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女儿高考志愿报的是建筑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0:37:04
名人易中天在女儿填报高考志愿之时,曾做过一番精心考察和分析,最后让女儿选择了建筑师这份职业。他认为,建筑师这份职业既能带来名誉地位,又能带来经济利益,可谓“名利双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然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建筑师并不了解,多数人可能还是处于“建筑师就是造房子的”这样的认识水平。建筑师到底是什么?阿更在《中国不缺建筑师》试图回答的也是这个问题。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师就是盖房子的”,是没有错的,只是这样粗浅的理解没有太多的价值。从中国的传统来看,虽然有皇家巍峨辉煌的宫殿楼宇,有民间精致淳朴的民居祠堂,但是建筑师从来不是建造活动的主角,他们是被人们看不起的匠人,是被历史忽略的角色。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对建筑师的尊重,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要么被骂,要么被遗忘。

阿更写这本《中国不缺建筑师》,满怀雄心壮志,她要记录当今中国最为活跃的一批建筑师,透视他们的生存状态,描绘他们作为普通人与建筑师的喜怒哀乐和个性特征,为这些优秀的建筑师“立传”,保留一份文字档案。不少人认为建筑师,兼具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懂技术,有艺术气质,又能创意迭出。这一本有抱负的书,自然也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也想看看中国建筑师到底是啥样的,他们与常人有何不同。

读完这本书之后,其实你已经忘记了建筑师们的职业身份,忘记了他们是盖房子的,而会对他们鲜活的形象、诡异的个性印象深刻。阿更不愧为写过小说的人,三言两语就刻画出建筑师的本质形象,形神兼具,别有神韵。比如写到齐欣,活脱脱的一个闲适文人的形象,清静无为,不去找活,让活来找自己,像只冬日蜷缩在阳台上的猫,过得怡然潇洒。再写到周恺的帅,令不少女学生倾倒,看那照片,果然是帅到极致,又有成熟男人的魅力,气质儒雅,又是老板,集数美于一身,往往容易让人忘记他的作品。其实,他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和他本人一样帅,令人倾倒。王澍的作品会让人觉得建筑师不仅仅是盖房子的,更是建筑“美”的人。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校园之中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块真实的稻田,还有黑瓦铺成的屋顶,无不透露出江南之美。再有牛气哄哄的马清运,竟然说“愿此生作一棵水草”,触动了人心底最深处的温柔。他在老家盖的那幢“父亲的宅”,在一片荒芜的田野之中,孤立地矗立着一幢用石头盖起的小屋,那种淳朴、坚硬、沧桑和孤单让人想起罗中立的那副《父亲》。这一切,出自那个裁缝世家而又在国际建筑界叱咤风云的马大师之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书中每位建筑师都个性十足,有的一派学者风范,有的是传统文人,更多的还是艺术家身份。当然,现实生活之中,肯定还有不少建筑师是“领导干部”,以及精明的商人。只是,这本集子中没有收录罢了。阿更的志向是收录纯粹作为艺术家和文人的建筑师,而摒弃了他们其他的身份。心愿虽然是好的,但是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来说,官员身份和商人也是他们性格之一,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身份困境和性格特征,完全摒弃,未必是件完整的事情。

其实,读完这本书,依然无法回答“建筑师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读之前由于对建筑师不了解而无从开口;读完之后,由于感想太多,也无法用一句话表达清楚。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不得不用那个没价值但是是真理的答案:建筑师就是盖房子的。

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中国建筑师,他们以他们优秀的作品感动我们,更以鲜明的性格和真实的人性打动读者。阿更揭秘了这些建筑师的生存状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建筑师的生活画卷。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由每位建筑师本人提供的作品照片,精美绝伦,最能体现出其建筑作品的精髓,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还有同行之间的评点和传主自画像,幽默风趣,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趣味有品位的书,阿更应该是百分之八十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还有百分之二十不甚完美,借用一句建筑术语来说,就是“十活九病”( 意思是说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冷暖自心知,阿更的遗憾恐怕得下本书再来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