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应从制度视角反思“文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8:49

木然:应从制度视角反思“文革”

作者:木然   发布时间:2009-11-16    阅读次数:12次

中国政治体制能否进行下去,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是对苏联体制的反思,因为中国的体制就是从苏联照抄照搬过来的。另一个就是对“文革”的反思。对这两个反思的程度、深度、广度、性质决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和速度。对这两问题的分析采取鸵鸟政策,无异于自掘坟墓。


  对于“文革”的分析,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诸如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社会心理的、主观的、客观的、国内的、国际的、领袖自身等角度。多角度分析才能逐渐还原一个真实的“文革”,这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现在对中国“文革”的反思主要从个人身上找原因,这样分析有道理,但把个人因素当成“文革”成因的关键就没道理。


  左派是这种观点的民间代表。他们对“文革”反思基本上是从人而不是从制度着手,吊诡的是,他们对“文革”的反思转向对目前所有改革的批判,其观点反映了中国存在的社会不公、两极分化、权贵与资本的结合等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些现象使他们对当代政治领导人极度失望,对所有的改革极度失望,转而寻找毛泽东那样的超凡领袖。左派没有看到的是,在当年的苏联和毛泽东的中国,高层统治者仍然享有巨大的特权,恰恰与他们追求的平等相对立。没有民主的平等,没有自由的平等,只能是贫困之路、专制之路、特权之路。一句话,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走向了奴役之路。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以党的宣传为基调,即把文革的罪过算在林彪“四人帮”的头上。从常识想一下,如果林彪“四人帮”在美国,这种事能不能发生?不能,因为美国实行的宪政制度阻止了任何人搞专制的可能性。把“文革”归罪于个人,是人治的思维方法,其逻辑结论还是寻找好人,找到好人就可能避免“文革”再次发生。而实际上,政治家如果是一个好人,那就不是一个政治家,至多是一个雷锋。就连已经实行了宪政二三百年的美国,人民对总统仍存在着深深的忧虑,认为总统是靠不住的。宁可相信这世上有鬼,也不相信政治家这张破嘴可以看作是美国人政治信条的通俗甚至是粗俗的解释。美国人不信总统,总统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所以才有了布什的名言:成功的政治是把政治家关在笼子里的政治,而不是让政治家的良善人格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奥巴马在今年美国学校开学之初做的演说,美国人因担心会“被洗脑”而受到了强烈的抵制。笼子就是宪法和宪政,没有宪法和宪政的政治就是不成功的政治。


  对于文革的制度定性一直是左派和主流回避的问题。邓小平已经对“文革”进行了定性,他说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制度的反面。他还引毛泽东的话说,斯大林破坏法制,这种事不可能在英、法、美等国家发生。破坏法制的只有专制统治者,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哪一个民主国家的领导人向法治挑战并破坏法治。可是毛泽东却让斯大林破坏法制的事在中国以更严重的方式重演,而且一搞就是十年,结果使我国经济几乎崩溃,政治体制受到严重破坏,封建主义、专制主义死灰复燃。党凌驾于政府之上,毛泽东凌驾于党之上,政府、政党成为毛泽东个人的工具,毛泽东的权力既不受到法治的约束,也不受党内党外权力的约束,更不可能受到社会的约束,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变成了专制制度。


  正是专制政治才使领袖与群众出现了奇妙的结合。领袖与群众互动,领袖没了群众,“文化大革命”搞不起来,群众没了领袖,也同样搞不了“文化大革命”,二者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把责任都推到领袖身上,显然有失公正。把责任推到群众身上也失公允。化解领袖与群众互为表里的关系,只有抛弃专制政治。告别“文革”,就是告别专制。

 

(感谢作者惠寄稿件)

 

本文链接:木然:应从制度视角反思“文革” 文章来源:共识网 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