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胡適與近代中國的追尋-紀念『五四』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7:56:56
馬英九出席「胡適與近代中國的追尋-紀念『五四』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中央研究院出席「胡適與近代中國的追尋-紀念『五四』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推崇胡適先生一生追尋科學、民主與容忍異己的態度,至今仍深具啟發省思的意義。
  
    總統表示,90年前超過3千名學生聚集北京街頭,抗議當時北洋政府接受巴黎和會中傷害民族尊嚴與權益的條件,點燃救亡圖存與反封建啟蒙運動的火種,並凝聚知識份子的愛國心與向心力,就此掀起五四運動的風潮,影響所及直至今日;他說,五四運動期間推動的「德先生」與「賽先生」,即使對於現今社會仍極具歷史意義,形成數十年後知識份子的奮鬥目標與社會改革方向。
  
    總統也表示,胡適是近代少數能同時影響大陸與台灣超過40年以上的典範人物,他一生提倡啟蒙精神與深化民主思想,並在國民政府遷台初期與雷震等人合辦「自由中國」雜誌,作為繼續傳播民主自由思想的平台,而今日的台灣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創造出令世人讚譽有加的政治奇蹟,讓ROC台灣成為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總統認為胡適先生提倡的民主自由思想無疑扮演重要的角色,也讓五四運動標舉的理想真正得到實踐。
  
    總統也指出,胡適先生相信民主社會應是愛自由且容忍異己的文明社會,並曾引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名言:「你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贊成,但我要拚命力爭你說話的權利。」(I disapproved of what you said , but I will defend to death your right to say.)以此強調除了個人力爭自由外,同時也要承認別人應享有同等自由。總統認為,對照台灣現今的民主發展,雖有民主制度的型式,但對於異己意見的包容仍有許多努力空間,不論是執政者與反對黨都應接受不同的批判意見,更應創造其他多元意見的空間,才足以成為民主社會的表率,尤其台灣社會已習於政治衝突以及意識型態對抗等現象,並易以政治立場作為是非判斷的標準。總統說,這些現象呈現了台灣民主未臻成熟的一面,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組成的移民社會,更應強調彼此包容的態度,讓這些思想逐漸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
  
    總統進一步表示,胡適先生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提倡追求事實與真理的理性精神,他不認為世界上存在包醫百病的主義,所有的主義或精神都有待證明,他曾說「被孔丘、朱熹牽著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史達林牽著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強調年輕學子不應被絕對真理或終極教條所左右,應培養自身獨立判斷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實力,總統認為這象徵著五四時代最重要的啟蒙精神,相信這也將有助深化台灣民主經驗的內涵,讓我們的社會尊崇追求真實且不媚俗的精神。
    總統說,胡適先生雖已逝世多年,但他提倡的民主思想與啟蒙精神,以及堅持自由民主的理念,對學術、社會與政治的影響都十分深刻,至今仍深為兩岸人士與學術界的重視,希望中研院舉辦的學術研討會能讓社會省思如何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政治的內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