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特权与北京的软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9:35
[于时语] (2009-11-26)
11月20日,《纽约时报》网站以头条国际新闻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国在纳米比亚帮助权势人物》的新闻,披露今年北京秘密给予9位纳米比亚权势人物子女去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受惠者包括了现任总统的女儿和前任总统的两个亲友,以及国防部长和其他内阁部长的子女。这一消息曝光后,在纳米比亚国内引起强烈的负面反应,连执政党内部都有人质疑中国此举是否别有用意。
纳米比亚的高等教育资源极其落后,每六个中学毕业生中才只有一个进得了大学。北京助长该国权贵子弟的教育特权,不能不造成民间的深刻不满,而对北京在当地的长远利益形成难以消除的阴影,显示了北京推行软力量的笨拙手段,以及在外交上过分依赖上层路线的反面效果。
毋庸讳言,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扩展软力量的重要步骤,而吸引可能成为未来领袖的外国留学生,更是软力量潜在的最大“回报”。在这一方面,美国可以说驾轻就熟。特别是在第三世界,权贵子弟是华盛顿吸收外国留学生作为外交“长线投资”的最好对象。
以1970年代到1990年代台湾国民党“高干子弟”中出名的“四公子”为例,四人全是美国名牌大学出身,特别是陈履安之父是副总统陈诚,连战之父是内政部部长连震东。这样的父辈权贵身份,美方招收这些学生时肯定心知肚明。
另一个例子是两年前不幸遇刺的贝娜姬。她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其父阿里布多早已是巴基斯坦多年的外长,并且是孟加拉国独立前西巴基斯坦叱咤风云的头号政治领袖。
当今泰国蒲眉蓬国王更不平凡:因为他的父亲当年作为泰王王子留学哈佛医学院,而降生在哈佛校园。其他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华盛顿从这些软力量“长线投资”中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回报”,自不待言。
黑箱操作与公开招生
美国选择吸收外国权贵子弟留学,甚至不限于第三世界。曾经听到一位多年参与哈佛大学申请人面谈审查过程的人士,披露他曾经协助一位在任加拿大总理的女儿进入哈佛就读。
由此可知招收外国权贵留学生,实在是美国软力量的拿手好戏。但是前引《纽约时报》幸灾乐祸地报道北京招收纳米比亚权贵子弟引起民间的强烈反华情绪,却毫无五十步笑百步的检点。这一现实反映了美国和中国在具体做法上的重要不同。
最明显的区别,是北京依赖上层路线的秘密黑箱操作,而美国政府却一直以相对透明的公开渠道和机构吸引外国学生。如上所述,美国大学显然也照顾外国权贵子弟,但是除了透明之外,这种照顾并没有明显偏离美国高校自身的招生程序:根据加州伯克莱大学校长柏敬诺(Robert Birgeneau)的计算,美国常春藤名校“特招”的各种权贵和校友子弟、运动明星、“平权”黑人等名额超过了招生总数的一半。
哪怕是权贵子弟,美国名校招生还是有相当高的招生底线。前述国民党“四公子”都是美国名牌大学博士,而贝娜姬则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前被选入严格按照学业评选的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而我们却没有听到北京招收的纳米比亚权贵子弟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更重要的是在权贵子弟之外,美国也大量开放招收第三世界平民子弟的佼佼者。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留美学生绝大多数属于此类。最具有历史后果的,也许无过于奥巴马总统的父亲老奥巴马,出身于非洲肯尼亚弱势的罗族部落平民家庭,却能够最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这样兼顾权贵和平民的“门户开放”,是美国软力量触及全球各地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硬实力”不断追赶美国,北京近年来开始关注和加强在软力量上的投入,如今遍布全球的百多家孔子学院和新近首播的中国国际电视台(CITV)是明显的例子。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是软力量长线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纳米比亚赴华留学生争议表明:如果北京不改善黑箱和特权操作,那么在软力量的发展上仍然远不是美国的对手。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