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转载:专访《三峡工程36计》作者王维洛博士(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8:51
转载:专访《三峡工程36计》作者王维洛博士(下)
文章提交者:daoyira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转载:专访《三峡工程36计》作者王维洛博士(下)(2009-07-23 17:20:44)标签:泥沙 三峡工程 洪峰 坡度 王维洛 杂谈   分类:社会焦点
三峡的防洪功能背后真相

从三峡水库的容量来说,王维洛说它的防洪作用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中国官方公布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是221亿立方米,先不说这个数字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张光斗教授写信给国务院,说这是一个计算错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老师和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库容没有这么大,但是中国政府显然不准备更改这个错误。这里暂且先用这个库容221亿立方米来谈,1954年的时候,那次洪水是全流域的洪水,长江河道不能容纳那么多水,那么多余的洪水水量有多少呢?有将近3千亿立方米,就是说有3千亿立方米的水长江装不下去,所以造成了洪水的泛滥,用221亿立方米的库容去装3千亿立方米的水,连十三分之一都不到,杯水车薪啊。

再从三峡水库的运行计划看,它只用于防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而不是防20年一遇的小洪水,就王维洛刚才说的,1998年的洪水,三峡大坝所在地的流量不到6万立方米每秒,他还没有超过长江洪水20年一遇的流量,就是说,按照三峡的设计计划来看,即使1998年大坝已经建起来了,洪水来时,它也不会启动大坝的机制去拦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任何作用。



退一步讲,在特殊情况下,如果1998年下了个命令拦蓄洪水,那么王维洛说他也不知道该拦蓄哪一次洪峰?因为1998年的这次洪水一共有8个洪峰,这8个洪峰的总水量,这个三峡水库肯定是装不下的。三峡水库它最多只可以拦蓄一个洪峰。由于降雨过程就是这样“哗”上游一次大的降雨,一个洪峰就过来了,之后你就不知道还来不来洪水。而中国所有的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的出发点,是认为气象预报是准确的,洪水是可以预测的,所以他总是把他的那个221亿立方米永远放在他最需要用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气象台的这个天气预报只能做参考,也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正确,所以在不能正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趋势情况下,在用这么小的库容只能拦蓄一次洪峰的情况下,谁也没办法决定什么时候拦蓄洪水,什么时候应该什么都不做,把洪峰放过去。

造成洪水的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

王博士让我设想一下,比如指挥三峡大坝的人判断第二个洪峰是最大的,那么就把第一个洪峰放过去,就是什么都不做,让它自然地流下去。然后等到第二个来的时候,就把它存在水库里,但是后来一计算,发现第四个才是最大的,那么就得紧急地打开大坝,把第二个洪峰放了,让水流出去,让水库有地方存第四个洪峰的水。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是把第二个洪峰的时间推迟了,并没有减轻洪灾。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打开水库的时间晚了,那就更糟糕了。在第二个洪峰的水还没有放完的时候,第三个就已经来了,那么两个叠加起来,就造成了更大的灾难。人为的决策错误就能造成更大的灾难。

在德国也是有防洪区的,但是德国防洪区里面是不住人的,都是一些农田,在洪水很大的时候,就把水放到这个区里头。中国的防洪区本来1954年以前是没有人住的,但是长江委员会故意在那里安置了人以后,就使得这个防洪区比较难使用,所以才上了三峡工程,说三峡工程能防洪。1998年的时候,当时在荆江蓄洪区里面的30万居民都已经是撤退完毕,就等着把这个地方淹掉,来泄洪的。

可行性论证自打耳光:水面既是平的也是斜的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里面一共分14个组。其中有一个组是移民组,专门计算要移民多少人,要多少钱,怎么安置移民。还有一个组专门研究泥沙问题,叫泥沙组。对于水库水面是不是有水力坡度这个问题,这两个组给出的答案完全不一样。移民组说没有,是零,就是说水面是平的。而泥沙组说有,说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是万分之0.7。

水库只有一个,在一个时间点,水面不是平的就是斜的,不可能同时是平的,也是斜的,但是为什么一份可行性报告里有两种说法呢?

移民组为什么说要有水力坡度呢?因为水力坡度越大的话,上游淹的范围就越大,移民人数就越多,那么移民费就越多,这样三峡工程上马的难度就越大。
那么泥沙组为什么要有水力坡度呢?如果没有水力坡度的话,那么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泥沙冲出水库,那么任何一点泥沙只要进了水库就会沉积在水库里,那水库就会被泥沙所淤死。所以它一定要有水力坡度,而且水力坡度越大的话,对它解决泥沙问题就越有利。所以他就说了,有水力坡度,是万分之0.7。

但实际情况是,水库的确是有水力坡度的,这是每个搞水利的人都知道的常识。王维洛分析说,他们之所以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就是为了达到上马三峡工程的目的。而且不是第三者来检查这个所谓的可行性论证,刚才说了,是做可行性论证的人自己来检查,所以他这个错是外行人永远都看不出来的。

一个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里面,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关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这个可行性论证可能对吗?

是解决泥沙淤积的妙法?

泥沙淤积是陆佑楣自认为解决得最好的问题。其实是断子绝孙的恶法。为什么呢?王维洛说,因为中国的水土流失比较厉害,河里的泥沙比较多。尽管长江的泥沙比黄河少,但是长江的泥河要比莱茵河多得多。长江在三峡这个河段,在没有大坝的时候,这个河段能够保持泥沙冲淤基本平衡的状态。就是说河床里一年下来没有泥沙存下来。那么它在洪水的时候由于洪水期的泥沙量大,尽管流量也比较大,还是有一些泥沙会淤积下来。但是过了洪水期以后,大概在9月份的时候,它的水量还比较大但是水比较清,这些水就会把淤积的泥沙冲走,那么这一年下来,三峡河段保持冲淤平衡,没有淤积的现象。

这得利于三峡这个河段的自然水力坡度比较大,是万分之二,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万分之零点七的三倍。万分之二就是说每100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那么重庆到宜昌有120米的水位差。

这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李白的诗“千里江陵一日还”,由于这个水力坡度大,这个船走得快,所以使得李白可以从白帝城到江陵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那么建了三峡水库以后,按照三峡可行性研究里的泥沙组说的,水力坡度减少到万分之零点七,就会产生泥沙淤积。

那么三峡这个河段以前每年进来五亿吨的泥沙,也出去五亿吨泥沙,没有泥沙留下来。那么建了三峡水库以后,泥沙组说有三亿吨的泥沙会淤积在这个里头。但是他们说,我们这个三峡水库不会被淤死,因为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淤积的泥砂量会越来越小,从3亿吨慢慢减到2亿吨,1亿吨,到最后没有了,回到了原来冲淤平衡的这个状态。

王维洛痛心的表示,最后确实是会回到这个冲淤平衡的这个状态上来,但是回来的时候,它的水力坡度又要回到原来的状态上来,而它下面的出发点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然水位,而是被三峡蓄高的这个水位,所以将来库尾重庆的水位将是很高很高。

泥沙进入水库之后,首先在什么地方淤积呢?在上游水库尾部的这个地方淤积,就是在重庆这个地方淤积,迫使这个地方的水位抬升,从而使水力坡度变大,使得出库的泥沙量逐渐地增多,一直到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冲淤平衡的状态。但是呢,只是原来的下面那个水位被人为的提高了120米。如果还要坚持在大坝的这个部位要达到设计的最高水位175米的话,那么重庆被淹的地方将会很多很多。

中国的三峡工程专家们自己写的很清楚,说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由于泥沙的淤积,然后河床会逐渐地淤高,使得泥沙量排出量越来越多,最后到回到冲淤平衡的过程。他只是告诉你平衡了!冲淤平衡了!但他没告诉你上游被淹成什么样子?他们不把两个问题摆在一起看。如果你有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起来问,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弊远远大于利。

现在的这个三峡大坝可行性研究无非就是走一个场,一个场面给大家看,说这是科学的、这是民主的。到现在为止,其实他没有找到泥沙解决的问题,但是李鹏找到了一个办法。泥沙组确实没找到办法,李鹏就告诉他们说,那么就在上游建库,再建很多大坝。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就在长江上游,在四川的所有的河流里头建了很多很多的水库,来拦劫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那么以前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是每年5亿吨,现在是每年只有3亿吨,不是每年减少了2亿吨了吗?那现在出库,它出一亿多吨,所以三峡开发总公司公开说现在三峡水库里每年只淤积了一亿多吨的泥沙,远远低于三峡可行性论证的时候的这个所估计的3亿吨,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做得很好了。

但王维洛说,起码他们忽视了两个因素:第一,没有计算库区里的滑坡,水土流失的这个泥沙,因为他只算了上游的进库的,没有算库区的进入水库的泥沙。在库区进入水库的泥沙还有一亿多吨。第二,李鹏提出建很多水库的办法是个断子绝孙的办法。因为在上游建水库,把泥沙拦在上游的水库里头,那么等到上游的水库被泥沙淤满以后,你怎么办?那么以后为了接着拦泥沙,就再建水库?以后再废掉?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多地方的河道里装满了泥沙,水位被人为地抬高了,河水泛滥的几率就更大了。闹不好就成了地上河了。

而且那些泥沙是永远不可能被运到东海去造田去。河流本来有一个功能就是把高山的泥沙搬到大海里去。上海怎么形成的?就是泥沙冲出来的,如果没有长江搬运的泥沙,那也就没有上海了。现在我们小的不说,现在每年少冲淤的面积就已经很大,这个损失很大,因为把泥沙都拦在上面,这个泥沙是不可能够被冲到东海里去。那么上游水库里的泥沙淤积越多,水害就越严重。这个断子绝孙的事情就是三峡工程现在所提出的这个解决办法,它不是解决问题,它是把问题往后推,推到这些参与三峡决策的人都去世了,也就没有他们的事情了。但是老百姓可要受苦了。

巨大代价换来一点电

大家都知道,发电这一方面是三峡工程能拿出来宣导的。三峡工程去年发电发得最多,所以他们老是在吹嘘嘛,说我们建了三峡工程以后,可以照亮半个中国。比较形象地说一下,三峡工程一年的发电量,刚好够北京一年消耗的电。那么我们现在看看,获得这么多电量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北京用一年的电,按照三峡工程自己的预计要搬迁113万人。北京只有1,000多万人,为了这1,000多万人用电,得有100多万人自己的家都不能要了,要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这是一大笔可观的安置费,还有许多社会问题。而且现在的事实是,三峡工程不是要移民113万人,而是要移民400到500万人,这已经是北京人口的一半了。形象地说,为了北京的用电,要让一半的北京人失去家园,这值得吗?

1986年、1987年的时候,三峡工程所预计的发电量,相当于就是当时中国的发电量的百分之八。但到现在为止,它只相当于百分之三,就是说它不起什么作用。王维洛惋惜这样一个工程,所花的整个社会的代价,生态环境的代价,只换取来这么一点电,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如果接着谈三峡工程的弊端,王维洛说那还有很多可说的,比如三峡工程直接导致了珍稀动物白暨豚的灭绝,水质明显变坏等等。

作为工程师,他的责任是好的坏的都要讲给政治家听,由政治家来做决定建还是不建。就是说,不只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能达到什么效果要论证,在最不理想情况下达到什么状态,也必须论证。而中国三峡工程可行论证的整个思路是永远论证在最佳状态下大坝所起的作用。就好像问两个人可不可以去赌博,一个人告诉你,你玩赌博等于把钱往里送,白送,另一个人总是告诉你,你玩就能中奖。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中奖,最坏的情况当然就是白送钱进去。但是如果你总是听别人对你说能中奖,那么你当然就会去赌博,可事实上,你有可能遇到最坏的事情,把钱都输光了。

作为媒体,王维洛认为应该好的坏的都报导,让老百姓能够客观评价这个工程是不是有利。但是中国媒体最常拿三峡工程来做文章的一个是发电,一个是每年航运总吨数上升,试图证明三峡工程好处多多。但是王博士在前面分析的可行性论证中的矛盾,移民计算的错误,泥沙问题等等,都是当局不去触及的问题,老百姓也就无从知道三峡工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