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图像谱表2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6:46
秦朝皇帝(附:西楚)


秦始皇
(西楚)  项
秦朝帝王简介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共15年)。秦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来分裂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共有三帝,其中病死的一帝,内乱中被逼杀的一帝,国亡投降后被杀的一帝。所附的秦庄襄王为病死。
庄襄王嬴子楚。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
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因为秦国屡次攻赵,他的处境很困难。这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设法结识了他,成为密友。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秦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她劝说秦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为了博得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的欢心,异人在吕不韦的授意下,改名为子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突然中毒而死,异人继位。异人继位后,尊华阳夫人为太后;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执掌朝政大权。当时,东周王朝境内的小封国西周已经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军所灭,赧王病死,西周公被迁于但狐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小封国东周还存在。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异人死后的庙号为庄襄王。
~—~—~—~—~—~—~—~—~—~—~—~—~—~—~—~—~—~—~—~—~—~—~
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公元前213年,嬴政为了控制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禁止私学。第二年,方士卢生和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赢政闻知后派人追缉,侯生、卢生逃亡,赢政大怒,将有牵连的460多个儒生全部坑杀于咸阳。这两件事. 史称“焚书坑儒”,它钳制了思想,严重地摧残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广西崇左县)四郡。同年又派大将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迁来内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赢政在位时期徭役繁重,刑罚苛严。人民除了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缴作赋税外,还得负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发70多万人,在渭水南边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他又征发农民将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的城防,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当时,全国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达150多万人,男丁不够,连妇女也被抓去运粮饷。许多人被折磨而死。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缴、销毁民间兵器外,还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起处死,叫作“族诛”;一家犯法,邻里同罪,叫作“连坐”。人民随时都会被指控犯法,被罚做苦役,或者斩脚、割鼻、处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满路都是。赢政又好大喜功、浪费无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间,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颂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嬴政实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阶级矛盾就开始激化,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10年,赢政进行最后一次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文书的宦官)赵高和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他渡过钱塘江,一直到达会稽郡的吴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东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病势转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赵高起草诏书,并将诏书和国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当李斯草拟好诏书呈交嬴政审阅时,嬴政已经死去了。扶苏因为劝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贬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军中任监军。赵高历来与蒙恬一家有仇,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杀。蒙恬怀疑,不肯自杀。扶苏忠厚,相信诏书是真的,便自杀而死。赵高秘不发丧,将嬴政尸体放在车中,关上车门,拉上车帘,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着,每天在车外奏本;一面带领大队拥着尸车匆忙赶回咸阳。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赵高派人弄来夭批鲍鱼,命令每辆车上装鲍鱼一石,以混淆尸臭。接着发丧,并拥立胡亥为帝。秦始皇为历史上对始皇帝嬴政的通称。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
秦二世胡亥。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秦始皇死,靠赵高等伪造遗诏继位。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葬于杜南宜春苑(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池南岸)。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夏巡游途中病死,尸体运回咸阳后,赵高、李斯才将死讯宣告天下,并假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于同年7月袭位,为秦“二世皇帝”,史称“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唆使下,杀死兄和姐妹22人及大将蒙恬、蒙毅兄弟和许多大臣。第二年,又以谋反的罪名腰斩李斯,灭其三族,以防止篡位的事泄露出去。
胡亥在位期间,由赵高专权,继续推行秦始皇时的暴政,征调二、三百万民夫,续修阿房宫,驰道,骊山陵和服兵役,其赋税的繁重,刑罚的苛暴,比秦始皇统治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终于在公元前209年7月激起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继续反秦。
公元前207年,秦主力军在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投降,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时大权全部由赵高垄断,赵高对胡亥封锁消息,只让他在宫中花天洒地。有一天,赵高为了考验朝中谁服他,谁不服他,牵了一只鹿上朝,对胡亥说:“我弄到一匹马,特来进献陛下。”胡亥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是马呢?丞相在开玩笑吧!”赵高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是马,请大家认吧。”许多大臣惧怕赵高,就附和着说是马,只有几个忠厚的大臣如实地指出这是鹿。几天后,这几个大臣就被赵高处死了。这就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故事。 自此,更没有人敢向胡亥奏告真实的情况。不久,刘邦军攻破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逼近 咸阳。胡亥终于知道了这消息,惊恐万状,慌忙派人催赵 高发兵抵御。赵高见形势危急,难以为继,决定杀死昏愦无能的胡亥,和刘邦谈判。8月的一天夜间,赵高派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党羽1千余人,假称皇宫内将有变乱,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 宫。赵高弟、郎中令赵盛则作为内应,将阎乐引进内殿。阎乐为了示威,向殿内射箭,箭矢射入了胡亥的坐帐,吓得胡亥大声呼叫侍卫。但侍卫见有兵变,都纷纷逃散了。胡亥只好转身逃入卧室。他回头见有一个太监跟随在身后,就厉声责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将臣下要谋反的先兆早些奏告。”太监回答说:“如果我早奏告陛下的话,我就活不到今天了。”这时,阎乐追进卧室,指着胡亥大声斥责说:“你骄恣 无道,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弃你了,你赶快自寻归宿吧!” 胡亥问道:“谁派你来的?”阎乐回答说:“丞相。”胡亥要求面见赵高,阎乐不许。胡亥叹了口气说:“看来,丞相是要我退位。我愿意退位作一郡之王,不再称皇帝。”阎乐也不准。胡亥央求说:“那么,就让我做个万民侯吧!”阎乐还是不准。胡亥这才着了慌, 哭着哀求说:“愿丞相放我一条生路,我只要和妻子同做平民就行了。”阎乐不耐烦,瞪眼呵斥说:“我奉丞相之命,来杀你这昏君。你再求也没用,我不敢回报。”说完喝令兵士动手。胡亥只好拔剑门刎而死。
~—~—~—~—~—~—~—~—~—~—~—~—~—~—~—~—~—~—~—~—~—~—~
秦三世子婴。子婴(公元前?~前206年),秦始皇孙,胡亥侄。胡亥自刎后继位。在位46日,刘邦兵到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他出降。后为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
赵高逼迫胡亥于公元前207年8月自刎后,原想自己称帝,但见人心不服,只得于同月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 儿子子婴为王,取消帝号。同时,派人去刘邦军中谈判,策划再次大杀秦宗室。
子婴得知赵高要大杀宗室,决定先下手除去赵高。即位那天,一切礼仪都准备就绪,子婴却推说有病不去。赵高急了,亲自前去催促。子婴乘机捕住赵高,将他处死。然后派兵5万去驻守蛲关(今陕西省商县北),阻挡刘邦大军。刘邦军用疑兵之汁绕过蛲关,从东南侧杀入,歼灭守军,进驻灞上。
子婴见大势已去,于公元前206年10月,率领群臣,手捧国玺、兵符、节仗.俯身站在咸阳城门外,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刘邦将子婴监管在咸阳城内。同年12月,子婴于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后被杀。
秦 (? —— 前207)
中经二世
秦非子 ┄┄┄ 秦仲 ─── 秦庄公 ─── 秦襄公 ─── 秦文公 ─── ──□─── ┐
开国 -844~-822 -821~-778 -777~-766 -765~-716 │
┌─ ────── ─── ────── ─── ────── ─── ────── ─── ────── ─── ────── ┘

└─ 秦宁公 ─┬─ 秦武公
-715~-704 │ -697~-678
│  ├─ 秦德公 ─┬─ 秦宣公
│ -677~-676 │ -675~-664
│ │  └─ 秦出公  ├─ 秦成公
-703~-698 │ -663~-660
│  └─ 秦穆公 ─── 秦康公 ─── 秦共公 ─── 秦桓公 ┐
-659~-621 -620~-609 -608~-604 -603~-577 │
┌─ ────── ─── ────── ─── ────── ─── ────── ─── ────── ─── ────── ┘

└─ 秦景公 ─── 秦哀公 ─── ──□─── ─── 秦惠公 ─── 秦悼公 ─┐
-576~-537 -536~-501 -500~-491 -490~-477  │
┌─ ────── ─── ────── ─── ────── ─── ────── ─── ────── ─┘

└─ 秦厉共公 ─┬─ 秦躁公
-476~-443 │ -442~-429

└─ 秦怀公 ─┬─ ──□─── ─── 秦灵公 ─── 秦献公 ─── 秦孝公 ┐
-428~-425 │ -424~-415 -384~-362 -361~-338 │
│ │
└─ 秦简公 ─── 秦惠公 ─── 秦出公 │
-414~-400 -399~-387 -386~-385 │
┌─ ────── ─── ────── ─── ────── ─── ────── ─── ────── ─── ────── ┘

└─ 秦惠文王 ─┬─ 秦武王
-337~-311 │ -310~-307

└─ 秦昭襄王 ─── 秦孝文王 ─── 秦庄襄王 ─── 秦王赢政
-306~-251 -250 -249~-247 -246~-221 秦统一全国
秦帝国(前221—— 前207)
(1)秦始皇赢政 ──┬── ── 扶苏 ── ───── (3)秦王子婴
-221~-210 │   -207

└── (4)秦二世胡亥
-209~-207 ───── 西汉灭秦 秦亡
谱表: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1)秦始皇赢政
生卒:-259—— -210.7 50岁
在位:-247—— -210.7 37年
次子
(2)秦二世胡亥
生卒:-?—— -207.8 ?岁
在位:-210.7—— -207.8 3年
被赵高勒死

(3)秦王子婴
生卒:-?—— -207.10 ?岁
在位:-207.8—— -207.10 2个月
降后被项羽所杀
西汉灭秦 秦亡
汉朝皇帝
高祖 惠帝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孺子帝
光武帝 明帝 章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献帝
(汉朝皇帝图像转载于刘氏族谱-刘氏家园)
西汉帝王简介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在东汉国都洛阳的西面,故称西汉。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强盛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是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有13帝,其中病的9帝;被毒杀的1帝;国亡被废后为乱兵所杀的1帝;箭伤复发致死的1帝;被废后事不详的1帝。西汉列帝多数都有所作为,锐意进取,才缔造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强盛时期。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年~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陵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刘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有大志。初为秦朝泗水亭长(管理十里地方的小官)。有一次,他奉命押运一批民夫去骊山服役,途中民夫逃散了不少。他眼见无法交差,干脆就将民夫全部放走,自己和十几个自愿跟随他的人逃入芒砀山,聚集了百余人,并和沛县衙门的文书萧何、监狱官曹参暗暗联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刘邦聚合萧何、曹参、樊哙等数百人,杀死县官,起兵响应,称沛公。转战于丰、沛之间。陈胜死后。曾一度归属项梁。后项梁战死,刘邦与项梁侄子项羽共奉楚怀王雄心为领袖,继续坚持反秦斗争。成为反秦的主力。
秦二世三年秋(前207年),刘邦受楚怀王派遣率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率军攻入咸阳,秦三世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羡慕阿房宫的豪华,进城后想留居宫中,经张良力劝而醒悟,出城驻于灞上。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法办;偷盗者治罪。”因而深得民心。
不久,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也攻入咸阳。驻扎于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决定杀死刘邦这个对手。但他的叔父项伯去告诉了老朋友张良。张良和刘邦商量后,认为自己现在不是项羽的对手,只有去向项羽赔罪,争取他改变主意才是上策。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和百余随从,到鸿门请罪。项羽设宴招待。席间,刘邦低声下气地向项羽赔不是,表示自己没有和他争天下的野心。项羽听了,顿时改变了杀死刘邦的主意,范增一再朝他使眼色,示意他动手,他都装没看见。范增急了,派项庄入席,欲以舞剑助酒兴为名刺杀刘邦。项伯见项庄慢慢舞近刘邦。忙起身对舞,保护刘邦。张良借故出帐通知樊哙冲入帐中,保护刘邦。刘邦借中上厕所,带着樊哙离开项羽大营,从小路驰回军中。张良待刘邦走远,就向项羽送上礼品说刘邦酒醉先回去了。范增气得连连叹息,但又无可奈何。这样,项羽和刘邦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同年十二月,项羽违反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占有巴蜀、汉中之地;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分封后仅一个月,诸侯开始火并。刘邦乘机平定三秦,再度占领关中,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
刘邦本人既不是将才,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谋略,但他善于用人,尤其懂得发挥部下的长处,又“好谋能听”,能够采纳部下正确的意见,能体恤民情,关心民间疾苦,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在张良、萧何等人的谋划下和韩信、彭越、英布等将领的征战下,终于由弱变强,在公元前二零二年打败项羽,并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二月,刘邦在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内)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在位期间,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侯割据势力,立了许多同姓王,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实行重农抑商,与民休息政策:号召逃往山泽者返回本乡,返乡者恢复爵位和田宅;对战争期间卖身为奴者给予解放;还令士兵复员,从事生产。此外,令各地豪强迁徙关中,以充实首都。还修改《秦律》,制定《汉律》九章;定算法、历法和度量衡。以上措施,对安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秦朝灭亡后,漠北的匈奴趁机南下,重新占据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扰汉的边郡,前二零一年,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大军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三十万大军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脱险。此后,鉴于国力尚未恢复,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的战斗中,胸部中箭受伤。第二年三月,创伤复发,病势危重。他召列侯,群臣进宫,吩咐左右宰杀白马,要众臣歃血为盟,宣誓从今以后,凡不姓刘者不能封王,没有功者不能封侯,谁违背这个盟约,天下人可以共同讨伐他。又命令陈平立即从燕地赶回荥阳,协助灌婴驻守,以防各诸侯国乘机作乱。然后召见吕后,嘱咐后事,吕后问他:“萧相国之后,谁可以接替他”刘邦回答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回答:王陵,并由陈平辅助他。陈平足智多谋,然而不能独当一面,周勃朴实,少文化,但是,今后安定刘家天下的,非他不可,可以任他为太尉。吕后再问后事,刘邦摇摇头说,后事恐怕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同年四月(前195年),刘邦死于长安长乐宫。死后庙号为太祖,称高皇帝,历史上习惯称他为汉高祖。
~—~—~—~—~—~—~—~—~—~—~—~—~—~—~—~—~—~—~—~—~—~—~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刘盈,高祖在位时被立为太子,他生性懦弱,刘邦曾想废除他,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因遭到张良等大臣的反对而作罢。继位时年仅17岁。
刘盈继位后,由母亲吕太后势掌大权。吕太后召回刘如意,图谋加害于他。刘盈知道母亲的用心后,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同吃同睡,百般护卫。有一天,他出外练习射箭,见刘如意还在熟睡,没有叫醒他同去。等他回宫,刘如意已被毒死在床上。不久,吕太后将戚夫人砍去手足,挖出双目,药哑喉咙后,扔进猪圈,让她备受折磨而死。吕太后要刘盈去欢看,刘盈见父亲昔日的爱妃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又吓又悲,就放声大哭,还生了一场大病,他派人对母亲说:“这种事不是人干的。我是你的儿子,但没有本事治理天下。”从此就不问政事。公元前188年8月,刘盈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谥号为惠帝。
~—~—~—~—~—~—~—~—~—~—~—~—~—~—~—~—~—~—~—~—~—~—~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周勃等人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刘恒,母为薄姬。在高祖攻破陈希,平定代地后,被封为代王。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公元前一八零年吕后死,吕产、吕禄掌握兵权,控制皇宫,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陈平与周勃设计,使吕产将北军兵权交给周勃。周勃持兵印号召北军将士:“今吕氏企图夺位,谁愿帮助吕家的袒露右臂,愿帮助刘家的袒露左臂;”将士都心向刘家,纷纷袒露左臂。周勃于是调北军入未央宫,杀死吕产等人,防止了夺位的政变。事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以少帝不是正统,于同年闰九月,迎立刘恒为帝。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帝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从而开创了历史上所称的“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每人每年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还厉行节约。有一次,他准备盖一所露台,一算,须花费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家产,就作罢了。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还废除了过关用传的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①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②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这些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后两项在当时和以后并没有认真执行。文帝时许多官吏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吕后时,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役属闽越、西瓯、骆,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为赵越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于是赵佗去黄屋左纛,归附汉王朝。公元前162年,文帝又与匈奴定和亲之约,此后匈奴虽背约屡犯边境,但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备守,并不兴兵出击,以免烦扰百姓。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与刘恒在个人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他即位不久,就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凡有灾祥就移过于臣下。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于是作罢。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的国家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括,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但是,文帝的“与民休息”政策归到底是地主阶级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实则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帝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在“文景之治”安定、富足的另一面,就是土地兼并势力的日益发展。同时,文帝为求得政治上的安定,对同姓诸侯王的权势虽曾有所限制,但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合谋叛乱,应当说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公元前157年6月,刘恒病重,弥留之际,召太子刘启进卧房说:“周勃之子周亚夫在紧要关头可以作为依靠,日后如果发生变乱,你尽可放手,让他统帅军队。”
不久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葬于霸陵,时年46岁。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文帝临终时公布遗诏:“死者天地之理”,不必过哀,不许“厚葬”,不许动用车马和陈列兵器,治丧期尽量缩短;治丧期间,不得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汉文帝的政绩不但得到了地主阶级及史学家的赞誉,也得到了“盗贼”的尊崇,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占长安,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护。
~—~—~—~—~—~—~—~—~—~—~—~—~—~—~—~—~—~—~—~—~—~—~
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刘启,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文帝于公元前157年6月病死后继位。
刘启即位后,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他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之策,以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听信谗言,腰斩了晁错,幻想以此换取七国的退兵;但叛军仍然向长安时军。刘启才下定决心平叛,任用周亚夫为太尉,带兵迎战,一举平定七国之乱。叛乱平息后,刘启收回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从此,西汉王朝统一中央封建集权统治大大加强。
刘启在位期间,继续采取文帝时期的政策,推行减轻赋税与徭役,与民休息。“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他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成山,患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故与文帝一起,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但刘启的缺点也很显著,如误杀晁错,“及用袁盎一言,错即夷族,其寡恩忍杀复如此”。再如周亚夫,只因反对景帝另立太子,就被景帝寻机以谋反罪逼令自杀于狱中。
公元前141年正月,刘启得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下令赐赏诸侯王、列侯以马各八匹,奉禄二千石以上的大臣赐黄金各二斤,小吏和百姓每户赐钱一百;放宫女回家,并终身不服役。不久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刘启死后的谥号为景帝。
~—~—~—~—~—~—~—~—~—~—~—~—~—~—~—~—~—~—~—~—~—~—~
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刘彻,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被立为太子。景帝于公元前141年正月病死后继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中国历史开始正式用年号纪年。
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继续景帝的政策,先后颁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并实行“酎金夺爵”,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强大难治的局面;实行一系列打击地方豪强的措施;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削弱丞相权力,任酷吏、严刑法,建立察举制度,设立太学,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经济上,刘彻采纳孔仅、东郭咸阳的主张,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治理黄河,开凿灌渠,大力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推行“代田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思想上,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禁止传播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巩固政权的主要思想工具,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后来束缚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也产生消极影响。
在军事上,刘彻先后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把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北方农业区域所受匈奴的威胁;又遣兵灭南越,以其地为南海、苍梧等九郡,统一了今两广一带地区。加强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外交上,刘彻两次遣张骞出使西域,往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地联系,发展了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自长安到欧洲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还遣使到夜郎、邛、筰等地,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和开发。
汉武帝非常注意选拔人才,下令各郡国,每年都必须向朝廷推荐“明当时之务”的人才,由朝廷量才录用。因此武帝时涌现了一大批人才,如屡败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通西域的外交家张骞,经学家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等,不胜枚举。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刘彻的这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在其统治后期,刘彻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将文景之治中的积蓄几乎耗尽。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加税加捐,甚至倒卖官爵,人民负担加重,加上灾荒频繁,导致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汉武帝派官分区镇压,还作“沉命法”,规定大小官吏如果不能及时发觉并镇压起义,罪至死。但农民起义仍然不断。面对社会危机,公元前90年,刘彻在轮台下罪已诏,表示对自己错误的忏悔,决心停止用兵,推广改善了的农具和技术,还亲自下地表示今后要重视生产和百姓的生活。这样,国内才逐渐安定了下来。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刘彻外出巡游,到达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时,得病,卧于五柞宫,无法返回长安,忙命令立子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弟)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蝉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要他们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辅助太子。在这五位大臣奉命赶入卧房跪在床前表示接受遗命时,刘彻已经不能讲话,只得微微地点头作为回答。
不久,刘彻病死于巡视途中,死后的庙号为世宗,谥号为武帝。
~—~—~—~—~—~—~—~—~—~—~—~—~—~—~—~—~—~—~—~—~—~—~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5年~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刘弗陵,武帝在弥留之际被立为太子。在此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武帝病死后,霍光等人于同月奉刘弗陵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始元”。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故“政事一决于光”。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大臣结怨。左将军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设法陷害霍光。公元前81年,霍光在长安附近检阅羽林军,并将一名校尉调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机造了一封燕王刘日(刘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将弗陵,说霍光有谋反之心。第二天,霍光进宫朝见刘弗陵,得知这一消息,吓得伏地不起。刘弗陵却说:“你检阅羽林军,调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长安离北方距离那么远,燕王怎么能这样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写好信送到长安,也不能这样快,再说,你真的有心谋反,也不用靠调用一个校尉。所以,足证明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将军。你不必害怕,请起吧。”霍光和众大臣听了,无不佩服刘弗陵年少英明。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结燕王刘日密谋杀霍光,废刘弗陵,由刘日即位,霍光侦知这一阴谋后奏告刘弗陵,刘弗陵立即命田千秋发兵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刘旦自杀,避免了一场政变。而这时的刘弗陵年仅十四岁,能够成功处理此事,颇让人称道。后人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针对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在霍光等的辅佐下,刘弗陵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对外方面,改变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在经济方面,因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引起天下议论,于公元前八一年召开“盐铁会议”,对武帝时各方面政策进行讨论。这次政策大讨论的情况,保存在桓宽所编著的《盐铁论》一书中。经过争论,取消了酒的专卖,而保留盐铁专卖。
昭帝时,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年仅22岁的刘弗陵因患绝症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谥号为昭帝。
~—~—~—~—~—~—~—~—~—~—~—~—~—~—~—~—~—~—~—~—~—~—~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详,武帝孙,昭帝侄。因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臣霍光废黜,后事不详。刘贺,5岁时袭父封为昌邑王。昭帝于公元前74年4月病死后无子,霍光等大臣于同年六月迎立他继位。
刘贺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他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霍光见他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后,奏请皇太后下诏,于同月废黜了他,并亲自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王号,改封他为山阳郡,给他食邑2千户,后事不详。刘贺史称昌邑王。
~—~—~—~—~—~—~—~—~—~—~—~—~—~—~—~—~—~—~—~—~—~—~
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刘询,本名病己,字次卿。戾太子(刘据)孙,史皇孙刘进子。出生数月,即逢刘据巫蛊事件。刘据因受江充诬陷,为父皇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卫子夫(汉武帝皇后,卫青的姐姐)也随之上吊自杀,株连满门,幸存者也被削籍为民。刘询因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住在民间。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由于刘询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
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六八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刘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又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
刘询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宣帝中兴”。但是由于西汉王朝积弊已深,刘询大力推行的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到了其子元帝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使西汉王朝一蹶不振。
公元前49年冬,刘询得病,12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不久,刘询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宣帝。
~—~—~—~—~—~—~—~—~—~—~—~—~—~—~—~—~—~—~—~—~—~—~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刘奭,宣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宣帝病死后继位,第二年号年号为“初元”
刘奭好儒学,继位后,先后任用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等儒生为丞相。在位期间,中央集权被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官奴婢多达10余万人,西汉王朝日趋衰落。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刘奭征召宫女王昭君应征嫁给单于,临别时,刘奭见王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十分后悔。原来,宫女太多,皇帝无法一一见面,使命画工毛延寿给她们画像,送次皇帝挑选。王昭君因不愿贿赂毛延寿,毛延寿故意把她画丑了些,所以没有被选中,刘奭也一直不知道王昭君惊人的美貌。刘奭气不打一处来,将毛延寿斩首。但也无法挽回王昭君了。王昭君出塞后,一面劝单于不要攻扰汉朝,一面将汉族文化传播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半个多世纪。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奭当太子时,娶王政君为太子妃,继位后册封王政君为皇后,使得王氏外戚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为日后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公元前33年5月,刘奭病死在长安未央宫。死后的谥号为元帝。
~—~—~—~—~—~—~—~—~—~—~—~—~—~—~—~—~—~—~—~—~—~—~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刘骜,元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元帝于公元前33年5月病死,他于同年6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始”
刘骜在位期间,生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王氏外戚掌握。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封为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脚。王莽系王曼之子。王曼早死,王家其他兄弟封侯后,独王莽孤贫。王政君怜之,将王莽及其母供养于东宫。王莽屈节恭俭,勤身博学,事母及寡嫂恭谨周到,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仪,与其他王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伯父王凤有病,王莽亲尝汤药,衣带不解,通霄达旦,护理连月。王凤死前,将王莽托于成帝,王莽因此升黄门郎、射声校尉,后又封为新都侯,升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不骄不躁,愈为俭约,散衣物于宾客,收名士于门下,广交权贵,一时名声大振。在位者争相举荐,游士为之宣传。最终登上了大司马的位置。
公元前7年2月,刘骜夜宿未央官,第二天早晨起床,弯腰系袜带时,忽然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官。刘骜死后谥号为成帝。
~—~—~—~—~—~—~—~—~—~—~—~—~—~—~—~—~—~—~—~—~—~—~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年~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刘欣,元帝庶孙,定陶王刘康子,袭父封为定陶王。成帝在位时,被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成帝死后,他于同年4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平。”
刘欣继位后,面对社会危机深重,用大臣孔光、师丹,何武拟定了限田、限奴婢,抑制非法兼并的方案。后遭到了贵族官僚的反对,没有能推行。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为了维护王家利益,反对刘欣封生母傅氏以尊号与王太后争位,被贬回新都。王莽闭门自守,天下为之叫屈。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因为杀了奴隶,王莽令其自杀偿命。王莽在新都闭门3年。有数百人上书皇上,为王莽叫屈。
刘欣有个好男色的癖好。他搞同性恋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竟将后宫成千佳丽弃置一旁,宠一个董贤,连皇后傅氏也守了一辈子活寡。有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衣袖睡着了,哀帝为了不惊动董贤的一场好梦,竟拔出佩刀割断了衣袖,这也是后人称男同性恋者为“断袖之癖”的出处。史书上说董贤“性柔和”、“善为媚”,与哀帝出则同坐一辇,入则随其左右,晚上同床共寝。
董贤以男色娶悦于刘欣,开始升附马都尉,俸禄2000石。一个月之内,赏赐巨万。董贤的父亲升光禄大夫,妹妹进宫封为昭仪,岳丈被封为大臣,妻弟封执金吾,甚至哀帝在自己的陵墓义陵旁,另为董贤建了一座墓陵,两墓陵间挖一条地道相通,企图死后也相互往来。之后,哀帝又加董贤食禄000户。丞相王嘉、亲舅舅大司马丁明因为劝阻刘欣不要这样干,而被下狱处死和免职。最后刘欣干脆把年仅22岁的董贤升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列三公。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刘欣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谥号为哀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董贤绝望自杀。抄其家后获钱43万万,超过皇家的所有库藏。董贤一死,王莽众望所归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
平帝刘衍(公元前9年~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平帝,名刘衍,汉成帝的侄子,袭父封为中山王。哀帝于公元前1年6月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
刘衎的母亲卫姬,系中山孝王之姬。其母家卫氏外戚却让王莽坐立不安。王莽怕平帝的母亲卫姬进长安后被尊为太后,不准她入京同儿子住在一起。卫姬想念年幼的儿子,几次上书请求王莽准许她进京,王莽执意不肯。并借机杀尽平帝舅家,以防与他争权。
公元5年,刘衍已经14岁。他耳闻目睹王莽的阴险刻毒,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但纯粹是个摆设,而且亲舅家一族已几被灭绝,母亲卫姬虽幸免活着,却被人为分离,骨肉不能相见。常常对王莽面露愠色。有时背地里吐露对王莽的怨情。王莽知道后,担心刘衍成人后难以对付,决定除掉他。同年12月,大臣们给刘衍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衍一饮而尽。到了晚上,刘衍腹痛如绞,大场呼叫,却不见有人来抢救,辗转哀号,接连挣扎了几天,后死于长安未央宫。刘衍死后,王莽又传言刘衍得急病而死,还假惺惺地哭奠了一场。也有人说刘衍真的是病死的。刘衍死后谥号为平帝。
~—~—~—~—~—~—~—~—~—~—~—~—~—~—~—~—~—~—~—~—~—~—~
孺子帝刘婴(公元5年~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刘婴,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于公元6年立刘婴为帝。
刘婴继位时,年仅2岁,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不久,王莽自称假皇帝(代理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废黜刘婴,降封他为安定公,命令他闲居在长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被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刘婴史称孺子婴。
~—~—~—~—~—~—~—~—~—~—~—~—~—~—~—~—~—~—~—~—~—~—~
[新]王莽,字巨君,元前45年--公元23年(在位14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绥和元年(前8年)继王根为大司马,十分俭约。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始初元年(前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新”。
王莽自幼诵习《周礼》,迷信古代制度,故附会《周礼》,改革制度,实施王田、私属、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换价值的龟、贝之类作货币。他又想平均土地,实行井田制度解决社会矛盾。惜事与愿违,新政操之过急,又不合时宜,以致造成农商失业,食贷俱废,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新政进行仅八、九年,绿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杀于渐台,新朝也随告灭亡。
东汉帝王简介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是继西汉之后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一个王朝。末期,由于豪强势力膨胀,导致了军阀大混战的局面。东汉共有十四帝(包括少帝刘懿),其中病死的十一帝;国亡被废后病死的一帝;为权臣废黜后毒死的一帝;被毒杀的一帝。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其父曾任南顿令。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刘縯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六月,王莽命王寻、王邑率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军,与守城义军合击,重创莽军主力。不久,刘縯被汉更始帝杀死。刘秀闻讯赶赴宛城请罪,以此取得更始帝信任,被封为破虏将军、武信侯。九月,新莽政权灭亡。汉更始帝北都洛阳,刘秀又行大司马事,旋被派往河北镇抚州郡。次年五月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
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高(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即于建武五年先后削平了盘踞渔阳郡的彭宠、南郡的秦丰和齐地的张步;次年又翦除了盘踞江、淮的李宪、董宪、庞萌,统一了关东,并以笼络手段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了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经过十二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四百多个县,吏职减省至十分之一。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公元57年2月,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前殿,留下的遗诏中说:“我没有给百姓造福,后事一切都照文帝(西汉刘恒)那样,务必从简,不要浪费。”刘秀死后的庙号为世祖,谥号为光武帝。
~—~—~—~—~—~—~—~—~—~—~—~—~—~—~—~—~—~—~—~—~—~—~
明帝刘庄。明帝,刘秀的第四子。公元28年~公元75年(在位18年)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 ,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汉明帝刘庄,幼名刘阳,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为东海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晋爵为王,建元十九年(43年)策命为太子,并改名刘庄。建武中元二年(57年)继位,永平十八年(75年)秋天,明帝染病,不久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享年48岁。遗诏吩咐“丧事从简,不准奢费”。当年,葬于显节陵,谥号“孝明帝”,庙号“显宗”。
~—~—~—~—~—~—~—~—~—~—~—~—~—~—~—~—~—~—~—~—~—~—~
章帝刘炟。章帝,明帝第五子。公元58年~公元88年(在位13年)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 章草 ”。死于88年,时年31岁。
~—~—~—~—~—~—~—~—~—~—~—~—~—~—~—~—~—~—~—~—~—~—~
和帝刘肇。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公元79年~公元105年(在位17年)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
殇帝刘隆。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在位1年)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
安帝刘祜。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公元94年~公元125年(在位19年)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
少帝刘懿。刘懿(音意),汉章帝刘炟之孙,其父刘寿(济北惠王)。初封河北卿候。安帝刘祜无太子,公元125年3月阎太后与大将军阎显将幼童刘懿迎立,太后临朝。在位7个月,公元125年10月病死。
~—~—~—~—~—~—~—~—~—~—~—~—~—~—~—~—~—~—~—~—~—~—~
顺帝刘保。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公元114年~公元144年(在位19年)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
冲帝刘炳。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公元143年~公元145年(在位1年) 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
质帝刘缵。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公元138年~公元146年(在位1年) 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
桓帝刘志。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公元132年~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
灵帝刘宏。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公元156年~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
少帝刘辩。汉少帝,刘辩,汉灵帝刘宏之子,母后何氏。公元189年4月刘辩14岁时嗣立。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政权。在位6个月。公元189 年9月,董卓废少帝为弦农王,杀了何太后,何进死于宦官。年号:光熹公元189年,昭宁公元189年。刘辩于190年被毒死,年方18岁。
~—~—~—~—~—~—~—~—~—~—~—~—~—~—~—~—~—~—~—~—~—~—~
献帝刘协。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在位31年)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献帝从未掌握朝政。
西汉 (前206——公元8)
(1)汉高祖刘邦 ┬─┬ (2)汉惠帝刘盈
-206~-195 │ │ -194~-188
│ │
汉高后吕雉 ┘ └ (3)汉文帝刘恒 ─── (4)汉景帝刘启 ─── (5)汉武帝刘彻 ─┬─ 戾太子刘据 ┐
-187~-180 -179~-157 -156~-141 -140~-87 │ │
└─ (6)汉昭帝刘弗陵 │
-86~-74 │
┌─ ──────── ─── ──────── ─── ──────── ─── ──────── ─── ────────── ┘

└─ 史皇孙刘进 ─── (7)汉宣帝刘询 ─┬─ (8)汉元帝刘奭 ─┬─ (9)汉成帝刘骜
-73~-49 │ -48~-33 │ -32~-7
│ │
│  ├─ 定陶王刘康 ─── (10)汉哀帝刘欣
│ │ -6~-1
│ │
┌─ ──────── ─┘─  └─ 中山王刘兴 ─── (11)汉平帝刘衎
│ 1~5

└─ 楚孝王刘嚣 ─── 广成侯刘勋 ─── 广成侯刘显 ─── (12)汉儒子刘婴
6~8
──
王莽篡西汉 西汉亡
东汉 (25——220)
西汉景帝 ┄┄┄ 长沙王刘发 ┄┄┄ (1)汉光武帝刘秀 ─── (2)汉明帝刘庄 ─── (3)汉章帝刘炟 ┐
25─57 58─75 76─88 │

┌─ ──────── ─── ──────── ─── ───────── ─── ──────── ─── ───────── ┘

├─ (4)汉和帝刘肇 ─── (5)汉殇帝刘隆
│ 89─105 106

├─ 清河王刘庆 ─── (6)汉安帝刘祜 ─── (8)汉顺帝刘保 ─── (9)汉冲帝刘炳
│ 107─125 126─144 145

├─ 济北惠王刘寿 ─── (7)汉少帝刘懿
│ 125

├─ 千乘贞王刘抗 ─── 乐安夷王刘宠 ─── 渤海孝王刘鸿 ─── (10)汉质帝刘缵
│ 146

└─ 河间孝王刘开 ─┬─ 蠡吾侯刘翼 ─── (11)汉桓帝刘志
│ 147─167

└─ 解渎亭侯刘淑 ─── 解渎亭侯刘苌 ─── (12)汉灵帝刘宏 ─┬─ (13)汉少帝刘辩
168─189 │ 189

└─ (14)汉献帝刘协
189─220
魏灭东汉 东汉亡
谱表:
西汉(公元-206——8年)
新(公元9——23年) 更始帝(公元23——25年)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202年5月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1)汉高祖高帝刘邦
生卒:-247—— -195.4 63岁
在位:-202.2—— -195.4 12年
长子
(2)汉孝惠帝刘盈
生卒:-211—— -188.8 24岁
在位:-195.5—— -188.8 7年
因吕后凶悍,忧惧而死

汉高后吕雉
生卒:-241—— -180.7 62岁
在位:-188.8—— -180.7 8年
四子
(3)汉太宗孝文帝刘恒
生卒:-202—— -157.6 46岁
在位:-180.9—— -164 16年
后元:-163 —— -157.6 7年

(4)汉孝景帝刘启
生卒:-188—— -141.1 48岁
在位:-157.6—— -150 7年
中元:-149 —— -144 6年
后元:-143 —— -141.1 3年

(5)汉世宗孝武帝刘彻
生卒:-156—— -87.2 70岁
在位:-141.1—— -87.2 54年
建元(-140—— -135)
元光(-134—— -129)
元朔(-128—— -123)
元狩(-122—— -117)
元鼎(-116—— -111)
元封(-110—— -105)
太初(-104—— -101)
天汉(-100—— -97)
太始(-96—— -93)
征和(-92—— -89)
后元(-88—— -87)

(6)汉孝昭帝刘弗陵
生卒:-94—— -74.4 20岁
在位:-87.2—— -74.4 13年
始元(-86—— -80.7)
元凤(-80.8—— -75)
元平(-74)
侄孙
(7)汉中宗孝宣帝刘询
生卒:-91—— -49.12 43岁
在位:-74.7—— -49.12 25年
本始(-73—— -70)
地节(-69—— -66)
元康(-65—— -61.2)
神爵(-61.3—— -58)
五凤(-57—— -54)
甘露(-53—— -50)
黄龙(-49)

(8)汉高宗孝元帝刘奭
生卒:-76—— -33.5 44岁
在位:-49.12—— -33.5 16年
初元(-48—— -44)
永光(-43—— -39)
建昭(-38—— -34)
竟宁(-33)

(9)汉统宗孝成帝刘骜
生卒:-52—— -7.3 46岁
在位:-33.6—— -7.3 26年
建始(-32—— -28.2)
河平(-28.3—— -25)
阳朔(-24—— -21)
鸿嘉(-20—— -17)
永始(-16—— -13)
元延(-12—— -9)
绥和(-8—— -7)
纵欲过度,脱阳而死

(10)汉孝哀帝刘欣
生卒:-25—— -1.6 25岁
在位:-7.4—— -1.6 6年
建平(-6—— -2)
二年六月改元
太初元将(-5.6—— -5.8)
八月复称建平二年
元寿(-2—— -1)
好男色,胡搞而死
堂弟
(11)汉元宗孝平帝刘衎
生卒:-9——5.12 14岁
在位:-1.9——5.12 6年
元始(1——5)
被岳父王莽毒杀

(12)汉孺子婴(王莽摄政)
生卒:5——25.1 21岁
在位:6.3——8.12 2年
居摄(6.3——8.10)
初始(8.11——8.12)
被迫退位,后为刘玄所杀
王莽篡西汉 西汉亡
(1)新王莽
生卒:-45——23.9 68岁
在位:8.12——23.9 15年
始建国(9——13)
天凤(14——19)
地皇(20——23.9)
国亡被杀,分尸枭首
更始灭新 新亡
更始帝刘玄
生卒:?——25.12 ?岁
在位:23.1——25.12 3年
更始(23.2——25.9)
被缢杀
赤眉军灭更始 更始亡
东汉(公元25——220年)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1)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生卒:-6——57.2 63岁
在位:25.6——57.2 32年
建武(25.6——56.4)
建武中元(56.4——57)

(2)汉显宗孝明帝刘庄
生卒:25——75.8 51岁
在位:57.2——75.8 18年
永平(58——75)

(3)汉肃宗孝章帝刘炟
生卒:58——88.2 31岁
在位:75.8——88.2 13年
建初(76——84.8)
元和(84.8——87.7)
章和(87.7——88)

(4)汉穆宗孝和帝刘肇
生卒:79——105.12 27岁
在位:88.2——105.12 17年
永元(89——105.3)
元兴(105.4——105.12)

(5)汉孝殇帝刘隆
生卒:105——106.8 2岁
在位:105.12——106.8 8个月
延平(106)
堂兄
(6)汉恭宗孝安帝刘祜
生卒:94——125.3 32岁
在位:106.8——125.3 19年
永初(107——113)
元初(114——120.4)
永宁(120.4——121.6)
建光(121.7——122.3)
延光(122.3——125)
堂弟
(7)汉少帝刘懿
生卒:?——125.10 ?岁
在位:125.3——125.10 7个月

(8)汉敬宗孝顺帝刘保
生卒:115——144.8 30岁
在位:125.11——144.8 19年
永建(126——132.3)
阳嘉(132.3——135)
永和(136——141)
汉安(142——144.4)
建康(144.4——144.12)

(9)汉孝冲帝刘炳
生卒:143——145.1 3岁
在位:144.8——145.1 5个月
永熹(145)
堂兄
(10)汉孝质帝刘缵
生卒:138——146.6[闰] 9岁
在位:145.1——146.6[闰] 1年
本初(146)
被梁翼毒杀

(11)汉威宗孝桓帝刘志
生卒:132——167.12 36岁
在位:146.6——167.12 21年
建和(147——149)
和平(150)
元嘉(151——153.5)
永兴(153.5——154)
永寿(155——158.6)
延熹(158.6——167.6)
永康(167.6——167.12)

(12)汉孝灵帝刘宏
生卒:156——189.4 34岁
在位:167.12——189.4 23年
建宁(168——172.5)
熹平(172.5——178.3)
光和(178.3——184.11)
中平(184.12——189.3)

(13)汉少帝刘辩
生卒:176——190.1 15岁
在位:189.4——189.9 5个月
光熹(189.4——189.8)
昭宁(189.8——189.9)
废,后被杀

(14)汉孝献帝刘协
生卒:181——234.3 53岁
在位:189.9——220.10 31年
永汉(189.9——189.11)
中平(189.12)
初平(190——193)
兴平(194——195)
建安(195——220.2)
延康(220.2——220.10)
被迫退位,废为山阳王
魏灭东汉 东汉亡
三国皇帝




刘备
(曹操)
曹丕
孙权
三国帝王简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结果,形成了魏、蜀、吴并存的三国时期。这是社会大动乱后的一个喘息时期。这一时期英才云集,纵横捭阖,角逐争雄,三国都试图统一中国。
魏国(公元220~265年,共46年)共五帝,病死二帝,被杀一帝,被权臣废黜二帝;
蜀汉(公元221~263年,共43年)二帝,病死一帝,国亡投降后病死一帝;
吴国(公元222~280年,共59年)四帝,病死二帝,国亡投降后病死一帝,内争中被废而后事不明的一帝。
[魏]
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父为宦官养子。魏国的实际奠定者。病死,终年66岁。葬处不明。
曹操,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出身低微,父曹崇为宦官曹腾养子。他年轻时就聪明机灵,富有权术,又任侠放荡,不治行业。20岁时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不久调任顿丘(今河南省浚县西)县令。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受任为骑都尉,因镇压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有功,升为济南相。公元192年,他占据兖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击败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黄巾,选其精锐30万,编组成“青州军”,势力开始壮大。此后,他采取了许多统一北方的措施:
第一,于公元196年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第二,面对破败的社会局面,他召募流亡农民,利用荒田命令军队从事耕作以自给,称为军屯,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这样就加强了他的经济实力。
第三,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三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说,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当官。这使他招纳了不少人才。
曹操不仅在任用官员时注重才学,而且在选择女婿时也注重才学。曹操有个长得很美丽的女儿,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求亲。曹操见他们都是些纨绔子弟,就一一拒绝。后来,听说有个才子名叫丁仪,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只是相貌不雅,一只眼还是瞎的,曹操还是决定将女儿嫁给丁仪。儿子曹丕听了,急忙劝谏说,丁仪虽然有才学,但是相貌如此不雅,让妹妹这样堂堂的魏王公主下嫁这样的人,太失身份了。曹操严肃地答说:“用人必须唯才是举,选择女婿也应当要求德才兼备。既然丁仪博学多才,就不能苛求外貌。要知道,天下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啊!”不久,曹操派人将丁仪接到府上,当面试他的学问。丁仪果然对答如流,谈吐不凡,才华横溢。曹操当场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几天后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曹操依靠这些条件,开始发动统一北方的战争。公元200年,他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地广兵强的袁绍。此后,又用了几年时间,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试图一举统一南方。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损失惨重,逃回北方,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08年,曹操晋位为丞相。公元216年,受封为魏王。曹操善于用兵,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著作。他又善于诗文,现在还存有诗20余首、较完整的散文40余篇,都为后人所传诵。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重,秘密命令亲信,他死后安葬时,要设置72座假坟,以防真坟被盗。遗命后宫姬妾分取名贵的香,今后要勤习女工,以卖鞋自给。庚子日,病死于洛阳。
曹操的墓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难解之谜。他生前命令设立的72座假坟,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三台村以西的讲武城至磁州一带。民国初年,这些墓经人盗掘,内多有墓志,均系北魏,北齐时王公大臣之墓,可能是这些王公大臣“坐享其成”。而其中并无曹操之墓。
《魏书·武帝纪·终令》和晋朝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遗令》中记载,曹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有人据此认为曹操真坟在今临漳县西面的丰乐镇西门豹祠一带。但是,丰乐镇的西门豹祠建于公元554年,曹操却死于此前300多年,而且,西门豹祠不仅在临漳一带有多处,在安阳、磁州境内也有。
魏文帝曹丕在《止临笛侯植求祭先王诏》中曾写道;“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清朝沈松的《全健笔录》引《坚瓠续集》说,顺治初年,漳河水干涸。有些渔民见到河中有大石板,旁边有一条隙缝,十分惊奇。相约而入,见一座石屋,内有石床,床上卧着一人,穿着帝王的服装。中间立有一碑,写明卧者系曹操。渔民就一拥而上,磲裂其尸。据此,有人认为,曹操的墓不是建造在地面上,而是建造在漳河河底。也有人认为,古漳河在历史上曾经几经迁徙,铜雀台、冰井台就是在漳河改道时被冲垮的。魏文帝曹丕之语,似乎因为漳河滚动,将曹操的墓淹没了,他无处祭祀,所以“悲伤感切”。
根据古籍记载,我们只能知道曹操真坟的大区域所在,即在曹操死去的同年2月,曹丕遵照遗命,将其遗体运回邺地(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安葬。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
文帝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第二子。曹操死,他继魏王位,后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在位7年,病死,终年40岁。葬于首阳陵(今河南省渑池县首阳山南)。
曹丕,曾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弟曹植从小聪明非凡,10岁就能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曹操十分喜爱,有意立为太子。曹丕为了争夺太子的座位,用了许多心计,他一面结好内侍、人臣,让他们经常在父王面前说自己好话;一面诬陷曹植。有一次,曹操派曹植领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约曹植饮酒,让他喝得酩酊大醉,当曹操派人来叫曹植时,曹植一直酒醉不醒。曹操大怒,取消了曹植的统兵资格,并认为他放荡不羁,不堪担当重任,打消了立为太子的主意。公元217年,立曹丕为太子。曹操病死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公元220年lO月庚午日,他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建年号为“黄初”。史称“曹魏”。
曹丕称帝后,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开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氏族门阀制度。
曹丕喜爱文学,曾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宴饮唱和,交往密切,为文坛领袖。称帝后,他嫉妒曹植的文才,又怕他会与自己争帝位,就借故逮捕曹植,将他押到面前,命令他当场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不然就处死。曹植略一思索,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不到七步就吟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秸的关系,隐喻兄长何必逼他太甚。曹丕听了觉得愧疚,又经母亲卞太后斥责,才免曹植一死,将他降爵并贬出洛阳。
曹丕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流传到今天的还有40首左右。他又善作散文,尤其精于写书信,他写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明朝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
公元226年5月,曹丕病重,秘密命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扶立子曹叡继位,命令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宫人回家与父母团聚。丁巳日,病死于洛阳宫内中寿殿。曹丕死后谥号为文帝。
~—~—~—~—~—~—~—~—~—~—~—~—~—~—~—~—~—~—~—~—~—~—~
明帝曹叡。明帝,名曹叡(公元205~239年),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魏明帝曹叡,曾先后封为武德侯、齐公、平原王,文帝临死前被立为太子。公元226年5月丁巳日文帝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叡刚刚继位,蜀汉丞相诸葛亮便率军北伐曹魏,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天水(今甘肃甘谷东南)、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三郡都叛魏投蜀,一时震动关中,使曹魏政权十分惊恐,曹叡急忙亲自率军西镇长安,派大将张郃率军阻止诸葛亮。张郃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兵。
后来诸葛亮又数次率军北伐曹魏,曹叡任用司马懿、郝昭、郭淮等人,与蜀军对抗。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衣饰,意在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得知主帅受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曹叡,假意要求与蜀军决战。曹叡看完司马懿的奏章,心领神会,断然拒绝出战,并派大臣辛毗为军师,手持符节,前往魏营加以压制。
这年五月,孙权应蜀国之约,发兵分三路攻魏,曹叡果断派军,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击败吴军主力,导致吴军全线撤退。使得蜀、吴夹击的计划落空。同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蜀国退兵。
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曹叡命司马懿率军平定的辽东叛乱。但曹叡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留意玩饰,不过他也重视文士,征召来了安置在崇文馆,鼓励他们从事学术研究,这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能赋诗作文,擅长于作乐府诗,与曹操、曹丕并称为曹魏“三祖”。清朝人曾将他的散文两卷,乐府诗10余首编辑成册。
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重,匆忙布置后事,立爱妃郭夫人为皇后;召回司马懿托孤(即托付大臣扶立、辅佐嗣君)。丁亥日,司马懿赶入内宫,曹叡握着他的手说:“我不行了,后事托付你了。”指着站立在一旁的八岁的儿子曹芳说:“这就是嗣君,你要看清了,切勿误事!”又命令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顿首流涕,表示了忠诚后,曹叡宽慰地说:“这就好了,愿你和曹爽一起辅佐他。临终前能当面托付你这件事,我死也瞑目了。”又召皇族(曹操侄孙)曹爽入卧室,拜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军事,与司马懿一起辅助嗣君。交代完毕,当下就册立曹芳为太子。同一天,曹叡病死于洛阳宫内嘉福殿。曹叡死后谥号为明帝。
~—~—~—~—~—~—~—~—~—~—~—~—~—~—~—~—~—~—~—~—~—~—~
少帝曹芳。曹芳(公元232~274年),字兰卿。明帝养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后为权臣司马师所废。病死,终年43岁。曹芳,明帝临终前立他为太子。明帝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
曹芳继位时,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执掌大权。曹爽担心司马懿势力壮大,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削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运用韬晦之计,告病在家,不问朝政。以等待时机。
公元249年新年,曹芳随曹爽去城外祭扫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占据洛阳,并以太后的名义免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又以谋反的罪名,杀死曹爽,独揽大权。自此,曹魏政权实际上已转入司马氏手中。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执掌朝政。两人专横残暴,大臣中只要谁稍有微议,谁就被他们除掉。曹芳恨之入骨,与心腹密谋,准备削夺司马师兄弟的兵权。不料事情泄漏,司马师先发制人,逼迫太后下诏,于公元254年9月甲戌日将曹芳废黜,降封为齐王,迁居旧宅,规定没有皇帝宣召,不能随便入朝。当时,曹芳乘坐牛车,辞别太后,自太极殿出南门,哭别群臣而去。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晋,降封曹芳为邵陵公,后事不详。曹芳史称少帝。
~—~—~—~—~—~—~—~—~—~—~—~—~—~—~—~—~—~—~—~—~—~—~
高贵乡公曹髦。高贵乡公,名曹髦(公元241~260年),字彦士。文帝孙,曹霜子。曹芳被废后,司马师立他为帝。在位7年,太子舍人成济受司马昭、贾充指使将他杀死,终年20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曹髦,东海王曹霜子,封为高贵乡公。司马师于公元254年9月废曹芳后,于同年10月己丑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正元。
曹髦在位期间,司马师病死。弟司马昭专权,权焰逼人,比其兄还要跋扈,平时穿着皇帝的龙袍,一心想取曹髦而代之。曹髦实在忍耐不住,不甘心做忍气吞声的傀儡。公元260年5月己丑日,他召尚书王经等三位自以为能信赖的大臣入内宫,恨恨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废黜我,决心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你们随我一同去讨伐这贼子!”不料,其中两个大臣偷偷溜出皇宫,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去了。
曹髦不懂军事,又缺乏谋略,当下召集殿中宿卫兵和苍头、官僮几百人,乱哄哄地冲出宫去。他自己手持宝剑,站在车上指挥,直奔司马昭宅第。行到南阙,司马昭的心腹将领,中护军贾充带着二,三百兵士赶到,挡住去路。双方接仗,曹髦怒喝着挥剑杀去。贾充手下兵士见皇帝冲来,毕竟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一听,就驱马挺矛,直冲到曹髦车前。曹髦怒斥道:“我是天子,贼臣怎么敢如此无礼!”成济也不答话,只是端起长矛,直刺过去。曹髦连忙举剑招架,无奈成济力气大,抵挡不住,当下被刺中胸膛,跌落到车下。成济顺手补上一矛,刺穿胸背,曹髦当场死去。
事后,司马昭因为群情激愤,便捕杀了成济,以推卸罪责。他又以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列了曹髦的许多不是,将他废为平民。曹髦死后无谥号,史称高贵乡公。
~—~—~—~—~—~—~—~—~—~—~—~—~—~—~—~—~—~—~—~—~—~—~
元帝曹奂。元帝,名曹奂(公元246~302年)。初名曹璜,字景明。曹髦死后继位。在位6年,为司马炎所废,后病死,终年57岁。葬处不明。曹奂,武帝孙,燕王曹宇子,封为常道乡公。司马昭于公元260年5月杀曹髦后,于同年6月甲寅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景元”。
曹奂在位期间,一切听命于司马昭,毫无权力。公元265年12月壬戌日,司马昭(已死)子司马炎称帝,曹奂被废黜,降封为陈留王,被逼迁往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内)居住。魏国灭亡。不久,司马炎又命令他迁居邺城。公元302年,曹奂病死于邺城。曹奂死后谥号为元帝。史家还习惯称他为常道乡公。
~—~—~—~—~—~—~—~—~—~—~—~—~—~—~—~—~—~—~—~—~
[蜀汉]
昭烈帝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贩草鞋、草席出身。在位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惠陵(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郊)。
刘备,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席度日。他不喜欢读书,爱养狗,养马,喜欢音乐和修饰外表,又喜欢结交豪杰。他在当地富户的资助下,趁军阀混战之机招兵买马,结识了前来应募的两个壮士关羽、张飞。刘备见两人武艺高强,又和他志同道合,就引为心腹。三人亲如同胞手足,据说还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发誓要同生共死,干一番事业。刘备起兵后,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封为安喜尉。不久投靠公孙瓒,代领豫、徐两州牧。由于力量弱小,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辗转寄人篱下。他感到要独树一帜,打开局面,必须聘用人才。他打听到南阳卧龙岗(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有位杰出的人才,叫诸葛亮,时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十分高兴,带着关、张两人去请他出山辅助。诸葛亮起初不想出山,闻知刘备要来,一再躲避。刘备连着扑空两次,并不泄气,第三次再登门拜访,诸葛亮终于被他感动,接待了他。
刘备向诸葛亮陈述了自己的志向,恳切地表示自己无能力开创局面,请他指教。诸葛亮就侃侃而谈,分析天下大势,认为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曹操正在准备南下;江东又已被孙权占据,立足已稳;只有物产丰富的军事重地荆州和益州,因为它们的割据者无能,可以去占领。然后联合孙权,整顿内政,巩固地盘,伺机出兵,攻击曹操。这才有可能争夺天下,复兴汉朝。刘备听了这一番精辟的分析,十分高兴,恳请诸葛亮帮助他争夺天下。诸葛亮见他如此热情诚恳,就随刘备出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故事,诸葛亮的那番见解,被称为“隆中对”,成为日后刘备争夺天下的基本战略方针。
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主动结好孙权,合力于赤壁击败曹操,并乘机进占荆州。不久又引兵夺取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0年4月,曹丕称帝,221年刘备也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建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或蜀。刘备称帝后,依照诸葛亮的主张,着力整顿内政,实行法治,使蜀中初步安定。
公元219年,关羽被东吴攻杀后,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在彝陵(今湖北省宜昌县境内)之战中,被东吴统帅陆逊用火攻击败,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又悔又恨而病倒。
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重,忙诏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赶来白帝城,嘱托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高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我的儿子阿斗,你如果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认为不能辅助,你就自己称帝吧!”
诸葛亮听了,急忙哭拜在地,表示一定忠于刘氏父子。刘备便命令李严起草遗诏,传位于刘禅。然后将刘禅兄弟叫进卧室,叮咛说:“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象伺候父亲一样伺候丞相。”又叮嘱翊军将军赵云尽心辅佐嗣君。说完,他又长叹了一声。癸巳日,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刘备死后谥号为昭烈帝,史家又称为刘先主。
~—~—~—~—~—~—~—~—~—~—~—~—~—~—~—~—~—~—~—~—~—~—~
后主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刘备子。刘备死后继位。在位41年,国亡投降魏,后病死,终年64岁。葬处不明。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蜀汉灭亡。三月,刘禅被押到洛阳,降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这是对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尽。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君臣,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演唱蜀国歌舞,在座的蜀国旧臣听了,都为亡国而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咧着嘴,傻笑着,观赏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里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国了。”站在一旁的旧臣卻隙听了,觉得这实在有失体统,在刘禅回府后就对他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主公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按照卻隙的指教,背出了那几句话,并竭力装作凄伤的样子,只是苦于流不出眼泪来,只好闭上眼,装出一副哭腔。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突然说:“你的话怎么象卻隙说的一样。”刘禅一惊,睁开眼,直视着司马昭,说:“这正是卻隙教我的。”司马昭和左右都忍不住嗤笑起来。刘禅还东看看,西望望,不明白他们笑些什么。
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角色,留着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于洛阳,直到公元271年病死。刘禅史称刘后主。有人认为,刘禅在刘备死后,能先后信任、重用诸葛亮,姜维等人,支持伐魏,开拓疆土,使蜀国继续存在了四十余年,并非庸碌无能之君,而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至于他被俘后的傻态,只是他身处险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韬晦之汁而已。
~—~—~—~—~—~—~—~—~—~—~—~—~—~—~—~—~—~—~—~—~
[吴]
长沙恒王孙策。长沙恒王,名孙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孙坚子。东吴的实际奠定者之一。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人刺杀,终年26岁,葬处不明。
孙策,面貌英俊,性格刚烈。孙坚战死后,他带兵投靠袁术。公元194年,袁术将孙坚的军队划归他率领,向南进军,一路上投奔他的人很多,他幼时的密友周瑜也带领人马与他会合。第二年,孙策率军渡过长江,削平当地割据势力,占据丹阳、吴、会稽等五郡,依靠南北豪强势力的支持,在江东地区建立起割据政权。孙策作战骁勇,军队纪律严明,被曹操所看重,任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孙策乘机秘密部署人马,调集粮草,试图偷袭许昌,劫取汉献帝。此时,被孙策攻下吴郡时杀死的太守许贡的门客,正在寻找机会为主人报仇。有一次,门客探听到孙策要上山游猎,就事先埋伏在树林中,等孙策走进树林时,放射出一支冷箭,正中孙策面颊。孙策受了重伤,被部下救起扶回府第,经包扎急救后,医生告诉他必须好自疗养,百日内切勿做剧烈运动,伤势可能会痊愈。几天后,孙策引镜自照,发现脸上的伤疤吓人,容貌被毁。他平时很注重仪表,又年少气盛,当时就擂着茶几,激愤地对左右大叫大嚷说:“我的面容已经如此,还能再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啊!”于是,他召来部将张昭等,嘱咐说:“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土地人马,能和别人较量一番,希望你们尽力辅助我弟弟孙权。”说完,叫孙权走近卧榻旁,将印绶授给他,叫他佩带起来。然后叮嘱说:“你我兄弟论上阵打仗,我强过你;论选拔人才,任用贤人,你强过我。我死后,你好好保住江东这份基业吧。”当夜,孙策创伤进裂死去。
晋朝干宝在《搜神记》中载传说说,当时,有个名叫于吉的人在吴郡、会稽一带传太平教,拥有大量信徒,连孙策的母亲和三分之二的部将、宾客都奉于吉为“仙人”。孙策对部下力陈迷信的危害,并且断然捕杀了于吉。从此,孙策每当独坐,都仿佛于吉出现在眼前。他受伤后照镜,见于吉在镜中,一下子又不见了,如此三次,终于扑镜大叫,创伤崩裂,须臾而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这一传说进一步作了加工,将孙策说成是被于吉索命而死。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恒王。
~—~—~—~—~—~—~—~—~—~—~—~—~—~—~—~—~—~—~—~—~—~—~
大帝孙权(公元182~252年)。孙坚子,孙策弟。在位31年,病死,终年71岁。葬于蒋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钟山南面8里处)。孙权,字仲谋,孙坚子,孙策弟。孙策死时,他年仅19岁。但是他平时喜欢结交朋友,注重人才,在江东官员中,已经很有声誉。所以,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扶持下袭兄职,能安抚将士百姓,稳定江东局势。
孙权掌权后,用心搜罗人才,周围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出现一片兴旺景象。曹操听到消息后,为了笼络孙权,以汉献帝名义,封他为征虏将军,兼会稽太守。自此,孙权实际上成为江东的统治者。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不久,又联曹反蜀,派吕蒙袭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大军,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孙权任用陆逊为将,于公元222年,在彝陵击败刘备。公元222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建年号为“黄武”。
孙权在位期间,于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等率领10000人的大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又设置典农校尉等农官、管理屯田事务,并在山越平定地区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孙权不但识才、知人善任,还很注意培养、提高他们,让他们通过学习弥补各人的不足之处。名将吕蒙有一身好武艺,又立过许多战功,只是读书不多。有一次,孙权对他说:“将军如今责任加重,要抽时间读点书才好。”吕蒙感叹军务繁忙,无暇看书。孙权说:“我并非要将军如博士一样去精通经书,只是要你多看一些兵法、历史方面的书。我的事务比你还要繁忙,但体会到抽时间学一些兵法、历史,大有教益。将军不妨试试。”吕蒙接受,从此一有空就认真读书,不久能议论风生,见解精辟,使原来不太看得起吕蒙的鲁肃大吃一惊,十分佩服,感叹说:“将军如今的才能胆略,与以往大不一样了。”
公元251年8月,天起飓风,江海汹涌,平地积水8尺,孙权祖陵中的松柏也被拔起,卷落在建业城南门外。孙权受惊起病。几个月后,皇后潘氏密谋孙权死后,模仿吕后临朝称制。潘皇后为人凶暴,平时经常为小事残杀宫婢。宫女们怕她一旦称制,会更加残忍,就在夜间乘她睡熟时,将她活活扼死。事后,孙权命人侦知原由后,悲愤交加,病情转危。公元252年1月,他匆忙召太子太傅诸葛恪入卧室接受顾命后死于建业宫中。孙权死后被追尊为大帝。
~—~—~—~—~—~—~—~—~—~—~—~—~—~—~—~—~—~—~—~—~—~—~
废帝孙亮。废帝,名孙亮(公元243~260年)。孙权少子。孙权死后继位。在位7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18岁。葬于定陵(今安徽省当涂县内)。孙亮,孙权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孙权于公元252年4月病死,他于同月在诸葛恪等扶持下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孙亮在位期间,大将军孙琳专权,骄横跋扈。公元258年,孙亮密谋诛杀孙琳,夺回大权。不料密谋泄漏,孙琳先发制人,于9月戊午日带兵围住皇宫。孙亮本要率领少数侍卫冲出去和孙琳拼个你死我活,皇后全氏和近侍都劝说他这是以卵击石,有去无回,他只得坐等孙琳处置。孙琳编织了孙亮的几大罪状,派光禄勋盂宗德祭告太庙,废黜了孙亮,降封他为会稽王。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由将军孙耿押送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居住,时年仅16岁。公元260年,孙琳又将孙亮贬为侯官侯,押赴封地。孙亮于途中自杀。孙亮史称废帝,也称会稽王。
~—~—~—~—~—~—~—~—~—~—~—~—~—~—~—~—~—~—~—~—~—~—~
景帝孙休。景帝,名孙休(公元235~264年)。字子烈。孙权第六子。孙亮被废,由孙琳迎他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30岁。葬于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旧城东25里处)。
孙休,孙权在位时被封为琅玡王。孙琳于公元258年9月废孙亮后,于同年10月己卯日将他迎入京城继位,改年号为“永安”。
孙休对孙琳阳示恩宠,暗中则与大臣张布、丁奉密谋,于腊月大宴时诛杀了孙琳,并铲除了他的势力。公元264年7月,孙休病重,急忙召丞相濮阳兴入宫托孤。濮阳兴赶进卧房时,孙休已经不能讲话,只能握着濮阳兴的手,示意让太子孙弯拜见他,托他辅助。壬午日,孙休病死于建业宫中。孙休死后谥号为景帝。
~—~—~—~—~—~—~—~—~—~—~—~—~—~—~—~—~—~—~—~—~—~—~
末帝孙皓。末帝,名孙皓(公元242~283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孙,孙和子。孙休死后继位。在位17年,国亡,投降西晋后病死,终年42岁。葬于和陵(今浙江省吴兴县西陵山)。
孙皓,曾封为乌程侯。孙休于公元264年7月病死,丞相濮阳兴见魏国已经攻灭蜀汉,下一步必欲攻灭东吴,担心太子孙弯年幼,难以担当保卫国家的大任,于同月改立孙皓为帝,改年号为“元兴”。
孙皓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后期更宠信佞臣岑昏,整天饮酒作乐,朝政昏暗,大失民心。公元280年,这时西晋已取代魏国,分六路出兵灭吴,势如破竹,攻入吴境。孙皓命令将士抵挡,将领们答说:“我们流血拼命,奸贼岑昏却在这里溜须拍马,享尽荣华富贵,这怎么叫人心服,将士们谁还有斗志!”孙皓听了,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真是这样,为了保住江山,只好拿这狗奴才来谢百姓,平民愤了。”将领们便欢呼着去捕杀岑昏。孙皓又怕岑昏一死,无人陪他饮酒作乐,赶快派人去阻止,岑昏已经被将士们乱刀砍死。
3月,晋将王浚的水师首先逼近建业。东吴将领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已经没有人带兵了。孙皓急得抓 耳挠腮,想不出办法来。后来,为了活命,采纳中书令胡仲的建议,仿效刘禅,带着东吴的户籍图册,率领残存的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至此,东吴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告终,中国再度统一。
孙皓被晋军押到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接见了他,请他坐下说:“我设置这个座位,等你来就坐已经很久了。”孙皓回答说:“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座位等待陛下。”贾充问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常常凿人眼珠,剥下人的面皮,这叫什么刑法?”孙皓对答说:“臣下弑君或奸诈不忠的人,就处以此刑。”说得贾充哑口无言。司马炎将他降封为归命侯,命令他闲居于洛阳。公元283年,孙皓病死于洛阳。孙皓史称末帝,也称归命侯。
三国世系表
魏(220——265)
魏武帝曹操 ─┬─ (1)魏文帝曹丕 ─┬─ (2)魏明帝曹叡 ─── (3)魏齐王曹芳
│ 220~226 │ 227~239 240~254
│ │
│  └─ 魏东海定王曹霖 ─── (4)魏高贵乡公曹髦
│ 254~260

└─ 魏燕王曹宇 ─── (5)魏元帝曹奂
260~265 晋灭魏 魏亡
蜀 (221——263)
(1)蜀昭烈帝刘备 ─── (2)蜀后主刘禅
221~223 223~263 ─── 魏灭蜀 蜀亡
吴 (222——280)
(1)吴大帝孙权 ─┬─ 吴南阳王孙和 ─── (4)吴末帝孙皓
222~252 │ 264~280

├─ (2)吴会稽王孙亮
│ 252~258

└─ (3)吴景帝孙休
258~264 晋灭吴 吴亡
谱表:
魏 (公元220——265年)
都城:许昌,后迁洛阳
(1)魏世祖文皇帝曹丕
生卒:187——226.5 40岁
在位:220.10——226.5 7年
黄初(220.10——226)

(2)魏烈祖明皇帝曹睿
生卒:205——238.12 34岁
在位:226.5——238.12 13年
太和(227——233.1)
青龙(233.2——237.2)
景初(237.3——239)
养子
(3)魏齐王曹芳
生卒:232——274 43岁
在位:239.1——254.9 15年
正始(240——249.4)
嘉平(249.4——254.10)
被司马师废
养子
(4)魏高贵乡公曹髦
生卒:241——260.5 20岁
在位:254.10——260.5 6年
正元(254.10——256.5)
甘露(256.6——260.5)
被司马昭废杀
堂叔
(5)魏元帝曹奂,又名曹璜
生卒:246——302 57岁
在位:260.6——265.12 5年
景元(260.6——264.5)
咸熙(264.5——265.12)
被司马昭弑杀
西晋灭魏 魏亡
蜀汉 (公元221——263年)
都城:成都
(1)蜀汉先主昭烈帝刘备
生卒:161——223.4 63岁
在位:221.4——223.4 2年
章武(221.4——223.4)

(2)蜀汉后主刘禅
生卒:207——271 65岁
在位:223.5——263.11 41年
建兴(223.5——237)
延熙(238——257)
景耀(258——263.7)
炎兴(263.8——263.11)
国亡被俘
魏灭蜀 蜀亡
吴 (公元222——280年)
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1)吴太祖大帝孙权
生卒:182——252.4 71岁
在位:222.10——252.3 31年
于299年4月称帝
黄武(222.10——229.4)
黄龙(229.4——231)
嘉禾(232——238.8)
赤乌(238.8——251.4)
太元(251.5——252.1)
神凤(252.2——252.3)

(2)吴废帝会稽王孙亮
生卒:243——260.6 18岁
在位:252.4——258.10 6年
建兴(252.4——253)
五风(254——256.10)
太平(256.10——258.10)
孙綝废之,后被诬自杀

(3)吴景帝孙休
生卒:235——264.7 30岁
在位:258.10——264.6 6年
永安(258.10——264.6)

(4)吴末帝孙皓
生卒:242——283 42岁
在位:264.7——280.3 17年
元兴(264.7——265.3)
甘露(265.4——266.7)
宝鼎(266.8——269.9)
建衡(269.10——271)
凤凰(272——274)
天册(275——276.6)
天玺(276.7——276.12)
天纪(277——280.3)
国亡被俘
西晋灭吴 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