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小人物”葛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1:11
葛优,著名演员葛存壮之子,生于1957年,北京人,人称“葛大爷”。在1988年的影片《顽主》中,葛优出演了“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杨重,独特的外形条件和淡薄的表演痕迹,使得葛优饰演的该角色更加轻松到位。自此以后,葛优的就总以“小人物”形象亮相大银幕。从这些小人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用乐观面对困难的豁达,被卷入时代洪流的无奈,莫名其妙地被命运操纵的悲凉。在《赵氏孤儿》中,葛优演绎的程婴变成一名草泽医(注:民间医生),这种被卷入传奇命运的小人物,是他最拿手的。网易娱乐盘点葛优饰演过的十个经典“小人物”形象,让我们体味一下大银幕上的“小人物”葛优的大魅力。


最黑色:1994年《活着》中坎坷一生的福贵
社会身份:破败的大户人家少爷
影片根据余华同名原著长篇小说改编。葛优在片中饰演一位曾经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福贵。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其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非常大,福贵在不同年代的遭遇,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最后,福贵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
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而命如蝼蚁般的个人命运,只能是枉自兴叹的生命之痛。葛优凭借在片中的出色表演荣膺戛纳影帝,成为首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男演员。刚刚以喜剧表演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的葛优,在张艺谋这部厚实的作品中立即展现出了他完全不同以往的一面。在本片中,借助葛优独特的外形和之前的喜剧印象,福贵这个角色依然会经常做出一些让观众“发笑”的事来,然而此时的“笑”却变成了充满辛酸的黑色幽默。福贵是一个极具悲情的角色,经由喜剧演员出身的葛优神乎其技的演绎,黑色味道透体发凉。

最源头:1988年《顽主》中幽默成性的杨重
社会身份:无业青年,合伙组建三T公司。
从1979年开始演戏到1983年只有几句台词的《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葛优经历了一段跑龙套的日子。不过压根没有当明星野心的葛优反而觉得这种生活有意思,很放松。用葛优自己的话说“就咱这长相,还真不行”。很多人都没想到,随着王朔小说的风靡,《顽主》来了。葛优感到“一帮歪瓜裂枣上了台面”。他和梁天、谢园一起,用最接地气的角色“颠覆”了之前奶油小生霸占银幕的状况。全片有相当浓厚的京派调侃味道,对当年的世道人心颇多讽刺。
影片中葛优饰演的杨重,是组建“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三T公司的三个青年中的一个,是最具有幽默感和自嘲精神的一个。尤其是杨重替某大夫谈恋爱时的表演,奠定了葛优此后二十来年表演风格的基调。多年后葛优回忆当年拍摄《顽主》的情形,谈到:“我们在搭词时都很随意,把生活中的一些原生态气息都带了进来。在《顽主》中的表演方式对我以后的风格影响很大。之后我演了许多创作风格和人物特点都比较类似的戏,这种表演风格也就延续了下来。”

最贴心:1997年《甲方乙方》中善解人意的姚远
社会身份:无业青年,“好梦一日游”业务四创办者之一。
对于葛优,对于冯小刚,甚至对于整个中国电影,《甲方乙方》都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冯小刚编剧、导演的这第一部“贺岁”喜剧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一连串的误会、笑话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和温暖感人的故事,创下当时的票房新高。
在用戛纳影帝证明了演技后,葛优也很快地回复到了大家更喜欢看到的喜剧表演中来。于是,姚远这个角色回归到了葛优喜剧的源头——杨重。只不过,《甲方乙方》是专门为特定档期打造的类型化贺岁喜剧,目的更明确,在观赏感觉上更强调轻松有趣新鲜,而并没有之前《顽主》等喜剧片对社会和时代的深度讽刺。影片中的小故事更多、更密集也更加新奇有趣,配合着姚远颇具智慧的设计,实现了极强的喜剧效果。姚远在影片中是一个善解人意的“造梦师”,而影片也是最贴观众过年心的。从此,葛优的喜感外形、优质演技,搭配着冯小刚绝妙的故事和台词设计,成就了中国人连续好几年的贺岁档观影首选。多年后葛优回忆,《甲方乙方》不仅是让观众看得爽,当初他演得也是相当过瘾。

最坦然:1992年《大撒把》中妻子飞走的顾颜
社会身份:妻子出国留学的留守者。
两位日后的大导演冯小刚和郑晓龙联手编剧的《大撒把》,在情节上十分单纯精巧。葛优饰演的顾颜和徐帆饰演的林周云,两个因为“出国热”而变成的“留守者”在命运的安排下三度偶遇,并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等诙谐的方式派遣着时代性的彷徨。葛优在此片中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主人公顾颜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把握准确到位,他也因此片荣膺金鸡奖影帝桂冠。
冯小刚对此片的剧本创作曾经总结道:“从现实中提取素材,适当加以游戏化。”葛优的表演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路子,才使得影片中的顾颜能够以常人罕见的坦然心态接受了妻子远离自己的尴尬,还能保持角色在生活细节和思想状态上的可信。本片是葛优和冯小刚在电影领域的首度合作,也是葛优第一担任电影男主角。从此,用不紧不慢的语速、漫不经心的语气、似笑非笑的神情念出极具冷幽默效果的台词,变成了葛优对影迷的致命魅力。

最忽悠:1998年《不见不散》中不着边际的刘元
社会身份:移民美国洛杉矶多年的北京人,没固定工作。
一年过后,葛优以熟悉的光头造型准时归来。不过这次葛优饰演的刘元看上去似乎不像个小人物,至少人家也是混在美国的呀。可是跟着影片继续看,发现这个独自在海外被生活折腾的四脚朝天的刘元,尽管嘴上说得尽是好听,可实际状况却依然是一个小人物。虽然在本片中葛优喜剧表演的方式基本上还是靠经典台词,可是冯小刚却在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刘元虽然也喜欢调侃和念叨些不着边际的设想,但是其行为比以前的角色更加不着调,行为的目的也更加地个人化,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鬼主意多多,甚至不惜编造恶作剧式的“谎言”。另外,影片不再采用小故事拼接的形式推进,而是类似《大撒把》的模式,剧情始终集中在刘元与徐帆饰演的李清的屡次“相遇”。以往葛优通常仅仅是念几句经典的句子便了事,而在本片中,葛优通过编瞎话、装瞎,以及杜撰出莫尼卡等恶作剧的形式,进行了段落性和互动性的喜剧表演,发挥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拓展。

最可怜:2003年《卡拉是条狗》中焦躁不安的老二
社会身份:普通工人。
《大腕》中的优优虽然身份上很“小人物”,但是遭遇了为国际大导泰勒办葬礼这么一件不怎么生活化的事件;《手机》中的严守一从身份上就已经不再是“小人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开始在事件和角色上逐渐开始远离了最底层人的生活。之后冯小刚更是进入了大片制作的新时期,葛优虽然始终是他的爱将和福将,但是角色更是从贼头到皇帝,一点儿都不再低调了。好在其他导演仍旧把葛优看成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最佳模板。葛优还是会时不时地接演一些以小人物为核心的喜剧或闹剧。
一贯以“愤怒”著称的“第六代”年轻导演路学长执导的本片是一部典型的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平民电影,故事围绕葛优饰演的工人老二“拯救”爱犬卡拉的经历展开,但该片并不是一部反映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电影,而是通过老二对卡拉的执着,表达了一种小人物在社会中的无奈与痛苦。以往葛优的小人物都会比较“贫”和“谐”,尽管生活上有诸多不如意,也总会依靠乐观的处世态度来缓解苦难,而本片中的葛优不仅改变了经典的光头形象,角色老二也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的心境中,看上去要比以前所有的角色都“可怜”。

最执着:1999年《没完没了》中自作聪明的韩冬
社会身份:出租车司机。
同样是用夸张的手法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样充满着京味,同样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同样是光头葛优饰演小人物,不过本片却并没有取得冯小刚+葛优组合的前两部贺岁片那样的轰动效应。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韩冬依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当躺在医院的植物人姐姐急需要一笔钱的时候,在经济状况上走投无路的韩冬选择了自作聪明式的铤而走险。
虽然被绑架的小芸在得知自己的性命在男友阮大伟的眼中比钱还轻,于是便与韩冬合作捉弄阮大伟这个点子很妙,从中引发的一连串错进错出的闹剧也确实很可乐,但是来自香港的演员吴倩莲显然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冯氏喜剧中,表演显得生硬和过于严肃,没能与葛优形成奇妙地化学互动。另一方面,饰演阮大伟的傅彪表现抢眼,把那种无赖相演绎得活灵活现,在新鲜感和笑料展示上都盖过了葛优饰演的韩冬。尽管影片中的韩冬表现出了小人物特有的,带有偏执味道的执着,但是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却让冯小刚和葛优感觉到了创作模式上未能让观众满意。于是,从本片之后,冯小刚和葛优的贺岁路线产生了变更,葛优在冯氏电影中不再是单纯的小人物,而是逐渐变成了各种“特殊职业”的代言人。

最隐忍:2010年《赵氏孤儿》中命运弄人的程婴
社会身份:平民草泽医生。
在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中,葛优饰演的程婴并不是原故事范本中的赵盾门客,而是一个平民草泽医生。葛优在这部古装大片中,再次回归到“小人物”上来。而此次的程婴可以算得上是史上最被命运所捉弄的人——他先是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赵氏灭门事件,不明所以地带着赵氏孤儿避开了残杀,此后又阴差阳错地把自己亲生儿子和赵氏孤儿掉包,以至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老婆均惨遭屠岸贾的杀害。于是,程婴自愿作了屠岸贾的门客,在最危险的地方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等待着为自己妻儿复仇。 可以说,这次葛优饰演的小人物程婴,在命运面前是最无力的,却又是最坚强的。
虽然在春秋时代的乱世中,像程婴这样的小人物几乎没有与命运抗争的资本,无辜地被牵扯进了各种阴谋之中,但是他选择了隐忍着坚持,终成就了一段传奇。小人物在乱世中的心境,将通过葛优精湛的表演呈现出来。近年来不断在大片中出演“大人物”的葛优,即便偶尔回归小人物,也大都是喜剧为主。这次《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则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角色,葛优将放弃炉火纯青的幽默感,回归到“福贵”时期的那种内敛,将对观众的心灵掀起新一轮冲击。

最费心:1992年《大腕》中赶鸭上架的优优
社会身份:电影厂下岗摄影师。
在本片中,葛优饰演的角色依然是一个“小人物”,可是与以往作品不同,这位小人物不在继续小人物的故事,而是机缘巧合下干了一番“大事业”。投资的增加使得冯小刚能够在故事和场面上做到更大规模,于是电影的“造梦”功能被冯小刚和葛优通过故事性质的改变呈现了出来。下岗的摄影师优优发现了给国际名导泰勒办婚礼是一件很有“商机”的事情,于是他有意识地把这场婚礼的规模搞大,并且异想天开地为婚礼植入了大量的广告。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对于老百姓而言,确实已经脱离了生活。葛优这个小人物,在故事中的经历也脱离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常态,而进入了一种非常态。
不过,正是这种小人物心态,却要赶鸭子上架地去干大事业的落差,引发了影片中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影片中很多经典台词都因为其强烈的黑色讽喻而引发了社会现象,不过这次这些台词却有很多并非出自葛优饰演的优优之口。葛优不再利用专门的针对性的台词来专门营造笑料,而是将一种身份反差、性格反差、心态反差代入了角色的每一个动作和对话中。也正是从本片开始,葛优的“小人物”魅力从冯小刚贺岁片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新的具备足够影响力的元素。

最雷人:2009年《气喘吁吁》中令人难懂的李强
社会身份:欠债没钱的老板。
无论大家喜欢还是不喜欢郑重导演的叙事手法,看懂了还是没看懂《气喘吁吁》的故事线索,葛优在本片中饰演的李强都会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一个角色。从严格意义上讲,本片以“大款”身份出镜的李强似乎比《大腕》中的下岗摄影师更不“小人物”,可是结合影片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位李强正是“中国大款”这一群里里最典型的“小人物”。受困于要债的债主、欠钱的朋友、肥胖神经质的妻子、朋克怪异的儿子、近期头部出现的阴影等无奈中,倒霉蛋李强凡事却还都必须装得若无其事,装得很有钱,很幸福,生怕别人看出破绽。
可越装越不像,越不像越掩盖,李强因此陷入了“气喘吁吁”的疯狂中。编剧出身的年轻导演郑重在掌控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时显得有点儿野心过大,在故事结构、角色台词等细节上玩得花活儿反而令影片整体变得支离破碎。经验丰富的葛优虽然从一开始就感觉出了剧本有些不太靠谱,但是出于对导演的尊重,葛优依然竭尽所能地将李强这种外表“大人物”内心“小人物”的角色塑造了出来。可惜影片实在是充斥了太多超级雷人的地方,绝大多数观众都和葛优一样对这个电影“看不懂”。葛大爷的“小人物”的金字招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