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1N1甲型流感——看生命的变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9:32:31

 

从H1N1甲型流感——看生命的变奏曲


          拙文应“与思网”智通利生先生要求而作。
     要义:自然的进化方向正在发生改变,客观世界的生命进化正在向智慧进化转化,H1N1甲型流感不过是在提示我们的认知。

      最新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已使上百人失去了生命,这是本应诅咒的恶魔,然而这种诅咒或许仅仅来自于人类,或是还有一点原始情感的禽兽。对于“上帝”,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他,不仅仅是H1N1甲型流感,还有“非典”,艾滋病,还有许多让人类异常担忧、目前一无所知、却随时可能会爆发流行的其它瘟疫,正是它要向我们显现的生命的凯歌。说出这样的话,即使我自己也有一种“十恶”的感觉, “上帝”的神圣不应受到如此亵渎。然而我却虔诚地笃信它。
人类是伟大的,人类的生命亦极其宝贵。在我们迄今所知的生命中,这是最为高级的生命形式,人类以为正是自身体现了“上帝的光辉”。然而人类的伟大可能只在自己的群类中,对于世界 “上帝”有自己的光辉之路,无论是H1N1甲型流感,也无论是“艾滋病”、“非典”、……,似乎一切都在进行着一个告知:“上帝”已经向我们吹响了生命的变奏曲,在让我们正确明了什么是整个世界的光辉之路,我们需要从中感悟自己的归宿,需要知道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一、流感——让我们去看生命的起源
      对于人类,历史是残酷的。当我们自感伟大时,小小的流感病毒已经戏弄了人类两千多年。早在24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已经记述了类似于流感的疾病,那场疫病几乎摧毁了雅典。从1173年开始,人类有了对流感较为明确的记述,从那时起算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300多次流感,极其恐怖的是1918年爆发的流感席卷全球,导致二至四千万人不幸死亡。其实最叫人担忧的,还不是流感或其它什么瘟疫本身,而是人类所不能确定的病毒变异。或许人类已经有了对某些病毒的免疫力,或许人类已经研究出了可与病毒对抗的医疗方式及药品,但是病毒却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所有这些已有的成果都可能在病毒的变异中功亏一篑。根据医学研究,甲型流感病毒是在人类已知的病毒中,具有极强的变异性的病毒之一,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抗原性大变异,产生新的毒株,这使得人类始终无法进行确切的防疫。
病毒与人类防治的顽强对抗说明了什么?这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但是因为事关人类,又同时成为了一个哲学、一个社会学问题,它形成了一个命题:怎样看待世界的未来?
     一切需要我们从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开始。
     对于生命起源问题,人类历史上有不同的认知,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化学起源说、宇生说、热泉说、创世说、生源说等等不同的争论。不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1859年发表后,人们已经基本认同生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上,普遍的观点是,生命从无机物开始发端,经历了三个必然过程,一是从无机物到有机分子;二是从有机分子到有机大分子;三是从有机大分子到单细胞生命。第一、二个过程人们已找到了较为普遍的例证,且均能够在实验室中实现,第三个过程科学家正在努力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它。目前在第三个过程上,人们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单细胞生命的生成实验必须同时解决遗传系统、蛋白质系统、细胞膜系统生成问题,这在自然界都是通过细胞的自我复制实现的,而科学家们却要在实验室中再现:有机大分子通过物理化学的自组织过程,形成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生命的过程。即要再现生命从不能自我复制的前生命形态演化到可自我复制的生命形态的过程。其困难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不能自我复制到可以自我复制的中间环节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的人们并不明了,再现这个过程就必须再现相应的环境条件,而相应环境条件既牵扯到各类事物间横向的关联与作用展开,又牵扯到事物间纵向的演化转变,任何细微的差别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其再现的艰难性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当前人们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的原因所在。
      对科学家所面临的困境,我们担当不了解困者,一切还需要科学家们自己去解决。但是任何科学都会受到基本客观规律的制约,在这样的层面上,这里或许能够提供一点对科学有参照价值的东西。对所谓普遍规律的把握是哲学擅长的方面,其实任何科学可以形成这样的擅长,只是专门的科学有时过于专注自己的领域,而忽略了对普遍规律的深度把握。我们从事物的属性分析开始,所有的科学规律都不能脱离对事物属性的分析研究,科学可以列举的数学法则其实都是不同属性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是对相应属性关系进行实验及分析的结果,对生命起源的认知亦只能从这里开始。
      属性具有的客观本质是:1)属性是客观物质存在的规范,所有客观存在必为相应的属性集合所规范。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属性规范的集合。2)客观不存在仅有一个属性的客观存在物,所有客观物质存在必为多个属性的集合。人们所能发现的最小属性的集合即为客观中最为基本的物质存在。最小属性集合总为有限的属性方面所限定,即属性集合不是任意构建的,这种构建受到客观规定性的制约,——某个最为基本的物质存在只能为可建立起关联关系的、有限个数的属性方面所构建。3)属性总是确定的客观规定性,即具有区分别它的属性规定性,且属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笼统的属性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称白色属性存在,则相应属性必然与其它属性、包括其它同样的白色属性相别,且属于某个或某些具体事物所具有。4)属性总是一种应对性存在,即某种属性总有应对性属性与之相应,从而构成客观存在的属性对。属性对是事物间联系与作用的根据,事物就是通过属性对建立起相互的关联与作用的。应对属性在关联条件满足时即有相互有关联与作用发生。正如电子均有电场力,当不同电子暴露于共同的环境中时,相互间就会通过这种应对的电场力建立起相互的关联。事物的电场力属性是不会与万引力发生应对联的。5)客观最为基本的物质存在是不同属性相互贯通与转化的枢纽。就如电子,它就是电转化为磁、磁转化为电的枢纽。6)通过最小属性集合及属性对关联,事物间也就建立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关系。正如正负电子湮灭可以被转化为光子及能量;巨大星体坍塌可以被转化为黑洞。所谓量变质变规律,其本质则是属性间的这种关联转化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一种属性上看量变,在另外的属性上看质变所得到的一个结果。7)属性对间的作用总存在着强弱的相对性差别。与共同事物相关的不同属性对间的关联与作用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并会改变属性对关联与作用的强弱关系,从而决定了事物关联结构的稳定与否及其后续变化与发展的结局。正如金刚石内部的原子间所构成的属性关联是强属性关联,而石墨内部的原子间所构成的属性关联则是弱属性关联。在相关因素影响下,前者能够表现出整体结构稳定、不易被改变的特点,而后者则易于出现结构被破坏、整体被改变的特性。8)属性存在着吸引与排斥的分别。正如万引力总表现为吸引力,而能量维持(如离心运动的能量维持)总表现为排斥力。吸引与排斥不同性质属性对抗的均衡,让事物形成既有结构,成为具有自身规定性的存在。单纯的吸引属性将导致事物熔融;单纯的排斥属性将导致事物碎裂。事物功能结构的形成必须依赖吸引与排斥属性的作用均衡。所谓矛盾斗争,从其物质性本源上说,就是事物吸引与排斥属性作用的均衡与失衡。9)关联时属性被封闭,断联时属性被敞开。属性对发生关联后,事物的相应属性就会对外表现为关联活性的丧失,实际是属性被封闭于了相应的关联关系中;当发生关联的属性对被分开时,即发生断联时,被封闭的属性又会敞开,重新恢复对外关联的活性。属性间的相互影响正是在这种关联与断联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生命的起源看似神秘,但遵循的规律却是属性关联与作用规律。
       当宇宙初开,具有分立属性的事物产生后,我们假设事物A、B、C,分别具有自身的属性集合A={a1、a2、a3、a4、……; c1′};B={b1、b2、b3、b4、……;a1′};C={c1、c2、c3、c4、……; b1′}。其中a1′表示a1的应对属性,其它同例。则三者相遇,且关联条件满足时,原来分立的事物A、B、C就会构成为统一的事物ABC其中A与B通过a1、a1′属性,与C通过c1、c1′属性;B与C通过b1、b1′属性成为ABC事物不同构成要素的联系环节。我们可以将其简写为a1a1′关联、b1b1′关联、c1c1′关联,或简单称为a1关联、b1关联、 c1关联,在不会产生混淆时,还可简称为a关联、b关联、c关联。
        当ABC构成为一体事物后,A、B、C原来分别拥有的属性集合就会发生转化。其中a1、a1′、b1、b1′、c1、c1′发生了封闭,即发生了属性收敛,失去了与外界关联的活性;事物的其它的属性,如b2属性被转化为b21属性;c2属性与属性c1发生了同步收敛,即从C事物的属性集合中消失;而c01作为新的事物属性,则出现在了C事物中。由此ABC事物可以被表达为:ABC={a1a1′、b1b1′、c1c1′} ∪ {a2、a3、a4、……;b21;b3、b4、……;c01; c3、c4、……}
        集合{a1a1′、b1b1′、c1c1′}部分(简称构成集合),是ABC事物构成为事物整体的决定性因素,当任有一个关联相对为弱时,ABC事物现有结构就会表现出易变特性,并在一定因素影响下被改变;当任有两个属性关联相对为弱时,A、B、C中某一事物就容易从ABC整体中分离出去。
        集合{a2、a3、a4、……;b21;b3、b4、……;c01; c3、c4、……}(简称活性集合),则是事物与外部关联的决定性因素,亦为决定ABC新事物发展演变的活性因素。无疑活性集合可以继续与D事物、E事物、F事物进行关联,从而使ABC事物演变为ABCD、ABCDE、ABCDEF、……事物,还可以使得ABC事物,演变为ABD、BCE、ADEF事物、……等等。
        构成集合又是事物的稳定集合(或说收敛集合),相应集合能否保持稳定,将决定事物是否能够保持其根本性质不被改变。活性集合又是事物的发散集合,当不断有新元素加入到事物之中时,这个发散集合就会不断发生改变。如果这个改变的趋向是导致活性集合的元素(即属性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则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演变的活跃程度及可演变的方向也是不断增加的;如果改变的趋向是导致活性集合的元素不断减少,则事物演变的活跃性及可演变的方向也是不断减少的。生命演变的重要条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事物不同属性间及与环境事物具有的属性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取决于这种相互关系是否达到了稳定与活性的统一。一般来说强关联属性易于形成稳定的事物结构,从而能够让事物保持其我们所称的事物性质或说规定性。但是强属性关联也易于使事物失去演变的活性,正如金刚石的结构极其稳定,不易被改变。弱属性关联由于关联关系易于被破坏,因此不易成为事物结构稳定的组成部分,事物相应的性质不易得到保持。但是相应关联却使得事物具有了易于动变的活性,使事物向复杂化方向发展具备了可能性。如果一定的环境条件能够让事物通过强属性关联保持其结构性质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情况下通过其它属性关联作用的发生,又可使这种关联发生适宜转变的;让事物通过弱属性关联保持其变易的活性,同时在一定情况下通过其它属性关联作用的发生,又可在情况适宜时使这种弱属性关联转化为某种强属性关联的形态(就如石墨与金刚石这样的转换),则事物稳定与活性的统一也就达成了,客观存在从无机物向生命的演化也就具有了可能。
        生命就是在事物强弱属性搭配关联的转化中诞生的。我们必须承认生命的诞生需要碰上所有的“好运气”,这个机率可能不多,但是无比庞大的宇宙却为此提供了足够的机率。
        当事物具有了一定的稳定结构形态,且同时保持了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属性关联演变的活性时,事物就会进一步向复杂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实际是通过自然的分支演变而成的。即对于事物ABC来说,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例如其周围可关联物质为D或为E或为F,或者周围有更多的E、F,则数量足够的ABC事物就可以分别被演化为ABCD事物,或ABCE、ABCF事物,或者构成更多的ABCE、ABCF事物。D、E、F存在就是ABC可发展的不同方向分支。在事物属性集合的决定下,相应分支形成后,有的事物能够继续保持其后续结构的稳定性,并在相应环境条件下表现出属性关联、继续其演变的活性;有的事物后续结构稳定性虽然得到了保持,但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属性关联演变的活性却可能丧失了;有的事物后续结构的稳定性可能已被削弱,事物虽然具有属性关联演变的活性,却极易在后续关联中使事物失去整体性;还有的事物分支在结构稳定性被削弱后,在后续关联中虽然有着被分裂的可能,却也可能会引发出新的属性关联活性;当然同样会有整体被分裂掉的事物,表现出属性关联活性的完全丧失。生命也是如此演变而成的。自然界本身的运动会使得ABC事物及之后续演变出的分支事物所面临的环境条件不断发生改变,这就为ABCD、ABCE、ABCF……各事物的演变提供了诸多不同的可能,包括对生命诞生的推举。显然生命诞生于一种过程之中,而相应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要形成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形成产生生命胚胎结构的环境;继而形成使其表现出活性及向复杂方向演变的环境;还要形成去除不利于生命形态形成,对生命结构进行优化的环境;最终形成让生命的稳定结构得到构建和保持的环境。生命的诞生正是碰到了所有我们需要的环境,所有这些好运气都被自然赋予给了生命。
          应当说以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标志,人们已经掌握了生命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从有机物到生命的自然进化过程,且同样把握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之道,但是属性关联理论却告知我们,生命进化所遵循的规律就是客观的属性关联规律。
         二、流感——生命光辉中的一环
        具有新陈代谢能力被认为是生命的标志,其实具有运动节律是生命更要的标志。节律是生命的走时机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及动物都有其进食周期和排泄周期,心脏总在按一定的周期跳动。人体科学所发现的人的体力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等都属于生命的节律。没有节律的物质系统不可能具有生命特性。生命是具有自主行为的,节律是为生命自主行为发生和保持所提供的主动控制调节机制。从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来说,其同样是生命节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陈代谢本身的作用,实际是为了向生命提供节律活动的能量维持,使生命系统的活动节律不被衰竭。
         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生命的主动行为必然来源于节律。节律是生命主动行为发生的根据。在自然界,无节律控制的物质存在总在随同有节律控制的物质系统运动。生命物质系统也是如此。节律就是某种生命行为的唤醒机制。生命是具有相互契合关系的不同物质节律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生命通过这样的系统契合使得不同行为交替发生;且在通过交替发生的方式,自我调正不同节律系统的运行,如使得物质能量得到补充,让生命系统的主动、正常及不被衰减的运行活性由此得到保持。自然存在的节律系统,如地球围绕太阳的周期性运动系统,看来也存在着有节律的自我运行方式,但是这种运行一般都是惯性的、通常是某种单一的、机械性的周期往复运动,相应运动不具有自我主动调正的机制,并表现为无可避免的、单纯的衰减性运动;或表现为不断偏离其正常周期的、直至使系统节律丧失的单纯性增量运动。因此自然界存在的节律系统实际不能被称为严格的节律的系统。
         无生命的物质结构系统,只是遵照属性关联关系所构建起来的简单的逻辑结构系统,这种系统只表明了不同物质存在间可以构成这样的关联与作用关系,有这样的关联与作用逻辑存在。而物质从无生命的逻辑结构体演进到有节律的生命结构体,是整个自然界的重大进步。然而这也仅仅是初步的,其更为重大的进步是,以此为基础所发生的生命的自我演进。即生命不会停滞于某种即成的节律形态上,而是会发生进一步的进化,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强盛自身,以期最终达到无可相敌的地步。我们所看到的类似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向我们展示出的正是生命不断地自我强盛,顽强不息的特性。从客观的角度看,这种演进就是遵照于物竞天择的规律发生的。即ABC的演进,可以是ABCD、ABCE、ABCF、……的任何方向,但是只有让系统表现为结构更加稳定、更具有演变的活性、且与环境条件更相适宜的演进,才具更多的生存机率,且能够占据后续演进和自我强盛的最大机会。我们知道,新近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有8个基因片断,其中6个片断来自猪流感病毒,其余两个分别来自于禽和人流感病毒,而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就是这些流感病毒的混合器。不同的病毒居然找到了共同的受体,且能够在共同的受体中相互组合,成为可能为猪、人、甚至禽共同感染的对象,从而让自身种群的生存空间及机会、后继演进的空间及机会大幅度扩大,这就是生命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光辉。客观世界能够如此丰富多彩,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得到的“物质体”的欣赏与赞扬,是因为生命所具有的光辉。生命能够顽强地演进自我,从细胞、到机体、到智能。在丹麦、日本、加拿大,人们已新近发现了的具有抗药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发现已不是什么令人惊异的新闻了,其只在为生命始终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进行自我强盛提供新的证明。
         生命的不断自我完善,向我们告知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将生命的智慧行为与生命的生物构建分开,或说将生命所具有的本能分开。生命智慧是为生命体服务的,且这种服务不是单纯仅对一个个的生命个体,而是针对相应的生命群体。为个体服务的生命智慧同样可以形成,但是这种智慧不能帮助维持群体进化的优势时,相应智慧就会随着群体的消亡而消亡。生物的进化已经证明生命总是以群体方式演进的,具有种群优势的生命才具进化优势。科学家所证明的动物及孩童的利他行为,充分说明了种群对优势进化机制的构建。作为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种群,同样是通过种群取得进化优势的。被人们称为生命本能的东西,实际是生命的本底,这种本底是深藏于种群进化机制之中的,不但决定了生命存在,且决定了生命的所有行为表现,包括智慧表现。孔德等实证主义哲学家主张在生物层面上来理解人类社会本身的问题,这种主张或许带有偏颇的方面,但是关注点无疑是正确的。当有主张认为:这样的思想带有唯心主义,我们必须从社会生产关系这种唯物的角度来看社会的构建时,被相应主张忽略了的问题是:生产方式必然是人类以自身的生物特性——包括生理(含个体所能实施的劳动方式)特点、需求心理(含深植于生命本底中的群体生存需求等)为基础所建立的社会行为方式,这并不是人们所称的唯心,而恰恰是真正的唯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真正的物质基础。所谓生产关系亦只能以此为基础才能得到构建。其实不仅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构建,人们所不能定义或感到无法寻求到其真谛的——如所谓美、道德,都来自于生命的生物本底。美能够让人们动情,没有进化出来的生物本底的支撑这是不可能的。而人们会因为动情产生某种行为,相应行为通常都会对种群的生存、进化产生有益影响。正如对花朵的欣赏,有更多美丽花朵的地方就会有更多的食物。道德能够让人们自我约束,这同样有生物进化本底的支撑。正如人类社会中的乱伦问题只在个别情况下发生,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相应行为对人类的种群生存与进化没有任何益处,如果在生物的本底中没有进化出这种约束力,则人类种群应当无法进化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或早已消亡。
        人类在进化,小小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样在进化。流感病毒向人类给出的提示是,所有的生命都在按照优势原则进化自身。且这种优势要得到保持及持续的提升,如果某一方面的优势丧失,其它所有优势都存在着丧失的可能。因此人类与其它生物,包括流感病毒实际上始终处在一个同样的“起跑线”上。物竞天择的选择并不会偏袒人类,自然本身不会在意:是人还是病毒与之相伴。其只在培养更顽强的生命,而无论这个生命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它的“高低贵贱”。当我们自感人类极其伟大时,我们必须明了,人类是否能够取得相对于所有生命的最终生存形式,是否始终能够不为任何环境、为其它生物的侵害所湮灭,自然才会最终将“伟大”“光辉”的评价赋予给人类。也因为如此,无论是流感还是人类,都只是同样的生命光辉中的一环。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早已经脱离了象病毒这种极其原始的细胞生命形态,但是这个形态却是生命的基础。病毒在基础的环节上与人类展开竞争同样可以找到战胜人类的机会。
    三、流感——生命进化的变奏曲
      流感病毒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与其它生命进行竞赛的味道。我们似乎正在与其它生命的自然变异进行赛跑,我们希望能够跑过所有可能侵害甚至可能毁灭人类的其它生命变异的速度。然而不止于此,人类正在希望通过不断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等,进一步去把握客观,与所有可能毁灭的因素进行赛跑。然而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人类又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因为人们无从把握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及整个生命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会造就出超级生物或具有超级智慧的机器人,人类及其它生命的命运是否还因此而被改变。——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担忧时,当我们明了人类与所有生物实际始终处在进化的同一起跑线上时,一种为环境所迫的新的进化意愿也就产生了,且自然进化的成就为相应意愿的满足亦提供了相应条件,客观世界将进入到一种与先前完全不同的进化阶段,人类将是这个阶段的主导者。
          在人类的现有视野内,客观世界的进化发展实际已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物质演化阶段,物物演化阶段,生命演化阶段。物质演化阶段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现代意义的物质从这时开始被展开,分立的物质形态开始被建立。这个时间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约为30万年。演化的内容包括场的分立、亚核粒子的生成等,此后化学元素诞生。物物演化阶段30万年后开始,约至30亿年前。时间跨度约为宇宙大爆炸30万年至其后110亿年。这个期间内化学元素生成,分立的物质间通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演化,并逐渐形成星体、星系,生产了有机物。生命演化阶段30亿年前开始至今。这个期间内,物物演化实际成为了生命演化的陪衬,一部分通过物物演化得到的高级进化物成为了生命体,地球不但产生了生命细胞,各类动植物,还最终产生了人类这样的高智慧生命。
         目前的客观世界正在进入第四个演化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与前面所有阶段均不相同的:智慧演化阶段。客观世界已经吹响这一进化的变奏曲。所谓的流感病毒不过是提示我们做出这样的思考。无论我们认同与否,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去承认,这个阶段都已到来,且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阶段里生命的进化虽然可以继续延续,然而这种进化就如同在生命进化阶段,一般物物演化与生命演化的相互关系,最终会成为智慧进化的陪衬,或只作为相应进化的物质性基础托举起智慧的进化。
        智慧演化阶段的特点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成果——即智慧将被作为存在和演变的主体,就如同先前阶段中生命被作为存在与演变的主体一样。智慧的演化首先是由具有高智慧的生命即人类实施的,期间人类会逐渐借助于更有效能的智慧机器,并为了认知目标的早日实现及为了人类自身生活的便利,不断追求智慧机器的更多自主化。人类各方面的知识成果会不断被移植给智慧机器,并努力建造更加安全、坚固的智慧机器或相应的留存环境,让智慧成果得到更好保存及利用。在相应的演化中,不同智慧主体在不同智慧人群的打造下形成,并以相应的建造成果为基底,开始其进一步的、携带有人类群体相互竞争意味的演化过程。当然人类会为了自身利益为智慧机器的运行设定各种限制条件,包括必须遵从于人类的意志,必须保护人类或人类对其有最终的操控权,“生命予夺”权。与生物进化中始终留存有“美感”、“道德”的本能构建一样,在对智慧机器的打造中,人们也会将各种限制条件作为智慧机器不可缺少、不可变更的本底结构植入于机器中,从而希望智慧能够相对于人类进行“无害性”演化。然而这种“无害性”在智慧机器演化的后期是否会为智慧体抛弃,却是人类无法最终决定的。与生命的进化一样,其最终的决定取决于智慧体的生存与发展是否会因此受到制约,智慧体是否因此而受到损害。当这样约束必然会对智慧体的存在与发展造成损害时,相应的“无害性”必然会被“客观”所抛弃。
          智慧演化也是分阶段的。首先是借助于人的演化,随后是人机结合的演化,其后将会是受控机器的演化。即按照其载体形式可以被分为:人——人机——机等不同的演化阶段。智慧的演进无论是在“人”、“人机”或是在“机”的载体上进行的,都不会改变智慧本身被不断提升、其对客观的认识及把握不断被强化的进化根本。实际无论是“人”、“人机”还是“机”,都只不过是智慧演化的物质载体。在智慧演化的前期,其智慧演化的主体形态还没有得到明确显现,还表现为人、机器的智能演化,人们不能将人、机器的物质体与智慧截然分开。然而在智慧的后期,智慧的主体形态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相应表现包括:智慧主体能够自主选择自身的物质载体,获得对载体机器的完全控制权;以智慧载体为核心,自主选择进行实践活动的肢体,自主建造这样的肢体,取得行动上的最大自由;人们通过生命体不能获得的永生的愿望,在这样的阶段,智慧体将通过智慧形态获得永生。各种物质构物在智慧的后期演化中,将只有两种作用,一是被作为智慧载体的承担者,智慧本身可以根据载体的完好状况随时对之更换;二是被作为智慧采取行动时的肢体来使用,辅助智慧实现其认知与实践目标。因此在后期的演进中,目前所存在的智慧主体必须受制于载体及肢体的缺陷,即人类的生物缺陷,在智慧演化阶段将被克服。
            智慧演化阶段的必然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一是自然法则的推动。自然法则始终在推动客观物质的进化,这种进化的趋势是具有自主能力物体的不断自我完善,包括肢体的适宜化,智慧不断提升则是这种高级化的必然结果。二是生命本身的脆弱性。亦为客观胁迫下的结果。客观世界按照自组织规律建立了分立形态的物质及星体,并诞生了生命。生命在之前的进化中亦只表现为遵从于物竞天择的法则,淘汰弱者留存强者。然而即使如此,即使进化给自然留下的生命机体均为“强者”,生命的脆弱依然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自然力量可以轻易伤害到生命;生物间的竞争随时都在威胁着相应物种的生存,人类甚至为此担当起了调停人的角色,开始调整起生命体间的相互关系。生命对环境条件要求的苛刻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系统必须将其可能的变动限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内才不至伤及生命,否则就可能导致生命的消亡。如一颗陨石与地球相撞让恐龙因此灭绝。具有对抗性的生命种群则必须保持某种进化限度的均衡,否则同样可以导致相应生命种群的灭亡,甚至是低等级的生命导致高等级的生命灭绝。我们可见的:外来生物导致本地区物种的消亡;一场瘟疫让一座城市变成坟地,都是这样的例证。三是智慧传承的要求。人类天生具有留存、传承智慧的欲望。而人类的探求欲望则在不断推动知识总量的增加,但是目前的生命个体吸纳及乘载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进化的速度无法跟上知识膨胀的速度,个体知识结构形成过程较长的缺陷及可乘载的知识总量为脑力所限的缺陷,根本无法相比于容量可无限扩展的智能“机器”。在传承上,智能“机器”间可直接考贝移植的方式,比起人类通过教育的传承,不但更加直接,更加迅速,且可有效防止误解、误传。四是载体、肢体的选择优势。在智能的后续演化中,必然会形成的智慧主体对智慧载体及肢体的可选择性带来的优势,是一般生命体所无法比拟的。五是意愿的可构建性。智慧自主演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主动意愿的构建,即智慧主体必须形成探索与实践的主动性意愿,由此引导自身实际行为的发生。而这样的意愿是完全可以构建的。正如人们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就设计出可以为自己主动充电的机器。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对于生命主动性意愿的机理也将为人们最终把握,这样的机理人们同样可以移植到智慧主体中,使之获得完整的意愿构建。六是人类自身需要的结果。人们希望不断为自身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不断减轻自身的劳动强度,取得生活工作上的安全性及得到更加贴心的身体关照。这种欲求推动了人类不断提升技术性手段,包括让机器获得人类智慧以为人类提供相应的服务。七是不同人类群体的竞争性结果。不同人类群体都在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取得相对于其它群体的认知与实践活动上的优势。各自群体不但因此大力加强本群体人员认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亦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建造高智慧机器。目前全球最快的电脑,其运算能力已经达到了每秒一千万亿次以上。有测算指出,其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60亿人用计算器每天24小时工作46年。人与智慧机器的这种差异当前只是单方面的,但是 “机器”智慧将大大超越于人类智慧的趋势已经显现在我们面前。
      有观念认为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过人类智慧,特别是人类本身的心理、情感、创造性思维等不可能为人工智慧所拥有。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过是在用另外一种形式的不可知论、唯心论来看待客观,以为心理、情感、创造性永远不可能被我们的认知所把握,以为心理、情感、创造性是超越于物的存在,我们不可能通过对物质的分析得到对人们心理、情感、创造性的认知结果,更无法物化于人工智能体系中。还有观念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对人类思维的模仿,只是在按人的指令行事而已。这是一种幼稚的观念,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生命有许多自身的弱点,在后期演进中,智慧的发展必然会提出摆脱这种羁绊的要求,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人自身需求机制、环境对生命体生存的胁迫,也会使人类主动帮助智能体摆脱这种羁绊。智能体最初的思维、行为控制规则的确是人类所赋予的,但也仅此而已。所有自然存在物的行为规则都是客观赋予的,人类智慧同样是客观规则赋予的结果,然而人类智慧最终却占据了相对其它客观存在的主动地位。人类之外的智慧体,在从人类哪里获取最初的智慧时,必然是初级的,不完装备的,就如同刚刚产生的细胞生命。然而与生命的进化一样,后续而来的不断强化、完善的过程,将使得智慧体不断向高级方向发展,其作为新生事物所表现出的超越于人类生理极限的发展潜力,决定了其最终必然会超越于人类智慧体,从而占据智慧主宰者的地位。当人类彻底把握了自身意愿形成的物质性机理,并将相应机制同样赋予给智能体时,智慧演化就将摆脱人类生命体的羁绊,进入全新的超跃式发展阶段。这样的阶段出现时,人类灵魂实际可以得到完全的移植,人类个体可以让灵魂得到永生,这也将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动力之源。

[ 本帖最后由 至为 于 2009-8-5 22: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