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疫苗怎样打更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4:25

甲流疫苗怎样打更安2009-11-04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随着甲流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急剧上升,全球甲流防控形势再次绷紧了人们的神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因甲流致死约5000人。该组织驻华官员10月27日表示,这个数字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高于此。据中国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26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3566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9155例。重症病例累计53例,已治愈17例,死亡3人。10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学生患甲型H1N1流感死亡。

  面对日益严峻的甲流疫情,除做好日常防护外,疫苗无疑是保卫健康的一把利剑。进入10月,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相继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下简称甲流疫苗)接种活动,然而,疫苗的安全性和功效却遭遇了一场“信任危机”。在很多人抱怨想接种却得不到疫苗的同时,几乎有同样多的人也在质疑并拒绝接种疫苗。

  很多人不敢打疫苗

  进入10月,全球甲流疫苗接种逐渐进入高潮。加拿大媒体把本周开始的大规模接种称为该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免疫运动。

  德国26日开始在全国实施甲流疫苗接种行动。韩国于27日启动第一轮甲流疫苗接种工作。10月21日起,北京市也开始为老人及小学生等五类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政府称,迄今已有30万人接种疫苗,计划到年底将给5%的人口(6500万人)完成接种。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接种政策是,优先给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学生及教师、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接种。

  但事实并不如意。据了解,法国的接种运动已开始了几个星期,政府还专门成立了1080个接种中心,但民众对接种疫苗的热情并不高。多项民意调查显示,法国愿意接种甲流疫苗的人数从今年6月份的六成,下降到了9月份的四成,而愿意接种的医护人员仅占26%。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美国医护人员身上。在341家医院中,接种率七成以上的医院仅占37%,拒绝接种的医护人员大多担心甲流疫苗会引发副作用。

  《波士顿环球报》的最新民意调查也显示,超过1/3的父母不愿意子女接种疫苗,主要是担心新疫苗会有副作用。截至10月28日,近7.3万人参与的德国《图片报》网上调查显示,45%的人说“等到疫苗更好的时候再注射”,44%的人说“拒绝疫苗注射”,“确定注射”的仅11%。加拿大的调查显示,51%的人不愿注射疫苗。某中国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0名受访者中,有超过54%的人表示不想接种。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公众健康与安全专家米歇尔?塞特伯称:“法国最愿意接种的人群是60岁以上群体,而他们从疫情一开始也是最受国家重视和保护的群体,所以,受感染情况并不严重。相反,20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才是最容易受病毒影响的,可他们接种疫苗的意愿却非常弱。” 关于疫苗的五大疑惑

  那么,甲流疫苗到底该不该打?前一阶段,《生命时报》记者曾在卫生部新闻办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举行的秋季流感防治通气会上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疫苗组组长赵铠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李德新。同时,记者还连线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又宁,解答百姓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到底有没有副作用?经批准上市的疫苗,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对1.3万多人进行了21天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国产疫苗安全有效。其中也有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轻度发热、头疼等,一般能在1—2天内得到缓解。截至目前,在已接种人群中,一共报告了150多例疑似接种的异常反应,但多是轻型的,并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全球已有40多万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5000人左右,但并没有人因为注射了疫苗而死亡。”

  问题二:中国接种的疫苗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与国外的有何不同?我国接种的甲流疫苗都是国产的,批准上市的疫苗均由国内的8家企业生产。蓝睿明也表示,中国生产的疫苗和国外生产的没什么区别。甲流疫苗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流病毒株,均需经过鸡胚培养、灭活病毒、纯化、裂解等工艺制成。国产甲流疫苗的生产工艺与往年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

  问题三:想怀孕的人能不能接种?刚刚怀孕的多久以后可以接种?甲流疫苗中含有的抗原物质,注射后会刺激人体对该病毒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对于那些想怀孕的人来说,只要还未怀孕就可以接种,通常不会影响今后怀孕。但目前,并不主张孕妇接种疫苗。主要原因是缺乏孕妇接种的临床资料,其接种风险仍不确定。据悉,近日,卫生部正密切关注国内外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会适时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孕妇的疫苗使用策略。

  问题四:体质弱的人,打了流感疫苗后会得流感吗?体质弱的人要接种甲流疫苗,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有不适合接种的基础病,这需要到医院诊断后再确定。如果是单纯的体质弱,没有感冒发热、对鸡蛋过敏等症状,可以正常接种。

  问题五:接种了甲流疫苗,保护力能有多强?我国的甲流疫苗免疫程序,无论成人还是孩子(3岁以上),都只需要打一针。接种疫苗后,对同一种病毒株不会被再次感染。不过,甲流病毒日后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建议还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怎样打疫苗更安全

  那么,在接种甲流疫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所所长吴疆建议,接种疫苗后,要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出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电话咨询接种单位;一般两周内不宜服用抗病毒药物。接种者应在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干燥、清洁,不要马上洗浴,要多休息。如果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情况,可冷敷接种处,若疼痛或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应立即赴医院就诊。法国儿科医生则建议,儿童注射甲流疫苗后,三周后再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这样便于监测头一次甲流疫苗接种情况。不过,重点人群并非都能接种甲流疫苗。中国卫生部发布通告称,目前有三类人明确被禁止接种。

  首先,3岁以下儿童不能接种,因为目前还没有3岁以下儿童接种甲流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

  第二,正在感冒、发烧、对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的人不能接种。对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有鸡蛋过敏史、接种疫苗过敏史及其他严重过敏史的禁止接种甲流疫苗。有其他过敏史的,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慎重决定是否接种。

  第三,急性疾病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不能接种。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程度严重时,应禁止接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也禁止接种。而对于哺乳期妇女,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

  120种疫苗立大功

  从牛痘开始,疫苗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史上就功不可没。据路透社10月22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球共有120种疫苗在帮人们抵御疾病风险。那么,究竟什么是疫苗,它是如何帮我们建立起人体免疫防线的呢?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专家姜庆五告诉本报记者,疫苗,就是用细菌、病毒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其中,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灭活疫苗(使用的是死病毒),该类病毒注射到体内,病毒无法繁殖;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使用的病毒已经无致病性了,但可能会在体内繁殖)。

  接种疫苗后,人体接触到了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感染这种病原菌时,体内免疫系统就会识别它、杀灭它、排除它,从而让人远离该疾病。

  而在人类接种疫苗的历史上,以下疫苗在挽救生命上立下了大功。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