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有自己的思维方式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2:45
二、幼儿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二、三、四)
作者:卢乐珍 主编 提供人:网上家长学校 阅读:1748 评论:0 时间:2005-9-27 20:33:27  【大中小】
孩子是怎样进行思维活动的?这是一个很复杂又很有趣的 问题。许多观察力强的家长会发现,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完全 不同,他们有时思考的问题叫人好笑,也叫人感动。这不是知识、 经验多少和思维能力强弱的问题,而是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看待 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
(一)“拟人化”的想象事物。1~4岁的幼儿常常坚持万事万 物都有生命的观点。他们那种把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的天真 想法,在故事和游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会认真地和洋娃娃、玩具熊对话;奔跑中撞翻了椅子,会内疚地说:“小椅子,对不 起。我撞疼你了。”看见小同伴采花,会生气地说:“桃树妈妈不见 了自己的小宝宝,会多伤心呀!”在他们看来,太阳、月亮、手表、 风、云、树木、石头都是活的。问孩子:“太阳是活的吗?”答:“是 的。…‘为什么?…‘因为它发很大的光,它早上出来,晚上回家。” 问:“手表是活的吗?”答:“是的。”“为什么?”“因为它在走。”问: “风是活的吗?”答:“是的。”“为什么?”“因为风吹着云走,吹着船 走。”问:“月亮是活的吗?”答:“是的。”“为什么?”“它能够变,有 时像小船,有时像眉毛。它晚上还会给我们照亮。”2—3岁的孩 子特别强调一切有用的、会动的东西都是活的;4岁的孩子则认 为能够自己移动的东西才是活的,不能自己动,要外力推动的东 西是死的;受过教育的5—6岁的孩子能指出自己生长、繁殖的 东西如动物、植物、人才是有生命的,其他的东西都没有生命。问 6岁的孩子“汽车是活的吗?”答:“不是,是工人叔叔造了发动 机,驾驶员叔叔开动它,它才能动的。”问:“花和树会哭吗?”答: “不会。…‘为什么?”“他没有眼睛和嘴巴,怎么哭呢?”“那花和树 是活的吗?’’“是的。”“为什么?”“它能生长,从小树苗长成大树。 树的种子播下地,又会长出新的树苗。”有趣的是,不分国界,世 界亡所有的幼儿都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正是这种“拟人化”的 事物观,把幼儿带进栩栩如生的童话世界,使日月星辰、花草树 木、虫鸟鱼兽、物品玩具在幼儿的心目中更加亲切、奇妙、充满魅 力。幼儿期的“拟人化”的事物观不但不会影响儿童未来的科学 思维,反而有益于他们智慧与情操的发展。
(二)自我中心看别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了 一个“三座山”的立体模型,一座山在前,两座山在后,因此面对 面坐着的两个观察者会看到完全不同的群山景象,他以3~6岁 幼儿为实验对象。先让幼儿绕模型看,再在幼儿的对面放一个娃 娃,让幼儿从一组图片中选出自己看到的和娃娃看到的景象。三 、 四岁的幼儿会选出完全一样的图片,部分五六岁的幼儿也是如 此。皮亚杰把幼儿思考问题时,只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能站在 别人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别人的观点的这种现象 称为自我中心主义。他指出,有时幼儿即使听懂了别人说话的意 思,也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描 述,他们不能想象别人和他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于儿童对 事物的判断往往是绝对的,只注意事物的某个具体的突出的特 点,不能从不同角度,或为别人设身处地想问题。例如2岁的小 光用手把眼睛捂了起来,他喊道:“妈妈来找我。”他以为自己看 不见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就看不见他。4岁的秀秀第一次看到大 海,奔腾起伏的海涛使她兴奋和害怕,她问:“海什么时候睡觉 呢?”当成人告诉她大海永远是不停地流动的,她不相信地又问: “难道我睡觉的时候,它也不休息吗?”她的思维完全是自我中心 状态的,她没法设想,任何东西都有不同的活动规律。一天晚上, 电视新闻播送了新疆地震的场景,当节目结束时,8岁的明明担 心地问:“地震会到我们这儿来吗?”他的5岁的表弟突然躲到沙 发背后,大叫道:“地震不会来的,地震太大了,它找不到我们住 的地方!我躲起来了,它就找不到我。”幼儿的推理方式常常是自 我中心的、感情性的推理,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逻辑推理,随着 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才可能有客观的、科学的逻辑推理。
“自我中心”是人类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自然的必经的阶 段。“自我中心状态”会影响幼儿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影响幼 儿与别人的友好关系。因此,成人要帮助4岁以上幼儿逐步摆脱 自我中心状态,让孩子经常和别人交流看法,引导幼儿比较自己 的兴趣、愿望、意见和别人的兴趣、愿望、意见的差异,学会换位 设想。尤其是在同伴间发生冲突和争论时,要启发幼儿考虑别人 的权利、需要和别人要求的正确性,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学会多 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事物,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否则的话,听任幼 儿的“自我中心状态”延续到儿童期,就不利于他们认识能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到了学龄期还是那么幼稚,就会显得不合群和比较自私。
(三)充分注意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婴儿什么时候开始能 思维呢?心理学家毕勒对他10个月的孩子做了一个实验,用线 拴住饼干,让婴儿的手触到线但摸不到饼干,结果发现婴儿能慢 慢拉线把饼干拿到手。但较小的婴儿却不会。这表明,10个月的 婴儿开始能通过直接的感知、动作来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叫 直觉行动思维。因为只有在直接感觉具体事物和通过尝试动作 的过程中,婴儿才能进行思维。停止直接行动,思维活动也就停 止了。直接行动思维是人类最低级的思维方式,是3岁以前主要 的思维方式。2岁多的孩子为了拿到床底下的玩具,就会拿根竹 竿把玩具拨近,再用手去拿。从形式上看,仅仅是“拨”和“拿”的 两种动作,但从性质上看,包含着思维活动的特质。幼儿事先有 了拿到玩具的明确目的,并分析了玩具离自己的距离比手长,伸 手够不到,于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拿到呢?想到妈妈用 棍子拨鞋的事情,实施了拨玩具移近的方案,解决了问题。提出 目的——分析情况——设想方案——执行方案——达到目的, 各个行动环节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2岁前幼儿在拿到玩具之 前,还可能要采取许多尝试动作,如围着玩具转、看,伸手,伸脚, 用其他玩具碰,然而,这些动作都没有取得效果;只有实行最后 的方案才拿到玩具,这使幼儿非常地高兴。以后通过一次次的实 践,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多了,有些方法不再是“试”出来的,而 是“想”出来的,因为“尝试”过程的许多信息已储存在他的头脑 中,只需稍作加工,就可以指挥实际行动了。思维就是这样在实 物操作行动中孕育并产生出来的。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 特别是掌握了语言以后,具体形象思维成为3—6岁幼儿的主要 思维形式。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头脑中已长期储存的各种 具体事物表象与语言符号联系来进行思考的。表象和语言的掌 握为思维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幼儿能用比以前更灵活的方式去 获得知识,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去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去 整理经验并规律性地表现出来。例如三四岁幼儿在进行绘画、剪 贴时,会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事物的表象,然后用彩笔或彩纸把 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会记起爸爸、 妈妈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行,借助语言和表象,进行各种模仿动 作——买菜、烧饭、喂娃娃、给娃娃穿衣、送娃娃去幼儿园或看病 等。一切都是根据表象作为确定目的和行为方案的条件的。5— 8岁,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能够初步依靠词代表的概念来判断和 推理,反映事物的内有联系和规律,这是思维发展的最高级形 式。三种思维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在前一阶段基础上逐步开始后 一阶段的思维活动形式,但它们决不是截然对立的。如少年儿童 或成人在遇到一些缺乏经验的新问题时,偶尔还会依靠动作寻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摆弄拆试,尝试不同的对策。
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家长要注意:
1,多给幼儿感知实物和操作活动的机会。成人的讲解、演 示不能代替幼/l自己的实际操作。如有的家长只是教幼儿从1 到10的唱数,不给幼儿自己按数的概念摆弄实物的机会,结果 叫幼儿拿3块糖,她拿出4块,问幼儿3个再加1个是几个?幼 儿瞠目结舌。可见3的数字概念并没有内化到幼儿的知识结构 2中。缺乏实物操作,幼儿对抽象的数字顺序的关系不能真正理 解。幼儿必须经过具体实物与相应数字的多次配合活动,经过加减1的多种图形练习,才能真正懂得从l到10的数字序列的 含义。
2.多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推理、纠正错误等游戏活动。 苎类游戏可促进幼儿真正认识事物的大小、高矮、长短、轻重、颜 e、温度、形状等特征,理解事物的特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联 系,知道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3.努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 早,婴幼儿时期语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和成年后智力水平高低 @切相关。家长要从小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编谜语、联想故事、表演故事和语言游戏等,奉富词汇,纠正 语音,训练幼儿叙述事情经历的流畅性、生动性、连贯性;同时, 要启发、鼓励幼儿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意见或疑问,发挥幼 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出处:江苏人民出版社]
【我要说两句】【收藏此页】 【大中小】 【打印】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三、幼儿的行为特点..(2005-9-27 20:34:10) ·四、每个幼儿都不一样..(2005-9-27 20:34:44) ·一、玩的好处..(2005-9-27 20:39:23) ·二、玩的价值..(2005-9-27 20:39:50) ·三、幼儿游戏的特点..(2005-9-27 20:40:11) ·四、幼儿游戏的种类..(2005-9-27 2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