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信口开河与通俗易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10:24
无论怎么说,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把两千多年弄得神秘兮兮的易学,一下子用通俗得无法再通俗的讲解,把艰涩难懂,神玄无底的“易经“撕开来给大众看。仅此,纵然有诸多信手立说,信口说易之嫌,对于”易经“之正名而走出神秘,可谓功不可没。

多次听人无不有心地说起,中央电视台10频道正在播出的台湾师大曾仕强讲易经,很有,三人成虎,又何况众口一词,便赶上了后面几讲。
既然看了一家说,那就搞懂吧,也就专门从书市找来一本“易经的奥秘。”当然,有视频,那玩意是闲得无聊时看看,做学问写文章还是以书为准。
由于爱读书的习惯和混饭碗的关系,曾仕强还是有所耳闻的。购其书,说实在还真是第一次。虽未读过其书,心底还是敬重的。因为,在国学方面,我向来对台湾学者肃然起敬。
据大陆人说,不止一次说,当今,台湾国学从来看不起大陆国学,说大陆无国学云云。虽然没找到原话,却很不以为然。大陆自从踏入化以来,市场意识无孔不入,官员更像学者,学人更像商人,商人更像官员。芸芸学子还有几许真学问,茫茫书山还有几多堪保留,处处高文凭还有几人能作文?
好在早有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大陆真学子,真大家多如“子曰”,真做学问亦知。
台湾真学者与大陆有别,懂得如何适应市场。南怀瑾,陈鼓应,傅佩荣等人的书早已拜读。每读一人,总有感慨。怀瑾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憾读其逐一治学甚难;,憾其作难百密不疏鼓应谨严卓识以治学;佩荣犀利博见以中的,憾观其著不如其言... ...但是,台湾学者读书之博,用典之活,治学之用,乃大陆诸多学者望其项背。
百家讲坛,开篇不久便有学者对唱之举。刘心武近乎戏说的红楼梦考据讲学,作为一家言,尤其是面向大众,侃侃本来就是“捕风捉影”身世写成小说的捉影故事,实在无可厚非,稍触红学皮毛者也不会全当真,却不料触动红学神经,央视不得不又请个大家出来“拾遗补缺”。
仕强先生这回倒是很清静。按理,易学比红学更有许多许多大家,且大陆甚多大言不惭者,各大书店,各处书摊举目尽是,居然无一吭声。这就有点让我不得其解啦,是否真真正正考虑两岸关系而缄默,或闻易经还有如此讲法而惊诧,不得而知。
在“百家讲坛”讲学,切莫指望像大学课堂那样是学知识,究底细,哦,如今大学老师大多要忙于写论文,做课题,搞实验。因此,仅仅立足于做学问,释经典,正国学,评价仕强先生的“易经”讲学,显然不合适,何况“百家讲坛”似乎从未这么定位。大体做传媒的都是如此吧,首先搞热闹有人看。
有人据此说“百家讲坛的曾仕强根本不懂易经”,显然偏颇。
“易经” -易经,狭义指“易本经”,宽义指“易经”“易传”,广义指“易”学,古往今来,能够真正懂的并不多。仕强先生力捧孔子懂易,但孔子从未真正读懂“易本经”,但他开创了微言大义的读书之风,至少是因他的发扬光大才由此奠定了义理说易学派,准确地说,是伦理政治为用来说易。
孔子周游列国而不遇,回乡教书糊口,收徒传道立说。在孔子与“易”的关系上,历代尊孔学者有意为孔子讳:把“易”捧为经典时,就说孔子“序易“,当人说”易“是占卜时,就说孔子”不占“。
孔子一句崇易之言“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世家”),就被修饰多种版本。“论语述而”把“假”正义为“加”,钱穆先生断句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干脆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
直到长沙马王堆汉初帛书出土,孔子晚年好易亦常占便无言以辩。“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孔子家语”亦载“孔子常自筮。“其弟子子贡很不以为然,认为与孔子反对卜筮的”它日“之教相悖,质疑孔子:”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一再辩解,以致于有”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之叹。(未注均见”帛传“)
“史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迄今来看,此言不悖。不过,是“序”,说成“编”乃至“撰”,就见笑了。
仕强先生是哲学博士,管理学硕士,又是孔学虔徒,其哲学思辨,是非游刃和人世圆道,中庸交际之学自然炉火纯青。其讲解易经实际是借易经弘扬孔子之道,用哲学信口周易之学。言者“六经注我”,闻者自然有“我注六经”之感。
无论怎么说,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把两千多年弄得神秘兮兮的易学,一下子用通俗得无法再通俗的讲解,把艰涩难懂,神玄无底的“易经“撕开来给大众看。仅此,纵然有诸多信手立说,信口说易之嫌,对于”易经“之正名而走出神秘,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