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20:22
越西县2005—2007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及工程管理的自查报告 [来源:越西县财政局 | 录入者:县财政局 | 日期:2008年11月11日 | 索取号:wn120-04001-2008-00033 | 浏览3317 次] 字体:[大 中 小]

       

 我县自2002年被国家农发办批准立项以来,至今已实施了六年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工程实施中,在州农发办、州项目办的悉心指导、督促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下,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调整充实农发办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制度,紧密结合越西实际,建章立制,规范程序,严格纪律,使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完善,工程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现就2005—2007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和项目工程管理两方面汇报如下:

一、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方面

县农发办除牵头并配合县项目办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外,坚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重点加强项目资金和财务工作的管理,努力做到对资金投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并举,规范资金的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我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完善。

(一)2005—2007期工程计划任务及投资完成情况

1、州级批复的计划任务:2005—2007期州级下达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任务为改造中低产田土3.31万亩。工程总投资计划2,01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1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504万元(由项目乡镇统一调剂使用,不计入总决算)。在财政资金中,中央级财政资金为1,008万元,省级财政资金为456.6万元,州级财政资金为50.4万元。州农发办下达项目管理费为52.5万元,县财政配套本级农发事业费60万元。

2、工程实施完成情况:3.31万亩的土地治理任务100%竣工,工程投资中财政无偿资金决算数为1,392.35万元,为财政无偿资金批复数1,512万元计划数的92.09%。其中:

(1)水利措施实际投资960.09万元,占计划批复89.84%。

(2)农业措施实际投资259.92万元,占计划批复100.12%。

(3)林业措施实际投资42.43万元,占计划批复94.29%。

(4)科技措施实际投资90.31万元,占计划批复96.49%。

(5)项目管理费支出39.6万元,占计划批复87.84%。

各项措施节余资金119.65万元。其中:

(1)水利措施较实施方案资金节余108.62万元。

(2)农业措施较实施方案资金超支0.32万元。

(3)林业措施较实施方案资金节余2.57万元。

[---分页---]

(4)科技措施较实施方案资金节余3.29万元。

(5)项目管理费资金节余5.48万元。

(二)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配套经费,充实人员,保障农发资金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农发事业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用款计划逐步拨付到位。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农发办充实了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工作人员,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

2、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的程序。

(1)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加大对工程资金全方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工程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并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县农发办对开发资金实行“三专、四定、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定开发任务,定投资期限,定岗位责任,定有偿资金还款责任;实行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记账凭证,统一记账方法,统一报账方法,并实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会计核算电算化。

(2)明确县级报帐制的范围。报帐资金为县级以上各级财政用于实施国家和地方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无偿资金,不包括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部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项目乡镇、承包农发工程的施工单位、科技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使用无偿资金的多种经营项目建设单位,均必须向县级财政报帐。

(3)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县级报帐程序

①筹集落实资金。上级农发部门下达计划后,县财政局在当年内将县本级配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县财政划拨到县农发办的工程专户和工作经费专户上。项目区乡镇按照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和投资计划落实自筹资金。自筹资金由乡镇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②选择工程建设单位。由项目办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各单项工程进行预算,对预算额度达到《招投标法》规定的单项工程,必须在四川建设网公告,实行公开招标;对预算额度不足《招投标法》规定的单项工程,参照采用比选等方法选择施工单位,保证了施工单位的资质和实力,从源头上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③拨(借)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付程序原则上由项目建设单位先垫付一定的资金,待完成一定工程量需预付资金时,先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拨(借)款申请,由监理公司对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鉴定并签署意见,再由县项目办对完成工程量进行核实,最后由分管“两办”负责人签字后,拨(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在工程竣工结算前,所垫付款项列“工程预付款”科目;工程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或承包人)凭承包合同、工程预结算资料、税务机关开具的工程完税发票等,到县农发办报帐,填写“越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结算报审表”并附项目乡镇及村组意见、监理单位意见、项目办技术人员详细收方单,经农发办财务人员审核无误后,转帐支付工程款,严禁现金支付,从而保证资金运转的安全。

[---分页---]

拨(借)工程资金的比例为,按工程进度分三次拨付工程资金,在工程验基监理公司和甲方工程代表签署意见后,拨付10%工程资金;在浆砌主体完成,监理公司和甲方工程代表签署意见后,拨付40%的工程资金;余下50%在工程验收合格后再行付款。三次按比例拨(借)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工作协调和霜冻气候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大额工程推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在推行以上制度的同时,在施工合同中明确,预留10%的工程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项目按合同规定运行期满(竣工1年)后,工程无质量问题,再将质量保证金一次拨付施工单位;预留5%工程款作为民工工资保证金,待6个月后,无拖欠民工工资情况发生,再将民工工资保证金全额拨付施工单位。

3、明晰报帐项目要素,严格报帐凭证要求。县农发办根据项目批复和扩初设计书,将每一项工程要素作为工程进度检查和报帐的对照依据。在坚持报帐票据与项目工程一致的同时,要求资料票据必须规范整齐,附件完整,报帐票据必须“三章”齐全,做到有经办人、验收人和单位领导审批签字。

4、明确职责,做好报帐凭证审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监理人员、项目办技术人员、农发办财务人员、县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报帐职能进行明确界定,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避免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①监理人员、项目办技术人员:负责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进度初步核实、质量监督以及报帐票据的标的与项目工程设计总量是否相符的初步审核。

②农发办财务人员:负责报帐凭证的收集汇总、报帐票据分类审核与收集、“三章”等手续完整审核,对报帐进度及各种票据的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初审,对报帐票据与项目工程设计任务是否相符情况的审核。

③县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负责审核施工合同、工程预算和建设用途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负责预付进度和额度的审批,负责报帐票据与项目工程设计任务是否相符情况的审批。

5、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各项控制制度。

①农发办内部严格实行“三个分离”:即会计、出纳分离;银行印鉴章和重要空白票据分离;凭证制单与审核员分离。

②严格控制对工程各项支出的现金支付。在2005—2007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一笔支出采用现金支付,所有结算的工程资金全部实行转账支付,从根本上杜绝现金支付过程中发生的违规操作。

③严格执行农发资金审计制度。在工程竣工决算后,由审计部门对所有农发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作为申请州级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分页---]

(三)规范各项技术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作形成的档案资料主要有:

1、项目工程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竣工报告、招投标及合同文件、质量评定资料、产品出产及原材料鉴定资料、工程照片资料、施工图纸、申报材料、竣工图纸说明书、工程概(结)算资料、监理报告等。

2、文件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上级批复的计划、指标等文件、信函,县农发办下发的实施分解计划、工作计划、总结,项目区上报的立项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财务会计资料: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帐簿、决算报表、完工情况表、有偿资金借款合同等。

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管理方面

三年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综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加强对工程检查、督促、指导,县农发办、县项目办及项目乡镇全体工作人员,放弃若干双休节假日,克服各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工程形象、施工管理及资金管理上坚持标准不走样,执行程序不变通,严把关口不放松,全面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州农发办下达的任务,为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通过州、县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及乡镇检查验收,一致认为:越西县三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设计合理,工程量与设计相符,工程质量、工程形象一年更比一年好,各项措施配置合理,切实解决了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新格局,农民群众非常满意。现将三年来的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三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严格执行批复,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1,896.3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92.35万元,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504万元。越西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31万亩,共涉及五个项目区,4乡31个村,总人口37,240人(其中,城镇人口706人),农业人口36,534人,劳动力15,289个,幅员面积32.6835万亩,耕地总面积5.7664万亩(其中:水田2.6932万亩,旱地3.0732万亩),人均耕地1.58亩,有林地3.9826万亩,牧草地2.26万亩,未利用耕地4.3915亩,中低产田土面积4.0202亩。三年来,项目区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3.31万亩,占中低产田土面积的82.33%。

[---分页---]

1、水利措施:排灌渠系工程共开挖疏竣渠道141条,长105.18公里,为任务量94.9公里的110.8%;衬砌渠道97.228公里,为任务量88.47公里的109.9%;修建过水路面8处,机耕道暗渠149处,配套人行桥、涵、闸、渡槽、便民阶梯等761处。共完成挖填土石方89,341m³。浆砌石方49,765.54m³,C8砼4,190.55 m³,C8埋石砼492.47 m³,C13砼7,071.15 m³,C13埋石砼197.55 m³,C18砼31.4 m³,M10抹面102,658.44㎡,M10勾缝3,925.99㎡,干砌块石287.41m³,使用U型槽2,217m。修建进水口拦河坝3处,总长85米。主渠道倒虹管50米,修建提灌站1座,装机75kw,扬程84米。

2、农业措施:

(1)机耕道建设:项目区完成整治、维修、新建机耕道46条,长36.925公里,为批复任务33公里的111.89%,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土壤改良:完成3.09万亩,为批复任务量3.09万亩的100%,其中平衡施肥技术推广19,880亩。秸秆还田推广11,120亩。农业局组织技术骨干到项目区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施肥,同时从越西县盛丰农资有限公司及越西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化肥496.7吨(其中:钾肥145.9吨,磷肥251吨,尿素99.8吨),调运1吨腐杆灵,均已按配方全部分发到农户。

(3)良种推广:2005—2007期购杂交水稻良种17,440公斤,推广良种12,159亩,为批复任务量18,450公斤的94.53%。其中,汕窄8号15,490公斤,推广10,599亩;D优162  1,950公斤,推广1,560亩。

2、林业措施:项目区完成造林1,411亩,育苗10亩,为批复任务量1,400亩的100.8%,其中在上涌、板桥两村种植甜樱桃198亩,在荒山、荒坡、路边、沟边、河边、河滩栽植农田防护林1,213亩,新建苗圃10亩(其中:西山乡2亩,板桥乡8)。

3、科技措施:

(1)技术培训:三年共完成培训项目区农民13,881人次,为批复任务量13,000人次的106.78%。印发技术资料15,200册,共进行农业技术、养殖业技术、烤烟生产技术及水果生产技术培训50期,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技术水平、改变落后的种植方式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分页---]

(2)测土配方施肥:在项目区取土样685个进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化验分析,根据化验结果、作物目标产量,制订配方施肥单分发到户,指导农民施肥。项目区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840份,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500亩。

(3)示范推广:示范推广11,400亩,为批复任务量14,000亩的81.43%。其中,水稻高产示范片3,400亩,通风植物营养剂推广3,000亩,施丰乐叶面肥推广1,00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推广1,500亩,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500亩,土壤肥力变化动态体系建设1,000亩。

(4)仪器设备购置:购买了电子水准仪、全站仪、光学水准仪、标杆、水准尺、测绳等测量工具。为项目的科学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项目开发效益

2005—2007期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实施,在项目区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通过治理,项目区达到了渠相通、路相连,农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农民增产增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从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明显实惠。2005—2007期改造中低产田土33,100亩,项目区复种指数比治理前平均提高0.19,新增灌面10,800亩,改善灌面15,500亩,新增除涝面积6,900亩,改善除涝面积6,300亩,增加机耕面积17,100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7,500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441.57万公斤,新增烤烟107万公斤,增产油菜籽178.8万公斤,新增无公害蔬菜830.77万公斤,年新增经济收入达2,011.186万元,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838.8724万元,人均年纯收入增加229.56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项目区农民“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2、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新增防护林1,411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1%,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雨水冲刷,减少了渠道泥沙堆积。同时,改造后使土地达到平、厚、壤、固、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增强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能水能旱,旱涝保收,保护了水土,涵养了水分,美化了环境,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步入了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页---]

3、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排灌设施得到了改善,缓解了农田灌水矛盾。通过推广科技措施,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干部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明显的增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群众从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实惠,使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工作的关注,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为越西农村繁荣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三)工程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三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本着统筹规划、集中成片、规模开发、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确保改造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使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健全各项制度,保证项目管理有序进行

2005—2007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四川省改造中低产田土技术工作要点》,组织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等有关技术人员实地踏勘,科学规划,编制项目初设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审定。在工作管理中坚持“八制”,即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制、合同制、审计制、效益评价制、业主制、责任追究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把“五关”,即规划关、放线关、材料关、安砌关、验收关,严格工程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工程完工后,监理公司进行质量检查并出具监理报告;农发办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县农业综合开发专家组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县级检查验收,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有序进行。

2、加强领导,强化前期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巴尔土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秀林,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华丰等任副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领导。前期工作是农发工作的最前端,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县项目办和农发办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特别在立项时,专门在项目区召开乡镇有关领导和群众参加的农业综合开发相关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科学规划,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将建设项目在项目区进行公示,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协助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夯实项目工程顺利实施的群众基础。

[---分页---]

3、完善招投标制度

我县2005—2007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引入企业进行投标,制订和执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公平、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对项目施工单位的选择采取公开、平等的招投标制度,防止暗箱操作。经工程队参与竞标后,由专家按综合有效报价进行综合评标,选出有经济实力、有技术专长的施工队实施工程建设,杜绝了人情工程、病害工程、豆腐渣工程。

4、建全制度,完善合同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企业低价中标风险责任金交纳制度、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资金全额垫资制度、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建设资金制度、施工企业与县纪委签订廉政合同制度,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保证了民工工资不被拖欠。

5、实行工程监理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与工程监理公司签订监理合同,严格实行现场全程监理,对混凝土、盖板预制件等随机抽样检查,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在施工现场,乡镇干部和项目区群众共同监督施工质量,农发办、项目办和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到项目区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

6、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措施的技术培训项目均由县农广校组织实施,各业务部门派出业务骨干,组成师资队伍,三年来,累计培训农民13,686人(次),农村实用科技对农民增产增收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在项目区就水稻、烤烟、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牲畜饲养等实用技术对农民进行了集中培训,专门编印讲义、印发技术资料装订成册,现场手把手、面对面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效果良好。

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解决土壤缺素问题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由农业局土肥站牵头组织实施,针对我县基本农田土壤缺素严重影响作物生长的现状,在项目区共取685个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的化验,根据目标产量,计算出有机肥及氮、磷、钾肥施用量进行配方,并填写了施肥建议单,发放到农民手中,指导施肥,开创了越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新局面。

8、加强项目工程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项目工程竣工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与项目乡、镇办理竣工移交手续。做到项目竣工,管护上马,明确管理主体,保证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县委、县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护纳入对项目区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奖惩体系,确立相应的分值,加大考核权数比例,在每年初的县委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缴纳责任金,强化管护责任。坚持谁受益、谁治理、谁管理,项目区以村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协会,制订管护公约,构建长效机制,切实抓好动态清淤、维护工作,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长效服务。

[---分页---]

  三、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和工程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体现在:

(一)在注重工程质量与形象的前提下,略有部分工程出于兼顾方便群众的考虑,在施工上对照设计方案有细微调整。

(二)由于监理人力不足,监理工作不够深入到位,个别地段工程形象不佳。

(三)极少数工程管护未落实到人头,存在局部地方的排灌沟渠内有淤泥,有人乱丢石头、秸杆在排灌沟内,造成部分渠道有堵塞现象发生。局部区域存在在排灌沟渠上挖放排水缺口行为。

三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和工程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离高标准、严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希望各级领导一如既往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在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工程管理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结合中央“三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增添措施,完善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各项任务,把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做好、做实,着力改善越西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