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敏:夺命暴雪(南方都市报 2009-11-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0:08

夺命暴雪

罕见大范围极端天气再度考验中国

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南都新闻 原创 浏览量:48  发布时间:2009-11-18 手机看新闻
版次:AT01 版名:深度周刊 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11月12日,陕西商洛市洛南县一农贸市场大棚因暴雪而坍塌。     资料图片

    11月9日至12日,席卷中国北方的暴雪造成了至少32人的非正常死亡(不包括交通事故),很多地区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初步评估此次降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

    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河北暴雪区考察,表达了政府对此次雪情灾害的深切关注。

    此次暴雪中,最让人震惊的是,在多个地方,大雪压塌校舍,孩子因此死去。这时,人们对去年南方的冰灾记忆犹新。

    值得警惕的是,如今“××年一遇”字样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除对自然破坏力的惊呼之外,还表达了对人的开脱。就个人生命来说,60年的确很长,但对一个民族、整个人类来说就不是这样。灾难必须产生教训,才能让人们应对下一次灾难。然而,人们似乎总是没经历灾难,就不会明白灾难的猛烈。更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人通常很健忘。我们从一个侧面记录这场夺命暴雪的过程,希望对灾难的记忆长久一些。因为,科学家说,一个巨灾时代已经来临。

http://gcontent.nddaily.com/8/3f/83fa5a432ae55c25/Blog/371/29c6fe.html 

暴雪席卷 罕见极端天气考验中国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杨传敏 原创 浏览量:490  发布时间:2009-11-18 手机看新闻
版次:AT02 版名:深度周刊 重磅 稿源:南方都市报  

    暴雪转战南方。从北到南肆虐了一周的暴雪带给中国的是异于往常的寒冷、冰冻,往年惊呼的暖冬无影无踪。但暴雪和全球变暖并不矛盾,学者们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它并非意味着寒冬的消失。事实上,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对流层的下层增暖更为明显,使大气对流层内温差进一步加大,大气稳定性下降,有可能出现快速的降温,甚至是极端的寒冷天气———几天前席卷东北华北,如今正在影响长江流域的暴雪便是。

    可是,还记得年初北方的那场大旱吗?几乎是在同样的地方: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发生在2、3月间的持续罕见大旱,令禾苗干枯,近乎焦土。而就在此次暴雪向南方转移战场之前,那里也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大旱,有134万人、3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从大旱到暴雪,这一年的风云变幻可谓“极端”。

    科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显示,极端天气正在越来越频密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天气的威胁不可忽视。

    暴雪预警两次升级

    暴雪来得比往年更早更猛。它诞生于11月初冬季节,极地冰冷气流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交汇。

    今年初春刚经历了大旱的北方,在初冬又迎来暴雪。它自北向南而来,在未来2周内影响了大部分中国领土。11月7日,它到达第一站黑龙江,再自北向南到达吉林、内蒙古,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共有22站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11月9日到13日,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雪,席卷中国华北和西北东部,从北向南,影响范围波及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陕西、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之后,伴随着冷空气的一路南下,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降温天气。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近20个城市积雪深度超过历史纪录,至少有六个城市的积雪深度,超过历史极值10厘米以上,它们分别是,石家庄(积雪深度55厘米,超历史极值36厘米),阳泉(积雪深40厘米,超历史纪录21厘米),大同、临汾、长治、邢台。

    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北方高速公路大面积陷入瘫痪,一张被大雪压垮的加油站的照片被广泛转载。同时另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河北、河南各有学校餐棚或宿舍被压垮,5名学生死亡。

    11月16日,暴雪继续南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天,国家气象局正式启动暴雪四级橙色预警,这是继11日启动三级雪灾预警后的再次升级。

    北方暴雪压垮学校的教训正在被南方借鉴,湖北省已出台规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暴雪,学校可以放假避险。“我们正在为自北面而来的冷空气到来做最后的准备”,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徐双柱告诉记者,已经启动了4级应急预案,这是近10年来武汉最早的一次雪,降雪量也很大。

    这似乎是罕见的大范围影响中国气候的一场强对流天气。它涵盖了中国自北向南的领土,让北京提前供暖,让湖南提前入冬。

    天气的威胁更加迫近

    它非常特殊。

    压垮建筑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说明这些雪中间,水分含量很高”,一位中国气象局的专家告诉记者,“雪夹水”要在非常剧烈的水汽输送过程中,才会产生,“雪夹水”坠落,融化、再凝结成冰。

    “下雪的同时,还打了雷”,北京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告诉记者,立冬后还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雪在北京下得太早,历史统计是第三早。

    目前还没有证据,它和全球变暖有关,郭文利说,但肯定是特殊的气候现象。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令人联想到2007年初,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暖冬后,沈阳也曾突降暴雪,成为孤城,交通全线瘫痪、物价在两天内飞涨(见本报2007年3月报道《狂暴的气候狂暴的雪》)。

    现实中,极端天气事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在全球变暖的话题框架下,极端天气事件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从美国飓风,到欧洲夏日的连续高温引发多起森林火灾,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路透社曾经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大卫·金评价,全球变暖很快可能会在未来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大卫·金说,我们已经目睹了更多的海洋飓风和洪水影响我们的城市,全球变暖会增加将来类似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根据两位加拿大学者的统计,过去的20年,全球平均气温在温室气体增排的影响下明显升高,极端天气也同时增加。极端气候中,不仅仅可能包括干旱、酷热,也包括暴雪、暴雨。这是需要全世界长期关注的问题。

    气候巨变带来更多巨灾

    中国科学家也在关注同样的命题,他们发现,全球变暖可能让一些区域发生巨变。

    中国气象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比如,全球变暖可能会改变中国的降水。根据气象部门的资料可以统计出:近几年新疆等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多;东北、华北的降水减少。

    而今年春天让上万亩农田减产甚至绝收的北方大旱,与东北、华北的节水减少变化趋势,恰好是一致的。

    W W F(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中国一些科学家进行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影响的研究,研究报告在上周发布,指出中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2℃,未来长江流域可能有更多的洪水或者干旱。

    这份科学报告的发表令舆论哗然,但受到威胁的并非只有长江中下游城市。

    显然,如何应对未来中国可能出现的更多突发极端天气事件,考验的不仅仅是科学界的智慧,也将给社会提出新的挑战。

    □采写:本报记者 杨传敏

http://gcontent.nddaily.com/4/65/465636eb4a7ff4b2/Blog/ca7/df38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