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中国,融通两岸——刘国深教授“球体国家理论”评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2:33
长期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受制于外部因素和两岸政治分歧。而今国际因素渐趋有利,奥巴马中國之行强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明确表示“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两岸在“搁置争议、先经后政”的精神下,政治对立和缓。但是结构性的政治分歧依然没有变化,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14日“连胡会”中提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连战也指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避免不掉。

  两岸政治难题的核心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涉及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和目标、“中华民国”地位及其“国际生存空间”。这一难题的破解必须基于学理、法理和现实,兼顾事实与情感、合法性与有效性、可接受性与可行性,协调两岸,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符合政治现实和法理规范幷面向未来、双赢的定位方案。

  13、14日在台北举行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中,两岸学者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与对话。其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提出“球体国家”,诠释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定位,试图为两岸政治分歧“解套”,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与会学者好评,幷为海内外媒体广泛引用报道。

  其实刘国深教授早在10年前就已经提出“球体国家理论”,公开发表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1期,在《两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让人既感且佩。之后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加以阐述,值此两岸关系机遇期,经由台北“两岸一甲子”研讨会而被广泛关注,正逢其时。

  刘国深教授认为, 基于现实和两岸各自所依循的法理,“两岸同属一中,领主、主权一体”是现状,至今为止,“中华民国宪法”所界定的领土、主权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界定仍是完全重叠的。两岸间的对抗或竞争幷非领土、人民及其主权归属之争,而是一国之内的政权合法性、代表性之争。

  综合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刘教授认为有两个最基本的政治现实必须承认,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代表中国的政治象征;第二,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仍实存于台湾地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事实上依然行使着“代表中国”的政治功能,而且仍得到少数国际社会成员的承认。虽然两岸双方对于这两个现实分别存在情感或法理上的保留,但任何有关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位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这两个最基本的现实基础之上。

  立足于上述法理和现实,刘国深教授从国际法对国家要素的规范和政治系统论出发,提出了“球体国家”概念。依照国际法,国家要素包括主权、领土、人民和政府。若将国家要素结构视为一个“球体”, 在学理上,每个“国家球体” 的内在主体部分是由领土与人民两个部分组成,政权(政府)就是附着于“国家球体”表面的保护层,行使对内镇压与管理、对外保护所在球体不受外来侵害的职能。则国际社会就是由200个左右的“国家球体”构成的“国际星系”,各“国家球体”拥有特定的领土、人民和政府,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家关系轨道运行。各“国家球体”必须保持领土和主权完整性,以避免因球体崩解而出现颠簸甚至逸出轨道,造成“国际星系”的动荡不安。根据政治系统论的观点, 无论是现存于台湾地区的政治系统还是现存于祖国大陆的政治系统, 都是中国政治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均为中国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

  据此,目前的“中国国家球体”是由祖国大陆与台湾两部分构成,“球体”的球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个竞争中的政权构成,两部分球面各自都由一定的内部主体支撑,同时也在国内外分别行使既相互区隔又相互依存的对内对外功能。她们分别在背靠背的空间和场合代表着中国,双方形成了事实上“一体两面”的关系。因此,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是“一个中国境内两个竞争中国代表权的政权差序幷存”。

  但由于敌对的关系尚未正式改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零和”的不稳定状态。两者间的功能区隔只是内战状态下的暂时现象, 幷没有法理稳定性的保障, 随时都可能因竞争出现变化。这种暂时性区隔的持续是以“国家球体”的内在主体部分完整性不受损害为底线。无可否认的是, 在极少数情况下, “中华民国政权”如果企图以“局部隆起” 甚至“局部逸出” 的方式与大陆在国际间竞争对外主权功能, 则“中国国家球体” 的运转将发生颠簸或颤动现象, 整个“国家球体” 的内在结构与表面都将因此受到损害。由于“中华民国政权”只是以局部方式的不正常“隆起”进行抗争, 幷不能有效阻止“中国国家球体”的正常运转, 因此相对地也必然在国际关系的运行轨道中承受更大的压力幷受到更严重的“机械性辗压”,而任何不顾政治现实谋求超额对外职能的行动只能对中国整体利益造成伤害, 而台湾民众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那么未来如何化解这种“零和”的不稳定状态呢?基于“球体国家”理论,刘国深教授在《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4期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如何正式结束两个政权之间的敌对状态,达成有序分配内政和外交空间安排的共识;如何解决与两岸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而“领土主权一体,政府差序幷存;存量原则不变,增量拓展共商”的原则可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

  “球体国家”理论之所以有很大反响,在于提出了兼具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定位方案,为两岸“正视现实”做理论铺垫,也是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建立思想基础,进而为未来两岸间内政与外交空间的有序安排提供方法指引。

  首先,“球体国家”理论没有回避“中华民国”问题,“一个中国境内两个竞争中国代表权的政权差序幷存”的政治现状定位,没有否定“中华民国”政权的存在,将“中华民国”定位为一个中国境内竞争性的政权符号。

  其次,赋予了两岸政权平等的地位,接受“中华民国政权”之于中国的代表权,直面其在台湾地区的有效性。这对于凝聚岛内民意基础,形成两岸共识具有推动作用,因为许多台湾同胞耿耿于怀的是“凭什么大陆独占了‘中国’的概念”。

  第三,突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两岸“共同”协商、决定原则,两块球面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未来需要解决的是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终止“零和”博弈,有序安排内政外交,幷不把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正如胡锦涛在14日“连胡会”中指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

  第四,提供了处理“中华民国政权”国际空间问题的方向,确立了“中国国家球体”的领土、主权、人民一体,结束政治对立,建立政治互信,两块球面在外交上的“你死我活”可逐步转为“良性互补”,并由“背靠背”到“肩幷肩”。

  第五,奠定了未来两岸“增量拓展”的路线,两岸关系的发展不能仅着眼于“如何分配”,重要的是“如何共同做大”,“球体国家理论”幷非固守历史和现状,更是面向未来,有政治面的结束对立,更强调社会面的融通整合,“存量不变,增量拓展”,成立“两岸共同事务委员会”,共同治理,发展出更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论述。

  刘国深教授形象地比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球体”的表面只有一种颜色代表这个国家,而中国这一“国家球体”的表面是由红蓝双色构成的。而伴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则未来可以期待,球体中国,融通两岸,两岸人民定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绚丽多姿的国家。

  廈門 王鶴亭 2009-11-20《联合早报网》

球体中国,融通两岸——刘国深教授“球体国家理论”评介 国家球体理论:两岸共赢模式的另一种解读 论“国家球体”“国际星系”和“球体国家卫星” 用photoshop之立体效果——投影与倒影(以球体的投影和倒影为例) 论太极拳的球体感 谈太极拳的球体感 投石球体桌面影像检索装置 美天文爱好者拍摄太阳大气 球体红透似南瓜(图) 美天文爱好者拍摄太阳大气 球体红透似南瓜(图) 国家灭亡 与个人凯歌 ——评介史景迁新书《前朝梦忆》 英盘点09年UFO事件 奥巴马就职惊现神秘球体!组图 求真求实 鉴往知来(新书评介)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简评 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新书评介) ——《中国的前景》简评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接前,2,南方高增和融通动力先锋的比较。 陈国权教授讲座——精华理论话《金匮》 民主·平等·自由——托克维尔评介 洪绍光教授——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组长 .txt 美国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评介 为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新书评介) 国庆话国家——介绍《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 国庆话国家——介绍《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 论设计理论与应用能力的辩证关系——山东大学教授赵英新教授来昆明理工大学讲学 两岸文化同根同宗—1949年后两岸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