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观察》周刊 东南亚,美中权力大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3:05
已在《洛杉矶时报》工作27年、2004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泰勒·马歇尔(Tyler Marshall)今年从一个不同寻常的机构得到一个不同寻常的采访任务:探索不被美国新闻界注意的世界政治大趋势,即中国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正在崛起的影响力。
这一任务之所以不同寻常,不仅因为这一报道题目在如今“暴炒”中东和反恐事件的美国新闻界中属于“大冷门”,而且跨国长篇系列报道更是在国际报道被一砍再砍的美国报业中极为少见,另外,这个项目是美国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第一次将视线投向亚洲。
世界安全研究——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成立于2006年,目的是资助那些美国媒体越来越不愿独自支持的独立报道工作。这个中心的目标是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新闻报道标准,采取的报道方式是使公众、政府决策者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我在东南亚的采访和研究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现实,东南亚是中国影响力增长最清晰的一个例证;中国正在变成该地区最重要的国家。”马歇尔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的专访时说,“中国做对的地方正是美国做错的地方。”
的确,美国在东南亚最忠实的老朋友们,同中国目前的联系千丝万缕而日趋紧密。马歇尔并不认为这是中国人“试图在美国人背后玩什么伎俩”,也不是“中国在调教(coaching)美国的老朋友,让他们疏远美国”。
他认为:现实是,美国一直忽视这一地区,注意力在别处。而中国做的正好相反,中国就在东南亚倾听这些国家的声音,成为这些国家重要的伙伴。
“东南亚地区正在进行中的美中(权力转移)发生得悄无声息,既没有刀光剑影(no major confrontations),也没有厮杀声和口号。我担心的是,美国决策者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东南亚已经变了模样,会有多震惊!”马歇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马歇尔将他在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系列采访命名为“亚洲静悄悄的革命”,称这次报道的目的是敦促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理解这一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面对现实而有所反应。
中国和美国,在乘一条船
马歇尔认为中国正无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即使它不愿追求权力和影响力,也难免象美国一样“卷入”同一个世界。冷战结束之后,两极世界变成美国一家独大。作为地球村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挑战。
美国担当起全球责任首先因为,在冷战后的世界,这是可行的;其次,在美国看来,其他国家在危机时总是转向美国寻求帮助,从东帝汶独立、朝鲜问题,到中东冲突。美国成为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所谓“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并没有意识到“卷入”世界是其无法推却的“责任”。
马歇尔称,波黑危机使得美国意识到“不卷入政策”的代价。1991年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基本上告终之时,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尔来到贝尔格莱德同前南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会面。贝克尔认为波黑问题不是美国人应当卷入的危机,直到四年后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发生。
1995年7月10日至19日,波黑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在斯雷布雷尼察杀害了穆斯林族7千多名平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发生的最严重的屠杀事件。当时,欧洲发现无法解决波黑问题也转向美国求助。
“巴尔干危机是冷战后美国真正汲取的几个教训之一。美国人明白了:对于国际危机,美国的选择不再是卷入还是不卷入,而是美国是否愿意在危机刚开始卷入,影响危机以后的发展方向;还是更晚卷入,付出军力和钱财方面更大的代价,”马歇尔说。
马歇尔认为,对于美国来说,卷入世界的原因远远超过对影响力和权力的考虑。
“中国将发现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那些争辩说中国只应作一个地区性大国的人,闭目不看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正在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因为中国的利益和需求远远超出了(亚太)地区,深入到非洲、拉美,甚至欧洲和加拿大。
中国所需要的自然资源远远超过亚洲地区可以满足的数量。只要中国的需要到了什么地方,她的利益就延伸到什么地方。这不是一个中国或者别国的愿望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卷入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影响力和权力,”马歇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对东南亚,“中国做得聪明”
马歇尔认为,在东南亚,中国一举一动都做得聪明。中国人正在取得可能想都没想过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强势。本来中国的崛起、影响力的增强可能让东南亚国家忧喜参半,然而,中国传递的外交信息既柔和,又感染人心,她让东南亚国家欣慰的姿态,自然使得他们不去联合制衡中国。
同中国相比,美国明显因为注意力分散而(在东南亚)显得力不从心。美国目前注意的焦点集中于同反恐怖主义有关的‘进军’路程,外交努力的重点无一例外地围绕中东地区,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朝鲜问题。
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没有真正的进展,但是多多少少进了白宫的椭圆办公室。这是目前美国的决策人所关心的。马歇尔认为,虽然美国下层官员对此感到不对劲,但是很难将他们的意见传递到上层,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马歇尔指出,中国不仅对纺织品出口自我限制,还将部分纺织品的生产线搬到柬埔寨去,似乎在说明中国人已经理解到,柬埔寨如果过于孱弱,对于维护中国的利益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人对东南亚国家传递的信息极其到位,那就是:除非你们同我们实现双赢,否则我们无法真地赢。”马歇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中国的所言所行都说明了一个真诚的目的,中国要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周边环境。中国人这一做法极为聪明,结果是中国的崛起在东南亚人的解读中变得非常积极。即使对象老挝和柬埔寨这样的弱势经济体,中国也相信有一个GDP呈双位数增长的强大邻居,不会是一件坏事。”
这样一个信息所掩藏的潜台词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再持续一个十年,就会成为一个绝对性的经济大国;中国准备在经济腾飞之后,仍然保持做一个善意的政治大国。这大概是让东南亚国家更感到放心的心意表白。
中国在同东南亚以及区域外的国家合作,引来不少美国分析家的警惕。他们关注的是,中国并不顾忌同人权记录不好的国家进行贸易和合作。比如中国同缅甸就有非常好的关系。
“这是我们(美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没有办法,”马歇尔说。
一碰到人权问题,美国人就有非常不同的标准。美国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增长,必须要经济对外开放,有政治自由。如果缺少这些“要素”,这样的国家命运堪忧,美国便不愿冒风险同这样的国家打交道。虽然本意未必出于敌视,但是这样的“人权标准”妨碍美国象中国那样更开放地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美中的理念差别使得它们在与这类“记录不良”的国家交往时踏上“殊途”。美国人经常想做的是,你不开放,我把你切开;而中国人的核心思路则是,你不开放,我先同你打开对话渠道。
如何对待“中国势力”?
“对于美国来讲,唯一对其在东南亚利益产生威胁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身对这一地区的忽视。”马歇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如果美国对这一地区发生什么多关心一些,合理地关注后来的进展,推行一些互利的政策,美国是不会失去东南亚的。如果美国在东南亚三心二意,注意力全留在中东,不听东南亚国家的需求,一味推行自己的议程;而同时中国在东南亚追求双赢和互惠的政策,提供援助,倾听对方的声音,为本地区提供经济推动力和未来共同增长的利益远景,东南亚将对同中国合作保持强烈的愿望。那么无疑东南亚将越来越多地响应中国的声音。”
马歇尔认为,东南亚国家更希望看到中美两个大国都在这一地区发挥积极作用。“我不认为东南亚有任何国家愿意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采访的泰国也好,越南和菲律宾也好,都希望美国能够更积极地在东南亚事务中发挥作用,中国保持目前的积极作用。”
马歇尔说,“当然,所有人的问题是:中国要往何方去?是否可以打一个比方,中国和东南亚,是要变成象美国和拉美的关系,还是平等伙伴型的关系?这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的思维方式对美国的影响如何,至今还难下定论。虽然美国不少分析家觉得,来自中国的竞争如芒刺在背,但是美国中高阶官员层对于“中国势力”也开始有积极的对策。
美国前国务院高层人物佐立克所在阵营留下的官员,还是从积极的方面谈论中国如何在目前的地缘政治体系中“接触世界”,让“中国变成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国”。
不过,华盛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谱”要唱。中国对于美国外交来说尤其是一个容易引发情绪变化的话题,因为美国目前没有一个象苏联那样的对抗性超级大国可以担心,五角大楼不得不注意找一个“靶标”,来帮助说服国会和公众同意昂贵的国防预算。
“五角大楼将中国看作一个最合乎逻辑的对手,他们的议程同国务院并不一致。副总统切尼也不是对华的鸽派。但是我认为,现在的美国总统并不是倾向于那些虎视眈眈的对华鹰派,而是更偏向于佐力克阵营,希望将中国变成一个负责任的‘股东’,而不是一个对手。”
马歇尔说。“东南亚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巨大的碰撞,而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适应的新地貌。这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改变,但是如果不小心处理,可能会有冲突。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被美国曲解并不是没有可能。”
马歇尔,象一般的西方记者一样,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打了问号的,比如中国是否能顺利完成改革进程?中国经济成功,变得更为自信后,会不会更咄咄逼人地追求自己在本地区的利益?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中国自身的发展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