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劣币驱逐良币的房地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8:21
[原创]杨连宁:劣币驱逐良币的房地产


文章提交者:杨连宁 加帖在 原创评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杨连宁:劣币驱逐良币的房地产

    斯密认为,滥发货币必然引发“劣币驱逐良币”。这个劣胜优汰的反淘汰定律,可以引申出不同版本:音像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是盗版驱逐正版,官场的劣币驱逐良币是贪官排挤清官,婚姻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是丑女先嫁,美女成为剩女。房地产版的劣币驱逐良币,就是高房价吸纳了高投资高负债,转移了制造业投资;高房价推涨了消费偏好,挤占了自由消费。眼下中国,楼市已成了最大的吸金黑洞,既吸走投资,也吸走消费,导致驱动经济引擎的三驾马车严重失衡,有倾覆之危。

    楼市在2009年的中国逆市火爆,有点一花怒放百花凋零的意味——经济动力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萎缩,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高企至创纪录的52%,消费则下滑至25%。原本政府想靠高举债高投资来力挽狂澜的,却被房地产偷嘴吃肥。政府原指望刺激、提振国内消费的,更被房地产釜底抽薪:消费被高房价抽走底火,越发低迷。可见,原本失衡的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变得更加倾斜、更不平衡:投资、消费变得越来越围绕房地产泡沫这个邪恶轴心运转。难怪谢国忠说:通胀预期主要由房地产引发,过度依赖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房价过高,中国经济难逃资产泡沫破裂的厄运。

    身边事实足以印证以上失衡。你不得不承认,“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攒钱买房子,成了两代人的理财轴心。回眸30年,亲友所谓富裕了,也就是有了一、两套房子;城市所谓发展了,也就是盖起了一片又一片楼。我久居的海南就是个缩影:科技、管理、工业、教育、法治、人均收入的进步都有限,一花独放的,就是盖楼。企业家想挣钱,除了盖楼,干别的都难——18年前如此,18年后亦如此——大家笑谈:18年前的楼市泡沫破裂后虽惨,但比起今天,也就像个乒乓球。人是记吃不记打的。18年后的今日海南,楼市泡沫卷土重来,已大如篮球。怎么办?满街的新楼已空置两年了,满街的房产中介店,也已门可罗雀两年了。

    加拿大一枝黄花1米多高,又叫霸王花,是一种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对周围植物有着争阳光、争肥料、争地盘的压倒性优势,可谓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一种生态杀手。其实,破坏生态平衡的水葫芦,也曾100%地覆盖滇池;最近,上海黄浦江上游正打清捞攻坚战,每天捞出380多吨。不捞,上海的水源将严重污染。在我看来,楼市的一枝独秀,就像水葫芦或一枝黄花,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生态平衡不说,还变得投鼠忌器,难以治理。

    无良地产商老拿中国人多地少,房子会越来越稀缺忽悠民众。其实,这种忽悠,是故意混淆了消费欲望与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之间的本质区别。只有那些初次下海者,才会做这个梦:把潜在的需求欲望,当成可实现的购买力——当年我也想过:全国14亿人,如果每100人里有1个人买我1件货;退一步,每1000人里有1个人买1件,干脆退1万步,每10000人里我能卖掉1件,我就发了。无一例外,做这种梦的投资注定破产。为什么?因为你如果仅有消费欲望而没有钞票,市场上的一根针你都拿不走:市场只刺激消费欲望,但又只受理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谁都想住大别墅,但在中国,99%以上的人注定终生没有大别墅的购买力。

    海口房价曾跌得每平米不足千元,包括有进口卫浴、进口空调和木地板的精装修房。三亚海边的半拉子别墅,曾跌到每栋30万也无人问津。海南城乡有几百万居民,现在多数人还是住在残旧不堪、拥挤不堪的穷街陋巷里。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有改善住房的欲望,但连“乘低吸纳”的购买力都没有:大多数人只能维持温饱。当年,站在这些无人问津的烂尾楼前,我也曾幻想过“捡漏”:如果能把这些低于成本价的大小楼宇连根拔起,装船运到北京、上海去卖多好!俄罗斯的低廉油气可以高价卖给中国,中国的非耐用低端消费品可以卖给欧美,为什么房产不能长途贩运?因为它是不动产!不动产的本质属性,任谁也改变不了,除非你是住在车里流浪欧洲的吉普赛人,或喜欢住在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小小船屋里。

    所以,超出购买力的剩余房产不能出口,风脏水臭不宜居的中国,又不能吸引外国人来定居,怎么办?,中国质次价高的公寓楼只能就地消化。不动产的恶性通胀,资产估价的泡沫,只能自己干瘪下去,自己消肿,无法输出或转嫁给别人——当然,你现在买房,就接手了泡沫资产,成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户——难怪牛刀呼吁,已买了高价房的赶紧卖掉租房呢。其实,不动产不但只能内销,不能出口,就连同城一地都难以自由消费。比如有朋友,在上海长宁区有房也不能自住,还得赁出去收租,拿钱在浦东另租房。为什么?因为自有住房离上班地点太远,受不了每天长途奔波。北京的同学也是如此,平日住宿舍,周末才回家。职业流动性,已颠覆了中国人自有房产才有根的传统置业观。

    高房价一花怒放杀百花,使得中国人不是变富了,而是变穷了。为什么?因为斯密认为,一个人的贫穷或是富有,是根据他能享受得起人类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程度所决定的。你买不起生活必需品、便利品的普通住房,就是你被高房价盘剥成了穷人,不是么?任志强所谓“只为富人盖房子”,真的是实话实说了。

    斯密断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多少,不取决于其总收入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其纯收入的高低”。什么意思?意即一味攀比GDP总量没意义,北洋军阀时代,中国就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除了说明你人口超多,还能说明什么?人均GDP的比较,才有意义。而人均纯收入,是指扣除维持资本和劳动成本费用之外、能被拿来自由消费的余额,才算是纯收入。国内统计所谓农民纯收入,根本没有扣除农民劳动应有的社会平均成本,所以,那几乎是个“流水、码洋”的总收入概念。以斯密的纯收入是可自由消费余额的定义来比照,高房价侵夺的,恰恰是这个原本可以自由消费的余额,也即国民的纯收入部分——难怪大家不敢花钱,原来是房地产的“一枝黄花”、“水葫芦”与你争氧气、争阳光、争养料、争空间,已经争走了你的自由消费余额。

    海南的房产多属季节性消费,每年冬季住客多,夏季住客少。就如北戴河的宾馆、度假村正相反,只有夏季才有生意一样,必须在一季挣出一年的开支来。所以,房产空置的成本更高。贪心于多处房产的置业选择,是富人的自由消费,却不是大众的理性消费。什么叫房产的理性消费?就是戏剧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开幕时墙上挂有一杆枪,那么,闭幕前就一定要开枪!换言之,房子是人住的,,没人住是最大的浪费。除非你要当房东,否则,多买房子这种消费偏好,会因成本高企而得不偿失。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自利与贪婪,似乎没有区别,其实不然。斯密早就区别了这两者:真的自利,才有节俭的理性消费;而贪婪,必将导致奢侈浪费。

    但无论如何,消费者的不理性,都不是房价畸高的根源。众所周知,高房价由政府的“土地财政”造成,是无本万利的土地垄断权勾结地产商牟取暴利的结果。但消费者的追捧即某种消费偏好,的确也在推波助澜。尽管如此,说丈母娘推高了房价,或说父母为独生子女买婚房扭曲了房价,等于在说“嫌贵你别买嘛”,是一种让消费者为高房价负责的说法。老实说,这是昧良心话。为什么?因为在我听来,说这话的逻辑,跟孔子说被强奸是因为你太艳丽,被偷盗是因为你没坚壁清野(冶容诲淫,慢藏诲盗)是一个逻辑——作孽者推卸责任给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