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 Edito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2:54
伊斯兰教的新气象 -(六)民国时期重要地区的伊斯兰教状况 -2009-07-25 13:44

 1。西北甘宁青陕的伊斯兰教西北的穆斯林是全国伊斯兰教的重心所在,在清朝民族压迫下,反抗最烈,遭受的摧残也最甚,按照白寿彝先生的估计,数次变乱之后,穆斯林之死者当在二三百万人以上,其生者恐也不过三四百万,而这些生者都已家属离散、产业丧失。但此后恢复也很快,到抗日时期,人口已达到九百万左右,其中青海约二十万,宁夏二十万,甘肃四百万,陕西四百万,绥远二十万,这与清末维新运动的兴起和民国废除清朝民族高压政策直接有关,也表现出中国穆斯林顽强的生命力。(参看白寿彝《西北回教谭》)从教派上说,分为旧派、新派和新新派。旧派历史最久,信徒也很多,在 五功 、 六信上维持传统的规范,但婚丧嫁娶则混入不少中国风俗,习惯用语则受波斯影响。新派有四大门宦,即:哲赫林耶、虎菲耶、格底林耶、库布林耶。四者之中,由马明新创立的哲赫林耶最发达,到马元章时期,信徒不仅遍及西北,并远及东北、华北、华东及新疆南部。马元章是跨时代人物,卒于1920年。  活跃于民国年间的领袖人物是马元章之子马震武及马进西,其活动中心区域有甘肃的沙沟、张家川,宁夏的金积、板桥。新新派即依黑瓦尼派,自称遵经派,其主要特征是 遵经革俗 ,主张 一切回到《古兰经》去 ,创始人是东乡族马万福(1853- 1934年)。马万福于清末提倡凭经传教,批评门宦和格底木某些礼仪不合经典,提出十条改革纲领,如:不聚众念《古兰经》,不高声赞圣,不多做祈祷,不朝拜拱北,不聚众忏悔,不纪念亡人等。因提出用依黑瓦尼来统一教派和门宦而遭到新老派的反对,难以在西北立足。民国七年以后,在青海军政领袖马骐、马驎、马步芳的大力支持下,依黑瓦尼推行到全青海,并在甘肃占据优势。在宁夏受到马鸿逵的支持也发展很快,又得力于虎嵩山阿訇的配合。虎嵩山主张讲经和教学要阿汉文并重,提倡用汉文宣讲伊斯兰教义,举办中阿学校,重视培养新型宗教人才,这些与依黑瓦尼的主张相一致,为后者的发展创造出较好的环境条件。马万福于1937年去世,依黑瓦尼分成两派,一派以尕苏个为首,奉行马万福原旨,称为 苏派 ;一派以马得宝(尕白庄)为首,主张对原旨加以修改,被称为 白派、遵祖派.依黑瓦尼派在组织上实行互不隶属的教坊制,清真寺的管理实行董事会制,成员由教民推选。民国年间西北回民教育发展很快,绥远设有回部小学,陕西有回坊小学,宁夏有云亭师范学校,甘肃有回民中小学及西北公学兰州分校,青海有回民小学一百余所、完全中学一所。(据白寿彝文,同上)  2。新疆的伊斯兰教及杨增新的宗教政策在近代新疆,伊斯兰教是主要宗教,信徒遍布全疆,约占全部人口的2/3以上。民国以来有7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即: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其中以维吾尔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回族,维、回构成新疆穆斯林主体。近代新疆的伊斯兰教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从1884年正式设省到1911年,是清代末年;从1912年到1928年是杨增新统治时期;从1928年到1933年是金树仁统治时期;从1933年到1944年是盛世才统治时期;从1944年到1949年是国民党直接控制时期。新疆与内地间隔较远,交通不便,内地乃至西北甘青的伊斯兰新文化运动及政治变革对它的影响不直接不强烈,形成宗教上的相对独立状态;新疆又处在祖国西北边陲,与中亚接壤,西方列强得以利用民族与宗教问题从境外向新疆扩张渗透,形成内外矛盾复杂交错的态势,使新疆的宗教问题成为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派上说,主要有逊尼派、苏菲派、什叶派、依黑瓦尼派。  逊尼派是新疆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教派。什叶派为塔吉克族所奉信,是什叶派中伊斯玛仪派的支派霍加派,首领称 阿迦汗 ,被尊为人间活主.苏菲派的依禅派在新疆的影响仅次于逊尼派,首领自称 圣裔,受到狂热的崇拜,其支派主要有:纳克什班第、哲赫林耶(黑山派)、虎非耶(白山派)、切西底耶、苏赫尔瓦地耶、毛莱威耶等,都主张苦行禁欲,宣扬对真主的神秘之爱,通过修炼,达到 神人合一.在新疆回族中,逊尼派称为 格底木 ,亦称 老教 、 清真古教 、 遵古教;回族中的苏菲派则分为哲赫林耶、虎非耶、嘎德林耶、库不林耶四大门宦,与甘肃宁夏同;虎非耶也被视为老教,与 格底木 一起,被称为 大坊,哲赫林耶则是 小坊 ,称新教。依黑瓦尼派即新新教亦传入新疆,其时较晚。其教派总的情况自清末到民国没有根本性变化。  民国年间,统治新疆时间最长、在宗教问题上设施最多的是民国前期的杨增新,他有政策,也有理论,直接控制和影响着新疆宗教的发展。杨增新(1864- 1928年),云南蒙自人,清末任甘肃知县、知州、道员等职。1907年调新疆,历任阿克苏道尹、镇迪道尹兼提法使、布政使。辛亥革命时他拥兵自重,继而被袁世凯任命为新疆军政府都督,在北洋政府时期一直是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统治新疆长达17年。1928年,他宣布易帜,被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省主席,同年被刺身亡。杨增新的家乡及他任职的甘肃、新疆,均为穆斯林聚居地区,故接触伊斯兰教较多,而他为了搞好政务又注意调查研究,积累宗教知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遂成为民国年间少数熟悉宗教、有系统思考、注意掌握宗教政策的高级官吏之一。他曾自豪他说:本省长于回教内容研究已数十年,为维持地方起见,不得不加以慎重 ,又说:本省长服官甘新两省已数十年,于甘肃回教门户之源流,深明大略.他的有关政令、文书皆收入《补过斋文牍》,从中可以看出他处理新疆伊斯兰教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方针策略,计其大端有以下数项。第一,认定对新疆伊斯兰教只能实行 开放主义 ,不能实行压制主义.一者由于新疆西连中亚,信仰相同,关系密切,弄不好会引起国际性的联合反响,他说这种地理、人种、宗教上之连带关系,从开放主义入手,其祸尚迟而缓;从压制主义着手,其祸更速而烈 ;二者由于新疆汉人不过百分之一,若不取得九十九分蒙、哈、回缠之人心,而欲一分之汉人压制九十九分之民族,我知其必败也 ,而且压力愈重,其反抗力亦愈大.这是从政治统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论证不能压制宗教信仰。第二,强调政教分离,不赞成以行政手段干预纯宗教事务。这主要表现在教坊阿訇是否由官府指派的问题上。  1918年3月他下达《通令》,规定地方官吏不得派充阿訇,理由有四: 阿訇为地方传教头目 ,此宗教上关系,宜由百姓自择品望素孚者充当,不宜由官派充者一也 ; 流派不同,其传教之人亦不同 , 此人地关系,不宜由官派充者二也 ;即经典通晓未历各级之经验,即未为众人所推许,勉强从事,易起冲突,此人心不服,不宜由官派充者三也 ;大凡品行端方之人,不肯轻入衙署,其入署运动者,非罔利营私之徒,即暗传邪教之辈 ,此徇私作乱,不宜由官派充者四也.第三,笼络和重用穆斯林上层人士,建立忠实于己的穆斯林依靠力量,实行 以回制回 的方针。他曾明白地宣称:用新疆之人,以守新疆,此增新素来办事宗旨.他十分注意结好哈密王沙木胡索特,与之拜为兄弟,帮助他镇压农民起义,给予优厚的物质资助,使哈密王信服于他,哈密地区的政事因而得以控制。1912年,他创建 回队,招募五营回兵,自任统带,以后又增至十五营,清一色的穆斯林士兵,直接负责人是马福兴,马氏是老教领袖,在他带领下, 回队成为杨增新的嫡系部队,在维持新疆治安上起过重大作用。马福兴被杨增新提升为喀什提督,其子马继武为协台。当马福兴私欲膨胀,怀有异心时,杨增新又重用新教首领马绍武剪除马福兴,并任命马绍武为和田道尹,后为喀什道尹。杨增新正是通过马福兴、马绍武这样的穆斯林领袖人物控制了新疆的局势。第四,禁断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派,避免教争起祸。清代甘青发生的所谓 回乱 ,都是先有教派门宦之争,后有官府的干预利用,演而为大规模的动乱和镇压。  杨增新看到这一点,他说: 甘肃回族多门宦,故争教之案亦多,如光绪二十一二年河湟之乱即因争教而起 ,分门别户,易起争端,前清甘肃地方回民往往因争教酿成大祸,皆由于此。有鉴于此,杨增新采取措施,防止甘青地区门宦之争渗入新疆。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尚无门宦,只在回族中有其影响。民国初年,依黑瓦尼派领袖马果园出关传教,杨增新以 宗旨不正的名义将其拘留,后来又押解到甘肃监禁。兰州灵明堂门宦的播道者靠福堂到哈密等地传教,也被杨增新逮捕,监禁达数年之久。此外,不许本省回民分门别户,同时禁止因分教派而新建清真寺, 因关内回民出关,每添一寺,即含有分门别类之性质。由此之故,在甘肃盛行的哲赫林耶等门宦,未能在新疆广泛发展。第五,制定各种法规政令,对宗教活动严格限制和管理。  杨增新的政教分离是有限度的,他只是不干预阿訇的选择,对于宗教活动仍采取种种措施予以限制。不准私设道堂,不准在家聚徒念经,只准教民在公设的礼拜寺举行活动,担心良莠不齐、借谋不轨。不准教民念《古兰》、《聖训》以外的经典,以防止有人擅传邪教.既不准甘肃等地阿訇到新疆传教,又不准一地阿訇到另地传经布道,以防借机串连,徒生是非。严格限制去麦加朝觐,申请者需交银六百两,以补助公益 ,这是经济性限制措施。  第六,无情镇压本地区的下层穆斯林人民起义和革命运动。杨增新对于宗教信仰还算是宽容的,但事情一旦变成武力反抗斗争,便毫不留情地采取暴力剿杀,辅以招抚与分化。1912年哈密爆发农民起义,杨增新派李寿福劝降和收编了起义队伍,尔后又招抚和捕杀了起义领袖铁木耳和穆依登。1914年,杨增新又镇压了吐鲁番的艾买提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又利用 回队屠杀南疆哥老会成员,仅三年中就处决二百人以上。第七,反对外来势力利用宗教渗入和控制新疆,同脱离祖国的分裂主义倾向作坚决斗争。他严令禁止地方学校聘请土耳其人充当教习,以免意外之虞。又下令查禁外人充当阿訇,认为事关新疆治安,不能不防。 1918年库车买买铁力汗在英人支持下发动叛乱,即被扑灭,首要分子一律枪毙。马福兴勾通沙俄,阴谋在南疆建立 独立伊斯兰国,杨增新配合南疆民众,一举击破,维护了祖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杨增新并不盲目排外,对于正当经商活动仍予以保护。  金树仁统治时期,在 改土归流的措施上处置不当,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哈密农民起义,并扩大到全疆,而起义领导权落到封建领主、上层宗教人物、泛土耳其、泛伊斯兰主义者手里,在喀什、和田建立了封建割据的伊斯兰政权。  1932年和田建立 伊斯兰王国.  1933年又有 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出现。同年金树仁被推翻,盛世才上台。盛世才消灭各割据政权,镇压了农民起义,重新恢复了新疆的和平统一。他宣布 各民族一律平等 、保障信教自由 、保护王公、阿訇、喇嘛、活佛的地位及其权力.事实上,他实行独裁统治,对宗教的 保障 是有限的,而干预和迫害却时常发生。  1943年国民党势力进入新疆。1944年,盛世才被迫下台,同年爆发了三区革命。在外国势力煽动下,泛土耳其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流行,伊敏、艾沙等分裂主义分子到处活动,但在广大爱国穆斯林面前仍然是孤立的,不得人心的,他们失败后纷纷逃往国外。由于新疆各族穆斯林的团结奋斗,境内外的分裂主义阴谋始终不能得逞,新旧军阀的统治也不能持久,新疆终于迎来了它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北平、上海、云南等地的伊斯兰教  北平回民一向甚多,据30年代中期统计,全市穆斯林共计17万余,占全市人口十分之一强。由于此地常为国都,穆斯林文化人士较多,在全国伊斯兰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穆斯林的分布以牛街为第一集中区,东西两寺皆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其他聚居区有花市东部、朝外南中街、朝内豆芽菜胡同及禄米仓一带、德外大关及马甸、三里河等。全市清真寺共46处,其中女寺5处,以牛街礼拜寺和东四牌楼清真寺最负盛名。穆斯林多从事珠玉、青菜、骡马、牛羊、驼行等行业。各礼拜寺皆附设大学,学生多至二三十人,少亦三四人,专门研究教义;又多附中学,为补习性质;多设小学,讲授阿文、教义。自王宽兴学以来,北平成为新式教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著名学校有成达师范学校、西北公学、清真中学、新月女学等。穆斯林社团组织,有民国元年成立的中国回教俱进会,继起者有穆友社,伊斯兰学友会(后更名为回族青年会),追求学会,北平市回民公会。穆斯林刊物亦多于他处,据30年代中期统计,先后创办的刊物有十九种,其中以《月华》最有影响。穆斯林名人马松亭、孙绳武、王静斋、赵振武、达浦生、白寿彝等,皆以北平为其重要活动基地。  上海有伊斯兰教始于元朝,最早的宗教建筑为松江古清真寺。鸦片战争以后建立南寺(1850年后不久),属老教派,北寺(1869年),外国寺(浙江路清真寺),药水弄清真寺,日晖港清真寺;民国时期建西寺(1919年),鸿寿坊清真寺,重庆路清真寺,汾州路清真寺(沪东清真寺),北站清真寺,江宁路清真寺,浦东清真寺,真如清真寺等。40年代西北哲赫林耶门宦在景星路建清真寺。东北穆斯林在宝山县江湾镇建清真寺。20年代建立四所女寺:高墩街清真女学,西仓桥清真女学,顺昌路清真女学,白玉坊清真女学。1909年上海清真董事会成立,它所组织的上海清真商团参予了辛亥革命。1925年上海中国回教学会成立,开展了新式教育运动,陆续创办了伊斯兰师范学校以及清真、敦化、云生、伊光等小学,初步改变了上海穆斯林文化落后的状况。近代上海有影响的穆斯林社团还有:福佑路回教堂纳捐人代表会、上海回教堂理事会、回教青年研究社、伊斯兰教译经社、上海回教宣传所(后改为 中国回教宣传所),以及穆斯林妇女组织 同德会 、 坤宁会、上海伊斯兰教妇女协会等。出版机构有中国回教经书局、穆民经书社、上海伊斯兰学生杂志社、上海中国回教改造杂志社、上海人道月刊社、上海伊斯兰妇女杂志社、绿旗月刊、协兴公司等。上海穆斯林商人资财雄厚,在该市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传统行业牛羊屠宰业、鸡鸭店、馒头饼铺、清真饭菜馆、牛肉店、皮毛业、古董玉器业等。上海穆斯林在全市人口中不到百分之零点五,居住较为分散,在汉族居民包围中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不受汉族习俗风气的影响,例如教派纷争不明显,在婚嫁丧葬节日的仪规上出现一些不同于西北西南聚居区的变化。在教派上,依黑瓦尼派迅速兴起,并占据了优势地位。  云南一向是中国伊斯兰教重镇,回民众多,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晚清以来在近代中国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起过巨大作用。云南穆斯林比较集中的地方,有省城昆明,滇南蒙自,滇西巍山,以及玉溪、盘溪、寻甸等地,其中以沙甸(属于蒙自)最为著名,素有 小麦加 、 滇南伊斯兰教圣地之称。1908年,在日留学的36名回族先进青年,在云南回族青年保廷梁、王廷治、赵钟奇等发起下,创办了《醒回篇》,梁为编辑长,《醒回篇》讨论伊斯兰教教务的改进和实施新式伊斯兰教育的方策,暗示民族革命的意思,表现出清末中国伊斯兰教改革的新气象。辛亥革命以来,在民主革命和民族平等口号鼓舞下,云南穆斯林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很多人前后参加过蔡锷领导的 重九起义 和 护国首义,出现了赵钟奇、孙永安和马伯安等爱国将领。1912年,云南建立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马敏斋、马俊卿、马伯安等主持,力促回汉团结,着手提高穆斯林的文化水平。为实施新式教育,采取三种办法:一是将人才送出省外国外培养而后回省服务,如白亮诚、杨文波、马聘三、李敏生、沙国珍、马坚、纳忠、李芳伯、马子静、马慕青等;二是引进外省人才为推进本省新式教育服务,如白寿彝、哈德成、夏康农、曹礼吾、刘幼堂、张质斋等名学者都曾在云南回民学校工作过,是热心回族新式教育的引导者和骨干力量。1923年昆明开办高等中阿并授学校,1943年蒙自沙甸创办养正学校,以阿文宗教课程为主,兼授汉文普通课程。1929年创办明德中学(昆明),1943年创办私立兴建中学(蒙化)、鱼峰中学(沙甸),他们以普通中学课程为主,辅以阿文和教义,更具有民主和新式教育的特色。此外各地普遍兴办回民小学,课程有国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算术、卫生等、另有一小部分宗教课。新式回民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有见识的爱国的穆斯林人才,促进了云南回族的文化事业,对伊斯兰教的改革也有推动作用。由于这些学校还招收其他民族学生入学,培养出的人才许多从事于较大范围的各项活动,从而有利于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使穆斯林更快地走向社会,与中华民族大家庭联系得更为紧密。

类别:伊斯兰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52) | 评论 (0) 上一篇:四、伊斯兰教的新气象 -(五)著...    下一篇:爱芝哟在 魔兽世界吧 中发贴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