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荒唐,上海交大拟给学生发放“人格证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14:53
[转贴]荒唐,上海交大拟给学生发放“人格证书”
文章提交者:动静聚散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今天浏览早间新闻,看到上海交大拟给学生发放“人格证书”的新闻,不禁愕然:谁给大学这样的权利?
且不说由于人格的复杂性,能够准确把握很难。更重要的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对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上海交大拟选择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呢?已经有了中国的完整价值体系吗?再有:学校有给学生发放人格证书的资质吗?人格鉴定事关重大,对学生的升学就业乃至今后的升迁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所大学能够胜任吗?
在当前大学远远不是一片净土的情况下,“人格鉴定”怎么来保证它的客观公正,不被人情和金钱玷污呢?上海交大的清廉程度已经超越中国疆域了吗?
上海交大迫不及待来当这个“世界第一”,完全是自不量力。不光是上海交大,整个中国都没有具备条件的机构。
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人格的研究比较完备,也已经有了西方社会普适的价值观,但他们也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也不敢给毕业生发放“人格证书”。
上海交大胆子也真够大的!不过我就不知:上海交大的教授们怎么这样无知和愚蠢?不过可能应该这样问:上海交大当官的教授怎么这样无知和愚蠢?
以下消息来自腾讯:
作者:于立生
原题:人类史上第一批“人格证”将始于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一份学业成绩单、一份能力方面的证书、一份“人格证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玉祥日前称:“人格证书”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而其他指标,如领导能力等依然需要讨论及论证后最终决定。(据11月11日《红网》报道)
看起来还真煞有其事的!
我想起白居易《放言》中的几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诗也曾被后人“移赠”于“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后却做了大汉奸的汪精卫,由中可见的是人性的复杂和人格状况变化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所以如去年福建武夷山市行政执法局长吴某拿为公众所看不见摸不着的“党性”“人格”给下属担保“绝对不会打人”,也就被讥为无稽之谈。
一个人的人格状况,是其个性、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社会阅历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只有熟悉者能够略知一二或者深谙三味。而一个显而易见的基本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是和校方直接打交道;所以尽管校方称将通过“班委会考评,或者学生‘互评’及‘自评’”、“学院、社团……初评”等方式作出“人格评价”,但可想而知因为间接,也无从“精确制导”。而虽据称“不可能出现‘85’或‘100’这样具体的量化分数,有可能采取等级制,如‘优秀’、‘良好’等……或者是合格或不合格这样的表现形式。”,但既囿于对人性的复杂和人格状况变化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忽视,而也显然是在把活生生的人作静态的“物化”处理。
其实,一个人的人格状况如何,归根结底是一种道德范畴评价;而道德,是重在自律而非他律的。而上海交大的拟给毕业生发“人格证书”——不难想见这“人格证书”可能会对就业等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强化他律的意味也就呼之欲出,而与道德重在自律的本质是在渐行渐远……属“剑走偏锋”了。
设若一个学生给评为人格“不合格”,那还真不啻是在道德上给宣判了“死刑”。这也令人想起晋代周处“浪子回头金不换”、三国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大学生无疑还涉世未深,尚未正式踏足社会,要走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即便谁曾有过什么道德瑕疵,也有民谚曰:“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而上海交大的拟给毕业生发“人格证书”——判人人格“合格”或“不合格”,无疑是看问题的“发展的眼光”缺失,是在“门缝里把人看扁”,甚至涉嫌在要“一棍子把人打死”。
但是,我又是绝不担心会有毕业生给判为人格“不合格”的,因为既然大学教育的宗旨之一项在学生独立、健全人格之塑造,那么判谁“不合格”都即无异是在自掌耳光,承认自身教育行为的失败。因为其中隐含有的一个逻辑悖论是:如果是毕业生,那就应该是人格“合格”的;而如果人格“不合格”,那就不当让其毕业。
既然如前所述大学教育宗旨之一项在学生独立健全、人格之塑造,那么又当是如何塑造呢?我想起当年蔡元培先生的在北大组织“进德会”,会员分三种,甲种“不嫖,不赌,不纳妾。”,乙种加两戒,丙种再加三戒,既照顾到“芸芸众生”个体的差异性,又是否入会悉听尊便,虽“公定罚章”而不入者概不受限,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身正为范”;而绝不是既勉为其难、又高高在上的做起那“道德判官”。《约翰福音》里曾说:“一群人抓住了一个卖淫的妇女,按照摩西法典,这个妇女要被用石头当众砸死。这些人正准备行使他们神圣的权利,正好耶稣路过,耶稣说:‘你们中间如果谁是没有罪的,就拿石头砸她吧!’听到这句话,那些人一个一个放下石头,低着头走开了……”;——上海交大,请放下“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