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41:07

——孟庆俊 韩宝发 聂仁政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充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性、所具备的动力因素,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提高干部的执行力。

 [关键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迫性  深刻内涵  目的性  动力因素  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干部执行力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今天,我们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对以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生产力还不发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须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同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以及保持自主创新、应对国际竞争压力问题等,就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科学发展观就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最紧迫的任务。  

    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三、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性  

    发展目的问题,是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问题,是决定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强调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即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完成发展任务同实现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时刻牢记: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GDP而发展,不是为了官员的所谓“政绩”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发展。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应当成为我们考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必然走上歧途。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各种各样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各种各样图虚名、招实祸的形式主义,各种各样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恶行,无一不是违背了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论。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抓住了这个核心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才能真正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等等。所以,“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解决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  

    四、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所具备的动力因素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发展动力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我们党的传统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动力作用之外,主要是充分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科技的动力作用、开放的动力作用。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改革的形势,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证。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并特别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若干重大科学工程,支撑科学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困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五个统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党中央提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对外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五、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一个先进的政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政治路线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政策的转变,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解放为根本前提的。科学理论的学习和贯彻,离不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并掌握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避免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联系思想实际,加强党性锻炼,使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联系工作实际,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工作并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把学习成果付诸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方法,把发展取向摆端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把发展的主体、动力、目标都着眼于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创立之后,经过几年来的宣传,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应该说领导干部整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重要意义都有了较好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也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强大的理论和思想保证,这些无疑都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但现实中也还仍然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不相吻合的观点与做法,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着一些地方的稳定、发展、和谐。原因是执行力出了问题,许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人为的“肠梗阻”。因此,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建设。   

    首先,解决执行力问题就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借发展之名“乱政”,借发展之名扰民,甚至是借机腐败,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一些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存在问题。由于对科学发展认识出现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在推进地方(单位)发展时,就会出现“发展冲动”,从实用主义出发,大搞面子工程,大搞GDP至上,缺乏全局和长远的眼光,这显然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解决认识问题,重要的就是在选拔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时,必须坚持综合素质的考量,注重其全局的思维。其次,解决执行力问题就是要加强日常监督。现在有一些干部提到发展时宏论滔滔,口号惊天动地,数字眼花缭乱,经验一天一个,但却经不起事实的检验,甚至还不断引发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日常监管不到位。第三,解决执行力问题就是要完善问责机制。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各地方都在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但关键是要落实责任。一旦落实了具体责任,就要实施有效的问责机制。只有问责成为一种常态,才能使每一个干部处于一种真抓实干的自觉状态而不敢懈怠,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第四,解决执行力问题就是要考核民生方面的作为。一些地方在追求发展中,往往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作为推进发展的出发点,忽视了发展成果与民众共享,也忽视了民生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在高歌猛进中留下由于畸形发展而存在的后遗症,让科学发展走了样。因此,解决干部执行力的问题,就必须把重点放在解决民生、解决民愿、维护民利、构建和谐方面,这样才能体现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真诚与责任。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指出,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2009年3月1日,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指出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一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二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三要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四要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五要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一切都为我们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