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3:09:31
第一题: 新时期教师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性品质几个方面。
第二题: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含义及表现?
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依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表现:
1 依法执教
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4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5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
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搞好家庭教育。
第三题:教学能力的含义?优秀教师所具有的良好的教学能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能力: 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了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
良好的教学能力:
优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学生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①教学设计能力    ②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   ③分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④编写教案的能力
(2)教学实施的能力
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②组织管理的能力     ③信息能力
④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⑤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教学评价能力
设定评价目标和标准的能力   ②选择评价方法和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
③课堂管理与调控的能力。
第四题、本专题节选了《做教师的22条军规》的哪几条,希望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借鉴?(略)
做教师的22条军规:(摘录几条)
第一条      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   第五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第六条    别与他人攀比           第七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第九条    坚持阅读               第十一条 要学一点幽默
第十三条  学会原谅自己与别人     第十五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
第十七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十二条 做快乐的教师
第五题:人际关系的含义?教师的人际关系有那些?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人在一定社会活动中运用某种方式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第六题:教师如何妥善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家长的关系,达到人际关系和谐?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一)师生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做到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二)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是处于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教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即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与交往的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敬的关系
所谓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上的平等,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新型学习观。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真正帮助他们。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第三、完善个性,为人师表,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几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3.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而对互联网的世界,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和朝气影响教师。
4.积极关注、赏识和赞美学生
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要积极主动地发现他们的闪光处。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一) 工作上要团结合作,相互学习
教师之间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任务,教师之间,要善于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提高。
(二) 生活上要加强交流,互相尊重
要尊重他人既要对自己正确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 情感互动,换位思考
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一)  教师要尊重、服从领导
1.教师服从领导是发挥整体功能的要求
要与领导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支持领导工作,理解、体谅领导的难处。
2.教师要积极配合领导工作
教师要向学校领导反映学校决策实施后的情况,及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总之,教师应该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二)领导要尊重、爱护教师
1.领导要尊重、信任教师
2.领导也要向教师虚心学习,努力成为教学、管理的内行
3.领导要关心教师,要视教师为兄弟姐妹
4.提高学校领导的思想道德素养,养成与教师正常沟通的习惯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一)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平等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都是以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应该建立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的平等关系。
(二)教师与家长要有良好的沟通习惯
(三)换位思考
总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只能是平等互助的、齐心协力的关系,只有双方同心协力且方法得当,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
第七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扮演那些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重新为自己“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对教科书进行增删、调换或者重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学习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这使得教育过程和教育情境异常复杂和多变,它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最需要创造性。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以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来规划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让可持续发展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实现。
第八题:信息加工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各由谁提出、含义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育理论新取向及各种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加工学习论(由加涅提出)
信息加工学习论致力于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影响学生的内部认知过程,这些内部认知过程又如何导致新知识的获得和认知结构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知识和新的认知结构,又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习动机状况,注重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作用。
(1)学习准备  (2)学习动机  (3)教学内容的组织(4)认知结构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论(由卡尔.罗杰斯提出)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意义学习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过程,包含4个要素:(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需要教师:
(1)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地接受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论(由皮亚杰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论看到了知识的相对性认为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过程,它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学生又要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学习还离不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进行筛选和过滤,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建构起自己对知识的意义。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
(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教师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3)学习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会使学习变成一站种自发、自觉的过程,学习就会转化成有意义和令人兴奋的事情,不单是认知成分的参与,还要包含价值、情绪的色彩,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1)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
(2)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力问题的视角。
(3)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每个人都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有的表现在语言智能方面,有的则艺术智能优秀。单纯以语言、数理逻辑智能标准衡量所有孩子的做法是不适当的。
(5)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发展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
(1)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
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2)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
(3)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所有智力,而且要让教师为发展学生每种智力的所有核心能力负责。
(4)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我们应该重视体育和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讲故事和富有创造性的写作等艺术活动的价值,并将它们整合到传统的课程领域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的智力。
(6)鼓励学生经常使用他们所有的智力,这些能力是可以被发展和强化的。
(7)我们应该模糊评估和课程之间的界限,把评估当作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信息加工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多元智能理论是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所以,我们应及时应用新课程的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九题: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集中表现在什么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对教科书进行增删、调换或者重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价的能力,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学习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这使得教育过程和教育情境异常复杂和多变,它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最需要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就表现在对课程的创造性加工处理和因材施教上。如今,新课程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增大,教师就应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新课程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决策者,有了更大的规划和设计空间,教师就能够适度地开发、筛选和创造课程资源。作出相宜的“裁减”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如何取舍,增删与否,应从实际情况入手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以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来规划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让可持续发展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