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梦回北洋时代——回望天津的历史,放眼天津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3:42:23
【引子】
  走近天津,就像走进一段辉煌的断代史。翻开天津的历史,就像推开一座禁宫封闭已久的大门。吱呀一声响,新鲜阳光照射在天津尘封的历史上,拂去历史的尘埃,你会发现被人遗忘已久的天津曾经是多么的尊贵和荣光。
  人们对这座承载了太多历史风云变换的城市充满了太多的偏见和无知,而天津如同的宏大沉默曲折辉煌的历史一样,不说一句怨言,只希望在新的10年里焕发出新的青春,用事实和行动让人们重新审视这坐曾经伟大,现在正在走向伟大,未来必将伟大的城市。
  
  梦回北洋,不是想复辟,更不是想倒退,而是梦想天津在未来10年里再现晚清时代大天津时代的辉煌。
  北天津,南上海,这是晚清及民国时期对天津历史地位的最大肯定。跟上海一样,天津的发轫也源于洋务运动和列强的进驻。两次鸦片战争和庚子国变对中国式耻辱,但客观上为天津和上海的兴起提供的机遇和条件。
  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是其中心城市地位确立的历史源头,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让天津的北方工业基地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北洋,这个中国近现代史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名词是和天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小站练兵、张勋复辟、府院之争、铁血北伐,无数的历史瞬间都定格在天津。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阎锡山、吴佩孚等北洋人物在天津轮番登场,用善舞的长袖、显耀的武力一遍遍激荡着中国的共和进程,可以说没有天津就没有北洋的辉煌,没有北洋也没有天津的繁荣。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租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经营理念,让古老的天津融进了异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源地、北方工业基地、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现在用来形容的词语都可以用在那时候的天津身上。那时候的北京只剩下行政文化中心的名头,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八旗子弟的落魄景象成了北京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莫向花间留晚照,且看风云自轮回。
  怀旧是因为现在的不如意,以广深为龙头的珠三角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的崛起让天津这个昔日的北方门户无比落寞,纵然国家一直倡导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长三角一样重要,可是环渤海经济区依然像个被遗忘的非亲子女一样孤孤单单躲在中国的华北。天津依然在落寞,像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贵妇一样,只叹命运的不公。
  时间到了直到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天津终于迎来发展的曙光,对昔日的辉煌的怀念,对未来无限的畅想,让依然看似老态龙钟的天津焕发了生机勃勃的第二春。


【总体畅想】
  不要怀疑上层的眼光,就像不要相信自己比马拉多纳更有能力指教阿根廷国家队一样,国家重申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性是有其深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改革开放后经济中心的南移让北京和天津像两座孤立无援的城市,缺少了区域的支持和互补再多的政治优势历史优势也必将走向没落。比如,环渤海停滞不前的现状再持续若干年国家就要不得不考虑迁都了。不同韩国的迁都首尔,中国的迁都对国家甚至对亚州都是有决定性影响,也许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这是国家扶持天津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最根本原因,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津的未来如何就看能不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以俯视和宏观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天津将与北京形成双核的发展模式。
  天津的未来定位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物流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区域性交通、科研、经济中心。北京的未来定位是:中国的行政、文化、科研中心,北方交通中心,区域性经济中心。天津的优势是没有北京那些沉重的经济发展包袱,且有北方大港的优势,所以在京津发展进程中将更多承担经济发展的重任。京津将出现互补发展的态势,即不重叠不竞争,各地区依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来发展自己的强项。
   天津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城市,但现在却有这样一个民谚流传: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新的世纪看天津。10年前,天津提出了“三五八十”四大阶段性奋斗目标,以市区危房改造为突破口,通过走经营城市的道路,让160万居民住上了新居,却没有发生拆迁问题;通过“嫁改调”,全市85%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已按照公司制要求运营,80%的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现在天津又制定了新的“三步走”战略,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并努力成为北方金融中心。未来天津与北京可能形成首都和港口城市的双核发展模式。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津与东三省的情况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天津振兴和发展的道路注定是独特的、立足本地区现实和历史资源优势的

【滨海新区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有关意见》,这是针对天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天津滨海新区被正式确立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意见》明确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以及政策措施,不仅对天津长远发展,而且对促进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明确了天津发展道路,滨海新区将成为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级新区,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其中包括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研发、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滨海新区是天津东部临海的经济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功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以及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供给无一不为滨海新区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滨海新区的定位明确,意义远大,在未来,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但必须看到,时过境迁,现在的基本政策已经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国家政策不再有20年前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天津市经济总规模、人均GDP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和重庆、青岛、大连、苏州、杭州、南京相比也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天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发展潜力优于上述地区。 现在的天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加强,其中,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速已经赶超上海浦东成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最活跃的因素,而新的政策的颁布将进一步加速天津经济的发展。
  滨海主题投资有望大行其道
  政策机遇已使天津备受瞩目,国内外投资者极为关注滨海新区经济发展, 根据发展规划,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在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天津的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机遇,在新的政策机遇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发展将会带动天津整体经济的加速发展,在滨海新区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天津的主导产业,“十五期间”滨海新区带动作用已经体现。
  “十五”期间,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增长中最有活力的因素。
  目前,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速已经赶超上海浦东,成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最活跃的因素。2005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为1608.63亿元,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43.5%,同比增长达到19.8%,比天津市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比上海浦东高出7.7个百分点。 滨海新区同时也成为天津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2005年新区实现外贸出口184.69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7.4%,增长34.8%;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51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9.6%,增长37.6%;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26.46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9.5%,增长52.1%。
  产业转移和协作是滨海新区带动作用的重点和突破口。滨海新区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优势,加快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向周边地区延伸产业链,带动了整个天津及至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推动天津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在滨海新区大发展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天津GDP年均增长可超过12%,预计“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4%以上。
  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也为整个天津经济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的发展将首先带动天津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因此,在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天津的主导产业。
   制造业:滨海新区在高附加值工业中已经确立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为42%,上述六大产业占88%。在滨海新区的带动下,天津自主创新型制造业的发展重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有品牌,一是高技术含量。天津将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R&D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5%。
  现代服务业: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设立将进一步确立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可先行试验的改革开放措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中以金融改革和创新措施最为引人注目。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定位主要是配合创新型工业、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三方面,交通运输、物流、金融、商业、公用事业、房地产等均将取得稳定增长。

了解民国历史的都知道,天津好像成为失意政坛人物下野、隐居的首选地。
  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张志忠、吉鸿昌、冯玉祥、溥仪等都在天津隐居、避难、终老、蛰伏。我想是一是因为天津靠海,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容易出逃;二是天津有租界,可以在危难的时刻避难;三是天津毕竟是大城市,信息发达,能及时掌握国内的形式;四是离北京近,可以远离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不过形式到了一旦需要自己出面的时候行动会很迅捷;五是天津市北洋群雄的老窝,上面列举的人物大都出身北洋,或者和北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天津都有寓所。

市民的性格决定城市的性格。
  以我一个外人来看,天津市民既有提笼架鸟、遛狗斗鸡的八旗子弟的游乐遗风,也有朴实厚道善良传统的北方人优点。既兼有北方人守拙、守旧、乐观、包容、安贫乐道、不愿折腾的风气,也有皇城根儿,大上海居民盲目排外、眼界低下之陋习。
  安贫乐道、苦中作乐是天津人的传统,难怪天津是中国的曲艺之乡,如今活跃在中国曲艺界的人物大都来自天津。
  城市性格是市民性格的集中体现,所以天津给人的印象既有拙朴守旧的一面,也有包容
  开放的一面。“大县城”是对武汉和天津的戏谑之称,我觉得这不是贬义,是反映了天津是个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了人间烟火,充满了人情味,亲切而自然。不像南方的上海和香港、广州,尽管富丽堂皇高楼林立,但总给人据人千里之外的陌生感。天津是个第一次来就很亲切的城市,也很容易融入。


市民对城市性格的影响尤其体现在主导人群身上。
  拿天津和上海这两个最相似的城市来说,天津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周边的河北人,多处于中下层,他们给天津带来了北方的乡土文明和幽默风趣的曲艺文化;二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时候带来了大批淮军(以安徽人为主),淮军是北洋集团的前身,可以说安徽人成为天津移民的最有生命力的一支。安徽人朴实、勇武好斗的性格也被留在了天津。可以说,正是淮军的进入,才造就了天津硬派个性的方言特色。
  上海的早期外来移民也分为两支,一是来自浙北,以宁波为主的商人和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处于上海居民的中上层,掌握了上海的经济命脉和话语权。处于二是来自于江苏的移民,多为饥民流民,处于中下层。解放后的大批南下干部成为另一支外来移民,多为北方人。
  
  由此可见天津的城市性格和上海明显不同,天津具有明显的北方性格,朴实、守拙、好勇斗狠又不失幽默风趣;上海则具有明显的南方性格,眼界开阔、思维多变。

【商贸】
  近几年天津的商贸进步是非常快的,主要体现在人的眼界的开阔和对外沟通的加强方面。尽管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瓶颈,但是大家还是非常认同天津的商贸发展潜力的。这几年以地产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发展迅猛,商业地产的定位、策划、模式都在慢慢转变。前几年商业地产选址找项目的时候都希望进入城市的核心区,或者说传统的最热闹,人流最旺的区域。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城市核心区的商圈要想提升改造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交通条件也需要政府非常强的决心,甚至可能需要好几届政府连续性的动作才能完成。
  现在大家都看重核心商圈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城市非核心商圈或者说是新兴核心商圈该怎么做?当然并不是说在郊区随便找一个地就叫非核心商圈,而是在城市副中心,副都市去做。新兴核心商圈有几个特征:第一交通条件要好,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地铁,如果没有轨道交通参与,对商圈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个具有一定的消费群体的人流基数在里面。第三个,这个区域一定是政府规划当中要重点打造的区域。
  具体来讲,从现在天津市商贸新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了南京路和小白楼大的商圈,新兴核心商圈就在老城厢。这里有乐天百货、新世界百货和远东百货,还有金融街、环球金融中心,大悦城等项目,还有原来铜锣湾广场做的一些改造,再到南马路劝业场,这样的项目集中度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这个区域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现成和已经建成的物业在做商业项目,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商业项目都是公建。并且老城厢区域是传统天津居住的中心区,现在是天津高端人群,或者说是比较高端的白领居住区。所以从这几个条件上来讲,老城厢商圈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城市固有核心商圈之外,能够真真正正做好城市商业,副中心也好,新兴商圈也好,这将是下一步很重要的课题。
  将商业文化延伸到商业地产定位中其实是很重要的。刚才讲到了天津的消费群,实际上有很大的困惑在里面,也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很多大的零售品牌把天津当做一个伪假商业城市,这个地方的商业地产是伪商业地产,这个商业现象很值得玩味。
  天津的上市公司在一线城市中不算多,基本上跟宁波青岛等二线城市数量差不多,商业类上市公司更是只有津劝业一家,这也从侧面说明天津商贸业的现状,跟工业大市、GDP大市很不配。
  天津虽然有很大的人口基数,有很庞大的GDP,但是这个城市的商业消费,尤其是上档次得商业消费是非常少的。09年天津市前十大商场,包括海信、友谊、伊势丹等等,总的流水营业额加起来不到40个亿,而杭州大厦单体是38个亿。天津十大商场加起来总值不到40个亿,但是大胡同这些低端商圈却有极大的营业额。这样的市场状况和消费局面,使得这个项目必须得往大的做,无论是体量、规模往市级上靠,因为天津高端商业容量太小了。这说明在天津大品牌的拓展还有很多的顾虑。因此在做大的商圈时候,是需要花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去做的。
  天津已经有了足够雄厚的中低端消费能力,未来将是高端零售的黄金发展期。谁能看到这一点,谁就能在率先在天津的高端商贸大蛋糕中分的一杯羹。
  名气大不代表有钱赚,跟北京的传统商贸业一样,天津的老字号只能靠历史来吸引外地人了,好像本地人不怎么喜欢。困思变,变则通,如今北京的老字号也纷纷放下身价到网上吆喝去了。历史只能用来自慰,未来考的是勇气和智慧,10年之内,随着购买了较强的高收入群体不断增多,天津的商贸一定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金融】
  往昔不暇追,故都雄影,三卫旧事,漕运钟声,大沽帆影,笑看历史烟云等闲过,
  繁华定轮回,九河聚气,滨海展翼,天地共襄,津门新生,且待沧海红日扶摇升。
  
  未来天津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位,即北方金融中心。现在看天津好像离金融中心太远,北京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上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甚至连广州深圳重庆也把建设金融中心列为未来规划序列,但只要你把眼光放得足够开阔就能看到天津得天独厚的优势。
  拿美国为例,美国金融中心是纽约,首都是华盛顿(跨国之初是费城)。纽约和费城的地缘关系就是北京和天津的地缘关系。中国目前的金融中心在香港,北京和上海,但一百年来中国金融中心有一个地理变化。最早中国金融中心就是在天津,那时候天津有著名的金融街五大道。后来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南京,然后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转移到上海,蒋介石的贡献之一就是把上海发展出来了。为什么上海能成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因为民国政治中心在南京。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不可能迁都的话,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落在天津是没有悬念的。
  目前各界对天津发展前景还是看的不够高度,包括现在天津市很多高层领导都自认天津和上海、北京金融中心没法比,但未来中国唯一的中国金融中心,最起码北方的金融中心一定是天津,因为天津未来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金融服务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天津在未来的规划中不仅要把服务业列为重点之一,而且要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相信不仅的将来滨海新区将是另一个陆家嘴。

外地人对天津的看法是很片面的,这一方面归结于思维的狭隘,对天津历史知识的缺失;也是因为天津的城市性格决定这座城市不太喜欢吆喝自己,有务实的因素,也有对外界反应迟钝,嗅觉不敏感的因素。
  上海有海派文化,北京有京派文化,重庆、成都有巴蜀文化,广州有岭南文化,西安有三秦文化,杭州、苏州有江南文化,就连承德这样的小城也有塞外风情,可是谁能说得清天津市是什么文化?五湖四海的码头文化?平民特色的曲艺文化?似乎都有点,似乎都不能代表天津的文化,好像天津依然没总结出代表性的文化。
  天津不是没文化名片,而是太多太分散,就连冯骥才老先生也说不明白什么时候天津有代表性的文化。
  天津本来就不重视城市包装与推广,分散的、模糊地城市印象更让外地人对天津摸不着头脑,只好化成一个个零散的具体的小吃或者手艺,这对天津的推广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