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和光学特性研究获得新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8:10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李志远研究员与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化学系夏幼南教授领导的实验小组合作,在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化学合成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获得新进展。

       过去几年的研究发现,单晶生长的纳米立方银颗粒在氯金酸溶液里,可以发生电化学置换反应和合金化作用,形成空心的金纳米盒状和多孔的金纳米笼状颗粒。这些金纳米颗粒的壁仍然是单晶生长的,但是孔洞的位置和尺寸常常是随机分布的。最近的研究发现,如果先将纳米立方银颗粒放在具有少量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乙烯乙二醇中经过热退火处理,由于八个尖锐的顶角覆盖PVP较少,银原子将沿(111)方向生长,造成顶角被钝化,立方银颗粒变成截角14面体的纳米颗粒。将这样的银纳米颗粒放进氯金酸溶液里,由于没有PVP覆盖层保护,金和银的置换反应将首先在8个截角处发生,最终形成具有形状和尺寸相当均一的孔洞的金纳米笼状颗粒。光谱测量表明,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很容易调谐到近红外波段,这将在生物医学上得到应用。相关的结果已经发表在2006年11月份的J. Am. Chem. Soc. [Vol. 128, pp. 14776-14777]上。

  在过去的两年里,该合作团队在金、银、钯、铂等贵金属元素的复杂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可控化学合成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和Nano Lett.等权威的化学和材料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应邀为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Vol. 110 pp. 15666-15675,feature article,2006年8月17日期刊的封面文章]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 [Vol. 35, pp. 1084-1094, tutorial review article] 撰写综述文章,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973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