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3:03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 徐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xzedu.net.cn/pub/xbyj/xbyj/20050323152830.htm
www.xzedu.net.cn 日期:2005-3-23 15:20:07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次数: 1129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只是在“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教学“问题”如何经由“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行动”如何经由“反思”而成为反思性实践?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将涉及到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精神以及基本的操作方式。

    (一)“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也暗示了校本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就算不上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不过,这也不是说“问题意识”就不重要。在教学研究中,常见的障碍既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弱”,也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强”。“课题意识太弱”的教师容易满足于以日常经验解决那些琐碎的日常问题,“自下而不上”,不善于在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和追究的“研究课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追究与设计,那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地被解决,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此相反,“课题意识太强”的教师容易只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自上而不下”,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满足于“大问题”、“大课题”的后果是忽视、轻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真困惑。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去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课题。

    (二)设计:选择何种“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确认了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设计”对于教师并不陌生,教师一直在与“设计”打交道,比如备课、写教案,等等。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学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看时,校本教学研究的“设计”在很多时候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持续地关注)。

    不过,“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根据某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备课)就成为一件事情而非两件事情。这正是“教学即研究”提法的本意。

    就此而言,校本教学研究是以自己的方式强化了“教学设计”的问题。这应当是当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倍加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不少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著述局限于“教学技术”、“教学流程”的解释,而对与之相关的“有效教学”的前提性理念却关注不够。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设计”固然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但确定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它更强调某种“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教师选择何种“有效教学”的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比如教师如何理解“学习即主动建构”、“教育即生活”、“主动参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等教学理念,将决定该教师选择何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当校本教学研究强调“有效教学”理念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时,也许容易使人认为它也带有“理论阅读”、“自上而下”的性质。确实,校本教学研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它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周围的同伴对话、与校外的专家对话,也需要必要的“理论阅读”(理论阅读是一种间接的对话)。真正的校本教学研究有时候并不容易简单地区分究竟属“自上而下的研究”还是“自下而上的研究”,它意在打通两种原本不该人为地分开、阻隔的研究道路。

[关闭窗口] [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文章   有效的校本培训系统如何建设
如何对校本培训进行评价
校本教师培训管理方法浅谈
如何让校本培训有效运行
当前,校本教研要做到“六化”
校本研究离我们有多远
教育叙事三则
评论  

共有评论: 1篇查看评论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