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的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6:44
一个老人的战争

   在如今的中国,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已经不容置疑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已经确立,每个公民都自觉有遵守的义务。它甚至成为各级官员的考核指标。我们在街道居委会都能见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且在每个单位都设有专人把家庭计划生育落实到每个育龄夫妇。可见国家下了很大的力气力争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是不含糊的。

    可不知有人想过没有,约在半个世纪前,曾经有一位老人为了让国人获得今天的认识,引起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曾经著书立说、在不同的场合发言呼吁,甚至不惜犯颜直谏,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惜和整个社会和权势对垒,最终被剥夺从事学术研究和发言的权利,以至人生自由。这位可敬可佩、一身傲骨的老人就是马寅初。

   马寅初是鲁迅的同乡,是浙江绍兴人。可见绍兴不仅出大批师爷似的人物,还涌出一些民族脊梁般的战士,秋瑾是,鲁迅是,马寅初也是。1907年,马寅初在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攻读经济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191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解放后担任过中华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在他参加的一些会议上,他大声疾呼:人口问题,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在他著名的《新人口论》中,他从理论上较系统地阐述他的观点,提出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当时的《人民日报》曾用整版的篇幅刊登马寅初的文章,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等高层领导人都表示赞同这一观点,这令马老倍受鼓舞,以为国家会重视他的观点,采纳他的建议。可是,很快事态的发展与他的预料背道而驰,老人高兴得太早,政治上过于天真了。

   因为,毛泽东对此颇不以为然,说,中国人口就是增加十亿又有何妨?领袖对此定了调子,全国各级政府自然听之任之,甚至于对多生育的妇女给予英雄妈妈的称号,给予各种奖励。至此,形势急转直下,他和他的《新人口论》被打如了冷宫。就连过去赞成马寅初观点、对人口问题表现出关注的领导人也起来批驳。一场批判新人口论的热潮就此拉开了序幕。

   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马寅初觉得个人遭批判事小,国家前途命运事大。因此他不惧压力,孤军奋战,又写了《重述我的请求》,再次表白立场,并声明“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后来毛泽东看了马寅初的《重述我的请求》,向秘书口述道:“马寅初向我们下战表,堪称孤胆英雄,独树一帜,也可以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马尔萨斯姓马,他也姓马,有人要捍卫他的外国祖先到底,有什么办法?看来,马寅初不愿自己下马,我们只好采取组织措施,请他下马了。此事不可手软。”

   其实,周恩来曾受毛泽东的委派找他谈话,只要他让让步,写一份检讨,这事也就过去了。可马寅初生性不唯上、不屈服,年近八旬接下了毛泽东的战书,公开说为“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

   如此,对他的批判也就升格成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了。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了200多篇批判他的文章。一夜之间,北大校园里、他家的院子里、他的书房和卧室里,都贴满了大字报。“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响遍整个校园。1960年他被迫辞去北大校长一职。不久他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还规定他不得发表文章,不得公开讲话,不得接受新闻记者访问,不得会见外国人士和海外亲友。从此以戴罪之身,遭到软禁。一场历时8年、势力悬殊的人口论争也因此结束了。

    可历史并未证明胜利者的正确,反倒再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的手里。人口与经济、资源的日益不平衡,反证了马寅初当年预见的前瞻性。胡耀邦曾不无感慨地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个亿。”

   历史总是那么不无讽刺意味,当时主流社会的舆论大获全胜,马寅初的言行是那么大逆不道,却在后来证明他的预言和忧患有道理。他写的《新人口论》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永载史册。

    马寅初在晚年,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思考,把他的忧患忧心忧国,全部融入这场以一人之力对抗全体的战争了。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真正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心忧天下。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知识分子良知和爱国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民族精英们的一贯传统。试想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高度的觉悟、没有对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不会这样心忧天下,不会有他这种见识的。

    马寅初的奋争,他的不屈,概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先知先觉和大仁大智。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风骨铮铮、执着坚毅,为国家民族大义,单枪匹马,直到战死的斗士;记住这位敢于坚持真理,“触犯龙颜”,不惧权势和强势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