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做企业也要修身 尊严比职位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6:52

四通8年、华为4年、利德华福6年———李玉琢在自己18年的从商生涯中
李玉琢简介
男,汉族,生于1948年,辽宁省东沟县人。
1968年11月~1973年8月,下乡知识青年,做过中学教师;
1973年9月~1977年1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学习;
1977年2月~1987年3月,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程师、担任中层干部;
1987年3月~1995年5月,四通集团公司副总裁;
1995年5月~1999年11月,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1999年11月~2005年3月,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5年4月至今,北京合康亿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6年5月 推出职业生涯自传:《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     今年5月份,一本备受争议的《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推出才一周,该书的作者、前四通公司副总裁李玉琢就接到了四通董事长段永基的电话,此前,两人已经五六年没见面了。
尽管段永基对于李玉琢在书中对自己的评价并不满意,但他仍然肯定了李玉琢对四通的贡献。他在电话中说,对方在四通的这8年来一直是努力工作、充满激情、动脑子做企业的,并表示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四通人看。
李玉琢否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四通8年、华为4年、利德华福6年———李玉琢在自己18年的从商生涯中,为这三家企业的成长贡献了自己的管理才华,但当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总是选择了离开。“职业经理人不是工具,我认为我是企业家的合作者,我觉得这个企业也有我一部分,也是我的事业。”
描述国内公司政治第一人
今年5月28日,深圳华为公司一位工程师因过度疲劳而死亡,由于涉及著名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和加班制度的合理性,这则消息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几乎与此同时,已经辞职6年的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开通了他的新博客,并以一篇《我为什么离开华为》的文章使自己的博客点击率在几天内就迅速达到25万次,这让他迅速走进了媒体的视野。
对此,李玉琢坦言:“当了18年的职业经理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让大众高度关注过。”然而,更引起大众兴趣的是他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一本职业生涯自传《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著名企业的发展内幕,这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有读者评论说:“很佩服李玉琢的勇气与自信,他从细微处,把公司———而且是中国本土比较前端的公司,在政治上那些无聊、痛楚、尴尬等不能为外人道、不愿向外人道的东西描写得相当细致,而且对很多知名的商业领袖进行了直言不讳的评价。”很多读者认为,李玉琢的这种自信而直爽的评价很少见到。“中国描述公司政治的亲历传记极为罕见,而李玉琢写作的此书则可说是填补了这个空白。”
对此,李玉琢表示:“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也为别人总结做人、做企业的经验、感悟,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不把一些事情说出来,是很难说清当时的情形的,这是无法逃避的。另外,我的性格就是很直率的,我讨厌为了讲究方式方法,而忘了自己真正要说的话,我就是想让人看到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化之后有多么可怕,对公司的管理造成了什么影响。”
李玉琢当时在企业里的一位同事一晚上就读完了这本书,然后给他打电话说:“我觉得你写得太真实了,其中的一些事写得就和当时的情景一模一样。”
我离开四通的时候号啕大哭
“我离开四通的时候曾经号啕大哭,”李玉琢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我哭的是我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用在这里了,最后居然不得不离开。”
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担任中层干部的工程师李玉琢,曾经赴日考察100多天,目睹了富士通等日本企业高效、严谨的管理方式,这些给33岁的李玉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100多天对我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震撼,我看到了现代企业中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我当时就下决心,回国以后一定要办一个具有这样管理水平的现代企业。”
在科学院的10年中,李玉琢一直对管理很感兴趣,经常思考领导应该想的事情。“管理是人学,从任何小说、人际中都可以学到。我那时经常想,如果我是领导,这件事会怎么处理。但在1995年以前,国内根本没有职业经理人这一说法。”李回忆说。
1987年,李玉琢放弃了处长的职位,从中科院辞职,加入了四通。“当时还没有风险投资,即使想自己做企业也没有钱。”李玉琢说。1995年,离开四通时,李玉琢得到了一些股票,他把其中部分卖了,得了8万元钱,“用这点钱来办企业是不可能的,我对融资也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名气。”他说。1995年5月,李玉琢担任华为副总裁时,用卖股票得到的8万元加上自己凑的钱买了10万元华为内部股。“我从来没想过做一个自己的企业,我不习惯做自己的企业,有人天生不适合做老板,负担太重了,但我把做过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当成是自己的,所以我是个成功的管理者。”他说。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倡的是:小发明,大奖励;大建议,不鼓励。但李玉琢一贯是“动脑筋”办企业的,“我对公司有战略思考,对公司有利的,我一定要说。”他说。
一位财经记者说,李玉琢是创业型的性格,有权力欲,有个性,有能力。但他却偏偏选择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一旦事业有成,自然产生角色冲突。你再怎么创业,公司也不是你的,你依旧是个经理人,但你却以创业者的角色自居,与真正老板的冲突迟早是必然。
“我从来没把自己当作职业经理人,我觉得我就是企业家的合作伙伴。我喜欢这种创业的过程,一旦企业成熟了、定型了,我就觉得不够挑战,于是我常常选择离开,我对企业没有占有欲。”他说。
自从去年3月份离开利德华福之后,李玉琢开始游山玩水,但仍然很苦恼,于是有出版界的朋友鼓动他把自己的职业经历写出来。就这样,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李玉琢开始着手这本书的写作。“我从1987年下海加入四通开始,到去年,一共是18个年头,正好见证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20年,所以我决心把它写出来,作为一个见证。”他说。
人力资源专家包正:李玉琢不是职业经理人
从严格意义上说,李玉琢和李开复这类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前者更像是和企业家联手创业的一个合作者,双方是伙伴的关系,原因有三:
一是这类管理者通常拥有公司一定的股份,有一定的决策权,不仅仅是一个为企业打工的职业经理人,而且要拥有战略思维;而职业经理人通常只是做好企业规定的工作即可,不必考虑战略问题。
二是这类管理者一般具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创业精神,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才干,当他走进公司的时候,他所需要做的工作是不明确的,他必须考虑老板考虑的问题,共同创业。而职业经理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任务非常明确,无须改动这个现有的组织系统。
三是当企业逐渐成熟、组织完备之后,这类职业经理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要么进入管理层,要么离开,因为这个时候,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成了“多余人”,这个时期的组织系统的特点是只需遵守不需变动,或者说变动较小,因为成熟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在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李玉琢是一个典型,代表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共同特点,所以我认为他的经历与他的个性关系不大,而跟他在企业中所承担的角色有很大关系。
他们不尊重我时,我不买账
年近六旬的李玉琢除了双鬓有些灰白之外,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语速很快,语调里仍然充满了激情,但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的谈吐中仍然流露出浓重的“书生气”。“我在公司里最做不好的事就是去做市场,因为我总是‘抹不开面子’,丢不下知识分子的脸面。”他说。
“在商海的这18年,我对于企业内部的玩弄权术看得越来越清楚,但我做不到,也不屑于去做。我一直信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企业也要‘修身’,不能为了追逐利益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尊严。”李玉琢说。
有管理界人士评论说,李玉琢的三起三落,重复着同样的宿命“因信任而来,因矛盾而去”。过于执著自己的见解,不愿意屈从老板的权威,追求独立思考、锋芒毕露的特征,让他一次次丧失了向更高管理层次发展的机会。对此,李玉琢回应说,“比尊重资本更重要的是尊重人,我一直都很尊重投资者,但当他们不尊重我时,对不起,我不买账!我不会为了留在管理层而委曲求全,我认为人的尊严更重要。”
与企业经营逐利的目的相比,李玉琢的管理生涯似乎带上了更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在他看来,管理一家公司不仅仅是为了获利,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甚至看不惯很多企业过于注重经营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码要让工作的人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环境。”他说。
今年4月,李玉琢加盟北京合康亿盛科技有限公司,并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融进了一些投资,他说,这是为了让管理层在企业中有充分的决策权,反对一股独大。
(责任编辑:田瑜)
source: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whsd/2006-08/01/content_766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