓励她们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