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来再启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7:55
放眼未来再启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一年前的深秋,席卷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令中国经济骤然降温;一年之后,早到的寒气却挡不住经济回升的暖流。

    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经历了这场危机的洗礼,各地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结构调整的认识更加深刻,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方向更加明确。在新的重要关口上,放眼未来,中国经济扬帆再启航。  

    “不停步、不松气”——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从一季度经济增长3.1%到三季度9.8%——上海这座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保增长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这并不能让上海松一口气。

    “上海面临双重考验: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与上海自身发展转型的内在挑战。”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翁华建说,上海经济社会已进入发展转型的“阵痛期”。就好比新生儿待产,如果能顺利渡过这一困难时期,发展水平就能迈上新台阶;如果过不了这道“坎”,就会进入一蹶不振的低速徘徊期。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保增长日见成效的同时,对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和新近凸显出来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深度下滑的出口,近来降幅明显收窄,但国际需求依然不稳定。更值得警惕的是,经济形势稍好,一些行业原本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再度膨胀。已有和在建产能已过7亿吨的钢铁产能仍在扩张,一些企业在并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风电和太阳能项目……

    此外,通胀预期再度凸显,给未来宏观调控增添了新的变数。价格大起大落,对企业的危害是致命的。在危机冲击最为严重时,铜价每吨从4万多元掉到了2万多元,玉环县水暖阀门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库存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在危机时期我们采取了非常规的措施,增长的最低点已经过去了,但是最复杂的局面不一定过去了。明年情况复杂性会提高,最近中央已经提出了要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这三者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  

    “结构调整”成主抓重点——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已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的主抓重点。

    记者一路调研下来,发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一些中西部地区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陕西鼓风机集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放弃,交由市场去配套,同时向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总包等的高附加值服务。企业不增加产能,却创造了全行业40%以上的利润。

    结构调整,不单纯是向高精尖的调整,也是对原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是高不可攀,其实就在身边。即便是在传统产业里,创新也是无限的。袜子出厂价有几毛钱的,也有几十块的,关键看你的工艺和设计。”浙江省义乌市帮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办公室主任贾贵南说。

    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结构调整也需要痛下决心。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山西省对煤炭行业开展大规模兼并重组。全省煤矿数量将减少60%以上,将从根本上改变多年困扰山西发展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和经济大起大落的窘况。

    “危机更加强烈地告诉我们,中国要改变生产方式和结构。要变制造为创造,要变第二产业‘单兵突进’为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新兴产业乘势而上——为新的经济繁荣周期积蓄力量

    60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里,0.2毫米厚的正方形硅片,在传输带上流水传送,不同流程的机械抓手准确地抓起硅片,依次进行制绒、扩散、蚀刻、烧结等工序。幽蓝的硅片,就这样被赋予了光电转化的神奇生命力。

    这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里的场景。如同中电电气一样,当前不少新一代企业正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桎梏,紧跟国际新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暖的浪潮,大幅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的分析颇给人启发。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归根结底在上一轮经济增长的科技动力已消耗殆尽。而要真正从危机中复苏,一定要寻找新的科技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谋划发展新兴产业,力求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按照国家的部署,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提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近期工作安排。

    近日,11个物联网(传感网)研发机构在无锡落户,总投资超过2.76亿元。无锡还提出,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在环保、交通等领域先行示范,力争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及早形成支撑下一个繁荣周期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是提高经济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王荣飞认为。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真正过去,新的全球竞争烽烟再起。中国的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承载着重塑经济竞争力、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重任,扬帆再启航——“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前行航程,已愈发清晰。(完)(记者刘铮、何宗渝、韩洁、陈刚、姚玉洁、冯源、陆文军、常志鹏、杜宇、刘敏、安蓓、樊曦、储国强、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