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上涨须警惕两个反常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9:44

中国油价上涨须警惕两个反常后果

(2008-08-04)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陈绍锋

  中国国家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人民币,调整后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达到6980元/吨和6520元/吨;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

  一般认为,油价上涨将抑制石油需求增长,从而有助于废气减排,改善环境。同时,油价上涨后,补贴的减少甚至取消,又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然而,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却应注意这两方面都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什么?

反常之一:

政府财政压力不减反增

  据称在油价调整之前,中国国内炼油企业每生产一吨油就要亏3000元左右。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因亏损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中国政府因此采取补贴及税收返还等措施,来弥补石油企业的亏损。

  2005-2007年政府向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共补贴近200亿元人民币。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不断扩大,政府对中石化的补贴在2008年一季度达到74亿元,而单在四月份就补贴了71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财政部对中石油及中石化2008年2季度的部分进口成品油,共计100万吨汽油和250万吨柴油,采取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随后对原油进口亦实施先征收17%的增值税,再返回征收额的75%的补贴措施。

  油价上调后,因为终端的消费者承担了油价上涨的部分压力,石油公司在炼油板块的亏损大大减少,因此,政府完全有理由减少甚至取消对石油公司的财政补贴,政府的财政负担将相应减轻。这种结果在很多国家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中国,这种简单的逻辑推理却不一定适用。  原因在于中国各级党政团机关、军队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保有庞大的公车队伍,油价上调不会也不能影响这些公车的使用。除事业单位外,这些机构遍布从中央到省、市、县乃至乡的各个管理层级。公车,理论上是为了满足政府或单位公务需要而添置的,是相对于私人拥有的车辆而言。 购买、使用、维护和保养这些公车都需要依靠政府财政,大多数公车配有专门的司勤人员。

  由于公车的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公车私用现象异常普遍;而且因为官本位的身份观,使豪华车情结不可遏制地蔓延,许多公车都是大排量、高耗油的车型。因此,公车往往比私车更耗油,政府为此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公共财政资源。

  据统计,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但出租车的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2004年中国公车数量已超过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远远超过中国的军费开支,也大大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尽管公车改革喊了十几年,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车改”要么变成干部变相增加福利,要么就是越改公车越多越奢华。政府汽车采购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已占政府采购总金额的四分之一。

  油价的上涨并不会对这些公车的使用者构成压力,相反,将驱使更多权力层及接近权力圈的人减少私车的使用而转向公车。油价上涨所造成的公车耗费成本的增长自然也要落到政府头上。

  因为相关统计资料的缺失,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油价上涨将导致多少公车耗费的增长,但粗略估计,政府为此付出的支出依然庞大。

  假设百公里平均耗油量为10升,用的是93号汽油,按一年跑1万公里计算,每年消耗汽油1000多升,汽油价上调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约提高0.8元,公车数量如果为400万辆,油价上涨后公车燃油费将在原来基础上每年约增加32亿元。  因为国内油价仍然低于国际油价,中国仍然面对油价上扬的压力。如果国内油价继续上调,意味着政府财政将变的更加沉重。因此,如果不改变公车私用泛滥的现状,整个社会将不得不付出了更加沉重的财政、环境与资源成本。
反常之二:
环境污染不一定减轻从理论上说,中国油价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本应能推动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减少石油消费,推动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而减少污染和废气排放,改善环境。但这只是油价上涨可能产生的一种情景。

  另外一种可能的情景是:油价上涨,为了节约开支,除减少用油外,更多的家庭和在华企业将转向使用更便宜、更便捷的可替代石油的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或可替代性能源等。

  但是,除了经济成本的影响,替代性的实现也取决于各替代产品能否便利地被获取。如在2004年发生电慌时,尽管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但浙江不少地方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完成定单的需要,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小柴油机组发电来维系生产。

  同样地,油价上涨可能将导致上海市民和企业更多地转向使用天然气,但因为全国很多地方如江西没有管道天然气,这种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综合来看,由于中国的各种能源价格并没有理顺,而鼓励各类新能源和可替代性能源的政策也不到位,尽管煤炭价格也随着油价攀高不断上涨,但相比其他种类的能源,煤炭在价格和获取的便利性两方面显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如在东北地区,2月19日原煤的车板价为395元/吨(含税),按照1吨原油约等于1.43吨标准煤的热值,显然,煤炭的价格大大低于石油(柴油7040元/吨)。因此,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完全有可能导致更多煤炭的利用,特别是在冬季出于取暖和热水的需要。

  目前,中国煤炭84%用于燃烧,相对落后的燃烧方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产生了大量的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等,而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常常造成地面塌陷、破坏水系等。

  尽管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运用洁净煤,但洁净煤的运用还不普遍,而且煤净化过程本身也要排放很多废气。

  因油价上涨而导致的财政压力加大和环境污染加剧,目前还只是两种可能的反常情景,但中国政府完全有必要未雨绸缪,早作预防和准备。因此,政府在调高油价的同时,应该注意做好配套政策的改革和协调,以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作者为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