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图像谱表3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04:38
晋朝皇帝



武帝
元帝
明帝
西晋帝王简介
西晋(公元265~316年,共52年)。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中国获得了短暂的统一。西晋共有4个帝王,其中病死的1帝;国亡被俘杀的2帝;内争中被毒死的1帝。
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字世安。司马懿孙、司马昭子。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为帝。为西晋开国皇帝。在位26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峻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晋武帝司马炎,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袭晋王位,控制朝政。公元265年12月,他废黜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晋,建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史称西晋。
晋武帝即位后,于公元280年灭东吴,结束了三国时代,统一了全国。然后他罢州郡兵,屡次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使社会得到短暂的安定与复苏,“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志》,史家誉称为太康繁荣。
晋武帝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大多以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为前提,颁布户调制度,规定男女占田的假定亩数和应负担的田租户调的实际亩数,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承认官僚地主的特权。使曹魏时期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中正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晋武帝的这些措施使门阀士族势力得以高度膨胀。
晋武帝认为东汉和曹魏的灭亡,与宗室力量太弱有关,即位之后,便大封宗室为王,以诸王统率兵马出镇一方,并拥有地方的军政权。以为这样便可以藩卫王室。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各宗室形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晋武帝亲手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种子。
西晋王朝建国后就浸润在奢侈腐败的气氛之中,不能自拔。晋武帝本人一当上皇帝,就极尽奢糜挥霍之能事,在晋军灭吴之后,缴获了数千宫女,都送入皇宫。武帝大喜,翻盖了很多宫殿,把这些人分派到各个宫殿里居住,他叫人做了一辆大车,车上装满了佳肴美酒,用绵羊来拉车,他就坐着这羊车在后宫四处乱逛。也没有固定的去处,羊车停到哪里,武帝就在哪里过夜。聪明的宫女就把羊爱吃的竹叶和食盐洒在自己门前引诱绵羊,成功率颇高。到了后来五千宫女都学会了,于是到处是竹叶,遍地是食盐。顿时洛阳竹子和食盐的价格暴涨。晋武帝就这样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好色皇帝。
武帝还公开买卖官爵,供其奢侈淫乐。很多正直人士,指责武帝说:“东汉的恒、灵两帝,还知道把卖官钱入国库,而当今皇上却把卖官钱入私家,可见当今皇上,还不如恒、灵两帝呢。”南阳的鲁褒曾作《钱神论》讽刺当时见钱忘义的风气。
西晋大臣也大多是汉魏以来的世家大族、元勋子弟,他们习于骄奢淫乐,从不以国事为重。整个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荒淫奢华,聚敛了大量财产,互相争豪比富,如著名的石崇和外戚王恺斗富之事,就是典型写照,武帝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推波助澜。使得朝廷上下竞以骄奢为荣,贪赃枉法,贿赂风行,政风十分黑暗腐败,各种危机隐藏在表面的繁荣之后。
公元290年4月,晋武帝病倒,使诏令子汝南王司马亮即速回京辅政。杨皇后为了使其父杨骏单独辅政,百般进行阻挠,最后扣住诏书不发,并伪造遗诏,封杨骏为太尉,兼太子太傅,统帅军队,并总领尚书,执掌朝政。杨皇后将这伪造的遗诏给晋武帝过目。晋武帝睁着双眼看了许久,又颓然松手将它掷在地上,不表示可否。等杨皇后出宫,晋武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从昏沉中清醒过来,忽然间问左右近侍:“汝南王来了没有”左右回答没有到。晋武帝长叹一声,讲不出话来。次日死于洛阳宫中的含章殿。晋武帝死后庙号为世祖武皇帝。
~—~—~—~—~—~—~—~—~—~—~—~—~—~—~—~—~—~—~—~—~—~—~
惠帝司马衷。惠帝,名司马衷(公元259~306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葬于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晋惠帝司马衷,晋武帝第二子。武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武帝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改年号为“永熙”。
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除了贪图享乐外,一无所知。他被立为太子后,曾有不少大臣劝武帝废去他。武帝很犹豫。有一次,武帝特地送去一卷公文,命太子处理,借以考验太子是否傻得不会办事。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智而又凶悍的女人,她命令太监起草了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惠帝继位后,毫无能力处理军国大事,由杨太后父亲杨骏独揽朝政。惠帝平时最喜欢趴在宫墙上听墙外池塘边的蛤蟆叫。有一次,他说左右侍从,这叫声是为公还是为私?当时,天下饥荒,官员向他报告老百姓没有饭吃。他想到自己不想吃饭时就喝肉弼,就一本正经地说:“没有饭吃,不可以多吃些肉弼吗?”弄得官员们啼笑皆非。
而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她很精明能干,不满意杨骏操纵朝政,便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了杨骏,接着,她又先后杀死了司马亮和司马玮。她自己没有生育,担心大权旁落,又设计毒死了太子。赵王司马伦借口此事,带兵进京,捕杀了贾皇后,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文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拥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阳,展开了皇族之间残酷的混战、杀戮,史称“八王之乱”。战乱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洛阳、长安两座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百姓死亡几十万,内徙的匈奴、氐、鲜卑等族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王朝走向衰亡。混战结束后,七个王被杀,只有东海王司马越还在,由他操纵朝政。
惠帝在这声战乱中,被诸王辗转抢夺、挟持,时废时立,形同傀儡,受尽凌辱。战乱结束,司马越又准备尽早除去这个白痴皇帝,立武帝幼子司马炽为帝。
公元306年11月,司马越暗中命令宫人在饼中下毒,送进显阳殿。惠帝取来吃了几枚,觉得腹中绞痛,扑倒床上,翻滚哀号,等宫人叫来御医,他已睁眼张口地不省人事。御医搭脉后连连摇头说“完了完了。”经宫人再三催问病由,御医才低声说中毒。说完就急忙溜走了。
~—~—~—~—~—~—~—~—~—~—~—~—~—~—~—~—~—~—~—~—~—~—~
怀帝司马炽。怀帝,名司马炽(公元264~313年),字丰度,武帝第25子。司马越将惠帝毒死后,立他为帝。在位7年,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终年50岁,葬处不明。晋怀帝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于公元306年11月毒死惠帝后,扶持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嘉”。
公元311年6月,刘渊所建立的匈奴贵族政权(刘汉)传到刘渊子刘聪手中,国力强盛起来,刘聪命刘曜、王弥等率领大军进攻洛阳,晋军连连战败,刘汉军从平昌门攻入城内,再猛攻内城,同时烧杀抢掠。怀帝慌忙命令臣下荀藩兄弟筹集船只,准备下洛水东逃。刘汉兵杀来,一把大火将荀藩兄弟所收集的船只统统烧毁。刘汉兵转而猛攻宣阳门,王弥军杀入皇宫,大抢财宝,辱逼后妃。怀帝仓皇带着太子等人打开华林园门逃出,绕过河南面的藕地,准备逃奔长安。正巧刘曜军从西明门杀入,迎面撞见,立刻命令部下将他抓住,拘禁于端门,刘汉兵大抢皇宫后,将怀帝押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降封他为平阿公,并派兵监管。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西晋王朝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公元313年元旦,刘聪在光极殿大宴群臣,命令怀帝穿上僮仆的青衣侍立一旁。为大家斟酒,怀帝不堪侮辱,满脸羞愤。西晋旧臣庾珉、王俊见故主受辱,也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大怒,将他两人和怀帝都赶出了宴席。事后,刘聪恐怕留着怀帝日后会生变故,就派人用毒酒毒杀了晋怀帝。
~—~—~—~—~—~—~—~—~—~—~—~—~—~—~—~—~—~—~—~—~—~—~
愍帝司马邺。愍帝,名司马邺(公元270~316年),字彦旗,武帝孙,司马晏子。在位4年,被刘汉政权的刘曜军俘虏,后为刘汉主刘聪所杀,终年48岁,葬处不明。
晋愍帝司马邺,吴王司马晏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公元311年,怀帝被刘汉军虏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公元313年1月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4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但这时的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316年8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11月,城内粮尽,无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往刘汉军营求降,群臣围住羊车号哭,有的爬上车拉住他手臂,不让他出城。愍帝悲不自胜,又无可奈何,只好推开臣下,驱车出城投降,刘汉军将他押到平阳,废封为光禄大夫。
刘聪曾对愍帝百般羞辱,出猎时,命令他全身披挂,手执长戟,作为前导。晋朝的百姓见了,围观痛哭。公元316年12月,刘聪在光极殿会宴群臣,也象对待怀帝那样,命令愍帝穿上青衣,替大家斟酒、洗怀,甚至在自己小便时,命令愍帝替他揭开便桶盖。陪伴愍帝同来长安的晋朝尚书郎辛宾见皇上如此受辱,失声大哭。事后,刘聪担心如留着愍帝,晋人复国之心不灭,就在同月派人杀死了愍帝。西晋至此宣告灭亡。
东晋帝王简介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东晋王朝立国江南,社会基本上处于安定状态,经济、文化得以发展,经它和以前的东吴、以后的宋、齐、梁、陈历朝的经营,江南繁华了起来,故史称此六个王朝为“金粉六朝”。东晋共有十一个帝王,其中病死的七帝;国亡被废后闷死的一帝;被绞杀的一帝;因酒后一句戏言被妃子闷死的一帝;忧愤而死的一帝。
元帝司马睿(公元276~322年),字景文。司马懿曾孙,司马觐子。在位6年,忧愤而死,终年47岁。葬于建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元帝司马睿,袭父封为琅蚜王,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由下邳移镇建邺(后又改名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晋灭亡后,部下于公元317年3月辛卯日拥奉他为晋王,改年号为“建武”。公元317年3月丙辰日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他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本人才能也不高,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政治家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让王导的堂兄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握有重兵,控制军权。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由王导家族担任。东晋王朝,实际上是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掌握的。司马睿在登基大典上,几次请王导和他一起坐上宝座,接受群臣拜贺,王导谢绝。时人曾流传说:“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在稳定了皇位后,开始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就起用刘隗、刁协为心腹,以削弱王导势力,并暗中进行军事部署,试图最终全面排除王导势力。王敦先发制人,从武昌起兵击败刘隗,进入建康,杀死刁协。在王导的劝说下,王敦才退兵武昌,政权仍然由王导控制。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公元322年闰11月己丑日晚,司马睿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内殿。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司马睿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元帝。
~—~—~—~—~—~—~—~—~—~—~—~—~—~—~—~—~—~—~—~—~—~—~
明帝司马绍。明帝,名司马绍(公元299~325年),字道畿。元帝长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明帝司马绍,于元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元帝于公元322年闰11月病死,他于同月庚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宁”。
司马绍继位后,仍然用王导辅政。王导堂兄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加紧准备篡夺帝位。公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马绍乘机谋划,要发兵征讨王敦。王敦再次先发制人,派兵进攻建康,被晋军击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夺帝位的危机暂告平息。
公元325年闰8月,司马绍得急病,病势凶猛。垂危之时,他召太宰司马样、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等人进卧房接受顾命,命立太子司马衍为帝,要他们三人尽心辅佐。第二天(戊子日),司马绍病死于建康宫中的东堂。司马绍死后的庙号为肃宗,谥号为明帝。
~—~—~—~—~—~—~—~—~—~—~—~—~—~—~—~—~—~—~—~—~—~—~
成帝司马衍。成帝,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晋成帝司马衍,于明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明帝于公元325年闰8月病死,他于同月己丑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和”。
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公元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
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癸巳日),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
~—~—~—~—~—~—~—~—~—~—~—~—~—~—~—~—~—~—~—~—~—~—~
康帝司马岳。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晋康帝司马岳,初封吴王,后改封琅王牙王。成帝于公元342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元”。
司马岳在位期间,重用庾泳、庾翼,防范北方后赵国君石虎的南下。公元344年9月,司马岳得病,日益沉重。这时他还没有指定嗣君,大臣们遥问带兵在外的庾泳、庾翼两人,两庾认为应当立年龄大些的皇室成员为嗣君,而大臣何充却建议立时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为太子,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两庾在外鞭长莫及,在朝大臣终于册立司马聃为太子。戊戌日,司马岳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式乾殿。司马岳死后谥号为康帝。
~—~—~—~—~—~—~—~—~—~—~—~—~—~—~—~—~—~—~—~—~—~—~
穆帝司马聃。穆帝,名司马聃(公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长子。康帝死后继位,时年仅2岁。在位17年,病死,终年19岁。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
晋穆帝司马聃,康帝病危时被大臣们立为太子。康帝于公元344年9月病死后,他于同月己亥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和”。
司马聃即位时只有2岁,由褚太后临朝听政。在位期间,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桓温势力日益强大,企图篡夺帝位。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司马聃死后的庙号为孝宗,谥号为穆帝。
~—~—~—~—~—~—~—~—~—~—~—~—~—~—~—~—~—~—~—~—~—~—~
哀帝司马丕。哀帝,名司马丕(公元341~365年),字干龄。成帝长子。穆帝死后继位。在位4年,病死,终年25岁。葬于安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南)。
晋哀帝司马丕,因穆帝在公元361年5月病死时,没有儿子,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便于同月庚申日迎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和”。
公元365年2月,司马丕重病。司马昱闻讯,急忙赶往都城,想和他商议立嗣君的大事,但到达都城时,司马丕已经于丙申日病死于建康宫中的西堂。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帝。
~—~—~—~—~—~—~—~—~—~—~—~—~—~—~—~—~—~—~—~—~—~—~
废帝司马奕。废帝,名司马奕(公元342~386年),字延龄。成帝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后病死,终年45岁。葬于吴陵(今江苏省吴县境内)。晋废帝司马奕,曾封为东海王。哀帝于公元365年2月病死,没有儿子。褚太后和司马昱于同月丁酉日迎立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司马奕在位期间;桓温骄横跋扈,王室中又有司马昱执掌朝政,他成了傀儡。
公元371年11月,桓温寻找借口逼褚太后下诏废黜司马奕,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时值仲秋,天气还比较暖,司马奕穿着单衣步出西堂,乘牛车出神兽门,群臣哭着拜别。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东海王府,降封为海西公。
第二年,司马奕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由吴国内史刁彝和御史顾允领兵监管。时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他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马奕知道这些情况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小心谨慎地度日,尽量避免嫌疑。公元372年11月的一天清晨,卢悚派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居处,自称奉太后密诏来迎司马奕回京复辟。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这时,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他于是又拒绝出门,并斥退许龙。自此,更加明哲保身,整天在家饮酒消愁,安于屈辱,总算避免了杀身之祸。公元386年10月甲申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司马奕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
简文帝司马昱。简文帝,名司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万。元帝少子,废帝被废,桓温立他为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 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
孝武帝司马曜。孝武帝,名司马曜(公元362~396年),字昌明。简文帝子。简文帝死后继位。在位24年,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35岁。葬于隆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简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简文帝于公元372年7月己末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宁康”。
司马曜继位时,只有10岁,由褚太后听政。但简文帝丧事刚办完,忽然有卢悚率领的几百人,杀入云龙门,声称奉海西公司马奕回宫复位,直冲入朝堂、内宫,抢取武器,大砍大杀。后被禁卫军镇压,卢悚被捕杀。不久,桓温率军入都,合朝震惊,怕他前来夺帝位,但没过多久,桓温就病死,使东晋王朝又度过了一个危机。
司马曜在位期间,司马道子和桓温之子桓玄当政。司马曜沉溺于酒色,整天在宫中享乐,朝政荒废。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经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他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经年近三十,应该废黜了。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左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让他上床,昏睡过去。
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司马曜作为天下至尊,只因酒后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成为千古丑闻。司马曜死后的庙号为烈宗,谥号为孝武帝。
~—~—~—~—~—~—~—~—~—~—~—~—~—~—~—~—~—~—~—~—~—~—~
安帝司马德宗。安帝,名司马德宗(公元382~418年),孝武帝长子。孝武帝死后继位。在位22年,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葬于休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孝武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张贵人于公元396年9月谋杀孝武帝后,重贿左右,伪称孝武帝是暴病而亡,同月辛酉日匆忙立司马德宗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安”。
司马德宗昏庸懦弱,继位后先后由司马道子、司马德文揽权,他始终是个傀儡。他在位期间,曾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公元403年,被封为楚王的大将桓玄自称皇帝,废司马德宗为平固王(平固在今江西省赣州市东),命令他移居于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东晋中绝。不久,另一大将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击败,逃到寻阳,裹挟司马德宗辗转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公元404年,桓玄兵败被杀,安帝才得以复位。
公元418年,大将刘裕急于篡夺皇位,密令党羽,中书侍郎王韶之买通司马德宗左右侍从,伺机除掉司马德宗。司马德宗弟司马德文担心兄长遇害,整日陪侍,保护他的安全,使王韶之无法下手。12月,司马德文病,回宫休养。戊寅日,王韶之乘机入后宫东堂,指挥侍从用散衣结成带子,将司马德宗活活勒死。事后,刘裕伪称皇帝得暴病而死。司马德宗被杀后,谥号为安帝。
~—~—~—~—~—~—~—~—~—~—~—~—~—~—~—~—~—~—~—~—~—~—~
恭帝司马德文。恭帝,名司马德文(公元385~420年),孝武帝子,安帝弟。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在位2年,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葬于冲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晋恭帝司马德文,曾受封为琅蚜王。刘裕杀安帝后,见时机尚不成熟,就伪造遗诏.于同日立司马德文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熙”。
公元419年6月,刘裕见时机成熟,于壬戌日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强作欢颜地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晋朝那时已经失国,多亏刘公(刘裕)出兵讨平,恢复晋朝,才得以再延续了近20年。今日禅位,我心甘情愿,没有什么怨恨。”说完,提笔抄誊诏书,交给了傅亮。然后,携同后妃等眷属凄伤出宫,被刘裕降封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今湖北省荆门县),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监管。东晋灭亡。
司马德文皇后的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为晋朝的太常卿和侍中。这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他们就背叛求荣,甘当刘裕的走狗,协助监视帝后。褚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刘裕也想暗害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因而日夜惊恐,整天和褚皇后共处一室,一切饮食也都由褚皇后亲自动手,使刘裕一时无法下手。
公元420年9月,刘裕命令琅蚜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饮毒酒自杀。刘裕闻讯大怒。于丁丑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帝。
西晋 (265——316)
(1)晋武帝司马炎 ──┬── (2)晋惠帝司马衷
265~290 │ 290~306

├── 吴孝王司马晏 ───── (4)晋愍帝司马邺
│ 313~316

└── (3)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 前赵灭西晋 西晋亡
东晋 (317——420)
(1)晋元帝司马睿
─┬─
(2)晋明帝司马绍
─┬─
(3)晋成帝司马衍
─┬─
(6) 晋哀帝司马丕
317~323

323~326

326~342

362~365





└─
(7)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



└─
(4)晋康帝司马岳
───
(5) 晋穆帝司马聃

343~344
345~361

└─
(8)晋简文帝司马昱
───
(9)晋孝武帝司马曜
─┬─
(10)晋安帝司马德宗
371~372
373~396

397~418

└─
(11)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
宋灭东晋 东晋亡
十六国世系表(含西燕)
成(汉) (304——347)
李慕 ──┬── (1)成景帝李特 ──┬── (2)成武帝李雄 ───── (4)成废主李期
│ 303 │ 304~333 334~338
│   │
│   └── ─── 李荡 ─── ───── (3)成哀帝李班
│ 334

└── ─ 献王李骧 ─ ───── (5)汉昭文帝李寿 ───── (6)汉后主李势
338~343 343~347 ─── 东晋灭汉 汉亡
汉(前赵) (304——329)
(1)汉光文帝刘渊 ──┬── (2)汉刘和
304~310 │ 310

├── (3)汉昭武帝刘聪 ───── (4)汉隐帝刘粲
│ 310~318 318

└── (5)前赵刘曜
318~329 ─── 后赵灭前赵 前赵亡
前凉 (314——363)
西平公张轨 ─┬─ (1)前凉昭王张寔 ─── (3)前凉文王张骏 ─┬─ (6)前凉威王张祚
301~314 │ 314~320 324~346 │ 354~355
│ │
└─ (2)前凉成王张茂  ├─ (4)前凉桓王张重华 ─┬─ (5)前凉哀公张耀灵
320~324 │ 346~353 │ 353
│ │
└─ (8)前凉悼公张天锡  └─ (7)前凉冲公张玄靓
363~376 355~363
───
前秦灭前凉 前凉亡
后赵 (319——351)
(1)后赵明帝石勒 ──┬── (2)后赵海阳王石弘
319~333 │ 333~334

└── (3)后赵武帝石虎 ──┬── (5)后赵彭城王石遵
335~349 │ 349

├── (4)后赵废帝石世
│ 349

├── (6)后赵义阳王石鉴
│ 349~350

└── (7)后赵新兴王石祗
350~351 ─── 冉魏灭后赵 后赵亡
前燕 (337——370)
(1)前燕文明王慕容皝 ─┬─ (2)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 (3)前燕幽帝慕容暐
337~348 │ 349~360│360~370 ─── 前秦灭前燕 前燕亡
│ │
├─ [后燕]慕容垂  ├─ [西燕]慕容泓
│ │
│  └─ [西燕]慕容冲

├─ 北海王慕容纳 ─── [南燕]慕容超

└─ [南燕]慕容德
前秦 (351——394)
┌─ (1)前秦苻健 ─── (2)前秦废帝苻生
│ 351~355 355~357

└─ 东海敬武王苻雄 ─── (3)前秦宣昭帝苻坚 ─── (4)前秦哀帝苻丕 ─── (5)前秦高帝苻登 ─── (6)前秦末主苻崇
357~385 385~386 386~394 394

后秦灭前秦 前秦亡
后燕 (384——409)
(1)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 (2)后燕惠闵帝慕容宝 ───── (3)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384~396 │ 396~398 398~401

└── (4)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401~407 北燕灭后燕 后燕亡
后秦 (384——417)
姚弋仲 ───── (1)后秦武昭帝姚苌 ───── (2)后秦文桓帝姚兴 ───── (3)后秦后主姚泓
384~393 394~416 416~417 ─── 东晋灭后秦 后秦亡
西燕 (384——394)
┌─ (1)西燕济北王慕容泓 ───── (3)西燕慕容忠 ───── (4)西燕慕容永
│ 384 386 386~394

└─ (2)西燕威帝慕容冲
385~386 后燕灭西燕 西燕亡
西秦 (385——431)
┌─ (1)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 (3)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 ───── (4)西秦后主乞伏暮末
│ 385~388 412~428 428~431

└─ (2)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
388~412 夏灭西秦 西秦亡
后凉 (386——403)
吕婆楼 ─┬─ (1)后凉懿武帝吕光 ──┬── (3)后凉灵帝吕纂
│ 386~399 │ 399~401
│ │
│   └── (2)后凉隐王吕绍
│ 399 │
└─ ─── 吕宝 ─── ───── (4)后凉建康公吕隆
401~403 ─── 后秦灭后凉 后凉亡
南凉 (397——414)
┌─ (1)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 397~399

├─ (2)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
│ 400~402

└─ (3)南凉景王秃发傉檀
402~414 ─── 西秦灭南凉 南凉亡
北凉 (397——439)
(1)北凉王段业
397~401
[前高昌]
(2)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 (3)北凉哀王沮渠牧犍 ───── 北凉沮渠无讳
401~433 433~439 ─── 北魏灭北凉 北凉亡
南燕 (398——410)
┌─ (1)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 398~405

└─ ── 北海王慕容纳 ─ ───── (2)南燕慕容超
405~410 ─── 东晋灭南燕 南燕亡
西凉 (400——421)
(1)西凉武昭王李暠 ──┬── (2)西凉后主李歆
400~417 │ 417~420

└── (3)西凉冠军侯李恂
420~421 ─── 北凉灭西凉 西凉亡
夏 (407——431)
(1)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 (2)夏废主赫连昌
407~425 │ 425~428

└── (3)夏后主赫连定
428~431 ─── 吐谷浑灭夏 夏亡
北燕 (407——436)
(1)北燕惠懿帝高云   ┌── (2)北燕文成帝冯跋
407~409 │ 409~430

└── (3)北燕昭成帝冯弘
430~436 ─── 北魏灭北燕 北燕亡
谱表:
西晋(公元265——316年)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1)西晋世祖武帝司马炎
生卒:236——290.4 55岁
在位:265.12——290.4 25年
泰始(265.12——274)
咸宁(275——280.4)
太康(280.4——289)
太熙(290.1——290.4)

(2)西晋惠帝司马衷
生卒:259——306.11 48岁
在位:290.4——306.11 17年
永熙(290.4——290.12)
永平(291.1——291.3)
元康(291.3——299)
永康(300——301.4)
永宁(301.4——302.11)
太安(302.12——303)
永安(304.1——304.7)
建武(304.7——304.11)
永兴(304.12——306.6)
光熙(306.6——306.12)
生来白痴,被毒杀

(3)西晋怀帝司马炽
生卒:263——312.1 50岁
在位:306.11——312.1 6年
永嘉(307——313.4)
311年6月被匈奴刘聪俘,次年元月被杀
堂侄
(4)西晋愍帝司马邺
生卒:300——317.12 18岁
在位:313.4——316.11 4年
建兴(313.4——317.3)
刘曜攻长安,降,于次年被杀
前赵灭西晋 西晋亡
东晋(公元317——420年)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东晋中宗元帝司马睿
生卒:276——322.10[闰] 47岁
在位:317.3——322.10[闰] 6年
建武(317.3——318.3)
大兴(318.3——321)
永昌(322.1——323.2)
忧愤成疾而死

(2)东晋肃宗明帝司马绍
生卒:299——325.8[闰] 27岁
在位:322.10[闰]——325.8[闰] 3年
太宁(323.3——326.1)

(3)晋显宗成帝司马衍
生卒:321——342.6 22岁
在位:325.8[闰]——342.6 17年
咸和(326.2——334)
咸康(335——342)

(4)东晋康帝司马岳
生卒:322——344.9 23岁
在位:342.6——344.9 2年
建元(343——344)

(5)东晋孝宗穆帝司马聃
生卒:343——361.5 19岁
在位:344.9——361.5 17年
永和(345——356)
升平(357——361)
堂兄
(6)东晋哀帝司马丕
生卒:341——365.2 25岁
在位:361.5——365.2 4年
隆和(362——363.2)
兴宁(363.2——365)
求长生中毒而死

(7)东晋废帝司马奕
生卒:342——386 45岁
在位:365.2——371.11 7年
太和(366——371.11)
被桓温废为东海王

(8)东晋太宗简文帝司马昱
生卒:320——372.7 53岁
在位:371.11——372 1年
咸安(371.11——372)

(9)东晋烈宗孝武帝司马曜(又名司马昌明)
生卒:352——396 45岁
在位:372.7——396.9 24年
宁康(373——375)
太元(376——396)
为张贵人所弑

(10)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生卒:382——418 37岁
在位:396.9——418.12 22年
隆安(397——401)
元兴(402——404)
402年3月,桓玄持安帝,改元大亨
大亨(402.3——402.12)
义熙(405——418)
生性痴呆,被刘裕缢杀

(11)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生卒:386——421 36岁
在位:418.12——420.6 2年
元熙(419——420.6)
被刘裕废为零陵王,后被杀
宋灭东晋 东晋亡
十六国世系表
成(汉) (公元303——347年)
都城:成都
(1)成始祖景帝李特
生卒:?——304.3 ?岁
在位:303——304.3 2年
于303年建年号
建初(303——304.9)
三子
(2)成太宗武帝李雄
生卒:274——334.6 61岁
在位:304.10——334.6 31年
建兴(304.10——306.6)
晏平(306.6——310)
玉衡(311——334)

(3)成哀帝李班
生卒:288——334.10 47岁
在位:334.6——334.10 4个月
被李越、李期所弑
堂弟
(4)成幽公李期
生卒:313——337.3 25岁
在位:334.10——338.3 4年
玉恒(335——338.3)
上吊自杀
叔祖
(5)汉中宗昭文帝李寿
生卒:300——343.8 44岁
在位:338.3——343.8 6年
汉兴(338.4——343)
长子
(6)汉后主李势
生卒:300——343.8 44岁
在位:343.8——347.1 4年
太和(344——346.9)
嘉宁(346.10——347.3)
出降
东晋灭成汉 成汉亡
汉(前赵)(公元903——925年)
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1)汉高祖光文帝刘渊
生卒:?——310.4 ?岁
在位:304——310.4 7年
于307年10月称帝
元熙(304.10——308.9)
永凤(308.10——309.4)
河瑞(309.5——310.6)
长子
(2)汉刘和
生卒:?——310.4 ?岁
在位:310.4 20余天
被刘聪杀害
四弟
(3)汉烈宗昭武帝刘聪
生卒:?——318.6 ?岁
在位:310.7——318.6 9年
光兴(310.7——311.5)
嘉平(311.6——315.2)
建元(315.3——316.10)
麟嘉(316.11——318.6)
次子
(4)汉少主隐帝刘粲
生卒:?——318.9 ?岁
在位:318.7——318.9 2个月
汉昌(318.7——318.9)
被靳准杀之
族叔
(5)前赵刘曜
生卒:?——329.2 ?岁
在位:318.10——329.2 12年
迁都长安,改国号曰“赵”
光初(318.10——329.8)
为石勒所擒,被害
后赵灭前赵 前赵亡
前凉 (公元301——376年)
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县城)
(1)前凉昭王张寔
生卒:271——320 50岁
在位:314.5——320.6 6年
为近侍阎沙所害

(2)前凉成王张茂
生卒:278——324.5 47岁
在位:320.6——324.5 4年

(3)前凉文王张骏
生卒:307——346.5 40岁
在位:324.5——346.5 22年
次子
(4)前凉桓王张重华
生卒:332——353.10 27岁
在位:346.5——353.10 11年

(5)前凉哀公张耀灵
生卒:344——353.10 10岁
在位:353.10 20余日
为张祚弑之
伯父
(6)前凉威王张祚
生卒:?——355.7 ?岁
在位:354.1——355.7 1年8个月
弑主自立
和平(354——355)
部将张琚等弑之

(7)前凉冲公张玄靓
生卒:351——364 14岁
在位:355.9[闰]——363.7 8年
张天锡将其害死
叔父
(8)前凉悼公张天锡
生卒:342——403 61岁
在位:363.7——376.8 13年
战败迫降
前秦灭前凉 前凉亡
后赵 (公元319——351年)
都城:襄国(河北邢台),后迁邺县(今河南安阳)
(1)后赵高祖明帝石勒
生卒:274——333.7 60岁
在位:319.1——333.3 15年
于330年8月建国
太和(328.2——330.8)
建平(330.9——333)
次子
(2)后赵海阳王石弘
生卒:303——335 32岁
在位:333.7——334.11 1年4个月
延熙(334)
石虎弑之
族兄
(3)后赵太祖武帝石虎
生卒:295——349.4 55岁
在位:334.11——349.4 15年
迁都邺城
建武(335——348)
延熙(349)

(4)后赵废帝石世
生卒:339——349.5 11岁
在位:349.4——349.5 33天
被石遵所废,数日后被杀

(5)后赵彭城王石遵
生卒:?——349.10 ?岁
在位:349.5——349.10 183天
被石鉴所杀

(6)后赵义阳王石鉴
生卒:?——350.2[闰] 37岁
在位:349.11——350.2[闰] 103天
青龙(350.1——350.2[闰])
被冉闵所杀

(7)后赵新兴王石祗
生卒:?——351.4 ?岁
在位:350——351.4 1年8个月
在襄国即位
永宁(350.3——351.4)
被部将刘显所杀
冉魏灭后赵 后赵亡
前燕 (公元337——370年)
都城:龙城(今辽宁凌源县)
(1)前燕太祖文明王慕容皝
生卒:297——348.9 51岁
在位:337.11——348.9 15年
于337年自立假燕王

(2)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
生卒:319——360.1 42岁
在位:348.9——360.1 11年
于352年称帝于中山城
元玺(352.11——357.1)
光寿(357.2——359)
三子
(3)前燕幽帝慕容暐
生卒:350——384.1 35岁
在位:360.1——370.11 11年
建熙(360——370.11)
降前秦,后欲叛被杀
前秦灭前燕 前燕亡
前秦(公元315——394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1)前秦苻健
生卒:317——355.6 39岁
在位:351.1——355.6 5年
皇始(351——355.5)
三子
(2)前秦废帝苻生
生卒:335——357.6 23岁
在位:355.6——357.6 2年
寿光(355.6——357.5)
苻法、苻坚废,后被杀
堂兄
(3)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
生卒:336——385.7 48岁
在位:357.6——385.7 30年
永兴(357.6——359,5)
甘露(359.6——364)
建元(365——385.7)
被后秦姚苌缢杀
庶长子
(4)前秦哀平帝苻丕
生卒:?——386.10 ?岁
在位:385.8——386.10 1年零1个月
太安(385.8——386.10)
族侄
(5)前秦高帝苻登
生卒:343——394.6 52岁
在位:386.10——394.6 9年
太初(386.11——394.6)
为乱军所杀
嫡子
(6)前秦末主苻崇
生卒:?——394.10 ?岁
在位:394.7——394.10 3个月
延初(394.7——394.10)
西秦攻之,战死
西秦灭前秦 前秦亡
西燕(公元384——394年)
辖区:今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
(1)西燕济北王慕容泓
生卒:?——384.6 ?岁
在位:384.3——384.6 3个月
燕兴(384.4——384.12)
慕容冲杀之
堂兄弟
(2)西燕威帝慕容冲
生卒:358——386.2 29岁
在位:385.1——386.2 1年1个月
更始(385——386.2)
部下许木末杀之
部将
(3)西燕段随
生卒:?——386.3 ?岁
在位:386.2——386.3 1年
昌平(386.2——386.3)
慕容恒、慕容永杀之
(4)西燕慕容觊
生卒:?——386.3 ?岁
在位:386.3 1个月
建明(386.3)
慕容韬杀之

(5)西燕慕容望
生卒:?——386.3 ?岁
在位:386.3 1个月
建平(386.3)
慕容永杀之

(6)西燕慕容忠
生卒:?——386.10 ?岁
在位:386.3——386.10 7个月
建武(386.3——386.9)
部下刁云杀之

(7)西燕河东王慕容永
生卒:?——394.8 ?岁
在位:386.10——394.8 9年
中兴(386.10——394.8)
战败被杀
后燕灭西燕 西燕亡
后秦(公元384——417年)
都城:常安(即长安,于385年改名)
(1)后秦太祖武昭帝姚苌
生卒:329——393.10 64岁
在位:384——393.10 10年
384年称“万年秦王” 次年8月称帝
白雀(384.4——386.4)
建初(386.4——394.4)
长子
(2)后秦高祖文桓帝姚兴
生卒:366——416.2 51岁
在位:393.12——416.2 22年
皇初(394.5——399.9)
弘始(399.9——416.1)
长子
(3)后秦后主姚泓
生卒:388——417.7 30岁
在位:416.2——417.7 2年
永和(416.2——417.8)
降东晋,被杀
东晋灭后秦 后秦亡
后燕(公元384——407年)
都城:中山(今河北唐、定县之间的王京城)
398年慕容盛改都龙城(今辽宁凌源县)
(1)后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
生卒:326——396.4 71岁
在位:384.1——396.4 13年
384年正月建制称燕王,两年后称帝
燕元(384——386.2)
建兴(386.2——396.4)
四子
(2)后燕烈宗惠闵帝慕容宝
生卒:355——398.4 44岁
在位:396.4——398.4 2年余
永康(396.4——398.4)
兰难杀之
庶长子
(3)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生卒:373——401.7 29岁
在位:398.7——401.7 3年
398年10月称帝
建平(398.10——398.12)
长乐(399——401.7)
部将叛乱被杀
叔父
(4)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生卒:385——407.7 23岁
在位:401.7——407.7 6年
光始(401.8——406)
建始(407.1——407.7)
高云反叛杀之
北燕灭后燕 后燕亡
西秦(公元385——431年)
都城:勇士城(今甘肃榆中东北)
(1)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生卒:?——388.6 ?岁
在位:385.1——388.6 4年
建义(385.9——388.6)

(2)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
生卒:368——412.5 45岁
在位:388.6——400.7 12年
太初(388.6——400.7)
投靠后秦,暂时亡国
复国在位:409.7——412.5 3年
更始(409.7——412.8)
为侄子乞伏公府暗杀
长子
(3)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
生卒:?——428.5 ?岁
在位:412.5——428.5 17年
永康(412.8——419)
建弘(420——428.5)
次子
(4)西秦后主乞伏暮末
生卒:?——386.10 ?岁
在位:428.5——431.6 3年零1个月
永弘(428.5——431.1)
战败降夏,被杀
夏灭西秦 西秦亡
后凉(公元386——403年)
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县)
(1)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
生卒:337——399.10 63岁
在位:386.10——399.12 13年
386年自称凉州牧、酒泉公
太安(386.10——389.1)
389年即位为三河王
麟嘉(389.2——396.6)
396年称帝,建国号
龙飞(396.6——399.1)
承康(399.1——399.12)
次子
(2)后凉隐王吕绍
生卒:?——399.12 ?岁
在位:399.12 5日
吕篡弑绍自立
长兄
(3)后凉灵帝吕纂
生卒:?岁
在位:399.12——401.2 1年余
咸宁(399.12——401.1)
堂弟吕超杀之
堂兄弟
(4)后凉建康公吕隆
生卒:?——403.8?岁
在位:401.2——403.8 2年余
神鼎(401.2——403.8)
降后秦内附
后秦灭后凉 后凉亡
南凉(公元397——414年)
都城:初在廉川堡,三年后迁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
秃发利鹿孤迁至西平(今青海西宁) ─
秃发傉檀迁回乐都 ─────────
(1)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
生卒:?岁
在位:397.1——399.9 近3年
太初(397——399)
二弟
(2)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
生卒:?岁
在位:399.9——402.3
建和(400——402.3)
三弟
(3)南凉景王秃发傉檀
生卒:336——415 51岁
在位:402.3——414.7 30年
弘昌(402.3——404.2)
暂降后秦,去年号,不称王
嘉平(408.11——414.7)
败于西秦,降,一年后被毒杀
西秦灭南凉 南凉亡
北凉(公元397——439年)
都城:处在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南),又东迁至张掖
后沮渠蒙逊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县)
(1)北凉王段业
生卒:?——401.6 ?岁
在位:397.5——401.6 5年
天玺(397.5——399.1)
天玺(399.2——401.5)
部将沮渠蒙逊杀之
部将
(2)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生卒:368——433.4 66岁
在位:401.6——433.4 33年
永安(401.6——412.10)
玄始(412.11——428.5)
承玄(428.6——431)
义和(431.6——433.4)
三子
(3)北凉哀王沮渠牧犍
生卒:约397——约446 约50岁
在位:433.4——439.9 30年
承和(433.4——439.9)
降北魏,六、七年后被告谋反,自裁
北魏灭北凉 北凉亡
南燕(公元398——410年)
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县西北)
(1)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
生卒:336——405.8 70岁
在位:398.2——405.8 8年
398年2月称燕王,400年8月称帝
建平(400.8——405.11)

(2)南燕太上帝慕容超
生卒:385——410.2 26岁
在位:405.8——410.2 6年
太上(405.11——410.2)
战败被俘,押至建康斩首
东晋灭南燕 南燕亡
西凉(公元400——421年)
都城:敦煌,后迁酒泉
(1)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生卒:350——417.2 68岁
在位:400.10——417.2 18年
庚子(400.11——404)
建初(405——417.2)
次子
(2)西凉后主李歆
生卒:?——420.7 约30岁
在位:417.2——420.7 3年
嘉兴(417.2——420.7)
败于北凉,战败被杀

(3)西凉永建王李恂
生卒:392——421.3 不足30岁
在位:420.8——421.3 8个月
永建(420.10——421.3)
守将宋承举城降,自杀
北凉灭西凉 西凉亡
夏(公元407——431年)
都城:统万(今陕西北部横山县西)
(1)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
生卒:381——425.8 45岁
在位:407.6——425.8 19年
自称大夏天王,又号大单于
龙升(407.6——413.2)
凤翔(413.3——418.10)
418年祭天称帝
昌武(418.11——419.1)
真兴(419.1——425.7)
闻子火并,气病而死
中子
(2)夏废主赫连昌
生卒:?——434 ?岁
在位:425.8——428.2 3年
承光(425.8——428.2)
战败被擒,归顺北魏
五弟
(3)夏后主赫连定
生卒:?——434 ?岁
在位:428.2——431.6 4年
胜光(428.2——431.6)
遇伏被擒,押至北魏杀之
吐谷浑灭夏 夏亡
北燕(公元407——436年)
都城:龙城(今辽宁凌源县)
(1)北燕惠懿帝高云
生卒:?——409.10 约40岁
在位:407.7——409.10 3年
正始(407.7——409.10)
近侍宠臣离班、桃仁杀之
部将
(2)北燕文成帝冯跋
生卒:?——430.9 50余岁
在位:409.10——430.9 22年
太平(409.10——430.9)
闻变惊惧而死
幼弟
(3)北燕昭成帝冯弘
生卒:?——437 ?岁
在位:430.9——436.5 6年
太兴(431——436.5)
畏北魏依附高丽,后被杀
北魏灭北燕 北燕亡
南北朝皇帝




北魏孝文帝
宋武帝
陈武帝
陈文帝




陈废帝
陈宣帝
陈后主
梁武帝



梁简文帝
齐高帝
北周武帝
南北朝帝王简介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齐共23年,历3代7帝。梁共52年,历3代4帝。陈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在北方,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而后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都城洛阳。北魏立国148年,历9代12帝。东魏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历史上把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刘裕(363-422),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
少帝刘义符(406-424),刘裕长子,422年即位,在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
文帝刘义隆(407-453),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
孝武帝刘骏(430-464),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453年即位,在位12,年死于464年,时年35岁。
——————————————————————————————————————
前废帝刘子业(449—465),孝武帝长子,464年即位,在位6个月,暴君一个。
——————————————————————————————————————
明帝刘彧(439-472),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465年即位,在位8年,死时34岁。
——————————————————————————————————————
后废帝刘昱(463-477),明帝长子,472年即位,在位5年,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
——————————————————————————————————————
顺帝刘准(469-480),明帝第三子,477年即位,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
[齐]
高帝萧道成(427-482)。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479年称帝,在位4年,时年56岁。
——————————————————————————————————————
武帝萧赜(440-493),高帝长子,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死于493年,时年54岁。
——————————————————————————————————————
郁林王萧昭业(473-494),武帝长孙。493年即位,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
海陵王萧昭文(480-494),郁林王弟,494年即位,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
明帝萧鸾(452-498),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494年即位,在位5年,死于498年,时年47岁。
——————————————————————————————————————
东昏侯萧宝卷(483-501),明帝第二子,498年即位,在3年。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 ,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
和帝萧宝融(488-502),明帝第八子,501年即位,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
[梁]
武帝萧衍(464-549),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在位48年。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乱,时年86岁。
—————————————————————————————————————————
简文帝萧纲(503-55)1 ,武帝第三子,549年即位,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
元帝萧绎(508-554),武帝第七子,552年即位,在位3年被杀,时年47岁。
—————————————————————————————————————————
敬帝萧方智(543-557),元帝子,555年即位,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
[陈]
武帝陈霸先(503-559),557年废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建立南朝陈,在位3年。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
文帝(522-566),武帝侄,559年即位,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
废帝陈伯宗(552-570),文帝长子,566年即位,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
宣帝(528-582),文帝弟,568年即位,在位14年死于582年,时年55岁。
—————————————————————————————————————————
后主陈叔宝(553-604),宣帝长子。582年即位,在位7年。他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时年52岁。
~—~—~—~—~—~—~—~—~—~—~—~—~—~—~—~—~—~—~—~—~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371-409),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跋珪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在位23年,死于409年,时年39岁。
—————————————————————————————————————————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道武帝长子,409年即位,在位15年,死于423年,时年32岁。
—————————————————————————————————————————
太武帝拓跋焘(408-452),明元帝长子,423年即位,在位28年。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 。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
—————————————————————————————————————————
南安王拓跋余,太武帝子,452年即位,在位8个月被杀。
—————————————————————————————————————————
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太武帝嫡孙,452年即位,在位14年。在位时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
献文帝拓跋弘(454-476),文成帝长子,465年即位,在位7年,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
孝文帝拓跋宏(476-499),献文帝子,471年即位,在位29年。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死于499年,时年33岁。
—————————————————————————————————————————
宣武帝元恪(483-515),孝文帝二子,499年即位,在位16年。即位后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他死于515年,时年33岁。
—————————————————————————————————————————
孝明帝元诩(510-528),宣武帝子,515年即位,在位12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时年19岁。
—————————————————————————————————————————
孝庄帝元子攸(507-530),528年被拥为帝,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
长广王元晔(?-531),咸阳王元禧子,530年即位,在位半年被杀。
—————————————————————————————————————————
节闵帝元恭(498-533),广陵王子,531年即位,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
后废帝元朗(513-532),章武王子,531年即位,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
出帝元修(510-534),广平王子,532年即位,在位3年。被高欢用力为帝,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524-550),534年即位,在位17年。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
[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507-551),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在位17年。都长安,史称西魏。
—————————————————————————————————————————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551年即位,在位2年,被杀。
—————————————————————————————————————————
恭帝拓跋廓,文帝第四子,554年即位,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
[北齐]
文宣帝高洋(529-559),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 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 ,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位10年。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他晚年荒淫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
废帝高殷(545-560),文宣帝长子,559年即位,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
孝昭帝高演(535-561),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560年即位,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
武成帝高湛(537-568),高欢第九子,高演弟,561年即位,在位4。年他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
后主高纬(557-577),武成帝长子,565年即位,在位12年。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
幼主高恒(570-577),后主长子,577年即位,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542-557),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史称“北周”,在位8个月被杀。
—————————————————————————————————————————
明帝宇文毓(534-560),宇文泰长子,557年即位,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
武帝宇文邕(543-578),宇文泰第四子,560年即位,在位18年。他统治时,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
宣帝宇文贇(559-579),武帝长子,578年即位,荒淫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
静帝宇文衍(573-581),宣帝长子,579年即位,在位1年。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南北朝世系表
代国世系表 (313——376)
成帝拓跋毛 ─── 节帝拓跋贷 ─── 庄帝拓跋观 ─── 明帝拓跋楼 ─── 安帝拓跋越 ─┐
┌─ ─────── ─── ────────── ─── ─────────── ─── ──────────── ─── ─────── ─┘
└─ 宣帝拓跋寅 ─── 景帝拓跋利 ─── 元帝拓跋 ─── 和帝拓跋肆 ─── 定帝拓跋机 ─┐
┌─ ─────── ─── ────────── ─── ─────────── ─── ──────────── ─── ─────── ─┘
└─ 僖帝拓跋盖 ─── 威帝拓跋侩 ─── 拓跋邻 ─── 圣武帝拓跋诘汾 ─── 神元帝拓跋力微 ─┐
┌─ ─────── ─── ────────── ─── ─────────── ─── ──────────── ─── ─────── ─┘
├─ [沙漠汗] ─┬─ 桓帝拓跋猗卢 ─┬─ (2)代帝拓跋普根 ─── (3)代帝拓跋始生
│ │ │
│ │  ├─ (5)代惠帝拓跋贺傉
│ │ │
│ │  └─ (6)代炀帝拓跋纥那
│ │
│  ├─ 思帝拓跋弗 ─── (4)代平文帝拓跋郁律 ─┬─ (7)代烈帝拓跋翳槐
│ │ │
│ │  └─ (8)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拓跋实───拓跋珪
│  └─ (1)代穆帝拓跋猗卢
├─ 章帝拓跋悉鹿

├─ 昭帝拓跋禄官

└─ 平帝拓跋绰
北魏 (386——534)
(1)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景穆帝拓跋晃 ─┐
386~409 409~423 424~452 │ │
│ │
└─ (4)北魏南安王拓跋余 │
452 │
┌─ ─────────── ─── ─────────── ─── ─────────── ─── ─────────── ─┘

├─ (5)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 (6)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 (7)北魏孝文帝元宏 ─┬─ (8)北魏宣武帝元恪 ─── (9)北魏孝明帝元诩
│ 452~465 466~471 │ 471~499 │ 500~515 516~528
│ │ │
│ │  ├─ 文穆王元怀 ─── (14)北魏孝武帝元修
│ │ │ 532~534
│ │ │
│ │  ├─ 京兆王元瑜 ┄┄┄  [西魏]
│ │ │
│ │  └─ 文献王元怿 ─── 文宣王元亶 ┄┄┄  [东魏]
│ │
│  ├─ 广陵惠王元羽 ─── (12)北魏节闵帝元恭
│ │ 531~532
│ │
│  └─ 彭城王元勰 ─── (10)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 528~530

└─ ─────□───── ─┬─ ───□───□─── ─── (13)北魏废帝元朗
│ 531~532

└─ ─────□───── ─── (11)北魏长广王元晔
530~531 北魏分裂 北魏亡
东魏、西魏世系表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魏孝文帝 ─┬─ 北魏宣武帝 ─── ── 北魏孝明帝

│ [西魏]
├─ 京兆王元瑜 ─── (1)西魏文帝元宝炬 ─┬─ (2)西魏废帝元钦
│ 535~551 │ 552~554
│ │
│  └─ (3)西魏恭帝拓跋廓
│ 554~556 ─── 北周灭西魏 西魏亡
│ [东魏]
└─ 文献王元怿 ─── ── 文宣王元亶 ── ─── (1)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北齐灭东魏 东魏亡
北周 (557——581)
宇文泰 ─┬─ (2)北周明帝宇文毓 │ 557~560

├─ (1)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 557

└─ (3)北周武帝宇文邕 ─── (4)北周宣帝宇文赟 ─── (5)北周静帝宇文阐
561~578 579 579~581 ─── 隋灭北周 北周亡
北齐 (550——577)
神武帝高欢 ─┬─ 文襄帝高澄 ─── (6)北齐安德王高延宗
│ 576

├─ (1)北齐文宣帝高洋 ─┬─ (2)北齐废帝高殷
│ 550~559 │ 560
│ │
├─ (3)北齐孝昭帝高演  └─ (8)北齐范阳王高绍义
│ 560~561 577~580

└─ (4)北齐武成帝高湛 ─── (5)北齐后主高纬 ─── (7)北齐幼主高恒
561~565 565~577 577 ─── 北周灭北齐 北齐亡
南朝世系表 (含后梁)
宋 (420——479)
(1)宋武帝刘裕 ─┬─ (2)宋少帝刘义符
907~912 │ 913~923

└─ (3)宋文帝刘义隆 ─┬─ (4)宋刘劭
424~453 │ 424

├─ (5)宋孝帝刘骏 ─── (6)宋前废帝刘子业
│ 454~464 465

└─ (7)宋明帝刘彧 ─┬─ (8)宋后废帝刘昱
465~472 │ 473~477

└─ (9)宋顺帝刘准
477~479 ─── 齐灭宋 宋亡
齐 (479——502)
┌ ── 萧道生 ── ─── (5)齐明帝萧鸾 ─┬─ (6)齐东昏侯萧宝卷
│ 494~498 │ 499~501
│ │
│  └─ (7)齐和帝萧宝融
│ 501~502

└ (1)齐高帝萧道成 ─── (2)齐武帝萧赜 ─── 文惠太子萧长懋 ─┬─ (3)齐郁林王萧昭业
479~482 483~493 │ 494

└─ (4)齐海陵王萧昭文
494 ─── 梁灭齐 齐亡
梁 (502——557)
(1)梁武帝萧衍 ─┬─ (2)梁简文帝萧纲
502~549 │ 549~551

└─ (3)梁元帝萧绎 ─── (4)梁敬帝萧方智
552~555 555~557 ─── 陈灭梁 梁亡
后梁 (555——587)
(1)后梁宣帝萧詧 ─── (2)后梁孝明帝萧岿 ─── (3)后梁莒公萧琮
555~562 562~585 586~587 ─── 隋灭后梁 后梁亡
陈 (557——589)

─ 始兴王陈道谭
─┬─
(2)陈文帝陈蒨
───
(3)陈废帝陈伯宗


560~566
567~568



└─
(4)陈宣帝陈顼
───
(5)陈后主陈叔宝

569─582
583─589


(1)陈武帝陈霸先
557~559
───
隋灭陈 陈亡
代国(公元313——376年)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
(1)代穆帝拓跋猗卢
生卒:?——316.3 ?岁
在位:304——316.3 13年
307年,拓跋禄官卒,猗卢总摄三部
于313年被西晋封为代王
316年,子六脩叛,帅兵伐之,战死

(2)代拓跋普根
生卒:?——316.4 ?岁
在位:316.3——316.4 1个月

(3)代拓跋始生
生卒:?——316 ?岁
在位:316 数月
堂叔
(4)代平文帝拓跋郁律
生卒:?——321 ?岁
在位:316——321 5年
被伯母(桓帝之妻)惟氏所杀
堂弟
(5)代惠帝拓跋贺傉
生卒:?——325 ?岁
在位:321——325 4年

(6)代炀帝拓跋纥那
生卒:?——329 ?岁
在位:325——329 4年
后赵攻代,率部逃入宇文部
堂侄
(7)代烈帝拓跋翳槐
生卒:?——338.10 ?岁
在位:329——338.10 9年

(8)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生卒:320——376.12 58岁
在位:338.11——376.12 39年
为前秦苻坚所俘,国亡
前秦灭代 代亡
北魏(公元386——534年)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
(1)北魏烈祖道武帝拓跋珪
生卒:371——409.10 39岁
在位:386.1——409.10 24年
于398年12月登基
登国(386——396.6)
皇始(396.7——398.11)
天兴(398.12——404.9)
天赐(404.10——409.10)
被杀

(2)北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
生卒:392——423.11 32岁
在位:409.10——423.11 14年
永兴(409.10——413)
神瑞(414——416.3)
泰常(416.4——423)

(3)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
生卒:408——452.3 45岁
在位:423.11——452.3 30年
始光(424——428.1)
神麚(428.2——431)
延和(432——434)
太延(435——440.5)
太平真君(440.6——451.5)
正平(451.6——452.3)
中常侍宗爱杀之

(4)北魏南安王拓跋余
生卒:?——452.10 ?岁
在位:452.3——452.10 8个月
永(承)平(452.3——452.10)

(5)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
生卒:440——465.5 ?岁
在位:452.10——465.5 13年
兴安(452.3——452.9)
兴光(452.10——454.6)
太安(454.7——459)
和平(460——465)

(6)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
生卒:454——476 23岁
在位:465.5——471.8 6年
天安(466——467.7)
皇兴(467.8——471.7)
传位于子,后被毒死

(7)北魏高宗孝文帝元宏
生卒:467——499.4 33岁
在位:471.8——499.4 29年
延兴(471.8——476.5)
承明(476.6——476)
太和(477——499)
次子
(8)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
生卒:483——515.1 33岁
在位:499.4——515.1 17年
景明(500——503)
正始(504——508.7)
永平(508.8——512.3)
延昌(512.4——515)

(9)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
生卒:510——528.2 19岁
在位:515.1——528.2 14年
熙平(516——518.1)
神龟(518.2——520.6)
正光(520.7——525.6)
孝昌(525.6——527)
武泰(528——528.3)
为太后毒杀
堂叔
(10)北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
生卒:506——530.10 25岁
在位:528.4——530.10 2年
建义(528.4——528.8)
永安(528.8——530.10)
被杀
伯父
(11)北魏东海王元晔
生卒:?——532 ?岁
在位:530.10——531.2 1年
建明(530.10——531.2)
被废,于532年被杀
堂侄
(12)北魏节闵帝元恭
生卒:489——532 44岁
在位:531.2——531.10 9个月
普泰(531.2——531.10)
被废,于532年被杀
堂弟
(13)北魏废帝元朗
生卒:512——532 21岁
在位:531.10——532.4 7个月
中兴(531.10——532.4)
堂侄
(13)北魏孝武帝元修
生卒:509——534.12[闰] 26岁
在位:532.4——534.12[闰] 2年
太昌(532.4——532.11)
永兴(532.12)
永熙(532.12——534.12[闰])
被权臣宇文泰毒杀
北魏分裂 北魏亡
东魏(公元534——550年)
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南近漳河)
(1)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生卒:523——551.12 29岁
在位:534.10——550.5
天平(534.10——537)
元象(538——539.11)
兴和(539.11——542)
武定(543——550)
被废,于次年被杀
北齐灭东魏 东魏亡
西魏(公元535——556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北)
(1)西魏文帝元宝炬
生卒:507——551.3 45岁
在位:534.12(闰)——551.3 16年
大统(535——551)
长子
(2)西魏废帝元钦
生卒:525——554.1 30岁
在位:551.3——554.1 3年
大统(552——554.1)
被废杀
四弟
(3)西魏恭帝拓跋廓
生卒:?——557.2 ?岁
在位:554.1——556.12 3年
大统(554.1——556.12)
被废,于次年被杀
北周灭西魏 西魏亡
北齐(公元550——577年)
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南近漳河)
(1)北齐显祖文宣帝高洋
生卒:529——559.10 31岁
在位:550.5——559.10 10年
天保(550——559)
长子
(2)北齐废帝高殷
生卒:545——561.7 17岁
在位:559.10——560.8 1年
乾明(560)
废后被杀
六叔
(3)北齐肃宗孝昭帝高演(废主自立)
生卒:535——561.11 27岁
在位:560.8——561.11 1年
皇建(560——561)
九弟
(4)北齐世祖武成帝高湛
生卒:537——568.11 32岁
在位:561.11——565.4 4年
太宁(561——562)
河清(562——565)
禅位于子
长子
(5)北齐后主高纬
生卒:557——577.1 20岁
在位:565.4——577.1
天统(565——569)
武平(570——576)
隆化(576——577.1)
退位于子,为北周俘杀
长子
(7)北齐幼主高恒 (6)北齐安德王高延宗
生卒:570——578 9岁 生卒:?岁
在位:577.1 25天 在位:576
承光(577.1) 德昌(576)
(8)北齐范阳王高绍义
生卒:?——580.7 ?岁
在位:577.12——580.7
武平(577——580)
北周灭北齐 北齐亡
北周(公元557——581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北)
(1)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生卒:542——557.9 16岁
在位:557.1——557.9 8个月
废,后被杀
长兄
(2)北周世宗明帝宇文毓
生卒:534——560 27岁
在位:557.9——560.4 3年
武成(559——560)
被废
四弟
(3)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
生卒:545——580 36岁
在位:560.4——578.6 18年
保定(561——560)
天和(566——572)
建德(572——578)
宣政(578)
禅位于子

(4)北周宣帝宇文赟
生卒:559——580 22岁
在位:578.6——579.2 1年
大成(579)
传位于子,自称“天元皇帝”

(5)北周静帝宇文衍
生卒:573——581.5 9岁
在位:579.2——581.2
大象(579.2——580)
大定(581.1——581.2)
被废,后被杀
隋灭北周 北周亡
宋(公元420——479年)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宋高祖武帝刘裕
生卒:363——422.5 60岁
在位:420.6——422.5 2年
永初(420.6——422)

(2)宋少帝刘义符
生卒:406——424.5 19岁
在位:422.5——424.5 2年
景平(423——424.8)
废后被杀

(3)宋太祖文帝刘义隆
生卒:407——453.2 47岁
在位:424.8——453.2 29年
元嘉(424.8——453)
刘劭弑父自立

(4)宋刘劭
生卒:?——453.5 ?岁
在位:452.2——453.5 3个月
太初(453.2——453.5)
被杀

(5)宋世祖孝武帝刘骏
生卒:430——464.5[闰] 35岁
在位:453.4——464.5[闰] 11年
孝建(454——456)
大明(457——464)

(6)宋前废帝刘子业
生卒:449——465.11 17岁
在位:464.5——465.11 1年
永光(465.1——465.8)
景和(465.8——465.11)
残暴过于桀纣,被杀

(7)宋太宗明帝刘彧
生卒:439——472.4 34岁
在位:465.12——472.4 7年
泰始(465.12——471)
泰豫(472)

(8)宋后废帝刘昱
生卒:463——477.7 15岁
在位:472.4——477.7 5年
元徽(473——477.7)
残暴过于桀纣,被杀

(9)宋顺帝刘准
生卒:467——480 14岁
在位:477.7——479.4 2年
升明(477.7——479.4)
废,后被杀
齐灭宋 宋亡
齐(公元479——502年)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齐太祖高帝萧道成
生卒:427——482.3 56岁
在位:479.4——482.3 3年
建元(479.4——482)

(2)齐世祖武帝萧赜
生卒:440——493.7 54岁
在位:482.3——493.7 11年
永明(483——493)

(3)齐郁林王萧昭业
生卒:473——494.7 22岁
在位:493.7——494.7 1年
隆昌(494.1——494.7)
被杀

(4)齐海陵王萧昭文
生卒:480——494.10 15岁
在位:494.7——494.10 3个月
延兴(494.7——494.10)
废后被杀
堂公
(5)齐高宗明帝萧鸾
生卒:452——498.7 47岁
在位:494.10——498.7 4年
建武(494.10——498.4)
永泰(498.4——498.12)

(6)齐东昏侯萧宝卷
生卒:480——501.12 22岁
在位:498.7——501.12 3年?/td> 永元(499——501.12)
城破被杀

(7)齐和帝萧宝融
生卒:488——502.4 15岁
在位:501.3——502.4 1年
中兴(501.3——502.4)
废为巴陵王,于次日被杀
梁灭齐 齐亡
梁(公元502——557年)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梁高祖武帝萧衍
生卒:464——549.5 86岁
在位:502.4——549.5 47年
天监(502.4——519)
普通(520——527.3)
大通(527.3——529.9)
中大通(529.10——534)
大同(535——546.4)
中大同(546.4——547.4)
太清(547.4——549)
被侯景逼迫,饿死
三子
(2)梁太宗简文帝萧纲
生卒:503——551.10 49岁
在位:549.5——551.8 2年
大宝(550——551.8)
侯景废之为晋安王,后杀之

梁豫章王萧栋
生卒:?——522 ?岁
在位:551.8——551.11 3个月
天正(551.8——551.11)
侯景废之为淮阴王
侯景
生卒:?——552.4 ?岁
在位:551.11——552.3 4个月
太始(551.11——552.3)
被杀
梁武陵王萧纪
生卒:506——553.7 48岁
在位:552.4——553.7 1年
天正(552.4——553.7)
兵败被杀
(3)梁世祖元帝萧绎
生卒:508——554.12 47岁
在位:552.11——554.12 2年
承圣(552.11——555.4)
魏人杀之
梁建安公萧渊明
生卒:?——556 ?岁
在位:555.1——555.9 8个月
天成(555.5——555.10)
被迫逊位
(4)梁敬帝萧方智
生卒:543——558.4 16岁
在位:555.10——557.10 2年
绍泰(555.10——556.8)
太平(556.9——557.10)
废为江阴王,于次年被杀
陈灭梁 梁亡
后梁(公元555——587年)
都城:江陵
(1)后梁中宗宣帝萧詧
生卒:518——562.2 44岁
在位:555.1——562.2 7年
大定(555——562.1)
背发疽而殂死

(2)后梁世宗孝明帝萧岿
生卒:541——585.5 45岁
在位:562.2——585.5 23年
天保(562.2——585)

(3)后梁莒公萧琮
生卒:?岁
在位:585.5——587.9 2年
广运(586——587.9)
隋废之
隋废后梁 后梁亡
陈(公元951——960年)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陈高祖武帝陈霸先
生卒:503——559.6 57岁
在位:557.10——559.6 2年
永定(557.10——559)

(2)陈世祖文帝陈蒨
生卒:522——566 45岁
在位:559.6——566.4 7年
天嘉(560——566.2)
天康(566.2——566.12)

(3)陈废帝陈伯宗
生卒:552——570 19岁
在位:566.4——568.11 2年
光大(567——568)
被陈顼废为临海王

(4)陈高宗宣帝陈顼
生卒:530——582.1 53岁
在位:569.1——582.1 13年
太建(569——582)
被子叔陵弑杀

(5)陈后主陈叔宝
生卒:553——604.11 52岁
在位:582.1——589.1 7年
至德(583——586)
祯明(587——589.1)
城破被俘
隋灭陈 陈亡
隋朝皇帝
隋文帝 隋炀帝
隋朝帝王简介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38年)。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起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使中国又形成大一统的王朝。繁荣程度超越了两汉,将中国历史推进了一大步,为日后强盛的唐王朝的兴起准备了条件。隋朝共有5个皇帝,其中在内争中被杀的1帝,被部下发动后变缢死的1帝,国亡被废后勒杀的1帝、毒杀的1帝、谋杀的1帝,全部横死。
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女为北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赞皇后。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他在关西士族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任宰相,总揽大权,进封为隋王。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他废黜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后改为长安,改年号为开皇。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亡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亡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得出前人两条主要的经验,第一条是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称帝后,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工不到,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
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大怒,下令将杨浚起来,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大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留意民间疾苦的所为,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见的。公元594年,关中饥荒,他派人去了解百姓所吃的食物,知道他们吃的竟是豆粉拌糠。文帝将这些食物出示给群臣,流着眼泪责备自己的无能,命令撤消自己日常的膳食,不饮酒,不吃肉,他率领饥民到较为富庶的洛阳就食,命令侍卫不准驱赶、威吓百姓。遇见扶老携幼的人群,他引马让路,善言抚慰。路难走的地方,他还命令左右帮助担挑的灾民通过。公元600年,齐州有个小官,名叫王伽,押送李参等70余个犯人去京城,走到荥阳,王伽对李参等人说:“你们犯了国法,受罪是应当,看看护送你们的民夫,一路上多么新时期,你们于心能安吗?”李参等人谢罪,王伽就遣散民夫,释放李参等犯人,约定日期到京城主动会齐,说道:“如果你们失约,我只有代你们去受死了。”到了限期,七十余人竟一人不少,文帝听了很赞赏,召李参等携带妻子入宫赐宴,并宣布赦免了他们,并且下了一道诏书,说只要官吏有慈爱之心,至诚待民,百姓并非难教,要官吏学习王伽。
文帝能知过即改,有一次,臣子辛擅做了一条绯(红色)裤穿,说穿了此裤能官运亨通。文帝认为他是以妖法惑众,十分生气,下令将他处死。司法大臣赵绰据理顶撞说:“依据法律,辛擅不足以定死罪,臣不敢奉旨。”文帝大怒说:“我看你是只顾怜惜他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将赵绰和辛擅一并处斩。临刑前,文帝问赵绰还有何话要说。赵绰答道:“臣一心执法,不敢惜死,只是陛下宁可杀我,决不可枉杀辛擅。”文帝气得拂袖而去。但他转而一想,终于明白赵绰以死护法,正直可嘉,立刻下令释放赵绰,辛擅免死,次日还嘉奖了赵绰。
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搜查隐漏的农户,重编户籍,增加了税民,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了豪强势力,使隋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文帝必革官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简化行政机构。他废除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隋王朝得以巩固、强盛,因此,在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然而文帝猜疑苛察,容易受谗言所惑,时常命令左右窥视臣下,如有过失,则加重罪。这是文帝的短处,并且因而贻害子孙。文帝有五个儿子,同为独孤皇后所生,文帝非常满足,公然说道:“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妾,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夺。”隋文帝这样得意地宣布时,宫中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早在进行。五个儿子互相猜忌,都不得善终。
长子杨勇在文帝称帝前后,内领禁卫,外统封地,后来被立为太子,参决军政大事,曾获文帝的宠任。但他奢侈好色,使文帝与独孤皇后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次子杨广同样奢侈好色,但却善于文过饰非。貌似俭约,博得了父母宠爱。杨广与越国公杨素勾结,揭发杨勇的过失,竟使文帝怀疑太子有夺皇位的意图。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文帝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密报,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文帝。
~—~—~—~—~—~—~—~—~—~—~—~—~—~—~—~—~—~—~—~—~—~—~
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杨广一夺到帝位,就显露出荒淫奢侈,残虐人民的本性,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
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恺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
同一年起,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竟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在客观上,这条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运河,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开船时就挖一个坑掉了事。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
有一年,杨广从陆路去北方巡游,带了50万大军,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又征调了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称观风行殿,上面可容几百人,可随时装拆,下有轮子转动。
杨广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在朝鲜半岛,隋朝时分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高丽最强,炀帝继位后,征召高丽王入朝不至,炀帝率大军征讨。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进行了第一次征讨。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人倒毙路旁,尸臭不绝。准备就绪后,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大败,只有2700人逃回。 大业九年正月,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四月炀帝再渡辽水,六月国内杨玄咸起兵攻洛阳,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东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但当时农民起义军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达;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员不足,无法进军,只好与高丽和议,乘势收兵。
同时,杨广为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强盛,他利诱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县奉命耗费巨资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杨广命令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置设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奏百戏,戏场大至周围五千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演奏到正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服装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还说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花钱。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西域人问道:“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市人无言以对。就这样,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巨量财富和民力被杨广无限止地挥霍和消耗着。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开家园,大量田地荒芜,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杨广又言无又无信。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边境巡游,突厥几十万骑兵突然来袭,把他围困在雁门(今山西小代县),他只能抱着幼子杨杲日夜啼哭,束手无策。最后接受了大臣苏威等建议,下诏书保证不再出兵攻打高丽,并重悬赏募兵,各地县令纷纷应募,领兵前来求援,使他才得解围。但是,他回到洛阳后就推翻诺言,不给赏赐,并下令再次攻打高丽。
杨广如此暴虐的统治,终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农民大起义。但杨广却仍不加收敛,依然奢侈残暴,而且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自以为才学杰出,对侍臣说:“别人说我只不过是继承先帝的遗业,其实,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应该做皇帝。”又说:“我生性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是达官,再想以进谏来求取声名,我更不能饶他们。如果是一般百姓,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为不满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开封),有人拦路上书,说你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杀死了上书人,最后,他来到江都。
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越燃越烈,杨广预感末日临头,一直胆战心惊,晚上他难以安睡,睡梦中又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宫女象哄孩子那样哄着,摇抚着才能入睡。一天夜里,大业殿起火,他以为是农民军杀了进来,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大火熄灭以后才敢出来,逃到江都后,他更加荒淫无度,在宫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轮流由一房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饮酒,整天酒不离口,日夜昏醉。他不愿听到不利的消息,但这仍消除不了心头的,常常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计算我,且别管他,还是快快活活地饮酒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头颅不知道谁来砍它呢?”萧皇后惊恐地问他为什么说这话,他强作笑容说:“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砍头也不算什么。”当然,他是不肯束手待毙的。眼见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义军所控制,隋军只是困守着洛阳、江都等几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准备迁都到长江南面的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命令民众给他修建宫室。杨广的禁卫军将士都是关中人,早已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现在见他还要南迁,都愈加思念家乡亲属,纷纷谋划逃归故里,一时军心浮动,众叛亲离。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将作少监宇文智与郎将司马德勘,直阁裴虔通等人,乘机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煽动士兵,于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闻变,仓皇改换服装,逃入西阁,叛将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从宫女口中得知炀帝所在,引兵赶到西阁,只见炀帝和萧皇后正并坐在一起哭泣,杨广还责问叛将道:“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如此对待我?”叛将们说:“你穷兵黩兵,游玩不息,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相信奸邪,拒绝忠言,使男子枉死战场,妇女儿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计,天下大乱,你还说没有罪吗?”杨广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你们,跟着我享尽了荣华富贵,我没有对不起你们,今天的事,是何人为首?”叛将说:“天下人对你这个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岂止是一个人带的头。”说完就上前拉杨广下阁。这时,叛官封德彝赶来传宇文化及的命令说“这种昏君,用不着带来见我,赶快结果了他。”萧皇后哀求说:“皇上实在不贤,但看在以往对你们的恩情上,叫他让位,降为三公,留他一条命吧。”叛将们不允,以裴虔通为首,提刀要杀杨广,杨广叫喊道:“你们别动手,让我喝毒酒自尽吧”裴虔通不准,说毒酒不如刀锋省事。杨广哭着说:“我怎么也是一位天子,就让我留个全尸吧。”说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带,马文举接过巾带,和士兵们一起将他拥入内室勒死。
事后,萧皇后叫宫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暂时装殓杨广的尸体,不久,宇文化及将他葬于江都宫西面的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迁葬于雷塘旁边。
~—~—~—~—~—~—~—~—~—~—~—~—~—~—~—~—~—~—~—~—~—~—~
恭帝杨侑。恭帝,名杨侑(公元605~619年),隋炀帝孙,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又为李渊所废,次年被杀,终年15岁,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杨侑,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公元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杨侑称帝,只不过是李渊手中的傀儡,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体死法不明),一说病死。杨侑死后的谥号为恭帝。
~—~—~—~—~—~—~—~—~—~—~—~—~—~—~—~—~—~—~—~—~—~—~
秦王杨浩。秦王,名杨浩(公元?~618年),隋文帝孙,隋炀帝侄,秦王杨俊子。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立他为帝,在位半年,为宇文化及毒死,葬处不明。
杨浩,袭父爵封为秦王,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杀炀帝后,又命令裴虔通杀隋宗室蜀王杨秀、齐王杨柬、燕王杨谈等。此时杨浩也在江都宫中,因一贯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经宇文化智的极力保护,才免于一死。同月,宇文化及以皇太后懿旨的名义,立他为帝。
杨浩继位后,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操纵一切。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为瓦岗军李密击败,率残部二万人逃入魏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南)。
公元618年9月,宇文化及在魏县自立称帝,建国号为许。派人毒杀了杨浩。公元619年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杀。
~—~—~—~—~—~—~—~—~—~—~—~—~—~—~—~—~—~—~—~—~—~—~
越王杨侗。越王,名杨侗(公元?~619年),隋炀帝孙,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隋东都留守段达、王世充等人奉他为帝。在位不足一年,为王世充所废杀,葬处不明。
杨侗,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封为越王。公元617年,炀帝出游江都,命大臣段达等辅佐他,留守东都洛阳。杨侗以东都为据点,与瓦岗军激战。炀帝被杀的消息传来,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公元618年5月拥奉他为帝,改年号为“皇泰”。
杨侗称帝后,军政大权落入王世充之手。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称帝,废杨侗为潞国公,监禁于含凉殿。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允,重立杨侗。事情败露,王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后,又担心留着杨侗有后患,于六月派侄子王行本(即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带毒酒去杨侗处,他们见了杨侗,奉上毒酒,假意说:“我们来请皇上饮酒解闷。”杨侗知道此来不怀好意,难免一死,请求和母亲见上一面,王行本不准。杨侗信奉佛教,此时,摊开席子,点燃香烛,跪拜着佛像说道:“但愿今后不要再降生在帝王家了。”说完,饮下了毒酒。王行本见他一时不能死去,又急忙回去复命,便上前用布帛将他勒死。杨侗也称皇泰帝。
隋(581──618)
(1)隋文帝杨坚 ───── (2)隋炀帝杨广 ───── ─ 杨昭 ─ ──┬── (3)隋恭帝杨侑
581~604 605~618 │ 617~618

└── (4)隋越帝杨侗
618~619 ─── 唐灭隋 隋亡
谱表:
隋(公元581——618年)
都城:大兴(今陕西西安)
(1)隋文帝杨坚
生卒:541——604 64岁
在位:581.2——604.7
开皇(581.2——600)
仁寿(601——604)
被杨广所杀
次子
(2)隋炀帝杨广
生卒:569——618.3 50岁
在位:604.7——618.3
大业(605——618.3)
被于文化及勒死

(3)隋恭王杨侑 (4)隋越帝杨侗
生卒:605——619 15岁 生卒:?——619.5 ?岁
在位:617.11——618.5 在位:618.5——619.4
义宁(617.11——618.5) 皇泰(618.5——619.4)
禅位于唐,次年被杀 为王世充废之,次月被杀
唐灭隋 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