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魏晋南北朝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6:39:42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收藏的魏晋南北朝文章
文集
高敏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所见“调”的含义—兼与王素同志商榷 中华文史论丛 2007/1
吴简中所见孙权时期户等制度的探讨 史学月刊 2006/05
吴简中所见“丁中老小”之制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看孙权时期的口钱、算赋制度 史学月刊 2006/02
再论长沙走马楼简牍中的“复民”问题—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札记之一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03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看孙权时期的赐爵制度实况 中州学刊 2005/04
有关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两个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2004/01
魏晋南朝“送故”制度 廉政大视野 2003/04 北朝典签制度试探 中国史研究 2003/01
从东汉时期入仕者与知名人士出生地的分布状况看东汉江南经济的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看西汉前期的土地制度—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之三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03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 史学月刊 2003/09
关于汉代有“户赋”、“质钱”及各种矿产税的新证—读《张家山汉墓竹简》 史学月刊 2003/04
西汉前期的“傅年”探讨—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之六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北魏“宗主督护”制始行时间试探—兼论“宗主督护”制的社会影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论西汉前期刍、稾税制度的变化发展—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之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漫谈《张家山汉墓竹简》的主要价值与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民风民俗承传千古—读《四川省志·民俗志》 巴蜀史志 2002/3 论汉文帝 史学月刊 2001/01
论李延寿《南、北史》的规律性删削失当 史学史研究 2002/02
从《金石萃编》卷30《敬史君碑》看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南都学坛 2001/02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释文注释补正—读走马楼简牍札记之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从《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状况看吏役制的形成与演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士”和“复民”质疑 文物 2000/10
从嘉禾年间《吏民田家莂》看长沙郡一带的民情风俗与社会经济状况 中州学刊 2000/05
治学琐谈(上)(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0/01、03
《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馀力田”、“常限”田等名称的涵义试析—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三 郑州大学学报 2000/05
论《吏民田家莂》的契约与凭证二重性及其意义—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李延寿与《南北史》 学习与探索 2000/02
怀念白老 史学史研究 2000/03 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 历史研究 2000/06
关于《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州吏”问题的剖析─兼论嘉禾五年改革及其效果 史学月刊 2000/06
尹湾汉简《考绩簿》所载给我们的启示─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三 东南文化 1999/01
读《南史·王琨传》札记 史学史研究 1999/02 《〈南北史〉掇琐》序 史学史研究 1999/01
范蠡与计然 河南社会科学 1998/01 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 史学月刊 1998/01
试论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集簿》的释读、质疑与意义探讨─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二 史学月刊 1999/05
“汤始居亳”地望考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1996/01 简牍与中国古代文化 寻根 1996/05
“度田”斗争与光武中兴 南都学坛 1996/01 试论西汉前期政治上的安定方针 史学月刊 1996/06
————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 中国史研究 1996/03
《巾帼繁星》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5/03
————读安作障先生主编之《中国古代史料学》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5/04
试论孙吴建国过程中北方地主集团与江东地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北地支酉起义考略 文史哲 1994/06 曹魏与孙吴的“校事”官考略 史学月刊 1994/02
我国古代的隐士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2
胡阿祥
《宋书·州郡志》考疑一至三十八 学海 2006/06 - 2004/01
《宋书·州郡志》平议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3
北宋州级军之沿革分析与定位讨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中国历史上的汉国号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文献学研究中的学术史意识—评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前言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3
《宋书》卷三十七《州郡三》献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4/03
朴学功夫 著述精神—读施和金著《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4
《宋书·州郡志》脱漏试补 安徽史学 2004/04 以魏晋本土文学为例谈地理分区  史学月刊 2004/04
《宋书·州郡志》考疑序 2004/01 陈朝疆域变迁与政区建置考论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01
回望如梦的六朝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01
论魏晋时期巴蜀地区本土文学的寂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中国”古今称谓探微  中国地名 2003/05 孙吴"限江自保"述论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04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3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东晋南朝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述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卞孝萱先生要著编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从文化的角度观照六朝江东世族—《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评介  江海学刊 2003/05
“开卷如芝麻开门”—华林甫著《中国地名学源流》评介 学术界 2002/05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本土文学述论 洛阳大学学报 2002/0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03
六朝疆域与政区的演变及其经验教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03
论土断  南京大学学报 2001/02 蒋山蒋州蒋王庙与蒋子文崇拜  南京晓荘学院学报 1999/02
《徐霞客游记》中的地名记述与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东晋南朝的守国形势 江海学刊 1998/04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紫金岁月 1997/02
孙吴特殊政区制度考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01 东晋南朝江苏境内的双头州郡  江苏地方志 1994/01
夏国号考说 学术月刊 1998/10 商国号考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04
重农特征与“周”族名国号的由来  中国农史 1999/04 嬴秦国号考说——兼说秦置秣陵无贬义 学海 2003/02
刘邦汉国号考原 史学月刊 2001/06 王莽新国号述论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2
司马氏晋国号考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杨隋国号考说 东南文化 2000/09
武则天革“唐”为“周”略说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2 赵宋国号考说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蒙元国号概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01
红巾军反元复宋与朱元璋国号大明述论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大清国号述论  叶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04 元与清定立国号的思想文化分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侨置的源流与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产生 载《高敏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六朝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地理背景 《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
朱大渭 5
健笔破旧蹊 鸿篇开新局—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童超 05
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 中国史研究 2006/02
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史研究 2004/02
《晋书》的评价与研究 史学史研究 2000/04 资料汇集
健笔破旧蹊 鸿篇开新局—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中国史研究 1997/03
潜心治史 新意迭出—《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简评 文史杂志 1994/03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4/09
十六国国别史的一部力作──《前秦史》评价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4/02
陈长琦 5
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  中国史研究 2005/04 《中国史研究》
《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 学术研究 2005/07
《睡虎地秦墓竹简》译文商榷(二则) 史学月刊 2004/11
西晋的统一:中华文化大一统理念的胜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评汪征鲁著《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4
汉唐间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5
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 历史研究 1995/06 史学的现实性品格 学术研究 1994/05
陈琳国
休屠、屠各和刘渊族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五卷读后 回族研究 1999/03
曹魏都督制的渊源和定型──兼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5
————论晋末刘宋军功家族的三种类型 中国史研究 19905/04
论中国古代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5/01
————南朝玄儒消长初探 文史哲 1993/03
————读何兹全先生《中国古代社会》 史学史研究 1992/03
————试论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吏的考课 许昌学院学报 1991/02
————论南朝襄阳的晚渡士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4
————魏晋南朝监察制度的变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
————北魏资荫制及其渊源 学术月刊 1987/04
————读周一良教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书后 何兹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论魏晋南朝都督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4
————魏晋南北朝史上的三个问题 历史教学 19805/09
————一部重视总结历史治乱兴衰经验的书——读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 史学史研究 1983/04
黎虎
————论“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 文史哲 2007/2
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再献疑—“吏”与“军吏”辨析 史学月刊 2007/3
————汉唐时期的“军吏” 阴山学刊 2006/6
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三献疑 史学集刊 2006/04
中华文明的开拓创新之作—评王炜民、郝建平《中华文明概论》 阴山学刊 2005/05
“吏户”献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历史研究 2005/03
说“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文史哲 2005/02
————汉代外交使团的组成 中国文化研究 2004/1
汉代外交使节的人选 人文杂志 2003/06 弘扬中华文明的成功尝试—《中华文明简史》评介 黎虎 阴山学刊 2002/03
《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评介 晋阳学刊 2002/03
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文史哲 2002/03
汉代外交使节的选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唐代的押蕃使 文史 2002/2 狮舞流沙万里来 西域研究 2001/03
唐代军镇关津的涉外事务管理职能 北方论丛 2000/02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 中国史研究 2000/02
唐代缘边地方政府的外交权能 史学集刊 2000/04  汉唐时期外交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 中州学刊 1999/03
从汉唐外交决策看外交决策的特殊性 大连大学学报 1999/03 唐代的饮食原料市场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9/01
唐前期边疆军区“道”的外交管理职能 学术研究 1999/04 略论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 文史哲
1999/04 南北朝中书省的外交管理职能 安徽史学 1999/03 汉唐时期的食肆行业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02
唐代的酒肆及其经营方式 浙江学刊 1998/03 汉唐中央决策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 河北学刊 1998/06
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中国史研究 1998/03 05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 历史研究 1998/03
汉唐外交管理体制的演进及其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客家聚族而居与魏晋北朝中原大家族制度─客家居处方式探源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5/05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5  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督的外交管理职能 05
阎步克
阮成何曾与猪同饮 文史知识-2007年1期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 邓小南 读书 2005/10 关于儒生—文吏研究的说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2
勉为其难 尽力而为—阎步克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5/03 历史这门学问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1
文穷图见:王莽保灾令所见十二卿及州、部辨疑 中国史研究 2004/04
断想:王朝体制的延续性与周期性 历史研究-2004/4 诗国:王莽庸部、曹部探源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6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 历史研究 2004/04
也谈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金吾子” 中国文化研究 2004/01
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2004/02
由“比秩”论战国秦汉禄秩序列的横向扩张 国学研究辑刊 2003/12
也谈“真二千石” 史学月刊 2003/12  说“凌迟” 档案与社会 2002/4
————秦汉官吏为什么用“苦干石”为等级? 文史知识 2002/10
《二年律令·秩律》的中二千石秩级阙如问题 河北学刊 2003/05
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 中国史研究 2003/03
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 历史研究 2003/05
品位与职位──传统官僚等级制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史学月刊 2001/01
北齐官品的年代问题 历史研究 2001/03 “品位—职位”视角中的传统官阶制五期演化 历史研究 2001/2
————“质文论”的文明进化观  文史知识 2000/05
仕途视角中的南朝西省 中国学术 2000/1
————从稍食到月俸:战国秦汉禄秩等级制新探 学术界 2000/2
魏晋的朝班、官品和位阶 中国史研究 2000/04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北京大学学报 2000/02
略谈汉代禄秩的特点与倾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01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质文论 中国史研究 1999/03
周齐军阶散官制度异同论 历史研究 1998/02  论汉代禄秩之从属于职位 北京大学学报 1998/06
南齐秀才策题中之法家论调考析 北京大学学报 1997/02 西晋之“清议”呼籲简析及推论 中国文化 1996/02
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 北京大学学报 19905/05 隋代阶官制度的变化 人民政协报 1999/0324
朱绍侯
陈郡谢氏在刘宋 02 沈约《宋书》述评 02 试论汝南许氏望族的形成──兼论许劭月旦评 02
浅议司隶校尉初设之谜 05 浅议司隶校尉在东汉的特殊地位─司隶校尉研究之三 05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史研究》评介 05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 05
从《二年律令》看与军功爵制有关的三个问题—《二年律令》与军功爵制研究之三 朱绍侯 05
侯旭东
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尊卑、统属与责任 历史研究 2005/05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 史林 2005/01
————评《盛唐研究丛书》 吴丽娱 中国史研究 2004/04
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 中国史研究 2004/04
气贺泽保规教授《复刻本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简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11
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 中国史研究 2003/04
《文馆词林》载“隋文帝令山东卅四州刺史举人敕”考 中国史研究 2003/02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勘误一则 中国史研究 2003/01 北朝“三长制”四题 中国史研究 2002/04
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研究 2001/06
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 历史研究 2001/04
传统中国城市的多彩画面—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读后 书品 2001/05
东晋南北朝佛教天堂地狱观念的传播与影响─以游冥间传闻为中心 佛学研究 1999/00
————造像记与北朝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9/01
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08
————十六国北朝时期战乱与佛教发展关系新考 中国史研究 1998/04
十六国北朝时期僧人游方及其作用述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04
论南北朝时期造像风气产生的原因 文史哲 1997/05
关于《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一文的通信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4
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谈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三辑
————东晋南朝小农经济补充形式初探 中国史研究 1996/01
北朝的“市”:制度、行为与观念—兼论研究中国古史的方法 博客 北魏村落考 博客艺文类聚
张金龙
南朝的石头城防务与领石头戍事 浙江学刊 2005/02 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 史学月刊 2005/01
东魏北齐左右卫府制度考论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2 南朝卫尉及其职掌考述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4
汉魏之际政治与禁卫武官制度的变革 山东大学学报 2004/02 刘宋孝武帝朝政治与禁卫军权 浙江学刊 2003/04
南朝监局及其军权问题 文史哲 2003/04 <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史学月刊 2003/04
元嘉中期君相之争与禁卫军权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5 禁卫军权与东晋政治 史学集刊 2003/03
十六国五燕禁卫武官制度考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6 南朝宋文帝初年政争与禁卫军权  求是学刊 2003/05
文成帝《南巡碑》所见北魏前期禁卫武官制度 民族研究 2003/04
北魏后期禁卫武官制度考论—以史籍记载为中心  历史研究 2003/03
南朝直阁将军制度考  中国史研究 2002/02 东魏北齐京畿大都督考 文史哲 2001/01
北魏前期禁卫武官制度考论 兰州大学学报 2001/06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禁卫武官释义 江海学刊 2001/03
北魏迁都后官贵之家在洛阳的居住里坊考 河洛史志 2000/01
————晋代禁卫武官制度考论 中国史研究 1999/04
北魏后期的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  文史哲 1999/01  北朝中央护军制度考索 史学月刊 1999/04
禁卫军权与南朝政治 南京大学学报 1999/03 西魏禁卫武官制度考论 民族研究 1999/06
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 历史研究 1999/06 晋灭吴战争的决策探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8/03
北燕政治史四题 南都学坛 1997/04 北魏御史台政治职能考论 中国史研究 1997/04 05
————领军将军与北魏政治 中国史研究 19905/01 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思想 许昌师专学报 19905/02
十六国“地方”护军制度补正 西北史地 1994/04 河西士人在北魏的政治境遇及其文化影响 兰州大学学报 19905/02
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孙吴禁卫武官制度考
北魏「中散」诸职考 中国史研究 1993/02 《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牟发松
陈朝建立之际的合法性诉求及其运作 中华文史论丛 2006/03 新出四方北朝韦氏墓志校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6/04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江海学刊 2005/05
唐长孺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唐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重读所著三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5
魏晋南北朝的天下三分之局试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05/01 汉唐间的中日关系与东亚世界 史林 2004/06
汉唐异同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03说“达”—以魏晋士风问题为中心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1
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及其原因探析 武汉大学学报 2003/03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史学理论研究 2002/03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点社会经济史研究简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9/04
著书敢期延岁月,湖山倘许小盘桓—唐长孺教授学术成就及治学方法略述 武汉大学学报 19905/03
拓跋虎墓志 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 南、北朝在制度文化上的相互影响略论
林校生
————略述魏晋扬州的“政治态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
————司马睿幕府之构成特征简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
闽东古文化资源保护问题的初步考察意见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成都王颖督区幕佐和文化倾向之考释 国学研究辑刊 2004/14
西晋末司马睿府佐吏考略 宁德师专学报 2005/02 西晋“八王”幕佐分府考录 宁德师专学报 2003/01
司马越府“隽异”与西晋王朝的历史出口 华侨大学学报 2003/03
西晋“赵王伦起事”社会基础辨略 福州大学学报 2003/03
关于王敦幕府的考察及推论 华侨大学学报 2002/04 漫议“八王之乱”的“名”与“实” 福州大学学报 2002/02
河洛关中的地理人文与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 华侨大学学报 2001/03
“八王之乱原因论”诸说述要及献疑 宁德师专学报 2000/01
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之分布流转:读《中国古都和文化》 华侨大学学报 2000/1
————桓温与玄学 林校生 中国史研究 1998/04
非逻辑思维在历史认识中的地位 宁德师专学报 1997/02 主体性与历史事实的确立 宁德师专学报 1996/04
历史学的功能与人类精神血脉的贯通 宁德师专学报 1996/02
桓温行年简表 宁德师专学报 1996/01 也谈比较史学的逻辑特性 宁德师专学报 19905/04
朱熹历史认识论二题 宁德师专学报 19905/01 钱钟书史学思想三题 史学理论研究 19905/04
西方历史哲学的产生与中国传统史学的转轨 宁德师专学报 1994/02
历史叙事的时间框架 福建论坛 1994/06
张鹤泉
北魏征讨都督考略 北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 东晋征讨都督探讨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特点及其权力问题试探 05 东汉持节问题探讨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其所领将军职的关系探讨  东汉时期的屯驻营兵  兵制东魏北齐征讨都督论略 05
南朝都督诸州军事与其所领将军职的关系探讨 05
前秦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及其对国家统一局面的影响 05南朝征讨都督探讨 05 蜀汉镇戍都督论略 05
孙吴军镇都督论略 05 西晋大都督考略 05 西晋永嘉建兴年间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探讨 05
曹文柱 5
拓跋鲜卑早期史研究的新创获—读田余庆著《拓跋史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陈寿评价吕布有失公允说 中州学刊 2004/05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历史研究 2002/05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史学集刊 2001/02 东晋时期陈郡谢氏琐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01
张庆捷
————北魏破多罗氏壁画墓所见文字考述 历史研究 2007/01
山西襄垣唐墓(2003 1) 文物 2004/10 山西襄垣隋代浩喆墓  文物 2004/10
榆社县博物馆藏石佛造像选介 文物世界 2004/04
————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嵌蓝宝石金戒指常一民 文物 2003/10
————山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考古 2002/04
————内陆不封闭太原洋人多—虞弘墓展示中西亚风情 中国国家地理 2002/05
北魏宋绍祖墓两处铭记析 文物 2001/07
————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发掘简报 刘俊喜 张志忠 文物 2001/7
《虞弘墓志》中的几个问题 文物 2001/01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 文物 2001/01
盛唐风采──薛儆墓的线刻艺术 张童心 文物世界 2000/02 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 李裕群 考古学报 2000/01
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见拓跋职官初探 中国史研究 1999/02 05
黄河古栈道的新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物 1998/08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文物 1997/12
许辉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简论吴地商业发展的特色 江苏商论 2006/02
唐代德宪两朝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许辉 延安大学学报 2005/02 隋初幽州防御形势试探 晋阳学刊 2005/03
六朝文化及其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南北朝关系述论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3
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许昌师专学报 2001/06 “侯景之乱”论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1999/02
一部深化六朝史研究的力作──读《六朝史稿》 学海 19905/03 梁武帝统治述论 学海 1994/05
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载《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
东吴政权与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05 关于东晋北府兵的几个问题 05 六朝经济发展轨迹探索 05
王大建 5
《颜氏家训》中南北朝士族风俗文化现象探析 顾向明 郑州大学学报 2006/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秩序结构  文史哲 2004/04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中国文化研究 2004/02 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 文史哲 2003/02
谷川道雄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文史哲 2003/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之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族与游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迷信与政治 齐鲁学刊 2003/03 论曹魏的宗室政策 东岳论丛 2002/06
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综述 文史哲 2001/06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文史哲 1996/01
诸葛亮择主刘备原因探析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5/02 隋代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文史哲 1995/03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 山东大学学报 1995/02
张军
晋元帝军府机构设置特点考论 史学月刊 2005/07
曹操霸府的制度渊源与军事参谋机构考论—兼论汉末公府的“幕府化”过程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05
略论西晋八王军府之僚佐及机构设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两晋时期公府与军府之机构设置及层级—以志书中的记载为中心的考察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东汉时期州府的军府化过程—兼论汉末军府蜂起的制度原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曹魏时期司马氏霸府的形成与机构设置考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典签制度与南朝政局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2
李森
《历代兵制》后燕兵力辨正 青州古史索微四则 北齐崔頠墓志探考  论魏晋时期教育的自觉
南燕广固城被"夷其城隍"说辨正 南燕广固城的调查与研究  南燕广固城的调查与研究续
南燕史考论 青州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石刻考鉴
陶新华
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读后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7/01
北魏后期官僚管理制度的两个特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6/04
魏晋南朝的军府管理与地方变乱 史学月刊 2006/07 “停年格”与北魏后期官制 中华文史论丛 2005/79
汉代的“待诏”补论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6
观念与制度:宦官的异姓嗣子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 2005/06
北朝的军事监察官—监军、军司 殷都学刊 2005/01 北魏地方都督制补论 求索 2004/02
北魏后期的中正制新论 历史教学 2004/01
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的清浊官、流外官和吏 四川大学学报 2003/04
关于魏晋南朝中护军、中领军主武官选的几个问题 安徽史学 2003/03
论魏晋南朝地方政权的军事化 史学月刊 2002/04
论魏晋南朝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兼论武职官被轻视的原因 四川大学学报 2001/06
南朝军府中的特殊府僚—典签 历史教学 2001/05
魏晋南朝的军师、军司、军副—军府职官辨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04
魏晋南朝地方军府的指挥符号─府主信物的功能及管理 西北师大学报 2000/05
汉代的“发兵”制度 史学月刊 2000/02
————魏晋士家休假制度考论 中国史研究 1999/02
魏晋南北朝弘农杨氏的发展道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2
“王敦惮祖逖”略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01 《晋书·载记》略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02
罗新
柔然官制绩考 中华文史论丛 2007/01 论拓跋鲜卑之得名 历史研究 2006/06
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 民族研究 2006/04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 中国国家地理 2006/12
匈奴单于号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6/02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 北京大学学报 2006/01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北大史学辑刊 2005/11
契丹古城青草长—蒙古国历史文化考察散记之三 文史知识 2005/10
回鹘牙帐城掠影—蒙古国历史文化考察散记之二 文史知识 2005/05
走访突厥三大碑—蒙古国历史文化考察散记之一 文史知识 2005/01
仇池行 文史知识 2002/11 五回道 文史知识 2002/07 踏访东巡碑 文史知识 2002/06
跋北魏郑平城妻李晖仪墓志 中国历史文物 2005/06
可汗号研究—兼论中国古代“生称谥”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2
陈留公主 读书 2005/02 北魏直勤考 历史研究 2004/05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中国史研究 2004/03 话说飞狐道  文史知识 2004/04
说《文馆词林》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 中国史研究  2004/01
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 文物 2002/10 元散曲所见祆教资料 中国史研究 2001/03
吐谷浑与昆仑玉 中国史研究 2001/01 05 吴简中的“督军粮都尉”简 历史研究 2001/04
香格里拉在哪里 今日名流 2000/02 庙底沟二期文化研究 文物世界 1994/02
————陈敏“七弟顽冗”考  中国史研究 1998/02
章义和
————试论南北朝农村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 张捷 许昌学院学报 2007/1
评王永平著《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武锋 江海学刊 2006/4
关于南朝村的渊源问题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04
关于南朝村的渊源问题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许昌学院学报 2005/01
正郭与弹祢——《抱朴子外篇》汉末名士评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01
萧梁统治集团阶层和地域的变化 历史教学问题 2003/04 论梁陈二朝对江州的控制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3
陈史二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02 吕思勉《三国史话》的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李自成起义是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 简修炜 学术月刊 1997/07 孙吴校事与吕壹事件 许昌师专学报 1996/01
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巫禳 历史教学问题 1996/03
————论汉魏六朝的隐逸之风 探索与争鸣 1990/1
————王莽奴婢“私属”制新探 邱永明 探索与争鸣 1987/6
关于南朝乡村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永平
孙吴诸葛恪辅政与北伐失败原因考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人欲考古,必先明地理”—略评胡阿祥先生《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学海 2006/05
汉末流寓辽东士人之遭遇及其影响考论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3
魏晋任诞风气的先声—略论汉末逸民戴良之“诞节”及其与魏晋风度之关系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2
论步骘及其家族人物对孙吴政局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略论东晋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 学习与探索 2006/01
孙亮、孙休时期宗室与权专权及其斗争—孙吴后期政治史研究之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01
临淮淮阴步氏与孙吴政权之关系述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张昭政治地位之变迁及其与孙权冲突之原因考论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1
魏文帝曹丕之“慕通达”及其原因与影响考论 求索 2005/11 论曹操家族门风及其影响  学术月刊 2005/10
杨素、杨玄感父子与江左文士之交往—从一个侧面看隋代江南文化的北传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05
孙皓时期皇权的强化及其与儒学朝臣冲突的加剧—孙吴后期政治史研究之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04
东晋南朝吴兴沈氏之尚武及其地位的变迁 南都学坛 2005/05
顾雍论——从一个侧面看江东大族与孙吴君权之关系 江海学刊 2005/05
略论诸葛诞与琅邪诸葛氏“姓族”形成之关系 文史哲 2005/04
隋炀帝之文化趣味与江左文风、学风之北渐 学习与探索 2005/02
论孙权太子孙登与世族朝臣之关系及其政治境遇 苏州大学学报 2005/03
李文才著:《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 学海 2005/02
孙吴中期士风的变化与侨旧士风的差异推论—读《三国志·吴书·孙和传》、韦昭《博弈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02
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影响孙吴历史进程的两位女性:吴夫人与全公主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1
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6
孙吴之吕壹事件及共性质考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南朝吴兴武康沈氏之学术文化述略(下)—沈氏之家风、家学研究之二 许昌学院学报 2004/06
论诸葛恪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晋武帝立嗣及其斗争考论—以齐王攸夺嫡为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4/03
隋炀帝的文化旨趣与江左佛、道文化的北传 江海学刊 2004/05
汉末流寓江东之广陵人士与孙吴政权之关系考述 扬州大学学报 2004/01
南朝吴兴武康沈氏之学术文化述略(上)—沈氏之家风、家学研究之二 许昌学院学报 2004/03
略论孙吴统治者之阶级出身及其学术文化取向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04
中古吴兴武康姚氏之家风与家学—从一个侧面看文化因素在世族传承中的作用 扬州大学学报 2003/02
论中古时期世族家风、家学之特质—以江东世族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03
略论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山阴孔氏之从政风尚 南都学坛 2003/01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 常熟高专学报 2003/01
入晋之蜀汉人士命运的浮沉 史学月刊 2003/02
论孙权与儒学朝臣间政治观念的分歧及其斗争—从一个侧面看孙吴政权之性质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5
六朝时期吴郡陆氏之家风与家学 扬州大学学报 2002/01 孙吴时期江东之经学风尚考论 史学集刊 2003/04
略论六朝时期吴郡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江表儒宗”: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6
论东晋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之家风与家学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1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03
北魏时期之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略论六朝时期吴郡顾氏的家风与家学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六朝时期会稽虞氏之家风与家学 王永平 南都学坛 2002/04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之考论 许昌师专学报 2001/03
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 王永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5
汉魏六朝时期江东大族的形成及其地位的变迁 扬州大学学报 2000/04
南朝人士之北奔与江左文化之北传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0/01
陆机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 东南文化 2000/03
汉灵帝之置“鸿都门学”及其原因考论 扬州大学学报 1999/05
曹爽、司马懿之争真相考论 扬州大学学报 1999/03
曹爽伐蜀之目的及其失败原因考析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3
论曹操之“通脱”及其对世风的影响 南都学坛 1999/04
“■道”辨—从南朝梁吴承伯起义谈起 晋阳学刊 1999/03 曹操倡俭及其原因考议 江苏社会科学 1999/01
世族势力之复兴与曹睿顾命大臣之变易 扬州大学学报 1998/02
论荀彧─兼论曹操与东汉大族的关系 扬州大学学报 1997/03
江东士人与陈敏之乱关系考实 江海学刊 1997/01 隋文帝从政弊失论 历史教学问题 19905/03
论北魏后期的奢侈风气—从一个侧面看北魏衰亡的原因 学术月刊 1996/06
田丰的“乡土情结”与人生悲剧─兼评袁绍拒迎汉献帝及其南进战略的失误 河北学刊 19905/04
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 历史研究 19905/01 刘表新论 江汉论坛 19905/06
王银田
萨珊波斯与北魏平城 敦煌研究 2005/02 北魏石雕三品 文物 2004/06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椁壁画 文物 2001/07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0/01
大同华严寺研究 文物世界 1999/02 流散在日本的云冈石窟雕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9/01
大同市西郊元墓发掘简报 文物世界 19905/02 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发掘简报 文物世界 19905/01
大同辽代壁画墓刍议 北方文物 1994/02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再研究
————山西大同市北魏平城明堂遗址19905年的发掘
张学锋
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 文物 2006/04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2 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 华夏考古 2005/02
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 矢泽知行 张学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11
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东晋流寓政府的挽歌 张学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03
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 阿部幸信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06
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 长井千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10
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 角谷常子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05
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 冈元司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2/09
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 滨川 荣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2/03
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 江海学刊 2002/05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 太田出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11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 堤一昭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10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松本保宣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09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 渡边义浩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07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 宫宅洁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06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 高津纯也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05
————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 中国史研究 2001/01
六朝农业经济概说 《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
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业 《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
韩昇
白江之战前唐朝与新罗、日本关系的演变 中国史研究 2005/01
再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圣德太子写经 中国历史文物 2004/03
五行与古代中日职官服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上元年间的政局与武则天逼宫 史林 2003/06 华南的掷石戏与日本、朝鲜的石战戏 相田洋 学术研究 2003/10
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 历史研究 2003/04
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复旦学报 2003/05
萧梁与东亚史事三考 韩昇 学术季刊 2002/03 隋史考证九则 厦门大学学报 1999/01
武则天的家世与生年新探 韩昇 厦门大学学报 2002/01 隋文帝弑君与被弑说考证 学术研究 2000/02
南北朝隋唐时代东亚的“佛教外交” 佛学研究 1999/00 科举制与唐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厦门大学学报 1999/04
隋文帝的“雄猜”与开皇初期政局 史学月刊 1999/03 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 学术月刊 1998/09
南方复起与隋文帝江南政策的转变 厦门大学学报 1998/02 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 厦门大学学报
隋炀帝伐高丽之谜 韩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
王万盈 5
北魏制度转型论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影响探析 何世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北朝仓廪系统探研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5/01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曲及其演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论唐宋时期的刺青习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魏晋南北朝上流社会妇女婚姻理念述论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1
李世民与魏征关系新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论拓跋鲜卑民族的融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闺庭的妒悍之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拓跋鲜卑在汉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5
陶贤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探讨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霸府与南朝王朝更替 许昌学院学报 2006/03 孙权人才管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高欢父子霸府述论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曹操霸府与曹丕代汉 唐都学刊 2005/06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王朝更替 社会科学辑刊 2005/05 曹操挟天子问题再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9
三国时期劫质现象刍议 许昌学院学报 2004/04 魏晋禅代与司马氏霸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魏晋禅代异同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汉末士人择主心态试析 唐都学刊 2003/04
汉魏皇权嬗代与士人心态 南都学坛 2003/05 北朝汉族士人对待南朝政权的态度分析 广州大学学报 2003/10
2002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07 《晋书·高光传》标点辨误一则 中国史研究 2003/03
西晋黄沙狱初置时间考 江海学刊 2003/06 论北朝时期汉族士人的政治心态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3
从嵇绍之死看中国古代的忠孝观 刘伟航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孔毅
论桓范《世要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6/03 魏晋南北朝之“逆旅”及其文化意蕴 许昌学院学报 2005/06
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云南社会科学 2005/05
善教与善政:西魏崛起变强的根本原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魏晋南北朝宗族伦理述论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1 魏晋南北朝社会控制思想三题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4/06
谈异文化的外来语之流行 杨平 理论界 2004/04 北魏前期北方世族在政权中的地位再认识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4/01
傅玄伦理思想三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06 苏绰个体伦理思想及其渊源初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3/0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伦理设计及其实施方案 云南社会科学 2003/03
《世说新语》中所见两晋名士审美风尚三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03
苏绰伦理法思想及其渊源初探 重庆师院学报 2002/04 苏绰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渊源初探 重庆师院学报 2002/02
苏绰政治伦理思想及其渊源初探 重庆师院学报 2001/04 论曹魏之黜抑“浮华” 许昌师专学报 2000/01
沈约《宋书》史论四题 南京晓荘学院学报 2000/02 论南朝齐梁士族对政治变局的回应 重庆师院学报 2000/03
忧生·享乐·济世—汉魏之际文人心态剖析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1
从刘峻《广绝交论》看萧梁士人的交往状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01
南朝刘宋时期门阀士族从中心到边缘的历程 江海学刊 1999/05
北魏前期北方世族“以夏变夷”的历程 中国史研究 1998/02 魏晋玄学的衰落及其与佛教的合流 许昌师专学报 1997/02
历史系本科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 历史教学问题 1997/03
魏晋政治风云与“名教自然之辩” 许昌师专学报 1996/04 汉晋名士忧患意识比较论学术月刊 1996/02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02 东晋名士与玄佛合流 求索 19905/05
东魏北齐的文士及其命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05/01 汉晋名士价值观念的演变 齐鲁学刊 19905/02
李万生
四论《贞观政要》之成书时间—与谢保成先生商榷 社会科学论坛 2007/02
“水浒”书名及相关问题 云梦学刊 2005/06 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7
论东魏北齐的积极进取—兼论东魏北齐历史的一种分期法 史学月刊 2003/01
南北朝史二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论侯景江北防线确立的基础 中国史研究 2002/03
论侯景叛东魏的原因及结果 中国文化研究 2000/02 侯景的氏族及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2000/05
论侯景叛东魏的历史原因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02 读《周书·萧詧传》书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03
河南之地与三国之争─以侯景叛东魏为中心的考察 李万生 中国史研究 1998/03 05
何德章
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3 六朝南方开发的几个问题 学海 2005/02
隋朝的统一:先进文明的胜利 郑州大学学报 2004/05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 中国大学教学 2003/08
鲜卑代国的成长与拓跋鲜卑初期汉化 武汉大学学报 2001/01
北魏初年的汉化制度与天赐二年的倒退 中国史研究 2001/02 05
评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中国史研究 2000/02
江淮地域与隋炀帝的政治生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建康与六朝江南经济区域的变迁 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第二辑
六朝时期的水陆交通 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第二辑
北魏太和中州郡制改革考释 武汉大学学报 19905/03
薛瑞泽
唐宋时期沙苑地区的畜牧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溱洧文化的地域范围及其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6/04
试论隋代科举考试 运城学院学报 2006/01 论河洛文化的滥觞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01
南北朝时期与朝鲜半岛诸国的交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寻根 2005/05 魏晋北朝疫病流行及救助 山西师大学报 2005/05
河洛地区的地域范围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北魏时期的水旱灾害及其防治 《北朝研究》第四辑 2004/07
孟郊在河阳、济源的生活与创作 焦作大学学报 2004/03 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 军事历史研究 2004/01
六朝时期疫病流行及社会救助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2 汉代疫病流行及救助 寻根 2003/04
汉代邻里关系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 2003/05 六朝时期的水灾及救助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03
北魏县令长的相关问题 史学集刊 2003/03 论蜀汉时期的战略城池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2002/04
论汉代的夫妻关系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05 读《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 甘肃高师学报 2002/03
全新视角洞察汉代社会的力作—读晋文《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东南文化 2002/05
北魏的盐业经营及文化意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2/02 北魏邻里关系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2/04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 安徽史学 2002/03 诸葛亮家族的婚宦关系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蜀汉婚姻的特色 文史杂志 2001/03 先秦秦汉河洛地区的冶铸业 四川文物 2001/03
读《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的寺院园林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02 春秋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 史学月刊 2001/05
北魏的内河航运 山西师大学报 2001/03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酿酒业 安徽史学 2001/02
简论魏晋南北朝的赐婚 青海社会科学 2000/05 先秦至北朝河洛地区的漕运与仓储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0/03
魏晋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0/01 魏晋南北朝的财婚问题 文史哲 2000/06
试论魏晋南北朝再婚问题 思想战线 2000/02 试论三国婚姻的政治性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1
论汉唐间河洛地区小农土地私有制的兴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9/02
暮云愁色满中原──杜甫的洛阳情结 杜甫研究学刊 1999/01 试论鬼谷子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研究 1999/01
“河洛”与河洛地区研究补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02 汉唐间河东地区的盐业 盐业史研究 1998/01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渔业 洛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3 汉晋间鄯善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 新疆地方志 19905/01
3—6世纪后妃变态心理剖析 许昌师专学报 19905/02 《拾遗记》中洛阳史事述要 中州今古 1994/06
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对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载《高敏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西周至隋唐洛阳市场的变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06
陈金凤 05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业考古 2004/01 隋炀帝与江南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刘璋失益州新论 段少京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4/01 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01
孙吴建都与撤都武昌原因探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04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论 张红霞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5 东汉明帝民族政策论析 贵州民族研究 2006/04
魏晋南朝九品中正制与皇权政治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两晋疫病及相关问题研究 许昌学院学报 2005/03
从“荆扬之争”到“雍荆之争”—东晋南朝政治军事形势演变略论 史学月刊 2005/03
略论汉魏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 姚建平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西晋安吴与东晋立国江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03
山东士族与隋朝政治论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06 后梁政权与南北朝晚期政局 唐都学刊 2002/03
谢安、桓冲与东晋皇权政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三国争夺中间地带少数民族述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2/01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带蛮族合作探微—以北魏和桓诞、田益宗合作为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2/06
从汉中到陇右—蜀汉战略新论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02
元嘉北伐新论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间地带略论 江汉论坛 2000/03
十六国时期胡汉合作的再认识 杨炳祥 05试论东晋守国的中间地带战略 05 孙吴益州战略论析 0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间地带的农业经营略论 05
郭黎安
六朝史研究的新收获—评胡阿祥著《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江海学刊 2002/02
关于六朝建康气候、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2000/08
外来资财在六朝健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学海 2000/06
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 中国史研究 1999/04 试论六朝建康的水陆交通 江苏社会科学 1999/05
六朝建康墓葬的地域分布述论 学海 1997/02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 南京社会科学 1997/08
六朝风俗谈 东南文化 1997/04 六朝建康园林考述 学海 19905/05 读史札记三则 学海 19905/01
六朝时期建康居民的饮食与服饰 南京社会科学 19905/10
陈群
————渤海高氏与东魏政治 中国史研究 1997/02
两晋之际吴兴沈氏考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南朝后期吴兴沈氏考释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6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刘宋建立与士族文人的分化 中国史研究 2002/03
魏晋南北朝的生死观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魏晋“才性”、“性情”之辩再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南朝国子学考略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4/03 文学集团与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 烟台大学学报 2004/04
六朝士人的处世哲学与理想追求 苏州大学学报 2004/03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 郑琳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6
柳春新
东西曹考述  史学月刊 2005/09 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 史学集刊 2005/02
曹操霸府述论 史学月刊 2002/08 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婚姻、信仰研究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05
魏明帝的“权法之治”及失误 许昌师专学报 1998/03 崔琰之死与毛玠之废 武汉大学学报 1997/02
崔琰之死与毛玠之废 武汉大学学报 1997/02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中国史研究 1997/04 博客艺文类聚
“魏讽谋反案”析论  江汉论坛 1997/05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的租佃关系 中国史研究 1999/01 《闭门为市》释 《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
《齐民要术》所见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客” 贵在求真和创新
黄皓杂议 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估价 略谈吴国国有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的原因
论南齐永明年间的和市 秦淮风流眼底收 魏晋南北朝北方的农业耕作方式
魏晋南北朝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徙少数民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魏晋之际河西走廊经济主体的演变
也谈《嘉禾吏民田家莂》中"二年常限"田的涵义 夷陵之战二题 有关《嘉禾吏民田家莂》性质的补充意见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
余太山
《魏略·西戎传》要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6/02
裴矩《西域图记》所见敦煌至西海的“三道” 西域研究 2005/04
《后汉书·西域传》和《魏略·西戎传》有关大秦国桑蚕丝记载浅析 西域研究 2004/02
《隋书·西域传》的若干问题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梁书·西北诸戎传》(节录)要注 西北民族研究 2004/02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 中国史研究 2002/01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社会生活 西域研究 2002/01  鱼国渊源臆说 史林 2002/03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制度和习惯法 西北民族研究 2001/04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和东西文化交流 西北民族研究 2001/03
部分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山水 史林 2001/03 楼兰、鄯善、精绝等的名义兼说玄奘自于阗东归路线 西域研究 2000/02
《史记》《汉书》所见西域里数考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7/02
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 余太山 西域研究 1996/03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绿洲大国称霸现象 西北史地 1995/04 前凉与西域关系述考 中国史研究 1995/02
关于“李柏文书” 西域研究 1995/01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缘禾”、“建平”年号 西域研究 1995/01
前秦、后凉与西域关系述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4/04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 西北民族研究 1994/02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 西北民族研究 1994/01
王晓毅 5
阮籍《达庄论》与汉魏之际庄学 史学月刊 2004/02 《史学月刊》论东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史学月刊 2001/04
《史学月刊》汉魏之际土族文化性格的双重裂变  史学月刊 1994/06 《史学月刊》
司马炎与西晋前期玄、儒的升降 史学月刊 1997/03 《史学月刊》西晋贵无思想考辨 中国哲学史 2006/02
"因循"与建安至景初之际曹魏官方政治哲学 南京大学学报 2004/06 嵇康哲学新论 中国哲学史 2004/01
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 哲学研究 2003/02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5
郭象历史哲学发微 文史哲 2002/02 郭象“性”本体论初探 哲学研究 2001/09
“竹林七贤”考 历史研究 2001/05 魏晋玄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哲学研究 2000/02 司马懿与曹魏政治 文史哲 1998/06
向秀《庄子注》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钟会—名法世家向玄学转化的典型 中国史研究 1997/02
般若学对西晋玄学的影响 哲学研究 1996/09  论曹魏太和“浮华案” 史学月刊 1996/02
钱穆先生文化生命史观的意义—兼论史学的困境与出路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1
读《阮籍评传》有感 王晓毅 孔子研究 1995/04 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 中国哲学史 1994/05
张旭华
《魏官品》产生时间及相关问题试释—兼论官品制度创立于曹魏初年 郑州大学学报 2006/05
北魏中央与地方中正组织的分张及其意义 郑州大学学报 2004/05
后赵九品中正制杂考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6 吴简“户调分为九品收物”的借鉴与创新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4
北齐流内比视官分类考述(下) 郑州大学学报 2002/04 北齐流内比视官分类考述(上) 郑州大学学报 2002/03
两晋时期的奢侈性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02
————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 中国史研究 2001/02
“吴四姓”非“东吴四姓”辨—与张承宗先生商榷 许昌师专学报 2000/04
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 1999/06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都会的兴衰 许昌师专学报 1998/0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的曲折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 1998/04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 张旭华 中国史研究 1998/02 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 张旭华 历史研究 1994/03
东吴九品中正制初探 六朝历史与文化 汉末东吴时期的江南名士清议 论魏晋时期的清途与非清途两大任官体系
试论北魏的九流三清与官职清浊 试论北魏前期的奴隶主贵族官职世袭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品构成与经营方式
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 萧梁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考述
王鑫义 5
曹魏淮河流域屯田述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商业和城市 史学月刊 2001/05 史学月刊
东晋南朝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许昌学院学报 2004/01 许昌学院学报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淮河流域漕运 王鑫义 安徽史学 1999/01
体例完备 考证精审─朱玉龙著《五代十国方镇年表》简评 王鑫义 安徽史学 1998/04
司马迁论商场成功之道 王鑫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商业地理学的贡献 王鑫义 中国史研究 1997/03
一部很有特色的三国断代史——评马植杰著《三国史》 王鑫义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1996/01
读《三国史》 王鑫义 新闻三昧 1995/02 女政治家:东汉和帝皇后邓绥 王鑫义 安徽史学 1995/02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手工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04 6
庄辉明 5
于平凡中见功力 为后学者树典范—读高敏教授著《南北史掇琐》 历史教学问题 2004/03
对秦汉“强干弱枝”政策的再思考 历史教学问题 2002/04
孙吴时期两大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与平衡  探索与争鸣 1996/05 文章
六朝政权政策的调整与经济发展 学术月刊 2002/09 文章吕思勉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历史教学问题 1998/01
摆脱不了的束缚-北魏孝文帝"去故崇新"的改革观 探索与争鸣 1994/08 文章
暨艳案与吕壹事件再探讨 江海学刊 1996/01 文章从“去故崇新”看北魏孝文帝的价值观 历史教学问题 1994/05
刘国石 5
简论西魏北周改革—兼论孝文改制未尽之历史任务 文章
满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侯景之乱研究概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6/06
清代满族家庭文化教育浅说 北华大学学报 2006/03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6 有关高句丽研究的两个问题 北华大学学报2005/02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学术与风俗习惯的汉化 北华大学学报 2005/01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典章制度的汉化 北华大学学报 2004/03
试析北周武帝释放奴婢的原因 北华大学学报 2003/01 文章
近二十年来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修养研究述要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01
80年代以来秦汉社会史研究述要 北华大学学报 2001/03 文景、元嘉、贞观三大治世之比较 许昌师专学报 2000/04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北华大学学报 2000/02
1949年以来西魏北周改革研究概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11 建国以来汉代经学研究概述 北华大学学报 1999/04
简论西魏北周改革—兼论孝文改制未尽之历史任务 民族研究 1999/03
近20年来崔浩之死研究概观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8/09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北华大学学报 1997/02
鲜卑慕容氏与赵魏士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05 三国时期外交人才述论 北华大学学报 1996/11
论蜀汉人才缺乏的原因 东北师大学报 1994/03 评刘琨 史学集刊
严耀中 5
魏晋经学主导说—对玄学盛行于魏晋问题的辨正 学习与探索 2006/05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 江汉论坛 2006/03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世界宗教研究 2005/03
试论唐五代的密教与社会生活 佛学研究 2004/00
古史研究:从多方结合到独辟蹊径—严耀中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04/08
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 学术月刊 2004/08 唐代中后期内侍省官员身份质疑 史林 2004/05
试论宗教文献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唐初期的库真与察非掾述论 史林 2003/01
关于陈文帝祭“胡公”—陈朝帝室姓氏探讨 历史研究 2003/01
佛教戒律与儒家礼制 学术月刊 2002/09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 世界宗教研究 2002/04
试论佛教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 2002/03 论“三教”到“三教合一” 历史教学 2002/11
佛教形态的演变与中国社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九州都维那”与“三州僧正”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传统文化中的卜筮与儒家 学术月刊 2001/07
会昌灭佛后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兼论武宗灭法对佛教的影响 佛学研究 2000/0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占卜谶言与佛教 史林 2000/04 论六朝的神通禅 中国哲学史 1999/02
禅密二宗关系述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9/01 在社会中认识宗教—浅谈吕思勉先生的佛教研究 历史教学问题 1998/01
论隋以前《法华经》的流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东吴立国与江南佛教 中国史研究 1997/01
东晋南朝佛教戒律发展 佛学研究 1996/00 佛教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上海大学学报 1994/03
佛教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呼兰师专学报 1994/04
————论唐前期的军府学官 中国史研究 1994/01
陈朝崇佛与般若三论的复兴 历史研究 1994/04
杨际平 5
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调"兼谈户调制的起源 历史研究 2006/03  文章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族与所谓的“庄园制”关系辨析 李卿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04 文章
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文章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6/02
中晚唐五代北宋地权的集中与分散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5/03
————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几个问题的再商榷 中国史研究 2005/02
唐宋土地制度的承继与变化 文史哲 2005/01
李显甫集诸李开李鱼川史事考辨—兼论魏收所谓的太和十年前唯立宗主督护 厦门大学学报 2003/03
————《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2/02
试论秦汉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1/02
————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 中国史研究 2001/04
也谈唐宋间敦煌量制“石”、“斗”、“驮”、“秤”  敦煌学辑刊 2000/02
唐五代“屯田”与“营田”的关系辨析 汕头大学学报 1999/05
再论唐代敦煌户籍中的田亩四至“自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03
炀帝其人与隋朝的二世而亡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1998/04
汉代内郡的吏员构成与乡、亭、里关系──东海郡尹湾汉简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 1998/04
也谈唐代西州的土地管理方式──再论唐代西州的两种授田制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04
一部研究典当制度的佳作──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评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01
谢重光与客家文化研究 教育评论 1997/04  唐代尺步、亩制、亩产小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02
一部再整理研究斯坦因汉文文献的高水平著作─《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评介 郭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01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 中国史研究 1996/03
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历史研究 1994/03 再谈汉代的亩制、亩产—与吴慧先生商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0/02
唐田令的“户内永业田课植桑五十根以上”:兼谈唐宋间桑园的植桑密度 中国农史 1998/17卷/3期
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产与汉魏田租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8/02
宋代民用田出租的地租形态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2/01
李凭 5
再论北魏宗主督户制 文章
在“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1 晓庄学院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的学术贡献 许昌学院学报2005/01 02 魏燕战争前后北魏与高句丽的交往 文史哲 2004/04 文章
————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读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中国史研究 2006/03
喜读新编《大同市志》 沧桑 2005/Z1 魏燕战争前后北魏与高句丽的交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998年简牍整理与研究述评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9/10
————近半个世纪日本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最新总结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中国史研究1998/01
传统与现实 晋阳学刊 1996/05 苻坚与王猛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4/Z2 刘渊与石勒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4/Z1 文章
北魏迁都洛阳述略 文史知识 2005/0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袁刚 晋阳学刊 1991/0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 学习与探索 2007/01
李天石 5
试论曹魏士家制度对中古贱民身份制的影响 张文晶 学海 2004/06  文章
试论南朝奴客的身份问题—以刘宋符伍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03 文章
论北魏时期良贱身份制的法典化 江海学刊 2004/05 文章
重新认识生产力在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李恒全 烟台大学学报 2006/02
中古门阀制度的衰落与良贱体系的瓦解 江汉论坛 2006/03
《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评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02
乐舞所见之南朝社会风气—兼论南朝社会风气的成因 来琳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1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李恒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5/04
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 敦煌学辑刊 2005/02
从睡虎地秦简看秦朝奴隶与唐代奴婢的异同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3
试论六朝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4/03 唐宪宗与韩愈谏佛骨事新论 南京师大学报 2002/03
试论淝水之战后陈郡谢氏的盛衰 刘敬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3/01
略论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唐代中后期奴婢掠卖之风的盛行及其原因分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01/04
论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西藏研究 2001/02 从判文看唐代的良贱制度 中国史研究 1999/04
略论侯景之乱中梁人的向背及奴婢的作用 江海学刊 1999/02 萧衍覆齐建梁考论 江苏社会科学 1999/02
敦煌所出卖身、典身契约年代考 敦煌学辑刊 1998/01
陈玉屏 5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书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03 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民本 中华文化论坛 2003/04
先秦时期的统一发展趋势与秦始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05
孔子何以谓“克己复礼为仁”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10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本义考 中华文化论坛 1998/04
秦汉以来中国南、北方民族融合进程的特点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06
“绛侯系狱”的真正原因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7/05 西汉史上的一桩疑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6/03
————三国史籍整理研究的可喜成果—评《三国志注译》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10
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汉初“清静无为”理论出台的再认识 中华文化论坛 1995/01 刘邦与异姓诸侯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5/03
如何看待李严之废这段历史公案─兼与尹韵公同志商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张承宗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 魏向东 文章 枋头之战与南北政局 南京晓庄学院
会稽孔氏与晋宋政治 孙中旺 文章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读王永平著《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读谢保成主编《中国史学史》三卷本感言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6/12
六朝江南妇女的经济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宗教信仰 南通大学学报 2006/02 北朝宫女考略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2
六朝教育格局的多样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01 魏晋南北朝妇女的社交活动 襄樊学院学报 2005/03
三国妇女参政考 苏州大学学报 2005/03 《六朝史学》评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02
魏晋南北朝妇女从军考 南通大学学报 2005/01 三国两晋南朝宫女考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服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南朝史官制度述论 扬州大学学报 2004/02
学习与传播先进文化的先驱徐继畬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阳翟褚氏与东晋南朝政治 扬州大学学报 2003/02
新史学的回顾与前瞻 苏州大学学报 2003/02 蜀汉人士与蜀汉兴亡 襄樊学院学报 2002/03
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 苏州大学学报 2002/03 文史研究的交叉与创新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黄宗羲与《明儒学案》 历史教学问题 2002/04 六朝音乐与舞蹈 张承宗 史林 2002/03
魏晋南北朝风俗观念与风俗特点 浙江学刊 2001/04 魏晋经学的演变 苏州大学学报 2001/02
论北魏前期的“新民” 山西师大学报 2001/03 魏晋南北朝养老与敬老风俗 史林 2001/04
会稽孔氏与晋宋政治 浙江学刊 2000/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崇拜 襄樊学院学报 2000/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 苏州大学学报 2000/0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晋阳学刊 2000/05
秦始皇东巡会稽与江南运河的开凿 浙江学刊 1999/06
对江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江南文化与经济生活研究》代序 苏州大学学报 1999/03
枋头之战与南北政局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1999/03 六朝道教人物杂传述要 苏州大学学报 1998/01
三国“吴四姓”考释 江苏社会科学 1998/03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的灭亡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6/04
《汉晋春秋》在史学上的影响 史学史研究 1996/02 魏晋南北朝社会风气及南北民俗的交流 江海学刊 1995/06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 中国史研究 1994/03
赵向群 5
张轨铸钱说质疑—兼论前凉货币环境及“凉造新泉”铸造时代 西北师大学报 2005/02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6
经济环境与均田制的变化 西北师大学报 2003/03 北魏太武帝时期的西域经济战略 文史哲 2002/03
魏晋五凉时期河西民族融合中的羌化趋势 西北师大学报 1996/01
谢宝富 6
两晋南朝隐逸之风的流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北朝的再嫁、后娶与妾妓 谢宝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4
北魏金陵、桑乾、北邙、乾脯山西葬区研究—兼以此求教于宿白先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02
北朝魏、齐、周宗室女性的通婚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北朝婚龄考 中国史研究 1998/01
北朝后庭制度的两个问题 青海社会科学 1997/05 北朝墓葬的地下形制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 1997/06
隐士定义及古称的考察 江汉论坛 1996/01
李并成
羊马城考 敦煌研究 1998/02 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 敦煌研究 1997/02 敦煌遗书的概念刍议 社科纵横 1996/04
河西走廊遗存的两座月氏故城  丝绸之路 1996/03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  西北史地 1996/04
汉敦煌郡宜禾都尉府与曹魏敦煌郡宜禾县城考辨  敦煌学辑刊 1996/02
河西走廊东部新发现的一条汉长城—汉扌胥次县至媪围县段长城勘察 敦煌研究 1996/04
北魏瓜州敦煌郡鸣沙、平康、东乡三县城址考 社科纵横 1995/02
瓜沙史地研究──敦煌学的重要领域  丝绸之路 1995/04 北朝时期瓜州建置及其所属郡县考  敦煌学辑刊 1995/02
汉敦煌郡宜禾、中部都尉有关问题考 西北师大学报 1995/02 汉张掖属国考 西北民族研究 1995/02
河西走廊西部汉长城遗迹及其相关问题考 敦煌研究 1995/02
河西走廊东部汉长城遗迹考 西北史地 1994/03 汉唐冥水(籍端水)冥泽及其变迁考 敦煌研究 2001/02
敦煌酒文化摭珍 丝绸之路 2000/03 古阳关下的又一处“古董滩” 敦煌研究 1999/04
“镜”类文献识略 敦煌研究 1999/01 神秘的悬索关 丝绸之路 1998/03 晋金昌城考 西北师大学报 1998/04
张掖“黑水国”古绿洲沙漠化之调查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2
东汉中期至宋初新旧玉门关并用考 西北师大学报 2003/04 魏晋时期寄理敦煌郡北界之伊吾县城考 敦煌研究 2003/03
古代城防设施—羊马城考 考古与文物 2002/04 “昆仑”地望考  敦煌学辑刊 2006/03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遗址新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6/01
石关峡:最早的玉门关与最晚的玉门关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2 汉悬索关考 敦煌研究 2004/04
兵府 5
唐代禁卫军考略 张国刚 隋兵府考 张沛 南朝军制叙略 张文强 论隋代兵制与隋亡之关系 朱明
论汉魏禅代的"军府"模式及影响 于涛 考议魏晋南朝的将军开府问题 陈奕玲 从东汉督军制到魏晋都督制 张焯
军事改革对隋朝灭亡的影响 黄冬云
兵制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 高敏 "二爨"与六朝军事制度 梁晓强 北魏军队的给养问题 康宏淦
北周行军统帅考 宁志新 兵制史与社会史-读高敏著《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王子今
曹(Tshar)—吐蕃统治敦煌及西域的一级基层兵制 杨铭 何宁生 曹魏兵制的变化与州郡领兵制 王勇
试论三国时期州郡领兵制 王勇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王涛 从出土弩机铭文看三国孙吴世袭领兵制度 后晓荣
从花木兰替父从军谈古代的府兵制 段国方 从铁马车师到八旗绿营《中国古代兵制综述》 张朝阳
东晋南朝士兵军服保障述论 张敏 东吴领兵、复客、奉邑三制关系之研究 刘汉东
论三国兵制之异同 刘汉东 读张其凡著《五代禁军初探》 牟发松 古代兵制对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影响 孙永芳
历代兵制与固原 薛正昌、张九芳 世兵制后期与府兵制形成时期"兵"的地位变化与比较 李程
中国历代军人家属住宅制度 宝 我国古代世兵制初探 白建刚 两大利益集团斗争夹缝中的东吴会稽士族 陈迪宇
两汉边防兵制若干问题之比较以西北地区为中心 陈晓鸣 试论东汉初年地方兵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陈晓鸣
两汉边防集兵方式述论 陈晓鸣 论陈寅恪对唐代兵制的研究 李玉梅
论东晋王朝桓氏家族与西军关系-兼对禁军与北府兵的侧面考察 朱子彦论秦汉时代的谪发兵制和刑徒兵制 李玉福
论隋代兵制与隋亡之关系 朱明 马楚兵制与五代兵制比较研究 罗庆康 试论西魏北周时期的赐复胡姓 李文才
隋兵府考 张沛 唐京兆府折冲府综考 张沛 隋灭陈之战 张墨 孙吴三项财经措施作用析疑 张明光
孙吴世袭领兵制研究 赵昆生 谈中国古代的兵农结合 张一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兵 周兆望
西汉期门-羽林军不属于南军 谢彦明 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 张国刚 秦简中的军事法律制度 冯江峰
两汉政权"以夷制夷"策略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 上官绪智
魏晋南北朝文集
《〈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序 何兹全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八届年会
“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东晋寻阳陶氏家族的变迁 魏斌 扬州古城考 曲英杰 《魏书》《通鉴·梁纪》勘误各一则 东波
也论北魏前期的民族融合与政权建设—与孔毅先生商榷 安介生 北朝“三长制"四题 侯旭东
《水经注疏》版本考 郗志群 《隋书》勘误四则 王化昆 刘宋建立与士族文人的分化 陈群
论侯景江北防线确立的基础 李万生 三国“都尉”札记 陈奕玲 《北史》系时讹误拾遗 牛继清
《宋书·朱龄石传》勘误 陈金凤 嘎仙洞的发现与拓跋魏发祥地问题 李志敏
稽胡史迹考—太原新出隋代虞弘墓志的几个问题 林梅村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化 梁满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地志 胡宝国
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邹逸麟 西晋王国职官制度考述 张兴成
孙吴“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几个问题 张荣强 早期青州城与佛教的因缘 饶宗颐
河东柳氏在南朝的独特发展历程 韩树峰 魏晋南北朝军事领导体制的历史特点 童超
汉代儿童的游艺生活 王子今、周苏平 《六代豪华—魏晋南北朝奢侈消费研究》述评 戴开柱
汉魏六朝起居注考略 陈一梅 博客艺文类聚 南北朝交聘礼仪考 王友敏 魏晋南北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演变 李军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郭润涛 南朝“迎吏”“送故吏”新探 汪征鲁
《史学月刊》
乐府民歌的音乐背景探源 韩梅  朱绍侯先生与军功爵制研究 张荣芳 浅议隋朝御史的弹劾权 张先昌
地理枢纽与中国古代的战争 宋杰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叶炜
《华佗传》《曹冲传》疏证——关于陈寅恪运用比较方法的一项检讨 彭华 略论走马楼吴简中的户品 于振波
也说“瓜州” 涂白奎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杨勇  辨"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称 廖伯源
试论六朝时期的邸 顾琳 读高敏先生新著《南北史掇琐》 杨天宇 魏晋南朝时期的秩级 张小稳
近十余年来魏晋南北朝女性史研究述评 张东华 东汉魏晋时期的洛阳太学 李馥明
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 李传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 刘磐修 平城的居民规模与平城时代的经济模式 任重
前秦重用慕容鲜卑王公贵族评析 张先昌 三国时期的薄葬风俗述论 李乐民 论荀彧 孟祥才
洛、许名士与汉魏之际的学风演变 徐华  评高敏教授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安作璋
魏晋南朝时期江东顾氏考论 孟繁冶 陆羽《茶经》撰写地杼山地望考辨 周筱赟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 王大勇 探索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高敏先生访谈录 刁培俊
王朗与建安儒士 郝虹 北朝社会婚姻状况刍议 廖健琦
许昌学院学报 book05
论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嬗变 王兴芬  2006/04
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 胡大雷  2006/04
钟嵘《诗品》四误辨说(上) 张怀瑾 2006/04 北魏宦官与佛教寺院述略 马志强 2006/04
宋文帝的猜忌心理及其政治影响 杨恩玉 2006/04 试论曹操对人生的超越 宋战利 2006/04
论嵇绍仕晋与嵇康“顺世随俗”思想之关系 祝江波 2006/04 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2006/04
论阮籍的“畸人”之路 郑砚云 2006/03
在“隐”中显出大美—从《文心雕龙》“隐秀观”看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最高境界 沙家强  2006/03
钟嵘《诗品》中的“怨”——以其所评之汉诗为例 涂敏华 许昌学院学报 2006/03
本源世界的不懈追求——钟嵘诗歌意义探索的现象学精神 齐效斌 2006/03
两晋南朝社会的尊老养老之风 张宏慧 2006/03 北魏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述论 陈丽 2006/03
曹操文艺思想初探(上) 王发国 2006/01 钟嵘年谱稿(三) 谢文学 2006/01
《诗品》研究不应轻视隋唐时代的文献价值—以《梁书·钟嵘传》所录《诗品序》为中心 邬国平 2006/01
论北魏国家贱民制度之演变 翟桂金 2006/01 魏晋之际礼法派“德行”观探析 黄少英 2006/01
论寒人在刘宋宗室内乱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琼英 2006/01
论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生态文艺观 朱绣慧 2005/06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 潘民中 2005/06
司马懿父子的卑劣人格:晋王朝松软的立国根基 付开镜 2005/06
论汉末名士到魏晋士族的复杂历程—以汉末颍川荀、陈、钟三家为中心 刘啸 2005/06
从现实和传统角度看钟嵘9诗品》的“溯流别” 王维玉 2005/06 《钟嵘诗品评注》诗评 张怀瑾 2005/06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 赵梅枝2005/04 北魏孝文帝反贪廉政述论 张宏慧 2005/04
北魏前期农牧关系的演变 张敏 2005/04 魏晋上计制度探讨 王东洋 2005/04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淮地区水上交通的拓展与利用 张兴兆 2005/04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 金安辉 2005/04
张华政治生涯探论 杨英姿 2005/03 北朝时期的大家庭考论 邵正坤 2005/03
建安年间全国疾疫及其防治 马宝记 2005/03 汝颍名士论争的深层蕴含 任群英 2005/03
钟嵘年谱稿(二) 谢文学 2005/03 《诗品下·序》疑难问题辨说(下) 陈元胜 2005/03
论嵇康的悲剧之美 伍联群 2005/01 《山海经》对《镜花缘》的影响 刘琴 2005/01
王羲之的“逸民之怀”与经世情结 胡秋银 2005/01 曹魏加官制度研究 董劭伟 2005/01
论江淹诗赋的悲歌心态——兼析钟嵘的“诗可以怨” 罗立乾 2005/01 魏晋风度与士人服饰 张宏慧 2004/06
北魏爵禄制度研究 翟桂金 2004/06 钟嵘年谱稿(一) 谢文学 2004/06
《诗品下·序》疑难问题辩说(上) 陈元胜 2004/06 魏晋南北朝时期荒政述论 刘春香 2004/04
“清”: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活理念 杨升之 2004/04 钟嵘“滋味”说简论 吴建民 2004/04
说“文秀而质羸”——关于钟嵘9诗品》王粲条疏证 汪文学 2004/04 萧沈对抗与刘宋政治 唐燮军 2004/03
三国时期的狩猎活动 许智银 2004/03 汉魏之际人物品题的三大社会功用 黄少英 2004/03
钟嵘家世新证(下) 谢文学 2004/03 论钟嵘《诗品》对兴、比、赋的阐释 郭令原 2004/03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王更生 2004/01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生态学的认识及其利用 刘春香 2004/01
北魏货币使用研究 史卫 2004/01 魏晋南北朝城市居民管理刍议 任重 2004/01
论钟嵘《诗品》对女诗人的评价 王海青 2004/01 才高词瞻 举体华美—论钟嵘对陆机的评价 刘昆庸 2004/01
谢灵运诗与《楚辞》 简汉乾 2003/06 论赋体之缘起 汪春泓 2003/06
北朝豪族家庭规模结构及其变迁 高贤栋 2003/06 魏晋时期的尚巫之风 金霞 2003/06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赵向群 2003/06 《诗品中·序》疑难问题辨说 陈元胜 2003/06
钟嵘家世新证(中) 谢文学 2003/06 北魏后期南来吴裴与河东裴氏之比较 王爱华 2003/04
关于均田制下中男受田问题的探讨 赵昭 2003/04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刘春香 2003/04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十弊略述(下) 王发国 2003/04 《诗品》晋记室左思条疏 高小慧 2003/04
《诗品》谢朓条三议 孙兰 2003/04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王涛 2003/03
论北魏汉人的军功 高峰 2003/03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方高峰 2003/03
钟嵘家世新证(上) 谢文学 2003/03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四) 张怀瑾 2003/03
钟嵘9诗品》注释辨证 邬国平 2003/03 论两晋读者对建安文学的接受 王玫 2003/01
西晋贾后: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顾向明 2003/01 贾充:专制体制下矛盾冲突的悲剧个体 汪奎 2003/01
未及整合的政治群体—南朝寒门、寒人入政心态剖析 夏毅辉 2003/01
论钟嵘《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赵国乾 2003/01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十弊略述(上) 王发国 2003/01
钟嵘《诗品》对清诗话影响综论 刘飞 2003/01 19805-2000年本刊“魏晋史研究”专栏综述 刘春香 2002/06
20年来魏晋南北朝婚姻家庭研究综述(1980-2000年) 罗自强 2002/06 “建安七子”岂无孔融 易小平 2002/06
文学人生:“入世”与“遁世”的价值和困惑 靳义增 2002/06
曹魏大逆不道罪的演变及妇女连坐问题 刘广平 2002/06 沔中督区与东晋政治 高峰 2002/06
《钟嵘诗品集释》述评 云国霞2002/06 《诗品》诗人籍贯辨说 陈元胜 2002/06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三) 张怀瑾 2002/06 魏晋南朝时期“重孝”文化心态探论 张宏慧 2002/04
儒家王权受命说及在汉晋间之嬗代 闫春新 2002/04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述评 李慧 2002/04
再论钟嵘《诗品》名次排序变例 邬国平 2002/04 沈约与钟嵘《诗品》考索 谢文学 2002/04
《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说辩证—兼与汪春泓先生商榷 陈道贵 2002/03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二) 张怀瑾 2002/03 论建安文学在南朝的接受 申屠青松 2002/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刘春香 2002/01 西晋党争与伐吴战争之关系论略 于兆伟 2002/01
《诗品》谢灵运条“谢玄亡”考辨 谢文学 2002/01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一) 张怀瑾2002/01
论杜预在政治上的改弦更张 文慧科 2001/06 论北魏女性出家为尼现象 许智银 2001/06
《诗品上·序》疑难问题辨说 陈元胜 2001/06 钟嵘《诗品》应当重新作注(下)兼论陈延杰诗品注 王发国 2001/06
巫筮图谶与北魏前期的政治斗争 刘长旭 2001/04 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蠡测 朱和平 2001/04
南朝人物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 王仕举 2001/04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杜明师考 谢文学 2001/04
钟嵘诗评文质论 张怀瑾 2001/04 对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刘跃进 2001/04
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 卞孝萱 许昌师专学报 2001/03 应重视前人研究《诗品》的优秀成果 罗立乾 2001/03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李文才 2001/03 就宗庙制度的损益看魏晋时代之特征 郭善兵 2001/03
新世纪《诗品》研究寄语 陈元胜 2001/03 回眸时的断想 王发国 2001/03 读《诗品》五言四首 汪中 2001/03
21世纪《诗品》研究展望(笔谈) 争取钟嵘9诗品》研究的新成就 王运熙 2001/03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索引(1926年—1996年) 张爱萍 2000/06 钟嵘《诗品》注释商榷 杨明 2000/06
钟嵘《诗品》研究70年 程国赋 2000/06 论周武帝“取乱侮亡”灭北齐 袁刚 2000/04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论北魏龙门石窟艺术 郭书兰 2000/03
刘备“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事考 张崇琛 2000/03
略论魏晋时期的薄葬之风及其成因 张宏慧 2000/03 论晋宋之际的青徐集团 陈春雷 2000/03
南朝彭城刘氏家族文学研究(下) 马宝记 2000/03 佛道杂糅 山水怡情——东晋诗论探析 孙兰 2000/03
曹操诗歌用韵及其文化学考察 刘冬冰 2000/01 与兴膳宏之刘勰钟嵘文学观对立说论争概观 清水凯夫 2000/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奢之风及其社会影响 张宏慧 1999/04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之间的佛教交流 周健 1999/04
南朝彭城刘氏家族文学研究(上) 马宝记 1999/04 论东晋南朝体育文化的高雅趋向及其成因 潘孝伟 1999/02
东晋南朝宾客述论 张敏 1999/02 建安诗文系年新考二题 顾农 1999/01 嵇康个性品格浅说 程放鸣 1998/04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朱和平 1998/04 陶潜《赠长沙公并序》一诗作年考 王彩琴 1998/03
从六朝民歌看原始阿注婚残迹(上) 洪顺隆 1998/03 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特征 远山 1998/02
汝南袁氏的发展与东汉社会之变迁 胡秋银 1998/01 浅论曹魏屯田 赫连玉芳 1997/S1
中国古代旌节述论 常培军 1997/S1 嵇康居中散大夫不容置疑 王大良 1997/04
汉魏许都故城出土之“万岁”砖评鉴 张淑霞 1997/03 东吴商品经济初探 朱和平 1997/03
钟嵘交游四考 谢文学 1997/03 潘岳年谱 1997/01 建国以来曹植研究综述 孙明君 1996/04
刘渊、刘聪生年考略 王发国 1996/03 魏晋之际名教自然之争与诗人心态 魏娟莉 1996/03
地理环境与中国王朝更迭 王明德 1996/02 也谈刘备“借荆州” 刘勇 1996/02
区域经济与吴国政治特征 赵昆生 1996/02 南北边贸及聘使对佛教交流的作用 周健 1996/02
“隆中对策”今论 潘民中 19905/04 南北朝时期南北佛教界的交往 周健 19905/04
富有特色的六朝史新作─《六朝史稿》评介 田忠 19905/03 魏晋南朝奢侈之风述论 高卫星 19905/03
诸葛亮未谏阻刘备伐吴原因新探 王大健 19905/03 诸葛亮新论 屈玉堂19905/03
建安作家生平创作考辨五题 顾农 19905/02 邺下文学集团领袖论 魏宏灿 19905/02
论东晋前期南北佛教的交往 周健 19905/01 论两晋之际的中原势族 王大良 1994/04 钟嵘交游三考 谢文学 1994/03
论孔融“儒变” 李培栋 1994/03 南北朝佛教教团阶级结构述论 夏侃 1994/02
东吴领兵、复客、奉邑三制关系之研究 刘汉东 1994/0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六朝研究”专栏
南朝道经《三天内解经》再探 赵益 2006/03 陈王朝与天台宗—为“帝乡佛国”作 卞孝萱
《宋书·州郡志》平议 《建康实录》十二题(上) 吴金华  历史文献是史学研究的原料(上) 胡阿祥
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墓主新考 王志高  2006/2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张学锋
东晋南朝定都建康述论 赖萍 南京定都朝代和时间考 卢海鸣 难忘胡绳 毛彬彬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邱敏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 宋艳梅
乐舞所见之南朝社会风气——兼论南朝社会风气的成因 来琳玲  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 彭安玉
东晋南朝时期家庭教育述论 张连生 崔芬墓志与南北争战下的青州崔氏 崔世平
游,魏晋士人寻归之路 王文岭 《高僧传》弘法起信考 孔祥军 南北朝文学之交流 吴功正
千年龙飞地,两朝帝王乡—(南)兰陵地望辨析 栾广高 2005/04 南朝宋齐还资述略 贺晓昶  19905/02
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中村圭尔 刘驰
韩国2002年至2003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辛圣坤 林常薰
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东晋流寓政府的挽歌 张学锋 2004/03 六朝帝王陵寝述论 王志高
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在六朝建康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刍议 陈刚
陈武帝“汉高、魏武之亚”、“无惭权、备”驳议—宋、齐、梁、陈开国四帝简论之一 卞孝萱
东晋门阀政治中的桓氏父子 吕俏霞  试论六朝时期史学兴盛的社会环境 邱敏 2003/01
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 张东华 刘伟 《世说新语》中所见两晋名士审美风尚三题 孔毅 2002/03
魏晋吴姓陆氏门风 胡秋银 晋永嘉乱后南迁流民地域选择述论 刘新光
六朝时期皖南农业开发述略 梁华东 2002/02 出入儒道 干世求用——山涛心态探述 方南波
《文心雕龙》公文写作理论之管窥 陈安吉 新起点新突破-评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卢海鸣
从精神的漫游到诗意的生存-试论陶渊明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最后建构 王文岭
论名教与自然之辨的伦理价值 徐嘉 对象、概念和词之间的关系及变化模式 徐实曾
六朝画坛述论 周兆望 从地理形势变迁论六朝初期南京城市兴起的原因 邹劲风
————从民族自觉意识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汤勤福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汤其领 2000/03 金陵邑治所辩 李蔚然 论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卢海鸣 2000/02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灾异政策 井上幸纪 2000/01 试论晋南通道的形成及其意义(二) 王健 1999/03
六朝时期的经典文化 罗宗真 试论晋南通道的形成及其意义(一) 王健 1999/02
西晋歧视吴人与二陆之死 王健秋 1996/03 卫夫人及其书作、书论考 庄希祖 1996/02
文章
论宇文周之种族 周一良 博客春宫麟趾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祝总斌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 田余庆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 田余庆
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陈爽 北魏史述论 政治篇 赵俪生 北魏史述论经济篇 赵俪生
公元三至六世纪南方少数民族与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开发 周伟洲 陕西北周墓葬主死葬地考 周伟洲
新出土的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释 周伟洲 陕西出土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古代印玺杂考 周伟洲
陕北出土三方唐五代党项拓拔氏墓志考释 周伟洲 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 庞骏
晋宋建康城市空间管理制度 庞骏[1] 张杰[2] 南朝寒门与世族的最后较量 梁满仓
魏晋南北朝军礼鼓吹刍议 梁满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木屐芒、靴子 梁满仓
汉晋时期文书书写材料的变化 韩树峰 评《秦律新探》 韩树峰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韩树峰
秦汉徒刑散论 韩树峰 吴简中的口算钱 韩树峰 汉晋时期妇女的守节与再嫁 高臻、韩树峰
北魏前期农牧关系的演变 张敏 许昌学院学报 2005/04
隋东都洛阳回洛仓的考古勘察 谢虎军 中原文物 2005/04
论水灾在南北朝对峙及战争中的作用 张敏 鄂州大学学报 2004/03
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系的建立 张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3/02
十六国北魏军队冬装保障及其对战争之影响 张敏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4
魏晋南朝抚恤制度述论 张敏 文史哲 2001/05  梁代的井阑铭刻 张敏 东南文化 2000/06
魏晋南朝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研究 张敏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04
东晋南朝宾客述论 张敏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2 晋永嘉乱后南迁流民地域选择述论 刘新光
东晋陈郡谢氏江左地域选择述论 刘新光 永嘉乱后北方移民的地域选择—以江南为例 刘新光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兼论北魏模式 李书吉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02 北朝宦官探论 马志强
北魏平城京畿行政区划的演变 马志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西儒学略论 马志强 云冈石窟历代名称考 马志强
《晋书·李含传》中所见的魏晋选官制度 罗新本 《魏书》《陈书》勘误二则 罗新本 郡国大中正考 罗新本
郡国大中正考论 罗新本 娄昭君平议──兼论北齐乾明政变 罗新本 蜀汉秀才孝廉察举考略 罗新本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问题 程有为 南北朝时期的淮汉蛮族 程有为 南朝人才思想述论 程有为
读《东晋门阀政治》 胡宝国 魏晋南北朝的私撰地志 胡宝国 南北史学异同 胡宝国 通者的气象 胡宝国
风痹与"风疾" 景蜀慧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景蜀慧 《咏怀诗》所见阮籍政治情感及思想历程 景蜀慧
才性同异离合与夏侯玄选举"分叙"之议 景蜀慧 从两晋政治的得失看清谈对政治的影响 景蜀慧
陶渊明《拟古》九首新解 景蜀慧 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刍论 景蜀慧 陶渊明思想中之墨派倾向探源 景蜀慧
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 景蜀慧 东晋南朝时期的吴兴沈氏宗族 王友敏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6/01
关于《唐诗选》几条注释的质疑 王友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03
西魏北周政治斗争与中央集权之加强 杨翠微 中国文化研究 2003/04
论宇文泰建立府兵制—鲜卑部落制与汉化及军权的初步中央集权化的结合 杨翠微 中国文化研究 1998/01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可能性探析 杨翠微 求是学刊 1998/03 论杨坚代周建隋 杨翠微 齐鲁学刊 1998/03
北魏离散部落与社会转型—就离散的时间、内涵及目的与唐长孺、周一良、田余庆诸名家商榷 杨恩玉 文史哲 2006/6
略论五世纪中叶宋魏大战 杨恩玉 东岳论丛 2005/05 魏晋北朝时期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与稻作 李增高 农业考古 2006/4
秦汉时期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与稻作 李增高 农业考古 2006/01
论唐代长江下游农田水利的修治及其特点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 2006/02
《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租庸调”新考 陈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4
古代秦巴地区的历史沿革与经济开发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 2004/01
北魏平城政权动态的财政平衡 史卫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03  关于隋文帝之颓俗教化策 金善昱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刘怀荣 北魏碑刻中的千古之谜 罗国威 北魏以来均田令的演变与修订 张萍
关于北齐北周反汉化问题的认识 李红艳 司马懿务实之精要 傅鹏 北魏金陵考索 张焯 尔朱荣述论 洪涛
平城营建始末 张焯 隋唐时居住在固原的"昭武九姓"后裔 苏银梅 隋文帝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赵昭
武周尔朱及夫人韦氏墓志考释 李献奇 萧统年谱及续 穆克宏
南北朝时期流行于中国的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 钱伯泉 东晋南朝江东的文化融合 李伯重
孙吴简中的户籍文书 张荣强  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 黄宽重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事业述略 陈德弟 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续考 刘百顺 贾充新论 高贤栋
再论魏晋清谈玄风中产生的名流雅器 黄明兰 北齐初年立法与《麟趾格》 楼劲
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一书读后 楼劲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发微 扬之水
论南北朝唐宋时期文人乐府诗《关山月》董连祥 试论东晋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赋役负担 方高峰
从南北朝官场世风透析科举考试的萌芽 唐群 南北朝礼学盛因探析 陆建华
魏晋时代门阀势力的钳制与知识分子的焦虑感 张银堂 魏晋时期的特权法与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 薛菁
“九品官人法”性质辨析 胡舒云  五胡十六国军制-装甲战熊 魏晉南北朝社會史論文索引(1900-19805)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研究-类毒素《北朝研究》总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朝资料》总目录(1-22)
唐长孺先生著作目录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82)
文章 05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艾素珍 《南齐书》纪传疑年录 许福谦
北周、隋、唐初的士族政策与政治秩序的变迁 史睿 关于南北朝时青州考古的思考 杨泓
两晋之际士族移徙与“门户之计”浅论 杨洪权 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正统之争与正统再造 秦永洲
漫议后周“都点检”之职与“点检作天子”之谶—兼与顾吉辰先生商榷 杨洪权、丁鼎 《南齐书》研读札记 熊清元
论刘裕的家世与执政过程 朴亨宽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及展望 赵秀玲 曹操军事思想十题(之一、二)张作耀
齐梁三大文学集团的构成及其盟主的作用 普慧 北齐并省官考略 周双林 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 周双林
地理环境对魏晋人文风度的影响 杨载田、邓运员 洛阳古代都城城址迁移现象试析 段鹏琦
《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 华林甫 北魏四夷馆论考 王静“清远有礼”是傅玄树立的德目 魏明安
萧吉与《五行大义》 钱杭 隋朝的边疆经略 王力平 试论三国时期东吴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 段塔丽
试论魏晋时期的返儒倾向 方燕 隋史考证九则 韩shēng魏晋时期丧葬礼制的承传与创新 韩国河
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 韩shēng 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高诗敏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 王素 魏晋十六国以来巴人的迁徙与汉化趋势 张雄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研究 龚延明 《晋书》的史论 宋鼎立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张伯伟 从性比例失调看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高凯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任怀国 拓跋鲜卑南迁至复国的实质性变化探究 阿其图
西晋的宗室仕进制度 张兴成 略论十六国时期南凉文化 米海平
从魏晋之际官僚贵族世袭特权的法律化制度化看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马志冰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 周建平 六朝石刻艺术四论 陈huáng
星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影响—以北魏后秦之柴壁战役为例 姜志翰、黄一农
论魏晋南北朝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 钟瑛 西晋士族掌军权初探 庞骏 北魏宫廷音乐机构考 李方元、李渝梅
十六国北朝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 栾贵川 南梁与北齐造像的成就与影响 金维诺
北朝郊祀、宗庙制度的儒学化 刘惠琴 关于北魏后期令的班行问题 楼劲
东晋士族与兵权—侧重于侨四姓士族掌兵权之研究 庞骏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述论 张兴成 论梁武帝与梁代的兴亡 曹道衡
义熙伐蜀与晋末宋初政局 李文才 十六国时期的“勤王”及其政治功能 李椿浩 东曹、魏尚书的选举与中正的形成 于涛
对魏晋士族制度的历史考察—兼评陈寅恪的士族说 田昌五 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 安介生
论北魏的西郊祭天制度 杨永俊 两晋宗室赠官略论 张兴成 试谈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 赵超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以拓跋卑族为主要对象 刘长旭
关于北魏的太子监国制度 窪添庆文 汉士族与慕容氏政权 李海叶 求才令与汉魏嬗代 卫广来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犁演变的考察 杨生民 两汉戊己校尉建制考 李炳泉 幡与牙旗 扬之水
西魏北周时代的关陇学术与文化 曹道衡 阮籍与司马氏集团之关系辨析 孙明君
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政权割据局面的出现 张敏 南朝的谱学与政治 李传印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曹道衡
读史札记:论北魏兵士除六夷及胡化之汉人外,似亦有中原汉人在内 夏鼐 论曹魏统一北方边疆地区的策略 彭丰文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王青 魂返故土还是寄托异乡—从墓葬和墓志看东晋的流徙士族 安然
汉代的“陷陈都尉”与“陷陈士” 宋杰汉代的亭与邮 吴荣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 刘治立
尚钺先生与“魏晋封建说”—为纪念尚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牛润珍 东晋南朝皖南的社会经济 张宪华
邺下“俗薄”的商业文化性质 孙继民 十六国北朝的钱币问题 操晓理 君位传承与前燕、后燕政治 姚宏杰
户籍样、田令和“均田制” 张尚谦 试论北魏前期的官员薪酬分配模式 徐美莉
论东晋北方士族与南方社会的融合 秦冬梅 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 何兹全 东汉南宫考 张鸣华
汉代廷尉考述 沈刚 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刘跃进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影响探析 何世鼎、王万盈
南北朝人口史若干问题探讨 任世芳、赵淑贞、任伯平 高昌戊己校尉的设置—高昌戊己校尉系列研究之一 王素
试论尔朱氏集团的兴亡 苏小华 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 刘湘兰 北朝末期的萨保品位 苏航
曹魏的封爵制度与食封支出 陈明光 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 姚大力
魏晋南北朝的市场管理 彭福华、任重 论缪钺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 刘振华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兴盛原因初探 陈德弟 略谈魏晋的杂传 仇鹿鸣 晋、宋、梁三朝总论评析 马艳辉
西陵之争与三国孙吴政权的存亡 孙家洲、邱瑜 汴水考 张爱存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 周振鹤
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 周振鹤《北齐书》斛律羡传中所见北齐“私兵”制 朱雷
淝水之战东晋获胜的经济原因 郑欣 北魏的弹官与弹文 张连城
《〈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序 何兹全 曹魏屯田释议 胡守为
汉唐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六朝经济的发展 简修炜 读《六朝经济史》简修炜
关于东晋南朝铸币的二个问题 陈明光 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韩国磬 略论中国古史上的历次改革 韩国磐
井田制的否定及其再肯定 韩国磐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韩国磐 十六国城市史二题 任重
唐代吐蕃与魏晋南北朝的秃发鲜卑 吕一飞 魏晋南北朝官制述略 祝总斌
“修耕植、蓄军资”曹魏财经建设基本方针述论 陈明光 曹魏屯田刍议 王光照
东晋南朝乡村社会组织与管理的变迁 吴海燕 水利与豫境淮域历史名城 杨惠淑 汉前赵后赵前秦立国短促的原因 李爱琴
简评9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周之翔 略论南北朝学风的异同及其原因 曹道衡 论曹魏江淮屯田与水利建设 金家年
论曹魏屯田兴起的原因 葛文杰、朱仰华 论魏晋南北朝北方坞壁地主经济 任怀国 三国时期西部农业开发述论 惠富平
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 杨槛生 十六国时期中原夷汉人口比例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的军事化 袁刚
魏晋南北朝两淮农业兴衰原因初探─兼议淮水排蓄之经验教训 任重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吴海涛
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壁的类型及内部机制 田梅英 "关中郡姓"辨析 李浩 "老鬼"与南北朝时期老子的神化 刘昭瑞
"吴四姓"非"东吴四姓"辨-与张承宗先生商榷 张旭华 《北齐书》斛律羡传中所见北齐“私兵”制 朱雷
北魏"三都大官"若干问题考辨 周兆望 大同北魏宫城调查札记 殷宪 凤凰台兴废考 邱敏 康僧会与东吴佛教 余鹏飞
刘表荆州政绩浅议 余鹏飞 陆机陆云思想趣向探微 周国林 论北朝的慈善事业 周兆望 平城北魏古地名臆说 殷宪
齐魏马陵战址究竟在何处 薛宁东 青史凭谁定是非-评宋齐丘的历史功过 周兆望 三国时期使用校事及相关问题 薛宁东
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张旭华 隋代的输籍定样法 李燕捷 孙权定都建业考 余鹏飞
吐谷浑的历史与文化 周伟洲 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管理制度的变革 黄惠贤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州各族的变迁 张祥光
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 周兆望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研究 龚延明 租调征收方法和"输籍定样"与李燕捷先生商榷 郑佩欣
文章 06
晋书"北狄传"入塞屠各新论 武沐 "石头城"纵论 李金堂 "统万城"复原图考 王刚
"魏书"地形志"对于雍州渭南郡的疏漏 陈静 北魏北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的探索 鲍桐 北魏顿丘县治所考辩 王豫北
北魏郦道元时代易水考 冯贤亮 北魏至隋唐时期女性参政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 段塔丽 北周隋朝乐乡县治地今释 杨光华
北周孝闵帝在位时期硖州尚未设置 乔凤岐
北周孝闵帝在位时期硖州尚未设置"兼述西魏北周两朝拓州"硖州的设置及其历史沿革 乔凤岐 北周宜昌县州属考 杨光华
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 李庆新 从人口状况看统万城周围环境的历史变迁 袁林
从统万城的兴废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 邓辉 大漠深处统万城 王志会 大夏统万城遗址
帝国文学的凸现 周建江 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地望新探 石泉 东晋南朝定都建康述论 赖萍
东吴长江防线兵要地理初探 赵小勇 关于<魏书>两个重要地名地望的考实 李志敏
关于大夏国都统万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布局问题 吴宏岐 关于汉魏晋时期北地郡的变迁 赵以武
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王子今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彭丰文
河南县始置时间考 樊莉娜 赫连勃勃与统万城 薛正昌 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 李之勤
两河西两云中双龟兹─历史地理考证 陈守忠 两晋南北朝涪陵郡置废"州属"领县杂考 杨光华
两晋南北朝涪陵郡置废州属领县杂考 杨光华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州区划及沿革 黄厚生
两晋时期之风水术及其传播 宏岐 两晋寻阳郡领县与辖区考 江田祥 刘宋"分荆置郢"与夏口地位的跃升 吴成国
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疆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 宋秀英
六朝时期建康的仓库 顾琳 略论六朝时期建康城的作用 孙长初 略论拓跋焘统一中国北方地区 王庆宪
论历史研究─从统万城实地考察谈起 论北齐文士的地理分布_以_待诏文林馆_籍贯为考察中心 宋燕鹏
末代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与其建造的大夏国都统万城 吴连书 南北朝交聘使节行进路线考 蔡宗宪
南北朝人口史若干问题探讨 任世芳 南朝经学家分布与文化变迁 夏增民 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
三国吴西陵督驻地小考 朱圣钟 十六国北朝"岭北"地名溯源 侯甬坚 十六国时期氐族和鲜卑族教育政策对比研究 陈燕
十六国时期黄河下游的牛皮船 东湖 试论十六国时期契吴山的地理位置 吴洪琳 试论左郡左县制 方高峰
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蒲坂的发展 刘勇 隋唐长安城清明渠 李健超 隋唐都城建设与六朝都城之关系 雍际春
隋唐以前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 王元林 隋文帝平陈前后三个信州之设置及其历史沿革 乔凤岐
统万城的历史演变及其建筑特点探析 姚勤镇  统万城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研究 徐小玲 统万城建筑规模及其历史作用 杨满忠
统万城名称考释 陈喜波 吐谷浑遣使东魏路线考 周松 魏国徙都大梁时间及其经济发展 陈昌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习称长安为"咸阳" 楚一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地理分布与区域划分 吴慧平
西汉戊己校尉的名和实 贾丛江 西魏京兆郡未曾改称京兆尹 东湖 西夏都城迁移的地理因素 刘菊湘
再论北魏契吴的真实地理位置问题 任世芳 中古乐府诗中的城市意象 李刚 北朝国家编撰出版机构略论 李文才
六朝太学与国学考辨 张连生 南朝中央官学学生在籍制度探微 高慧斌 试析南朝儒学教育的变迁及影响 高慧斌
魏晋经学主导说 严耀中 刘宋以后北府兵军事地位考论 小尾孝夫 流民·北府兵与门阀政治 郭敏
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南宋对六朝南北军事对峙经验的理论研究 陈爱平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郭润涛 宋孝武帝二十八子之死_诸说考辨 胡喜云
《南史》《北史》倾向统一的历史观及其得失 陈冬冬 《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 卢东兵
从墓志地名看东晋南朝陈郡谢氏之浮沉 朱智武 东晋出家士族考 徐清祥 读史札记二则 董劭伟
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 中村圭尔 近二十年来魏晋南北朝城市研究综述 张捷
荆门市麻城镇斗笠岗南朝墓发掘简报 黄文进 梁昭明太子陵墓考 王志高 六朝都城建康研究状况综述 卢海鸣
六朝时期南京的文物古迹上 罗宗真 南朝青瓷罐中的古钱及其相关问题 吴伟强
南京发现南朝_明堂_砖及其学术意义初探 贺云翱 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墓主新考 王志高
陶侃及其家族的历史与东晋南北朝政治之关系 冉晓虹 浙江诸暨牌头六朝墓的发掘 陈元甫
重庆忠县泰始五年石柱 孙华 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 吴洪琳 冼夫人与古高凉俚汉民族融合 高焕
再论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 李克建 锦筵、舞筵、綩綖考 徐时仪 <鱼文化>与<羊文化> 赵海丽
《颜氏家训》中南北朝士族风俗文化现象探析 顾向明
199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研究综述 白岸
199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研究综述 卓荧
1997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研究综述
2003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 魏明孔
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魏明孔
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魏明孔
北朝"褒衣博带"装束渊源考辨 逢成华 从《颜氏家训》看南北朝时期的某些社会风俗 朱明勋
从《玉台新咏》的编纂看徐陵妇女观的进步性 姚晓柏 东晋南朝估税初探 官士刚
关于南北朝商人的几个问题 瞿安全 广州出土南朝龚韬买地券考 易西兵 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王子今
晋宋建康城市空间管理制度 庞骏 关于南北朝商人的几个问题 瞿安全
六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长江三角洲的土地开发 彭安玉 论南朝乐府民歌 胡晓娟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管理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赵云旗 南朝建康城的石阙 张永媚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维孝功能 张宏民 秦汉六朝江南经济略论 官士刚 试论北魏的掠夺经济 解占录
宋齐地方官吏"还资"浅探 张嫣 魏晋南北朝北方农业耕作方式与人口关系之探讨 高原
魏晋南北朝长途贩运贸易试探 朱和平 魏晋南北朝的里 任重、陈仪 魏晋南北朝交通运输业管理探论 刘汉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盐生产 吉成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政 颜吾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产地 吉成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手工业 王鑫义 魏晋南北朝盐政述论 齐涛 魏晋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 栾贵川
峡江地区汉晋南朝花纹砖上的车轮纹饰 郑君雷 《风骚》并称与南北文化之关系 李金坤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题解释读 杨明 《文心雕龙·乐府》辨疑 张根云 北朝骚体文学概述 郭建勋
北朝文学的重新审视 周峰 北齐佛像"青州样式"新探 邱忠鸣 禅宗兴起与陶诗在齐梁中声誉倍增因缘考 王一军
从《西洲曲》看南朝民歌之特色及影响 李炳玲 东汉文化中心的东移及东晋南北朝南北学术文艺的差别 曹道衡
画乃吾自画 书乃吾自书 秦宏 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价值 王琳 建安文学在十六国及北朝的接受状况 王玫
近百余年南朝文研究述略 刘涛 乐府民歌的音乐背景探源 韩梅 六朝"白纻舞歌辞"的发展及审美价值 田彩仙
论《玉台新咏》中的女性美及其审美价值 姚晓柏 论鲍照对七言古诗的贡献 安然 论北朝晚期陶俑"丰壮"的原因 熊煜
论南北朝乐府民歌之差异 孟强 论南朝_四史_史传人物的文学赏会 张亚军 论南朝神兽石刻中线的艺术特点及其运用 秦波
论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的写作背景及其理论贡献 李新华 论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朝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胡敏琦
论萧氏诗的悲情基调 蔡新中 论萧统对陶渊明的全面开发 王汇涓 论殷仲文谢混对玄言诗的终结 胡大雷
南北朝乐府民歌所反映的女性心理需要的比较分析 陈敏 南北朝骈文赏读 孙国玉 南朝宫体诗分期论 归青
南朝画圣陆探微年表 林树中 南朝文坛诗风变化的理性思考 樊荣 南朝咏物诗的审美价值 钟国本
南朝咏雪诗论 李云 南齐帝王与永明文学 蔡平 浅论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 晏天丽
浅谈儒家思想和南朝时风与梁代四萧文论思想的互动 赵理直 如何看《文心雕龙》中的音乐审美 王军
山水田园诗与陶谢 范育新 升仙之路试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图像内涵 李若晴
诗人之外的沈约对沈约思想与生平的文化考察 唐燮军 试论模拟与北朝文学的南方化 陈恩维
试析南朝文学批评中的雅俗之论 王明辉 陶渊明生年研究综述 谢久娟 王僧虔书论的美学思想 黄鸿琼
王羲之的性格与_誓墓辞官_考订 王晓真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文学 任重 西晋贵无思想考辨 王晓毅
徐陵与南北朝文学交流 王允亮 由南入北文人的群体意识 刘郝霞
中心文化对北朝麦积山石窟的影响 陈悦新 从南朝中正的地位看中正品第与吏部铨选的关系 吴擎华
晋宋梁三朝总论评析 马艳辉 梁季江陵政权始末及江左士族社会变迁 王光照 门阀政治的_衰落_新解 李风华
南朝恩幸干政与中枢政治关系 董邵伟 士族门阀制度在南朝的衰落 举人 试论晋末刘裕与刘毅之争 王丽敏
魏晋南朝九品中正制与皇权政治 陈金凤 从南朝士人的素食观看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 夏德美
从冼夫人的时局观看其汉化特征 丁邦友 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刘跃进
论刘宋王朝与扶南国交往的宗教动因 程爱勤 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传播格局的转变 费泳
南朝道经《三天内解经》再探 赵益 北魏早期朝廷体制的变动与汉化的曲折推进 张德寿
陈郡谢氏在东晋时期的影响 曹瑞珍 东晋南朝谢氏世系考补 李玉亭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胡阿祥
人物品藻与东晋门阀政治 吴有祥 魏晋南北朝"什伍"之制与乡村社会控制 吴海燕、冯殿羽
魏晋南北朝人物品藻的源流和演变 皇甫风平 魏晋南北朝史零拾"六则" 许福谦、 刘勇
“四姓”辨疑北朝门阀体制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陈爽 北朝时期邺南城布局初探 郭济桥
北魏的财政结构-以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的经费结构为中心 渡边信一郎
北魏都城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洛阳伽蓝记”研究之一 金大珍 北魏洛阳社会与胡汉体制 朴汉济、朱亮
北魏平城 堀内明博、于德源 北魏平城考 赵淑贞 北魏首都洛阳城市经济 张振玉
六朝商人诗及所反映的商品经济 卢华语  论北魏平城的建设及其对洛阳新都的影响 聂晓雨、董成圈
论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的主要战争及其影响 杨天亮 南北朝时期的北南通和使者身份、地位和作用疏议 侯廷生
南北朝时期农政概述 叶依能 平城考古-北魏平城与大同地名 刘溢海 试论北魏洛阳城建规模及特点 金大珍
试论秦汉魏晋南北朝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 赵昆生、张娟 拓跋氏援晋与北魏正统问题 宋妍娟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南地区经济开发初探 李松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评介 魏明孔
北朝时期官僚经商的历史考察 朱和平 东晋初年王导施政方针述论 谭黎明 东晋中宗_显宗前后之琅邪王氏政治 王连儒
宋元的度量衡 吴慧 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研究(下)宋齐梁陈时期及北朝 王汝涛、王晓红
"八王之乱"成因新见 鲁力 晋武帝立嗣问题考辨 鲁力 魏晋封建主张及相关问题考述 鲁力
孝武帝诛竟陵王事与刘宋宗王镇边问题 鲁力 "王与马共天下"政治格局探析 谭黎明 从武帝的性格看西晋之速亡 王琳
东晋出家士族考 徐清祥 东晋政局与侨置州_郡县之关系 张伟夫 简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王素香; 吴玉林
试论晋武帝昏朽误国的历史教训 王素香 试述王导在东晋初年的贡献 孔令艳 谈贾后 方竞
北朝隋唐源氏家族研究-一个少数族汉化士族家族门第的历史荣衰 郭锋
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 高诗敏 曹魏西晋统一方略的财政经济分析 周红
王敦行年简表 林石 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年代与墓主问题平议 王汝涛 王羲之亲属有关问题的考证 王汝涛
魏晋六朝荆襄地方官吏与经济开发 王玲 魏晋人物品题与寒门仕进 黄少英 魏晋疫情特点简论 张美莉
西晋"八王之乱"原因新释 周艺、高远 西晋八王事行系年 林石 鲜卑拓跋族统一中国北方原因初探 罗嗣忠
谢安三步曲-隐居、安晋、北伐 刘敬刚 北朝省寺台政务及人事运行机制考察 汤长平
北朝诸卿制度的变迁研究 汤长平 敦煌研究院藏"北魏军官籍簿"辨析 汤长平 西魏北周时期的河西 汤长平
高车与西域 薛宗正 晋河会城、缠缩城、清塞城考 李并成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李并成
晋代北方民族政权诸王辑略(上) 龚荫 晋代北方民族政权诸王辑略(下) 龚荫 柔然与南朝关系探略 周松
小议柔然与北魏的关系 王勇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占卜”的基本表现与社会影响 金霞
论魏晋南北朝风俗演变及趋向 陈华文 十五年来魏晋南北朝商业史研究综述 李阳 试论慕容鲜卑的形成 金成淑
吐谷浑史质疑二则 李志敏 魏晋南北朝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 任重、陈仪 魏晋南北朝的"三五取丁"问题 张维训
魏晋南北朝的阅兵礼 陈仪、任重 魏晋南北朝社会上层乘坐牛车风俗述论 刘磐修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与服饰风格 向勇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风俗探论 于云瀚
《世说新语》的特殊服饰与魏晋服饰文化 齐慧源 服饰与魏晋风度 颜小华 论魏晋南北朝服饰演变 管志刚
魏晋风度对当时服饰的影响 陈淑葵 魏晋风度与服饰 张志春 魏晋风度与服饰境界 魏宏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 李传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风俗巡使制度初探 李传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 李传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草原诸族的社会生活 薛宗正
魏晋南北朝兴旺的佣书业及其作用 陈德弟 魏晋南北朝饮茶与饮酒之风 孙立
魏晋南朝刑律中的妇女地位-兼谈魏晋南朝刑律的轻省化 金霞、李传军
汉晋之际庄园经济的发展与士大夫生存状态之关系 马良怀 两晋闽中寺院与汉族移民 王荣国
两晋南北朝土族门阀的特征 乌廷玉 论中国古代服饰功能的演变及文化意义 杨国凤 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辨误 杨军
魏、唐、宋之服饰风格比较 吴晓菁 魏晋风度新论 邓程 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服饰风貌 周兆望、侯永惠
中国古代服饰 王晓梅 中国古代服饰小史 罗莹、成镜深
资料汇集
东晋南朝小农经济补充形式初探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九州春秋 求才令与汉魏嬗代 匈奴汉国的政治与氐羌 《长短经》所引《宋略》史论的文献价值 苻秦谣谚纵览
近20年来崔浩之死研究概观 汤球对两晋十六国史书的辑佚 二十世纪利用碑铭资料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综述
近105年国史研究述略 《晋书》采小说辨 《汉晋春秋》在史学上的影响 《三国志》裴注研究三题
《洛阳伽篮记》的特点 关中郡姓辨析 十六国时期氐族和鲜卑族教育政策对比研究 评刘琨
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 考议魏晋南朝的将军开府问题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南燕史考论 《人物志》 魏·刘邵 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