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33:39
中国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研究社会处于大变革、经济处于大发展的中国,新的投资行业新的商机总是不断的涌现,而又不断的消退在改革历史的进程中。进入“十一五”,我国的经济运行背景、现实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库投资管理公司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结构变动与行业变动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为投资合作伙伴发掘重要的商业机会。

在经历了30 年中几乎是最好的2004 年后,2005 年全球经济在高油价的阴影下依然强劲。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过去10 年中最好的时期,连续3 年的增长率稳定在9%以上,并且没有引发90 年代那样的通胀。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我们对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是,在中国政府刻意避免大起大落的政策预期下,中国经济在2006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将处于8%到9%的窄幅波动的区间内。

尽管经过了20 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政府仍然有能力对中国经济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因此,“十一五规划”不可不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勾勒出一个粗线条的全貌。《建议》对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两方面量化的发展指标,即2010年人均GDP 比2000 年翻一番,单位GDP 耗能指标比2005 降低20%左右。

人均GDP 到2010 年比2000 年翻一番,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01-2005 年人均GDP 增长8.14%,因此2006-2010 年人均GDP 平均每年增长6.23%即可达到这一目标。再考虑到人口增长的因素,GDP 总量平均每年需增长约6.7%。这样的速度仍然是太保守了。我们预计“十一五”期间GDP 增长速度在8-8.5%的区间。

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我们发现中国经济中的一些亮点,可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是我们寻找未来中国经济亮点的重要依据,其中蕴藏的机会非常丰富。

二.“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中国行业经济看点

ü 新能源与循环经济
ü 铁路交通
ü 道路交通与公共设施
ü 水务
ü 信息产业

新能源与循环经济

根据以往的经验,上一个五年的突出问题总会成为下一个五年的重点解决目标。“十五”期间,能源价格的连续上涨,使得节约能源理所应当在“十一五”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主题包含的内容有:
u 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u 替代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u 可回收物资的循环利用

日前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名单,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业。一些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表示,国家将对循环经济试点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将予以适当支持。目前,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正在联合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试点企业和地区申报试点方案的重大项目。对于促进循环经济有明显作用的重大技术项目,将会得到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为配合这一规划的实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建设需求的匡算数据:

²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年,每年至少需要发展100多万KW装机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到2050年,尚有7.2亿KW缺口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满足;
² 太阳能、风能、水能、垃圾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成本优势,如风电建设投资成本已与核电大致相当,未来可能低至500美元/KW以下,在光伏发电方面,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的效率和售价与国际水平接近;

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大规模发展的方向,相关的发电、储能及运输均面临更高的要求,建议相关的技术与产业发展工作应当及早起步。


铁路交通

铁路运输部门目前仍然处于“半行政”的经营状态,进入2005 年以来,有关铁路的投资突然加快,但绝对规模仍然很小。国家将对合资铁路经营机制和经营政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我们有理由期待铁路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0万公里。要完成这一目标,未来5年中国铁路建设平均每年需投资1300 亿元左右,比2004 年铁路运输业的投资额高60%。

日前,铁道部对外宣布开放四大领域:
u 铁路建设
u 铁路运输
u 铁路运输装备制造
u 铁路多元经营

铁路行业的重大投资机会将会出现在铁路改造、维修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新型铁路装备制造,如高速铁路列车及新型地铁车辆,包括牵引、传送、控制及网络系统、信号系统的制造和研发,机车和车辆制造、设备和零部件供给等企业而言是个重大发展契机。同时,铁路建设未来面临巨大商机,但建议投资商关注铁道部相关改革政策的推出,充分评估进入风险,谨慎进入铁路建设领域。

道路交通与公共设施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即能缓解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出行难,符合节能经济原则。中国已经在9 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十五期间,对轨道交通的总投资达到2000 亿元。立项和在建的城市轨道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达到2800 亿元,总里程688.3 公里。到2010 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超过1000 公里。

道路交通与公共设施的重大投资机会将出现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行业和港口建设与运营。

交通运输在"十一五"期间将迎来关键发展时期,国家发改委将大力加强对铁路、公路、港口等行业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交通运输业的运能与布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预计其投资规模必将出现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初步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能源运输通道,快速旅客运输系统和集装箱运输系统为重点的通畅、便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全面缓解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运输需要。

港口业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国内沿海运输需求强劲,水运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运输量增长进一步推动港口、航道建设,刺激船舶运力增长。市场运力供应紧张导致运价稳步上升,港航企业经济效益良好。

2003年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分列第一、三、四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海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去年全球海运贸易新增运量的80%来自中国。近几年港口业平均利润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且稳定增长,成为各路投资追捧的对象。大连、天津、青岛、南通、宁波、舟山、茂名、湛江等沿海城市,纷纷将发展港口、特别是建设大型油品泊位作为其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将使油品运输成为港务局新的利润增长点。

港口的投资环境相对其他基础设施行业更趋宽松。目前我国所有港口均已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包括产权划转,并实行政企分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已正式施行,明确提出,国营、私人和外商投资者在投资和经营国内港口时,享有同等待遇,为港口多元化投资和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们可以得到对投资需求的匡算数据:

u 从2006年到2010年,交通运输业系统的建设资金需要2.5万亿人民币;到2020年为止至少需要投入8万亿人民币。
u 未来十几年,如果要彻底解决目前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每年须把对交通运输的投资额提高到占GDP3.5%的比重。
u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0.7亿吨,同比增长23.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0%,这一比率有可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水务行业

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现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有100多个,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水务是一个以大投资、长周期、回报率低而稳定为特征的行业,可细分为水的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两个子行业。在这个行业投资获利来自于用水量的增加、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的调升。据国家经济发展权威部门预测,水务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5%左右,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极富投资价值。 

从以下测算数据可以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

u 供水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年产值可从目前的600亿~700亿元提高到1500亿~2000亿元左右。
u “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所有城市污水处理率必须超过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超过 70%。中国在未来五年在污水处理上蕴含的商机大约3000亿元。
u 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调升水价和污水处理费,预计更多的城市将采取类似调价措施,国外不少发达国家一吨水的价格相当于一、二十度电的价格,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吨水的价格相当于二、三度电的价格,长期来看,水价的上涨空间很大。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

3G 网络将带动投资热潮。根据目前的规划,3G正式发牌可能将在2006 年中。还应关注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带来的发展机会。另外,目前占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通信状况普遍落后,电话、电信基础设施覆盖率极低。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8.8%的行政村没有通电话。 “十一五”期间,农村通信被列为电信业需要重视的发展领域。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将给投资商带来巨大财富。
三、建议重点关注投资对象

ü 装备制造业
ü 基础能源业
ü 建材行业
ü 主要机械行业


(一) 装备制造业

机械装备制造业被提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1、大型海洋工程和船舶港口装备。
依据国务院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三大港口群建设规划,到2010年三大港口群的吞吐能力将至少增加一倍,与此配套,明确提出发展大型海洋港口装备,将重点发展大型矿石和原油运输船和高速重型集装箱船,提升柴油机的核心配件-曲轴、大型船用铸锻件、锅炉发电机组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同时发展海洋勘探、开采及加工成套装备。

2、大型矿山能源装备。
今后5年,我国将建设和改造120座矿井,加快提高资源开采的安全和效率,发展大型环保装备。为此,国家将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大型综采、提升与洗选设备及薄煤层采掘设备。大型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方面,急需掌握大断面岩石掘进机及大型施工机械的关键制造技术。

3、新型纺织机械。
包括日产20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机电一体化电脑织机和喷气织机,棉纺生产线,电脑提花机,高速精编机,产品、工艺参数在线监测系统,高质量、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生产设备等。

4、数控机床工具。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取决于我国机床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和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刺激机床行业起飞的主要动力。我国固定资产每投入100亿元,将带动0.8亿-1.1亿元的机床市场消费额。轿车产量每提高1%,数控机床市场消费量就将扩大0.54%。发电设备、船舶、冶金等大型和重型工业也是机床的主要消费者。在产品供给方面,普及型数控机床将是机床市场上竞争的焦点。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机床消费还存在着200多亿元的贸易逆差和供需缺口,这预示机床行业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3-5年,我国机床行业产值将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
5、水利建设设备。
执行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我国政府把水利问题提高到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目前我国西部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水,从而影响了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是很迫切的任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水利方面的投入会加大,设备建设还会继续增加,如水泵、阀门、动力机器、抽水机和喷灌机等。因此水利行业对先进适用水利设备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水利行业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可以节约40%~60%的用水量,这对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先进的水质监测和污水处理以及水再生利用技术与设备的市场也将十分巨大。其二是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目前,长江防洪骨干工程有14项。全国各地还要兴建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这将需要大批水利设备。其三是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成为解决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重要渠道,与供水系统相关的水利设备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 基础能源业

“十一五”期间,在能源领域仍将有着广大的投资机会。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必然要求有足够的能源供应;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包括产业升级换代、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对能源行业本身的投资改造、采用能源新技术,节能领域也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1、煤炭投资:缺口很大。
最近几年煤炭需求增长比较快,“十一五”还会进一步增长。目前国内发电能力的增长主要是靠煤电,预计2005-2006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增长率分别为13.26%、12.93%,对电煤总的需求为10.8亿吨、12.1亿吨,同比上年分别增长幅度为12.22%、11.98%。 而“十一五”期间电力需求将会增长很快。未来几年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家批准投建的发电机组仍将是火电机组。因此,未来几年内,随着国家“煤电联动”的政策的实施,投资火电的利润空间将有进一步的上升趋势。另外,煤矿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投资拉动。比如一些资源枯竭型地区,老煤矿的生产能力到期了,需要退出,必须要有新的生产能力补充上去。小煤矿需要扩大生产能力,搞规模化生产,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一些非法小煤矿被关掉后,这些生产能力要依靠有规模的大煤矿来补充。

2、电力投资:趋于理性的快速增长。
近几年,我国电力建设呈现冷热不均的特点。一边是电源建设投资过剩,在建规模很大,政府开始清理。另一边是电网投资一直不足,电网公司亏损。2006-2007年,电源投资要受“十五”期间过度投资的影响,增长会缓慢一些,趋向于理性投资。而电网投资应该一直都是增长的趋势。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资源消耗粗放型发展阶段,电力需求稳定增长,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以十一五期间GDP增长8%和电力弹性系数为1计算,发电量年均增长8%,2010年发电量将达到3.4万亿千瓦时,相应需要装机7.5亿千瓦,其中水电1.72亿千瓦,核电15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气电3500万千瓦。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而目前我国年GDP的电力消耗保持在0.16千瓦时/元左右,按这个数字预计,到2020年我国年电力需求将达到64000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87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应该长期维持在7%左右。因此从长期来看,电力需求的波动是暂时的,增长是持续的。

3、电力投资相关配套行业
1)电站设备是电力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子行业,主要产品为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当前国家对电力建设投资调控的方向主要是耗能高,效率低的中小火电机组。对于水电、核电和大型火电机组影响不大。2004年1月到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共核准大型电站项目1.21亿千瓦。表明今后大型发电设备企业机会仍然很多。其行业竞争力和未来前景最为看好。
2)输变电设备行业销售额增长空间大。我国电力建设的传统是重发电,轻输配电,主网架结构薄弱,经常形成"窝电"现象。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输配电和发电资产的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是40:60。我国两大电网公司已加大电网投资,预计2005年将再投资1500亿元,今后几年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全国联网将是电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输变电行业、尤其一次设备行业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很快,但净利润却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就是各企业的削价竞争。
3)电力环保设备得到政府鼓励和支持。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电力工业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40%左右,对我国大气质量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2005年1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46家未脱硫火电厂限期整改,使用高硫煤炭的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装置。2005年2月17日,京都议定书在全球生效,我国面临更加巨大的环保压力。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脱硫装机容量约1330万千瓦,只占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3.68 亿千瓦的3.61%,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该行业整体面临很大发展机遇。

(三) 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整个社会实现资源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

1、水泥行业分析
 “节能降耗”将成为水泥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一个主题。“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把节约资源上升到一项基本国策,在目前水泥行业面临燃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节能降耗无疑将成为水泥企业提升业绩的关键手段。假设水泥行业能完成降低能耗20%左右的目标,那么“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年节约成本在53亿元左右,水泥行业的利润总额将会提升38%左右。
    仔细分析“十五”期间水泥行业的运行态势,结合“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水泥行业的论述,我们认为应把握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投资机会。新型干法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产品质量高等优势,从节约能源这个角度,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将是水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分享西部大开发给予水泥企业的发展机会。在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的前提下,西部水泥市场的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激发,无疑给西部有竞争力的水泥企业带来发展机会。

2、玻璃行业分析
  分析“十五”期间玻璃行业的运行态势,我们认为玻璃行业可以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第一,关注优质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投资机会。从目前玻璃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等,我们认为优质浮法玻璃将会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优质浮法玻璃企业仍具备一定的投资机会。 
第二,把握纵向一体化的玻璃深加工企业的投资机会。目前玻璃行业存在上游平板玻璃供给过剩与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玻璃深加工配套能力的不足使得国内玻璃深加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玻璃深加工业务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获利能力,尤其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如今年前三季度,南玻A的精细玻璃业务(包括ITO玻璃及彩色滤光片)的毛利率仍高达42%,福耀玻璃的汽车玻璃业务的毛利率也高达37%。 
第三,把握节能玻璃生产企业的投资机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通过玻璃门窗损失的能耗占到全部建筑能耗40%~50%,随着国家对节能的日益重视,深加工玻璃中的节能玻璃也将迎来发展机会,诸如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及Low-e玻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增速将有望提高,而传统的普通建筑平板玻璃需求则可能出现萎缩。一些特殊品种的玻璃如超白玻璃可用作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系统的基片,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的加大,与之相关的玻璃生产企业将有可能从中获益。

3、新型建筑材料行业
  新型建筑材料是建材工业中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节能降耗”角度出发,我们基本可以把握该行业的发展机会所在。建筑要实现节能不仅是门窗要实现节能,墙体实现节能也是十分关键的。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墙体材料仍是实心粘土砖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耗用粘土资源多,而且能耗也大。国务院已经提出,到2010年底,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同时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出台,发展低能耗、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必将成为主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将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会。

(四)主要机械行业

1、仪器仪表行业:受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预计各种水表、电表需求将逐渐趋稳,光学仪器和消费类仪表将能够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全年生产增长将在5%左右。  

2、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受海上石油发展的影响,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保持一定增长;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会有转机,生产增长会有所恢复,尤其是国家加大对年产30万吨及以上合成氨、48万吨及以上尿素、30万吨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等的技术改造会促进需求的平稳增长。  
四、谨慎进入以下趋势呈现下滑局面的行业或领域

汽车:国内汽车产业的利润将大幅度下滑。今年预计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5%,经销渠道的进一步收紧将使过剩的产能积压到商家手中,降价在所难免。摩根士丹利日前也发布预测报告认为:尽管中国今年前十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1.3%,但由于利润率降至3.8%、投资回报率降至8.1%,同期汽车行业纯利同比降幅将超过50%。不仅如此,摩根士丹利还预测汽车售价会下跌6%,产品利润率下降4%,。预计随着价格战的加剧,国内汽车行业明年会加倍恶劣,甚至无利可图。

钢铁:今年4月以来钢价暴跌,钢铁行业出现亏损。钢铁企业已实施减产措施,预计全年粗钢产量3.45亿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这种低迷状态将制约2006年产能的释放。预计2006年全年钢产量为3.85亿吨左右,增加4000万吨左右,增长12%左右;按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材量测算,明年需增加钢材供给5850万吨,即总消费量为4.285亿吨。有专家计算,明年过剩钢材量应仍在4350万吨左右。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生产能力力争控制在4亿吨左右,拟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但从长远看,钢材等金属材料的需求高峰期还会延续下去。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国将有15%~20%的人口进入二级城市,这将进一步扩大原材料消费。

农机行业:由于国家继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产品收购的顺价政策实行,预计大型农机产品生产降幅将明显降低,农业运输机械将保持适度增长,一些小型、专用农机具市场需求将保持平稳。

工程机械行业:宏观调控措施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机械工程行业作为投资品,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影响。
1)铲土运输机械行业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最大,装载机行业产能过剩状况仍然没有改观。
2)混凝土机械受到宏观调控影响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机械仍然将维持较好的市场状况。其一、政策推动,在2005年12月31日之后,禁止在所有的地级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二、商品混凝土相对现拌混凝土的各种优势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商品混凝土的品质优势更加明显。其三、商品混凝土价格降低。商品混凝土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商品混凝土普及使用都将降低商品混凝土的价格,使之更加接近现拌混凝土,从而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这将会加快商品混凝土替代现拌混凝土的过程。
3)汽车起重机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大,2006年之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降,汽车起重机行业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4)物流机械。叉车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小,周期性非常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叉车特别是中小吨位的叉车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出口量近年来加速上升。
5) 纺织机械。 纺织机械行业受到纺织品产量影响较大,纺织品配额放开对中国纺织品行业构成实质利好,但是发达国家有可能采用其他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限制,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到纺织机械行业。

电工电器行业:国家决定新建电厂和改造老厂所需的6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机组将采用国产设备,加强中低压凝汽式机组、老机组和重点主力机组,3年内停运和报废1000万千瓦中低压小火电机组,集中资金加快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等措施,无疑会促进电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电工行业一些大型主机厂资金供应受三角债困扰特别严重,这对下一步电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会造成不利影响。

传统建材、有色行业:供大于求严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增速同比减缓4.7和6.2个百分点。水泥、玻璃的混合平均价同比分别下降3.1%和9.6%。重点建材企业水泥、玻璃库存同比上升1.3%和65.3%。建材行业实现利润下降15.3%,其中,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利润分别下降70.2%和36.5%。
在有色行业,前三季度,10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速同比减缓1.4个百分点。

传统轻工产业:开始潜伏危机,服装、低端电子产品和食品等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平均边际利润率只有1~3%,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人民币升值的加快,这些行业将失去国际竞争力,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房地产:市场井喷期已过,2006年房地产投资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预计增长率为15%—18%之间。预计2006年有20%开发商的产品依然是非常畅销,并且他们产品的价格依然会有上涨空间;而另外30%开发商的产品销售则是一般;还有50%开发商的产品有滞销的可能。 
五、“十一五”规划有可能带来的区域投资机会

ü 起自攀枝花终点上海,连接长江流域七省的长江经济带
ü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沈大、青岛为两翼的的环渤海经济区
ü 长三角
ü 珠三角
ü 部分都市群(成渝、关中、中原、长株潭、厦漳泉、半岛都市群)

“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了区域互动的新机制,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议》首次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机制”,即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在这个主题下,进一步明确强调“城市群”的概念,走节约土地、集约化、紧凑型的城镇化道路。在中国从西到东依次出现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都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都市群、山东半岛都市群、大上海,从北到南,有沈大、京津唐、合肥经济区、长株潭、厦漳泉等都市群。每个都市群都将成为区域性经济热点地区,形成统一的市场和适宜投资的小气候。

首次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放在与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腾飞,此次强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推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形成,意味着拥有研发优势的滨海新区将与深圳、浦东一样,将作为环渤海湾的龙头,对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开发浦东曾带来由上海既而是长三角的飞速发展,深圳带动了整个珠三角的腾飞,而天津滨海新区将重造新的传奇。关注环渤海经济带,首先应该关注京津唐,进一步将视野扩展到作为两翼的沈大和青岛,这就象一张紧紧绷起的弯弓,具有足够的张力,带动环渤海湾腹地的河北、山西、山东、内蒙东部、辽宁的经济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概念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成渝地区和关中城市群。成都和重庆尽管争斗不断,最终都将选择互利的经济合作之路;作为西部最大的都市的西安具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人才和科技实力,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这两个都市组合是投资西部的首要选择。


关注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市,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4年,长江经济带创造的GDP达52,442亿元,约占全国的45%。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发展主轴线。位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高度工业化地区,已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核心区。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GDP达28,87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2%。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GDP已达到15,512亿元,占全国比重11.3%,人均GDP达到20,852元。

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今后应着力发展沿江“三圈一区”,使之成为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经济重心区。

    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该地区将建成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新型制造业基地。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的相继启动,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以交通网络建设为契机,推进经济一体化,构筑国际化大都市圈。

    在未来的发展中,江苏除苏南经济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外,江苏苏中经济区也将成为长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极。苏中经济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三个城市,该地区今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同时也极具潜力,可以预料将成为长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机遇,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地区和南昌—九江—安庆工业走廊。加快武汉城市发展,使其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三是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使重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并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发挥成都核心城市的作用,沿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主干线,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四是三峡库区。要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新型资源加工基地、高效生态农业走廊和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旅游风景区。

珠三角仍是中国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成为国家规划中重点关照的对象。在不同地区已形成一些以骨干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其中值得关注的有关中、中原、长株潭、厦漳泉都市圈,分别因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闵台经济联动的政策意义而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部分热点地区投资机会的分析:

北京

    “十一五”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首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北京市将着力发展高端、高效产业。按照这个目标,未来五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的重点是: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信息网络、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现代制造业则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石化新材料等六大行业为主。


天津

天津市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天津港、天津机场、公路、铁路、管道运输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

天津港将加快深水航道建设,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加快北疆港岛的开发和防波堤、锚地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北疆港区将加快集装箱码头和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南疆港区以适应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加快深水大型原油、矿石、煤炭泊位建设,适时建设液化天然气码头。

天津机场要以实现京津航空一体化为核心,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的改建和扩建,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外围交通衔接工程建设,具体包括京津机场间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将市内轻轨或地铁沿卫国道、津汉公路引入机场东西航站楼,在航站楼设站,引入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贯通机场东西航站区,分别将卫国道、津汉公路、津北公路引入机场。

公路方面,重点建设唐津高速公路天津南段、津蓟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天津北段等,将天津公路建成公路主枢纽。

铁路方面,配合国家建设好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和西站改造,津秦高速铁路;增建京津间四线、南疆港前编组站,汉沽港至周李港至李庄铁路联络线;改造南仓编组站东端立交疏解、枢纽东南环线或增建二线;促进通往西北方向的(保定-霸州、太原-中卫)铁路建设;建设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基地。管道方面,重点对天津港油码头至沧州沧石化至石家庄石炼化和天津港油码头至北京燕山石化之间的输油管线的建设。逐步扩大管道运输量。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将加大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建成以天津港为龙头,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为双核心,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便捷连接京津冀都市圈各大中城市,直达周边城市和市域内11个新城,覆盖重要的中心镇、旅游休闲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及与之配套的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市域内各新城与中心镇之间均有二级及以上公路相通,农村公路全部达到四级以上的等级公路标准。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按照建设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乡镇城市化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市区和包括武清、宝坻、静海、蓟县等新城区天然气居民用户,到2010年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将达到256万户,比“十五”末增长一倍多。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100%。为配合居民用户发展,还将建设天然气低压管网2100多公里。在保证居民用气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用“绿色能源”;发展以天然气为能源、能够制冷、供热、发电三联供的天然气空调,以减轻城市供电压力;发展天然气汽车等清洁能源项目。

山西

    在化肥、甲醇、电石乙炔、粗苯和煤焦油加工5个重点煤化工行业,高耗能项目将被全面禁止,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将被采用和推广。节约能源、打造“节能化工”,该省规划从5个重点化工行业入手规范和推进能源节约进程。化肥行业要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甲醇行业要鼓励在焦炭工业集中区域发展焦炉煤气集中加工制甲醇项目;电石乙炔行业要发展25000kVA以上密闭式电石炉,推广电石炉微机控制技术、除尘和尾气利用新技术,回收利用粉料和炉气热能;煤焦油加工利用行业应考虑焦化企业布局、下游产品总量、资源利用率、工艺技术、产品二次开发等因素。禁止建设10万吨以下煤焦油加工装置,鼓励采用连续精馏工艺建设单套装置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的煤焦油加工装置。鼓励对煤焦油加工产品进行二次集中加工;粗苯加工利用行业要加强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禁止新建并逐步淘汰现有酸洗法苯精制装置和工艺,采用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工艺和粗苯萃取精制工艺,提升粗苯加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河北

 “十一五”期间,河北将加大铁路、港口、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仅高速公路建设一项就将投入约860亿元,进一步完善“五纵六横七条线”的高速公路网,总通车里程将达4450公里。河北省规划中的石太、迁曹、京石、京(津)秦客运专线等8个铁路项目陆续拉开帷幕,这些铁路全部建成后,河北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将达6510公里。

山东

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的经济核心区,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等8个地级市, “十一五”期间,“半岛城市群”要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半岛城市群”的GDP总量要达到20000亿元,人均6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5%。 
《纲要》同时提出,要将济南建设成带动辐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的大都市圈,使其成为山东省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此外,与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交界的鲁南地区将建设“鲁南城市带”,目标是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

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被《纲要》确定为保障山东“十一五”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纲要》要求,接下来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8%,5年累计投资要达到80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加大电力建设投资,使全省新增发电装机3100万千瓦,总容量达到6750万千瓦,其中包括启动3个核电站项目。交通设施建设仍是重点。山东省目标是,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由目前的30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要达到6亿吨,集装箱达到1400万标准箱。山东省将努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而青岛要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济南:
济南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青岛:
在未来5年内,基本形成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框架。在“十一五”期间,青岛市还将开工建设地铁,通过轨道交通将铁路第二客站、空港等对外交通枢纽与中心城区紧密连接。青岛流亭机场也将发展成为国内门户枢纽机场,开工建设第二条跑道已经列入规划。“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将重点培植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能源产业、临港物流服务业及创意产业等五大产业。

陕西

 “十一五”期间该省预计投资6000多亿元打造能源、化工、交通、装备制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10大工程,安排230多个项目。其中能源化工预计投资2600多亿元,将建1.2亿吨煤矿、1000万吨原油、60亿立方米天然气、1700万千瓦火电、神华陶氏煤制烯烃、神华300万吨煤液化、兖矿100万吨煤液化、兖矿230万吨煤制甲醇等近30个项目,以实现能源资源的三个转化。陕西省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省级养路费及交通厅统贷安排40亿元,力争省财政安排预算专项资金15亿元,市县自筹95亿元,共安排200亿元改建县乡油路7500公里,新铺县乡油路1万公里,改建、新建村道3.4万公里,让更多的农民出门就走上致富路。 

郑州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得不到根本改变,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将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未来5年内,本市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将达到206.85亿元。按照规划,郑州市确定了84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总投资预计约206.85亿元,其中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资金9.72亿元,城市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资金8.62亿元,城市污水处理资金20.84亿元,燃煤电厂脱硫资金15.64亿元,污染综合治理资金51.40亿元,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资金40.16亿元,其他方面预计60.47亿元。

湖北

“十一五”时期,湖北要努力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以光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汽车、钢铁及深加工、石化产品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粮油、淡水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湖北省将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加快汽车零部件发展,提高为东风公司及其他汽车集团配套的能力,争取2010年,全省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达到100万辆份。还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

武汉:使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方面走在中西部前列。坚持“两业并举”(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两通优势”(交通、流通),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国内),实施“两大计划”(社区建设“883”计划、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三区、四网”(武汉新区、武汉化工新区、王家墩商务区,综合交通网、信息网、市政设施网、绿色生态网)。“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武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将达到538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倍多。据介绍,这538亿元主要投向武汉7条高速出口路的建设,以及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天河机场二航楼等项目建设。

湖南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将重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三个重点:一是工业化,集中培育10大优势产业,实施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二是农业产业化,集中培育湖南有优势的粮油棉麻、畜禽水产、果蔬菜、竹木和烟草等产业链。三是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现代金融、物流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有两个重点、两大任务。两个重点,一是要突出加快“一点一线”特别是长株潭地区的发展;二是要突出加快湘西地区的开发。两大任务,一是建设新农村;二是推进城镇化。

江苏

   “十一五”期间,江苏将建成南京、苏州、南通、镇江、连云港5个亿吨港;形成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四大重点货种专业化、集约化布局;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与内陆地区中转联运三大运输系统;初步建成苏州太仓、连云港两个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实现港口吞吐能力翻一番,达到9亿吨

南京:“十一五”时期,南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源、文化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发展速度与水平在全国领先。

重庆

  重庆市将发展四大重点产业,形成"一大三强",即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培育做强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在这些计划的投资项目中,汽车和摩托车业是重点。该市规划实施400个汽车、摩托车项目,总投资为500亿元。计划在5年后,汽车产销量要达到150万辆,占全国产销量的15%;摩托车产销量达到900万辆,占全国的份额由目前的30%左右上升到50%。同时,重庆正加速构建三大化工基地,积极争取炼油石化项目,以改变一直以来汽车摩托车“一枝独秀”的格局。据重庆市经委宣布的消息,重庆计划投资上千亿打造“百亿化工项目集群”。

福建

发展目标: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发展中小城市为基础,加快建设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海峡西岸城市群,不断增强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加快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逐步形成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合理确定港口与周边城市、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发展功能。加快推进“二纵三横”快速铁路网、“三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八纵九横”省级干线路网建设,完善空港发展布局和机场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船舶修造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矿产能源业、海洋制药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总量,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广西

 “十一五”期间,广西规划经济保持13%的增长率,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1500美元的跨越。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集群为:汽车、铝业、工程机械、钢铁、锰业集群、制糖、林浆纸产业、茧丝产业、沿海石化、医药等。积极培育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南宁市: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南宁六景工业园、广西明阳工业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铝业、电力、化工、造纸、汽车、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广东

广州: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广州“十一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10年实现建成255公里地铁的目标;积极参与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其作为沿海主枢纽港的功能;增强广州作为全国公路主枢纽和华南“信息高速公路”主枢纽功能的地位,为珠江三角洲和华南地区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提供高效平台。

深圳:深圳“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确定了产业结构提升、人才资源、自主创新能力、社会和谐作为深圳未来发展几大重要方面。
产业发展思路:以调整结构、创造品牌和优化布局为任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适度重型化制造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全面实施“整合、链接、提升”的发展策略,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和现代文化产业4大支柱产业。市域功能:在原有基础上对深圳的城市发展和市域功能进行统筹考虑,实施“深港合作圈”、“大珠三角合作圈”、“泛珠三角合作圈”三个“圈层”的区域合作框架,建设“两带三区六园”的市域产业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