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资治通鉴和历史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9:02
2009年11月27日 14:58凤凰网财经【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进入孙涤专栏主页>>
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资治通鉴》和《历史研究》
孙涤 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终身正教授
记得雨果曾经断言,“历史就是黑夜!” 然而读史籍如能得其法,是可以烛照我们前行,至少能给人以慰籍的。1974年读的《资治通鉴》和1975年读的《历史研究》,就曾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一个亲戚,经过自我“扫四旧”加上被抄家,居然还保有一部《资治通鉴》,且是同文书局的石印本,已属难得,于老师愿意让我借阅,更是难得。我起了通读《资治通鉴》的念头,这肯定是个原因。《资治通鉴》近三百卷,同文本订为六十册,恰好方便我每周读一册,平均日读一卷,到了周末,再换下一册来读。那时我在上海的“里弄生产组”谋生,终日扛活而收入菲薄,体力透支挺大的。夜间啃书,也算是种磨练。同文本的线装书印制相当精美,但无标点,仅断句一项,就够我这样没甚根基的失学青年瞧的。感谢当年的时间不卖钱,“机会成本”微不足道,居然能够坚持一年多,把通读全书的“大工程”给干完了。说是通读,不如说是自我期许,在无人指点无书参照的情况下,至多囫囵吞枣而已。学到了什么,很难讲,除了一些故事之外,总体的印象是得到了不少安慰,也获得了些许自信。
《资治通鉴》上下贯穿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充满着中国人的磨难。天作孽和自作孽,频频发生,几乎是无卷无之,众生难得有安生的时段。即使偶有“盛世”,如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也不超过五十年,尚不能穷尽常人的一世。虽然中国的史书多事件记述,鲜资料统计,但在少许的数字里,记载着人口的极大起伏,好不容易增长到五千万以上的人口,忽忽地又顿挫为两千万以下。由此可推断,人民多半不得终享天年。
读着读着,我豁然开朗:人们为之悲悼的“文化大革命”,岂是“史无前例”?实在是“前例充斥”而已矣!任何人欲安渡一生而不遭劫难,实在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奢望。与其自怨自怜,不如自砥自砺:喜乐平和在于自己,充实提升在于自己,无论时势如何,选择就在脚下,于是乎信念油然而生。读《资治通鉴》带来的这个黄金般的悟得,真是意料未及。
介于“经”、“史”之间,对我影响显著的还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曹未风先生翻译的索麦维尔简本(三卷),颇值得记录。当年该书作为“内部刊物”,由一位读友惠予转借, 1975年我用了大约两个星期读了,由衷地喜爱它。
汤因比提出了不少史实,(能够从宏观事件和个人经历里提炼的事例举不胜举,)指证一类文明、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乃至单个的人,在其发展过程中凡能从同侪中脱颖而出迈向卓越的,必以成功响应严峻挑战为契机。积年来对生活的观照加深了我对此的信服。所谓“适度的挑战”,按汤氏的解释,是非常严峻的、难以想象能以现有的资源、手段、知识技加以克服的重大危机,然而还没厉害到压垮决心背水一战的人们的那种。
当应战者充满信念,不畏风险、不惮牺牲,决心执着应战,那么,一旦成功克服危机,他们的能力、信心、境界和创造力就会有质的跃迁。其时更上层楼的辉煌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汤因比更把人类的探索——进展的努力看作没有航海图的旅程,是一系列凭恃“信念”的活动。其中信念的强弱以及发挥信念的时机是回应“适度挑战”能否成功的决定性要素;因而也是不同文明、文化价值、政体组织、乃至家庭个人等种种人类建制区分高下的关键因素。 和“唯物史观”大相径庭的是,汤氏相信,这类信念的力量很难用物化或“科学技术”的方法来测度,是数据等“硬指针”所无法准确揭示,其“规律性”远远不是铁定的。
汤因比称信念的力量为“内部知识(internal knowledge)”。任何具有练历和实战经验的领袖,无论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还是赛事博弈的高手,都懂得如何敬畏这种信念的力量。汤因比的“内部知识”,我以为,当译成“民心”、“士气”、“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等等,即使以神秘色彩的“气数”代之,亦未尚不可。
汤因比显然认为,严峻然而不是摧毁性的挑战对具有内在精神力量的——无论对民族或是个人——是上苍赐予的“相反相成的祝福”(disguised blessing); 而成功的应战,不管代价有多大,都将成为推动继续进步的伟力,使应战者得以升华和超越。
其它如“逆境的美德”、“创造性的个人”、“退隐和复出”等等,在汤氏的学说体系里都具启发性,例如,书中对马基亚维里及其《霸主论》的讲述,是建立在“挑战和应战”和“退隐和复出”的模式基础上的。
对于常年被塞在削头适冠般的唯物史观框架里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不啻是很好的补正。汤因比曾说自己对历史的志趣是一种“信念活动”,帮助人类绘制一张“航海图”,以便在混沌的世界里航行。当人们具备了能力反思,领悟到所处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的变量,为了增加存活的机会和风险能被控制的信念,他们力图把世界纳入到自己能够理解的框架并妥为诠释。神话传说、图腾宗教、科技探索、文艺创作都是这类努力,史学研究是其中之一。但要从历史中抽引出“科学规律”,能够鉴远知来的铁则,汤氏认为,就未免太言过其实了。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