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風 防 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6:37
说明     偏方治大病,不可不信,不能全信,请你自己找个医生,在其指导下使用该方
中風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中風的根源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一旦發生中風,病情一般均較嚴重,多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哪些人容易發生中風?
中老年人,約有90%中風病發生於40歲以上的人。 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人。 糖尿病患者:為無糖尿病者的人之2~3倍。 各種心臟病患者。 高血脂、肥胖、頸椎病經常出現眩暈,各種血液病。 血液流變學檢查,出現血液黏度高、血液濃縮、血小板聚集。 嗜菸、嗜酒、喜食甘肥、好逸惡勞、不願活動、性情急躁。 有中風家族史。
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動脈粥樣硬化-70%的中風患者有動脈硬化。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常相伴發生。 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腦血管的炎症可引起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 心臟病是腦血栓塞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中毒、創傷、腦瘤、電擊傷。
高血壓和中風的關係:
高血壓對中風的作用主要在於加速腦動脈硬化過程,無論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高血壓都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患者中風概率為常人的七倍。中風患者70%有動脈硬化。
血壓過低也能引起中風?
血壓過低時,腦血管不僅不擴張,可能發生腦血管痙攣,以致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梗塞。此外,血壓過低,腦血流緩慢,容易發生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度升高,形成血栓。
晚間容易發生中風?
晚間睡眠時血壓比白天要低,血液循環緩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膽固醇與纖維蛋白容易沉積,易出現腦供血不足,以致腦血管阻塞,而突然發生中風。
糖尿病與中風
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高常人五倍,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早,動脈硬化程度亦較嚴重。糖尿病患者血液常呈高凝狀態,血粘稠度高,局部血流相對緩慢,便於血栓的形成。
頸椎病與中風
頸椎病可使腦供血不足,使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形成機會增多。
鹽的攝取量與中風
鹽的攝入量和血壓高低有關。鹽能加速高血壓的發展,增加中風的死亡率。中度的限制鹽的攝取,可減輕心臟、腎臟及血管的負擔。
蛋白質與中風
長期保證蛋白質飲食量,可延緩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血管壁彈性減退。
肥胖與中風
肥胖者中風機率較常人多出40%,突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86倍。肥胖者體內脂肪約佔體重的25~35%,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據一份調查,40~60歲肥胖男子較常人:高血壓高1.45倍,糖尿病多1.9倍,冠心病多5倍,中風多0.5倍。中風一旦發生,死亡率高2倍。
吸菸、飲酒與中風
菸草中尼古丁可使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硬化,使血液凝固性與粘稠度增加。吸菸久、菸量大者中風發病率為常人的2.5倍。
飲酒無度,尤其空腹飲酒,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促發腦血管破裂。
年齡與中風
90%發生在40歲以上。每增長10歲,發病人數成倍增長。
性別與中風
一般男女中風發病率70歲以下約為1.5:1,70歲以上約為1:1.5.可能原因為 男性高血壓多於女性。 男性吸菸與飲酒較多。 從事體力勞動較多。突然用力可誘發中風。 女性雌激素分有抑制動脈硬化之作用,70歲以後,雌激素分泌減少。
氣候變化與中風
12月、1月、2月中風發病與死亡率都較高。寒冷的刺激使血管收縮,血壓驟然升高。夏季悶熱的日子也比一般日子發病多。
中風的誘因
不良情緒、用力過猛、過度疲勞。尤以過度疲勞最為多見。
中風的先兆和症狀體徵
中風的先兆
近期先兆指中風發病前數分鐘、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的症狀。遠期先兆指早期或萌芽期出現的症狀。
(1)遠期先兆:劇烈的頭後部疼痛或頸項部疼痛,眩暈或昏厥,運動或感覺障礙,肢體麻木,鼻衄,視網膜出血等。有多種症狀者,平均兩年內有腦出血的可能。
(2)近期先兆:頭暈頭痛突然加重,間歇性變成持續性,肢體或面部半側麻木,突然一側肢體活動不靈,暫時或突然吐字不清,不明原因之跌跤或暈倒,精神改變(如突然沉默寡言),短暫判斷或智力障礙,出現嗜睡狀況,一時性視物不清,甚至失明,惡心嘔吐或呃逆,血壓波動並伴有頭暈眼花或耳鳴,貧繁性鼻出血。約70%患者發病前或多或少有近期先兆。
中風失語有那幾種?
失語是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病損所引起的語言障礙。
(1)運動性失語:不會講話,但能理解別人講話。分完全性及非完全性(只能講單字、單詞,或欠流利)
(2)感覺性失語:聽不懂別人講話的意思,可回答問話,但答非所問。
(3)混合性失語:既有運動性失語,又有感覺性失語。
(4)命名性失語:能講能懂,能說出物品的性質用途,唯獨叫不出物品名稱。
中風患者的發熱
常伴有發熱之原因有三:
(1)吸收熱:血細胞破壞,吸收入血循環時引起之反應。通常在病後3~5天,中等熱,37.5~38.5oC,持續1~2周。
(2)中樞熱:體溫調節中樞病損引起,高溫39~40oC, 甚至42oC,持續不退,無汗,發病後24小時出現,預後不好。
(3)感染熱:抵抗力低下,合併其他感染引起之發熱。感染發熱多發生在昏迷患者,病後數日,38~39oC,心率快,呼吸快,痰多,出汗。常見為呼吸道及泌尿系統感染。
閉鎖綜合徵
患者意識雖清楚,但不能說話,不能活動。主要是基底動脈血栓形成造成橋腦基底部梗塞或橋腦出血。
肩手綜合徵
中風後併發肩、手疼痛及運動障礙。90%見於50歲以上患者,常發生在中風後1~15月,主要在病變對側肢體,關節疼痛,手指腕部腫脹、僵硬、多汗,常伴有膚色與溫度改變。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肌腱、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畸形,難以恢復。
常見急性腦血管病鑑別表
鑒別項目 腦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血栓 腦栓塞 腦缺血發作
年齡 中老年
(50~60歲) 不定 老年
(60歲以上) 青壯年 中老年
病史 高血壓 無或有局灶性頭痛 動脈硬化 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 動脈硬化
誘因 情緒激動、用力或飲酒 情緒激動、用力或飲酒 安靜休息 情緒激動或劇烈活動 安靜休息
起病


較緩 急驟 較緩
頭痛 常見 劇烈 少見而輕 少見而輕 無
嘔吐 常見 劇烈 椎-基底動脈系統常見 少見 椎-基底動脈系統常見
昏迷 常見、深而持久 嚴重者可見 少見 少見 無
血壓 明顯升高 正常或高 多正常 多正常 多正常
腦膜刺激徵 多有 明顯 無 無 無
偏癱 明顯 無 明顯而持久 明顯而持久 短暫而輕
腦脊液外觀 多血性 血性 無色透明 無色透明 無色透明
腦壓 增高 增高 正常 正常或輕度高 正常
腦CT 腦內可見高密度陰影 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內高密度陰影 腦內可見低密度陰影 腦內可見低密度陰影 無異常所見
中風患者的康復與食療
一般飲食
應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少吃動物脂肪。糖也應有效的控制。
食物藥用
蔥:活血、發散、祛寒;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 茶:可使血脂濃度下降,尤其綠茶。 海帶菠菜湯 豬皮紅棗湯 黑芝麻粥: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改善腦動脈硬化。 橘皮飲:可防止腦血管病。
不宜飲茶的情況:
合併貧血之患者。 併有尿道結石者。茶中之草酸,可與尿液中之鈣質結合成石。 潰瘍病及習慣性便秘者。茶中鞣酸可促使大便秘結。 肝臟疾病患者。茶中咖啡鹼需由肝臟代謝。 營養不良及神經衰弱時。
降低血壓的食療方
鮮馬蹄10個,海帶、玉米鬚各15g,煎湯。 黑木耳6克,柿餅30 g,煮爛,糖調食之。 淡菜30g,薺菜或芹菜60g,煮湯。 芹菜300g,紅棗數粒,煮湯。 鮮蘑菇或香菇,煮湯。 鮮豆漿,粳米,冰糖,煮粥。 天麻10g,豬腦,粳米250g,煮粥。 菊花50g,龍井茶3g,煎水代茶。 鯽魚,赤小豆,紫皮大蒜,蔥白,文火煮湯。 荸薺750g,白蘿蔔750g,搗汁,加少許蜂蜜。
降低血脂的食療方
玉米粉、粳米煮粥。 山楂、麥芽,煮水飲之。 生薑、草茶,代茶飲用。 葛根120g,大米200g,煮粥。 新鮮胡蘿蔔150g,粳米250g,煮粥。 蘋果,擠汁。 鮮山楂10枚,糖30g。搗碎煎服。
降低血壓與血脂的食品
豆腐 豆芽菜 馬鈴薯 蒜 海帶 芹菜 蘿蔔 胡蘿蔔 橘子 大棗 梨 蘋果 南瓜 黃瓜 山楂 魚類 蛋類 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