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23:33:47
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朱娟清 俞春明 添加时间:2009-9-7 23:42: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教学研究地位凸显。进修学校、教研室等部门开展了内容繁多、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意在让一部分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提升专业素养,成为区域名师。但是,受经费、名额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中的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参与上级教研活动。因此,扎实开展适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是缓解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参与上级教研活动少,研修经费紧张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9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结合省、市、区各级“领雁工程”,以“创新校本教研,提升专业素养”为理念,成立了教师发展合作社,积极打造“梅里教育”的校本教研模式——基于农村小学现状,培育自己的“草根名师”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师发展合作社——由参加“领雁工程”中的教师为社长,以学科为单位自主报名组成,并聘请区域名师、专家为指导,开展有重点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一学期来,合作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起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激活了校本教研机制,让广大教师在展示风采中感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1.“名师引路”,引领研究。
    学校创造条件邀请专家来校献课、作讲座,进行互动式的课改引领。如邀请市区学科带头人来校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邀请谢国良教研员做“解读教材,聚焦课堂”辅导等。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名师课堂实录视频(如窦桂梅、王崧舟等),进行组内观摩、集体赏析、个体反思和“磨课”实践。“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这些学名师之智慧,取名师之理念,觅理想之“真经”,行理想之步伐的校本教研活动,从实践的角度、理论的高度,为教师们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实现了农村教师视域的拓宽,理念的刷新和行为的改变。
    2.“百家争鸣”,展示风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充分施展教师个性和才华的舞台,也是给予学生生命成长的芳草地,所以课堂永远是校本教研首要突破的关口。据此,合作社以“课堂”为载体,紧紧围绕理想课堂的“三性”(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六度”(亲和度、整合度、练习度、拓展度、延伸度、自由度)寻根源,抓内化,把课脉,努力迈向理想的彼岸。如:师徒同上一堂课、行为跟进一堂课、新秀展示一堂课、对外开放一堂课、科研成果推广课、课题开展研讨课等。各类课堂既是一种“争鸣”,更是一种互动,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专业发展。
     3、“微格反思”,聚焦案例。
    尝试拍摄合作社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挂到校园网站上。在备课组活动时,全组教师观看录像,对课堂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回答等细节一一点评,以小见大,反思课堂教学。这种微格反思,不受时空限制,能有效地映现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如此反复,不断聚焦,优化教学的思路,改进教学的模块等便清晰起来,从而改变教师行走的方式:在反思中警醒,在惊醒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
    4.“微型论坛”,分享成功。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________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活动。合作社成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成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成长历程,让聆听的老师感受到,一名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才能使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合作社积极倡导“让工作学习化,让教学研究化”,积极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成员间互相分享成功的经验,引领大家打开心扉,吸纳智慧,共同成长,让每位成员真正成长为自主的研究者。
    5.“送教下乡”,促进提高。
    合作社积极开展送课到完村小的活动——“送经上门”。合作社成员每次精心准备课堂“送经课”,上出自己的特色,让完村小教师在“自己家中”也能听到好课,有好的收获,从而使“送教下乡”活动真正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
    实践证明,我校的校本教研自走上“教师发展合作社”之后大大优化了教师资源,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半年来,在各门学科中都涌现了一批新的领军人物:获得区市级赛课一二等奖有6人,获得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10人。简而言之,“合作社”改变了教师被动参与的局面,激发了每一个教师校本教研的极大热情,从而形成了一套特色化的“梅里教育”校本教研模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