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节操,大胆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8:53

 

坚守节操,大胆前行

——10年“记者节”杂感

 

明天就是我国的第十个记者节了。

“记者节”如同护士节、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从2000年11月8日确立第一个“记者节”日子起,10年过去了。客观说,我们的新闻界整体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传媒设施也三维发展“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最为举世为人瞩目的是,在纸媒和音视媒体基础上,网络传媒异军突起紧逼“老大哥”,成为令一些人始料未及措手不及的一大亮点。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帖子《记者节小感》纪念我国第八个记者节,记录过当时的心情。两年须臾而逝,然而这两年给我留的记忆却极深刻:历经了南方大雪灾、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新中国建国60年的大悲大喜岁月,给我留驻无数泪水和感动;经历了“三聚氰胺奶粉”、“拉萨3·14”、“国外圣火传递”、“瓮安”、“杨 佳”、“邓玉娇”、“石首”和“乌市7·5” 等诸多事件,给我留下很多思考和探究。应该说,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经验的还是教训的东西,对我们这个正在前进的共和国来说,都是一份总结和反思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更加明白,进步和文明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充满坎坷和荆棘。新闻更不会游离于外,责任更为艰巨更为重要。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新闻工作者与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区别,也仅仅是局限在那个证实你正式职业的“本本”形式的合理“资质”上,并不能限制更多无资质证件的人有客观反映事实和揭露丑恶合法权利的客观事实上。这些无“资质权力”的人,就是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网民和群体。他们与所有有职业道德的“老记”们,共同用笔、用键盘、用镜头、用话筒,以“客观、真实”宗旨充当人民和正义的喉舌,满怀热忱排除阻力挑战权威,书写并定格着历史的伟大进程和天灾人祸记忆,以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真善美的爱心洒向人间,记录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把假恶丑的卑鄙曝于天下,挑明了一件件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在维护民权、揭露腐败等诸多方面,理智而良知的网民,“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贡献丝毫不逊于职业编辑记者。这一切,无不在推动并记录着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尽管离真正要求还有距离,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便是每前进一小步,都值得庆贺。

同样,有“本本”的记者并非都是合格的记者。现实告诉我们,那些少数道德堕落、见利忘义、善于造假、精于说谎的“记者”甚至为更高档的媒体“表率”,是最为人们厌恶所不齿的。而大多敢于忠实记录、揭露真相、不怕打压、为民排难的记者,才是人民所尊敬的需要。

记得10年《南方周末》元旦献词有一句极为流行的话是:“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真正的记者不仅需要荣誉感,更需要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口头上呼喊,而是敢于直面维艰的良知投入,冷对邪恶的正义呐喊,用客观真实法宝去击碎谎言和阴谋的睿智和勇气。这种力量,才无愧“无冕之王”荣光称号,才无愧于时代责任人民期待,才算是“让我们泪流满面 ”的真正历史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有志新闻工作的在职或业余的“老记”们,我们今天都是发言者,因为历史赋予我们权利。让我们坚守节操,大胆前行吧。

   2009年11月7日

 

     附:2年前的旧帖:

记者节小感  

 
   记得30多年前我在一企业工作,有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工余与工人伙计们在更衣室聊天。一伙计调侃道:“一个十人组成的部门,有一个党员,其余九人都是群众,那党员先进;如果这个部门有九个党员,一个群众,那肯定群众先进。”大家听后哈哈大笑,我当即表示赞成这句朴素话语的深刻内涵。 
  这年头国人这“节”那“日”的海了去了,不信你扳手指数数,一年365天,还有几天无“节”不“日”的?况且这“潮水”还在继续亢奋中流出,譬如不久前的“无车日”。换到各地,自制的促进经济发展的这“节”那“日”更是多如牛毛,全都是“节”“日”了哈。 
  什么东西多了滥了就不值钱了,反显无“节”无“日”的平常天最为少女般纯洁。因此,我对国人这些年为“与国际接轨”为“发展地方经济”为……相当多的“节”“日”并不感冒,权当上述工友那句调侃辞的翻版延续。 
  今天是我国第八个记者节。记者是干什么的?由于各利益集团需求不同而回答也不同。我认为记者的职责起码应该做到三点:第一,敏锐发现新闻;第二,客观报道事实;第三,为民当好监督。如果你是一个关心新闻媒介的人或本身就是一个编辑记者,用这再简单不过的新闻工作者起码底线衡量我们现实中许多“新闻”标准,我想许多问题我就不必开口评说了,大家心知肚明。 
  我不是科班出身记者,但曾主编过省刊号的行业报纸,处理过大量的业内外稿件。其中不乏有“歌德”或“缺德”内容。“歌德”者未必真实,“缺德”者未必捏造。但结局往往迥然不同。“歌德”者违反事实真相妙笔生花可以上头条广而宣之;“缺德”者尽管符合事实真相善意暴露可能被“枪毙”抛入纸篓。因此在选用稿件时我颇费思量:选用“缺德”稿件会被分管领导审稿剔除,并被领导循循善诱谆谆教诲;选用“歌德”稿件领导高兴并还会提出“宝贵意见”再升华高度。此刻我这个编辑记者无论理论水平还是新闻业务素质全被“冒号”左右,成了典型的“上通下达”的无头脑传递工具。而大量理应干好的本职成了“亮点新闻”充斥版面。如此“水分”的“新闻”费资源还容易让读者近视。幸好报纸后来停办了,我也从“苦难”中得以解脱。 
  多年前我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后来基本不再投稿了。原因嘛,那就是空话废话屁话、但有“歌德”内容的稿件,上稿率就高;涉及“缺德”容易引起“对号入座”的“阴暗”话题,稿件基本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无实质内容的“履行公事”我又不愿意写,有的过于“敏感”编辑不敢发。我当然理解这些报刊编辑同行的苦衷,于是我“金盆洗手”转改网络“写手”啦。不是我不为也,而是无奈不得不舍之——况且那点稿费还令人眼红哩。 
  话又回到记者节。年复一年的“记者节”应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上升,有些东西应该有实质突破,而不是年复一年原地踏步的轮回和表彰几个“弘扬主旋律”的记者——如此“形式”般的“记者节”我看不要也罢。 
  广大新闻工作者是内行,感受也多。我不敢越俎代庖乱说,就这个话题也不想多说了,免得“引火烧身”。 
                       2007年11月8日晚

 
我的部分相关新闻内容的旧帖链接:
1、《新闻改革,先来点报道形式上的变化不难吧?》
http://blog.qingdaonews.com/4/36359/default.html
2、《一个并非真正倒霉蛋的记者》http://blog.bandao.cn/archive/19794/blogs-160980.aspx
3、《且看央视的“失范”》http://blog.bandao.cn/archive/19794/blogs-454345.aspx
4、《抗震救灾中看我国媒体报道的不足http://www.rmjdw.org/article/html/841.html
5、《办报要办这样的报!http://b.chinazawen.com/blog/user1/6684/archives/2008/41362.htm
6、《<莫斯科记者报>停刊给我的启示http://b.chinazawen.com/blog/user1/6684/archives/2008/40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