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3:15
2009年08月20日 10:3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49条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特别是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有一系列论述。
一、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5、2016页。)我国工人阶级利益同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崇高使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77页。)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谋求的并不只限于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3页。)。毛泽东对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还有许多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第二,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4页。)。第三,为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要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第四,党的主张和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3页。)。“我们任何一项政策的正确性都必须由群众来检验”(《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726页。),“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页。)。第五,共产党人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要“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4页。)。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死得其所,比泰山还重。
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党的根本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是其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因此,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很重视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1942年12月,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毛泽东对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物质利益的思想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1、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党的事业的成败取决于群众是否拥护和支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使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把革命推向全国,必须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他在一次会议的报告中讲城市工作时又指出: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759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也曾讲过要藏富于民,并引用《论语·颜渊》中的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强调只要人民富足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就高,国家也就会富强。
2、给人民以物质福利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党是领导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从而实现党的领导?1947年12月,毛泽东在讲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实现条件时指出:“要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页。)也就是说,我们党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切身感受到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进而接受党的政治号召,积极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来;同时也须教育群众,帮助群众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同他们利益的关系,他们当前的现实的利益同长远的根本利益的关系,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和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些都有利于群众信服我们党,拥护党的领导。“他们信服了,领导权就巩固了,否则会失去领导权的。”(《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3、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政治、军事的力量,是为着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09页。)建国后,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他再三强调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指出:“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须兼顾。”(《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988页。“如果大家生活不提高,革命就没有必要,因此生活福利都要逐步提高。”(《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0页。)可见,在毛泽东看来,我们党从事的一切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梁昌军
还原历史真相,揭秘人物轶闻,尽在手机凤凰网。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  人民群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博客】 战争表达是一个国家保护核心利益的最后盾牌
毛泽东为何喜欢向外国人“秀”英语?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毛泽东有“三怕”:怕泪、怕血、怕喊饶命!
毛泽东难以想象的简朴生活
建国前一位知识分子笔下的毛泽东形象
【视频】 《毛泽东的心理分析》:毛泽东的心理历程
【博客】 从价值目标管理能力的角度看国运
【视频】 93岁佛母喜欢看电视 至今记得毛泽东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