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9:42
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后果怎么办 

解读物价上涨三大原因

    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正确看待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化

    近期玉米等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涨价既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粮价上升,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粮、油、肉蛋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因此,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较低基础上发生的,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一种合理补偿。

    猪肉、住房等商品供求结构失衡,供不应求或需求过旺等原因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前期仔猪、猪肉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等原因,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正常年景农民一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不过100元左右,但要承受的市场风险较大,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由于近期肥猪存栏锐减,猪肉供不应求,刺激肉价不断上涨。

    近期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可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刺激调动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当然,物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 

 

    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为克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部分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最近陆续采取措施,对低收入群体和大专院校提供一定的补贴。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需要发展生产、改善供应。既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综合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有关各方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包括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管、扶持生猪生产、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持灾区物价稳定等。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要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食品生产,同时要从严控制玉米等粮食深加工项目,确保食物供应安全。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适当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防止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投资反弹。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住房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涨价项目。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补助标准,努力使低收入群众、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由于价格上涨具有一定惯性,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CPI涨幅将达到3%,全年涨幅可能高于3%。

  这位负责人介绍,物价上涨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观点PK台:猪肉继续力推CPI上涨?

  经济学家:猪肉不会供不应求
 

 

  经济学家赵晓对本报记者表示,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去年食品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食品价格就出现上涨,一直到今年出现持续上涨的情况,接下来几个月还会有一个持续上涨的过程,所以,占CPI比重较大的食品影响了今年以来几个月的CPI涨幅的加大。

  他强调,这轮食品的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现阶段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加上国家对农民饲养生猪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农民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生猪的生长周期又较短,所以经过几个月调整后,猪肉不会出现供应不足局面,价格也会相对稳定。刘春香

  行业专家:不敢也很难预测走势

  按常规夏季应是猪肉销售淡季,但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的最新检测数据显示:7月6日,全国猪肉每千克批发价格一举突破18.05元,一周内竟上涨了1.1元,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

  对此,上海市肉类行业协会秘书长郁麟驹也颇感困惑。郁麟驹表示,这种反季节性涨价的确有些不正常,但归根结底仍是生猪货源紧张所致,由于养殖户补栏需要时日,因此短期内价格回落可能性不大,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的到来更会带动消费,届时猪肉价格应该还会再次大幅上涨。至于今后的猪肉价格涨幅究竟还有多大,郁麟驹表示目前既不敢预测,也已很难预测。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影响大

华商报

   记者昨日从省物价局获悉,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走高,目前仍呈上涨态势。物价部门分析认为,当前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属温和性上涨,多数群众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对低收入者影响较大。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走
高,3月—6月连续4个月突破3%年度物价调控警戒线。食品类价格涨幅为7.3%,居八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之首。目前,物价仍呈上涨态势,没有出现回落。

    物价部门分析认为,当前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属温和性上涨,仍处可调控区间。

 

一是物价上涨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上半年我省GDP同比增长13.8%,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5.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率仍超过或接近两位数;二是扣除粮食和能源资源价格恢复性上涨、合理回归的因素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仍较平稳;三是食品价格上涨除主要对城乡低收入居民和大中专在校学生生活影响较大外,多数群众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另外,当前出现的这一轮物价上涨是全国性的,对不同经济发展省份、不同的居民家庭影响是不同的。食品价格上涨对收入低的家庭影响大。据对我省城乡低收入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和近期食品价格涨幅的直接影响测算,城乡低收入居民每人每月增支3.7元左右,大学生增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