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攻坚战总结》:悍将李天助受挫坚城的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34



红色小册子承受血之重
刚刚看了电影《李天助血战四平》,我回想起父亲李天助经历过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战事,也想到了我们家一直收藏的一本红色封皮的《四平攻坚战总结》小册子。巴掌大的小册子,精装、布纹面、红颜色做底,左边竖字为“四平攻坚战总结”,右上角两个小字“机密”。下面两行横字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部”,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两年期间,我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城前后展开四次争夺战,书写了我军战争史上“四战四平”的传奇。电影描写的是发生在1947年6月的“三战”以及1948年3月的“四战”这两次攻城战斗。当时我父亲李天助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亲身指挥了这两次战斗。
总指挥都不爱说话了
四平攻坚战是一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十分关注的争夺战;是一场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对有坚固设防的中等城市的攻坚战;是一场我东北民主联军以十万主力反复争夺未能获胜的城市恶战。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四平保卫战。由于敌强我弱的气力对比悬殊,我军不得不放弃四平,并且一直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地区。
一年之后,走出被动局面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强大的夏季反攻中迅速扩大占领区。国民党军被挤压在几座大城市里,而我东北民主联军已有40余万,实力今非昔比。为彻底扭转东北战局,并牵制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决定攻打四平。集中1纵、邓纵(邓华纵队)和6纵的17师,共7个师的兵力,再加上5个炮兵营,共约10万人,组成四平攻城部队,由李天助和政委万毅同一指挥。
父亲很兴奋领受这个任务。他以为这不仅是上级对他个人的信任,也是对1纵全体指挥员的信赖。1纵是一支有着红军根底和红军传统的老部队。父亲也是老战将。15岁参加百色起义;20岁任中心红军的3军团4师师长;23岁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担任了平型关战斗主攻任务;以后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次受命指挥十万主力攻打四平,年仅33岁。
但是,战斗并不顺利,不仅没有5天攻下四平,而且我军在攻击了17天、占领了四分之三城区后又撤出了。四平守敌以71军为主力,3万余人,由71军军长陈明仁指挥。陈明仁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生。在抗击日军的云南腾冲、松山等战斗中,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战功显赫。经过国民党守军一年的苦心经营,四平已建设成要塞化、半永久式的坚固城市。城市四面的外围工事,由大大小小的地堡和铁丝网、陷阱、地雷带、土城墙等多种障碍物组成;城区内更是堡垒林立,沟堑纵横。陈明仁严令各防区部队“独立死守,不求援,不待援,打光为止。后退者一律由督战队射杀”。决心破釜沉舟死守四平。
为了便于随时了解情况,父亲要把他的指挥所设在离敌人前沿仅300米的位置。赶来修指挥所的工兵战士都以为在这里离敌人间隔太近,施工危险。顾问陈锦渡劝阻,但是父亲说这里能直接看到1师和2师的突击地段,不同意后移。工兵排两次施工,伤亡了三个战士。
6月11日,我军开始扫清四平外围据点。13日,四平大雨倾盆,道路泥泞,严重影响我攻城部队行动。14日20时发起了总攻击。一场惊心动魄的城市恶战终于开始。经三昼夜巷战,我1纵伤亡不小。白天不能作战,日永夜短,一打就天亮。敌采取火攻战术,我占领区大部燃烧,迫我毫无立足之地。在进入纵深战斗中,炮兵副司令员匡裕民报告我父亲说:“炮弹未几了!”冲入城里的少数部队,遭到敌军顽强抵抗,又无炮兵支援,损失很大。
四平战争进入巷战阶段,前沿和纵深同时发生战斗,房屋和街区同时进行争夺,楼上和楼下同时展开枪战。白天,我军处处碰到堡垒、楼房、堑壕和从街垒内射出的交叉火力。入夜,燃烧弹、照明弹,飞机投掷的发光弹以及燃烧的建筑物,将战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前不久我在江西省新余市参加《李天助血战四平》首映式时,听一位曾参加三战四平支前的老干部回忆说,他在跟担架队进到城里时,一个连长告诉他,一个连队百十人上去,现在下来的不到十人。
这次四平攻坚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打得很艰苦,在发起总攻后16天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敌人援兵邻近,林彪终于命令攻城部队撤退了。此次四平攻坚虽给敌人的打击沉重,但我们没有拿下四平城,部队损失很大,有些人的怨气和牢骚话很多。作为主要指挥员的父亲,精神压力是很大的。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了,父亲当年的老秘书很直爽地对我说:“你爸爸在苏联吃了洋面包,到东北急于打几个好仗。”当时的气氛下,这一类的风凉话不是有更多?我后来在父亲写的一个自传中知道,他甚至因此“都不爱说话了”。
部队总结教训 林彪寄来书信
部队撤出后,专门总结这次攻坚战斗的经验教训。父亲以为,“战斗总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战斗本身更重要,一定不能马虎,要珍惜战士的鲜血。”他在四平攻坚总结会上说:“不能糊里糊涂打仗,要善于总结经验,从战争中学会打仗。打一仗进步一步,有发现,有创新,才能适应战争,战胜敌人。”四平之战失利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