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银幕到小荧屏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2:22
——电影评介栏目对电影的运用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丁宁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地址:上海市凯旋北路1555弄
邮编:200063
概要:电影评介栏目是电影通过电视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从整片变为片断,从影院变到电视上的长度和媒介的改变,它作为栏目的材料从目的、内容和传播效果上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栏目对电影选用,以便在节目中更好的使用电影资源。希望能对制作该类电视节目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字:电影、电视、电影评介栏目、《第十放映室》、传播
同为大众传播的媒介电影与电视各自有不同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电影追求艺术的独创性与经典价值,电视则追求现实生活信息流的发掘与实用价值。电影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电视是汽车和飞机的亲戚,它只是一种文化上的运输工具。”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电影越来越向通俗化转变,由影院进入了观众家中:不仅电影频道层出不穷,而且出现一种新的节目形式——电影评介栏目。用电视节目来推介和解析电影,将电影与电视节目很好的结合起来。像央视的《第十放映室》、《世界影视博览》、《电影地图》,许多地方电视台也开办了这类栏目:如东方电影频道的《电影夜谈》,安徽电影频道的《杨眉看大片》、河南都市频道的《手工电影坊》等。不仅是丰富节目类型的需要,也与电影走向通俗不无关系。本文以《第十放映室》为例探求该类电视栏目对电影的应用。
电影是观众付费在专门时段且相对封闭的影院环境观看,忠诚度高情绪传递更快,有着视听媒介独有的共视性和共听性特点。而电视观众面对形形色色的节目,没有心理预期地被动接收,但手中的遥控器使他们掌握频道选择权,更易改变观看内容。因此影视评介节目要吸引受众,要求节目每分钟都紧凑好看,就只能选择为节目主题服务且最精彩的电影片段,电影中为了表现艺术手法和叙事的完整的细节和铺叙都要剪去,像影片《出租汽车司机》为了表现一个从越战部队退役归来,又被社会抛弃的青年的落魄心态,用了这样的画面:漆黑冰冷的背景中,只有汽车的反光镜偶然闪烁的亮点出现——观众马上感受到了某种难言的压抑和孤独,体味到深夜开车人的特有心境。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放到电视屏幕中也许会有很多人换台。虽然影评节目的客观内容减少,但主观内容增加:恰到好处的剪辑和生动的点评总结把很多部电影的精华汇集在一起,进行二次创造。许多电影动辄千万的投资,花费数百万元拍摄的精彩的打斗、汽车追逐的镜头,而电视栏目编导只需对这些电影进行编辑,不仅把电影资源为我所用还获得了比电影本身更好的传播效果。以《虎胆龙威三部曲》一期为例,将影片中精彩打斗追击片断、拍摄花絮与人物访谈资料完美的剪辑在一起,正如其宣传词所言:“剪去30分钟的拖沓,剪去30分钟的过场戏……留给观众一个百分百精彩的《虎胆龙威》。”
电影把导演的思想直接传播给观众,是“导演——观众”式的思想交流。而电影评介节目中传达的是编导的思想,即每一期栏目的主题。是“导演——编导——观众”的传播。体现了编导对影片的理解和一些节目收视的职业要求,直接引导了观众的思路,减少了他们主动思考的机会。节目对电影在另一个维度上进行了编码和重塑,诞生了一个新的文本。比如《香港电影歌曲辉煌二十载》影片中的精髓并没有在节目中体现,而电影的非主要方面——歌曲成了节目论述的焦点。《第十放映室》的主题选择多为:人物:讲述明星、导演的代表作品;电影,《道无间》;电影中的元素:如《汽车镜像》、《洞穴玄机》以不同电影中出现的汽车、洞穴作为节目主题。
虽然电影作为支撑栏目的材料仅选取能为节目主题服务的片段,但加入的背景资料、拍摄花絮、人物介绍,配上主持人或旁白的讲述,使观众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量。特别是高质量的解说词起着贯穿主线、表达制造者意图和诠释影像画面的作用。《第十放映室》在解说词上很好的把握住了“深浅”的关系,不但能用老百姓易懂的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又把内容诠释的深刻、专业,且解说词与画面之间衔接十分到位,高质量的解说词使得节目在编排上显得逻辑明晰、内容翔实,把问题既说的明白又不失观赏性。以介绍美国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映像希区柯克》一期为例,编导将节目分为“悬念”和“符号”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希区柯克在电影中的一些经典悬念设置和其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符号性标志,如:楼梯、金发女郎、自我等等。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层层剥茧把悬念大师深邃的思想生动地再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栏目很好地利用了议程设置,电影为电视栏目提供了一种信息源,百年电影的积累为栏目提供了可供利用的丰富遗产;与其他电视栏目相比具有先天影视语言的优势,而且栏目是每部电影都点到为止,让人产生非常想看这部片子的欲望。电影正是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来为自己做宣传。电影在其中成了吸引大众观看的卖点。这类节目还是普及电影知识,培养电影爱好,引导观众以解析欣赏的角度观看,使之在获得愉悦和放松的同时,受到艺术的熏陶。
此外,电影带来的轰动效应、明星效应、娱乐效应也为电视节目获得高收视率提供了可能。CCTV-6仅次于CCTV-1的收视率这一点不仅说明了观众看电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说明电影为这类影视节目带来了收视率。因此许多地方电视台都设有自己的电影评介节目。
《第十放映室》靠不俗的策划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打响了这个品牌,应保持品质,避免媚俗。像该节目多以名导、明星的名电影为主题,或从电影中提取像汽车、宠物之类的表面化的电影元素。而且介绍影星越来越多,娱乐成分越来越高,倾向于做收视率高易上手的娱乐性总结。满足受众口味是好事,但要避免获得高收视率一昧迎合受众而放弃了自己的引导的使命专业精神。系列节目更反映出创作的匮乏。纵观2006年“十一”七天的“一言三拍”系列节目安排:《星战前传》三部曲;《虎胆龙威》三部曲;《指环王》三部曲;《第一滴血》三部曲;《终结者》三部曲;《刀锋战士》三部曲;《回到未来》三部曲。都是以系列电影为主题来分析介绍的。这样做虽显得大气,整体感强,但也有内容空洞,有勉强凑数之嫌。07年春节期间播放的《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更暴露了节目创作枯竭、资源匮乏的缺点。作系列节目时总是拿香港那几部武侠电影,老拿金庸、武侠、江湖说事。不同的节目却重复使用几部电影,观众难免厌烦。电影界百年的历史和世界上这么多家电影制作公司每年产生上百部电影,素材不缺,缺的是创新和钻研的精神。
不能狭隘理解大众文化,为了一时的高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讨好观众,甚至不惜放弃“品质”,从而丧失艺术创作的主体性,使栏目变为媚俗的文化商品。媒体一定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己任,做对观众负责的栏目。应扩大题材。许多优秀知名度不高的电影更需要推广。进一步完善节目分类,像做的人物(导演、演员)吕克贝松、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等按不同时期介绍该人物的主要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不错反响。但由于电视媒体的普遍性对播放内容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节目对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避(没讲西部片、恐怖片)也可以按类型片介绍,类型片中的重要类别也没讲全(歌舞片)。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去挖掘,比如从拍摄手法来分(特技、用光) ,或同一剧本的不同的版本等来分。内容上进一步探索电影发展史,传播影视知识。更好的利用电视这个大众传媒介绍大家平时较少接触的电影知识和史学,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法国新浪潮、新德国主义、英国自由主义运动等,就是很好的可以发挥的素材。绝不能因为缺乏创新只靠吃老本而使这个栏目渐渐衰落。编导们应走出编播室,多做受众调查,深入了解观众的口味和需求。多找一些新鲜的题材,像把电影的拍摄地和电影联系在一起,电影和观众结合形成的模式,应用激情和创造力不断的为这个优秀栏目注入活力,使她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Numbe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